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对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用教学实例阐明了生物概念教学的两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概念的教学方法,只要方法恰当,设计合理,便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 概念教学 有效性 能力
生物学概念是组成生物学知识和思维的基本单位,更是对生物学中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现象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对学生而言,掌握生物概念往往是他们成功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具体来说生物学概念从性质上多为具体概念。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具体生物学事实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别、比较,对事实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进行归纳概括,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形成正确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一定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时可以获得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怎样有效地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教师告诉学生某个概念,学生就认真的把概念背下来。这种方式下,学生无论接受知识,还是吸收知识都是相对被动地,而且,知识的传授也是由抽象到抽象的。缺少形象的展现和学生的理解。这种方式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即使学生背到了需要掌握的概念,他们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这种依靠背诵而记得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不会深刻的,学生很快就会将其遗忘,同时还会逐渐对这个学科失去信心和兴趣。事实证明,采用学生熟知的现象,引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既可以起到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为概念教学获得成功打下基础。因为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加工、转化为自己的新知这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例如让学生观察他们生活中经常熟见的生物现象,如生物的结构、形态、遗传、生理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直观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这些直观现象形象的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形成初步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堆积进行归纳、深化,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科学概念。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性的到了发挥,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都都会大幅度的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也就明显增长了。
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组成的,它们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师所要讲的内容。什么是内涵呢?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什么是外延呢?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例如,“胚”的概念是:种子中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的整体,叫做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其中“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概念的内涵,它们反映了胚的结构的本质特征。“种子”,“新植物体的幼体”是从位置和功能上反映了胚的属性,因此,是概念的外延。由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事物特有的本质。教师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外延。做到概念讲解确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使学生能顺利地形成概念。概念做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当学生掌握它后,才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并清晰、正确地表达生物学思想。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快捷的导入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实现水到渠成。对于生物概念教学来说,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利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对相关的概念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既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于教学中,这对于教师在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时无疑是提供了一大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声音播放,视频再现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同时还可以对抽象的生物概念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而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多元化,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的探究学习活动将会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这虽然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将会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机遇。挑战是说,为了设计相应的以符合学生发展,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教师必定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来尽心备课,对课堂进行预设。而说他是一个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毕竟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合伙的知识就不在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发现、思考而得到的。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精心设计一些围绕主题和中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讨。在这个探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逐渐变得精细、深入。而且由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知识基础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从基础好的同学那里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在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同时巩固自己原有的知识。再者,学生能动地去探究概念的本质,就形成一个发展概念的过程,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内驱力会得到强化。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一个问题经由学生的不断解释、质疑、再建构等过程,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建构出更符合科学概念的答案。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多方面的实际,如何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然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无论是对知识,还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都能够对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是每一为教师所应该关注,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的。相信通过每一位生物教师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上,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上,我们都会取得诸多成绩的。
【关键词】生物 概念教学 有效性 能力
生物学概念是组成生物学知识和思维的基本单位,更是对生物学中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现象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对学生而言,掌握生物概念往往是他们成功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具体来说生物学概念从性质上多为具体概念。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具体生物学事实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别、比较,对事实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进行归纳概括,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形成正确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一定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时可以获得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怎样有效地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在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教师告诉学生某个概念,学生就认真的把概念背下来。这种方式下,学生无论接受知识,还是吸收知识都是相对被动地,而且,知识的传授也是由抽象到抽象的。缺少形象的展现和学生的理解。这种方式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即使学生背到了需要掌握的概念,他们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这种依靠背诵而记得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不会深刻的,学生很快就会将其遗忘,同时还会逐渐对这个学科失去信心和兴趣。事实证明,采用学生熟知的现象,引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念教学,既可以起到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为概念教学获得成功打下基础。因为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加工、转化为自己的新知这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例如让学生观察他们生活中经常熟见的生物现象,如生物的结构、形态、遗传、生理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直观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这些直观现象形象的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形成初步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堆积进行归纳、深化,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科学概念。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性的到了发挥,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都都会大幅度的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也就明显增长了。
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组成的,它们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师所要讲的内容。什么是内涵呢?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什么是外延呢?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例如,“胚”的概念是:种子中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的整体,叫做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其中“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概念的内涵,它们反映了胚的结构的本质特征。“种子”,“新植物体的幼体”是从位置和功能上反映了胚的属性,因此,是概念的外延。由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事物特有的本质。教师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外延。做到概念讲解确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使学生能顺利地形成概念。概念做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当学生掌握它后,才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并清晰、正确地表达生物学思想。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快捷的导入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实现水到渠成。对于生物概念教学来说,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利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对相关的概念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既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于教学中,这对于教师在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时无疑是提供了一大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声音播放,视频再现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同时还可以对抽象的生物概念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而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多元化,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的探究学习活动将会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这虽然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将会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机遇。挑战是说,为了设计相应的以符合学生发展,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教师必定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来尽心备课,对课堂进行预设。而说他是一个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毕竟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合伙的知识就不在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发现、思考而得到的。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精心设计一些围绕主题和中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讨。在这个探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逐渐变得精细、深入。而且由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知识基础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从基础好的同学那里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在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同时巩固自己原有的知识。再者,学生能动地去探究概念的本质,就形成一个发展概念的过程,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内驱力会得到强化。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一个问题经由学生的不断解释、质疑、再建构等过程,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建构出更符合科学概念的答案。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多方面的实际,如何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然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无论是对知识,还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都能够对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是每一为教师所应该关注,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的。相信通过每一位生物教师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上,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上,我们都会取得诸多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