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今天,为降低城市内涝频率、缓解水资源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建立自然排水雨洪管理体系。“海绵城市”作为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理念,该方法的应用可让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更为亲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海绵城市应用到园林绿化中,可起到水源涵养、土壤净化、修复栖息地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的概况、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滞留区;人工湿地
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利用景观设计的安全格局合理规划在土壤净化、水源涵养等重要水生态过程中的关键性区域、位置与空间,可实现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构建。由此可见,海绵城市与园林景观绿化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1、海绵城市的概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与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如海绵般具备良好的“弹性”。降雨时能够做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工作,需要时能够充分释放蓄存水,并合理利用。按照生态优先等原则,建立海绵城市,充分结合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状态下,在城市区域内最大限度地达到积存、渗透与净化雨水的作用,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且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将该理念与技术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其具有低影响开发作用,主要利用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作用对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进行有效控制。当传统城市开发对雨水自然循环路线造成严重影响,此时低影响开发就可以通过相应景观和工程方式使城市排水对自然进行模拟,以此达到吸收、储存与蒸发雨水的目的,确保城市排水系统与雨水循环规律相符。
2、园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就是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为“自然”。海绵城市强调对植草沟、雨水园林等方式优先利用,以此对径流雨水进行组织排放,在海绵城市建设其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通过对场地源头设施的有效利用对径流促渗减排,随后调蓄净化、回收利用部分径流雨水,最终达到安全排放的目的。
2.1 规划引领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必须对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内容加以全面落实,要求必须先实施规划再进行建设,并将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充分体现出来,并将规划的控制、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2.2 生态优先
园林规划中需对自然排水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先利用,以此达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与可持续水循环的目的,并对水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进行提升,并达到城市生态功能的良好维护。
2.3 因地制宜
按照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等具体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合理确定,科学规划布局并进行植草沟、雨水湿地等合理选择。
3、园林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3.1 收水应用
(1)生态滞留区。与雨水花园相比,生态滞留区土壤要求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必须完善工程排水结构体系,且按照位置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划分,如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等。
(2)植草沟。横切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带状下凹绿地为植草沟,一般将其设置在道路两边绿化隔离带等位置。因具有较快的水流速度,在植草沟内底部位置可铺设石头,避免土壤侵蚀。如植草沟竖向坡度在4度以上,需进行消能坎设置达到水流减缓的目的。按照风格进行不同类型消能坎的设置。作为带状转输雨水方式,针对植草沟宽度并無明确规定,也可进行绿地形式设计,以此打造休闲、绿化与转输渗流综合利用的多功能区域。
(3)渗透池。以上三类往往用于较小绿化空间,在较大绿化面积的开阔空间往往选用渗透池进行设计,渗透池具有径流峰值减小、地下水补充的作用。也可进行草坪绿地设计,在晴朗天气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环境。例如,通过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进行滞蓄空间提供,并将卵石沟等设置在地面,且向卵石间孔隙引导地表径流。
(4)人工湿地。与渗透池相比,人工湿地的不同点在于调蓄、净化雨水的措施。其能够集中净化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手收集的雨水,和其它设计措施同时构建多功能雨水调蓄系统,进行湿地景观的打造。如将引水渠设置到假山山坳位置,把山上雨水向人工湿地引入进行过滤净化。
(5)透水铺装。利用透水铺装在硬质地面上可达到雨水渗透的效果,也可利用水渠、沟槽向街道周围滞留设施引入雨水,在水景观内可就地消化净化的雨水,进行互动型亲水景观打造。例如:现在园林景观铺装中,大多使用透水混凝土砖进行铺装,既保证了铺装的平面景观效果,也保证了雨水等水资源的下渗及合理利用。
(6)屋面雨水处理。地面只是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一种,一般还需做好屋面雨水处理工作。绿色屋顶一般都打造在具有良好承重、防水与坡度的屋面,以此对屋面完成雨水减排、净化提供便利。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小品的屋面不能进行绿色屋顶设计,需利用排水沟、雨水链等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引导,做好贮蓄、下渗工作。
3.2 蓄水应用
(1)雨水桶。作为雨水收集、沉淀、净化设施,雨水桶具有较小规模,其主要设置于地面上,一般用于低密度建筑区域。在较高建设密度区域可在地下储水箱设置。
(2)透水箱。在储水的同时,特制可渗透地下水水箱也具备被动收水功能。作为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阶段,在多方面利用收集净化好的雨水,降低自来水需求,以此对用水压力加以缓解。
3.3 用水应用
收集雨水用于环卫洗街、绿化灌溉、混凝土搅拌、景观用水、洗车用水、冲厕用水。
结语:
综上所诉,作为一种生态景观,海绵城市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在园林建设设计和技术应用上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孔亚菲.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
[2]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01).
[3]李岚,钱可敦,王婷,等.东方·花·园——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教育理念简析[J].建筑与文化.2015(12).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滞留区;人工湿地
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利用景观设计的安全格局合理规划在土壤净化、水源涵养等重要水生态过程中的关键性区域、位置与空间,可实现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构建。由此可见,海绵城市与园林景观绿化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1、海绵城市的概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与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如海绵般具备良好的“弹性”。降雨时能够做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工作,需要时能够充分释放蓄存水,并合理利用。按照生态优先等原则,建立海绵城市,充分结合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状态下,在城市区域内最大限度地达到积存、渗透与净化雨水的作用,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且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将该理念与技术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其具有低影响开发作用,主要利用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作用对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进行有效控制。当传统城市开发对雨水自然循环路线造成严重影响,此时低影响开发就可以通过相应景观和工程方式使城市排水对自然进行模拟,以此达到吸收、储存与蒸发雨水的目的,确保城市排水系统与雨水循环规律相符。
2、园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就是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为“自然”。海绵城市强调对植草沟、雨水园林等方式优先利用,以此对径流雨水进行组织排放,在海绵城市建设其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通过对场地源头设施的有效利用对径流促渗减排,随后调蓄净化、回收利用部分径流雨水,最终达到安全排放的目的。
2.1 规划引领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必须对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内容加以全面落实,要求必须先实施规划再进行建设,并将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充分体现出来,并将规划的控制、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2.2 生态优先
园林规划中需对自然排水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先利用,以此达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与可持续水循环的目的,并对水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进行提升,并达到城市生态功能的良好维护。
2.3 因地制宜
按照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等具体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合理确定,科学规划布局并进行植草沟、雨水湿地等合理选择。
3、园林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3.1 收水应用
(1)生态滞留区。与雨水花园相比,生态滞留区土壤要求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必须完善工程排水结构体系,且按照位置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划分,如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等。
(2)植草沟。横切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带状下凹绿地为植草沟,一般将其设置在道路两边绿化隔离带等位置。因具有较快的水流速度,在植草沟内底部位置可铺设石头,避免土壤侵蚀。如植草沟竖向坡度在4度以上,需进行消能坎设置达到水流减缓的目的。按照风格进行不同类型消能坎的设置。作为带状转输雨水方式,针对植草沟宽度并無明确规定,也可进行绿地形式设计,以此打造休闲、绿化与转输渗流综合利用的多功能区域。
(3)渗透池。以上三类往往用于较小绿化空间,在较大绿化面积的开阔空间往往选用渗透池进行设计,渗透池具有径流峰值减小、地下水补充的作用。也可进行草坪绿地设计,在晴朗天气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环境。例如,通过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进行滞蓄空间提供,并将卵石沟等设置在地面,且向卵石间孔隙引导地表径流。
(4)人工湿地。与渗透池相比,人工湿地的不同点在于调蓄、净化雨水的措施。其能够集中净化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手收集的雨水,和其它设计措施同时构建多功能雨水调蓄系统,进行湿地景观的打造。如将引水渠设置到假山山坳位置,把山上雨水向人工湿地引入进行过滤净化。
(5)透水铺装。利用透水铺装在硬质地面上可达到雨水渗透的效果,也可利用水渠、沟槽向街道周围滞留设施引入雨水,在水景观内可就地消化净化的雨水,进行互动型亲水景观打造。例如:现在园林景观铺装中,大多使用透水混凝土砖进行铺装,既保证了铺装的平面景观效果,也保证了雨水等水资源的下渗及合理利用。
(6)屋面雨水处理。地面只是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一种,一般还需做好屋面雨水处理工作。绿色屋顶一般都打造在具有良好承重、防水与坡度的屋面,以此对屋面完成雨水减排、净化提供便利。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小品的屋面不能进行绿色屋顶设计,需利用排水沟、雨水链等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引导,做好贮蓄、下渗工作。
3.2 蓄水应用
(1)雨水桶。作为雨水收集、沉淀、净化设施,雨水桶具有较小规模,其主要设置于地面上,一般用于低密度建筑区域。在较高建设密度区域可在地下储水箱设置。
(2)透水箱。在储水的同时,特制可渗透地下水水箱也具备被动收水功能。作为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阶段,在多方面利用收集净化好的雨水,降低自来水需求,以此对用水压力加以缓解。
3.3 用水应用
收集雨水用于环卫洗街、绿化灌溉、混凝土搅拌、景观用水、洗车用水、冲厕用水。
结语:
综上所诉,作为一种生态景观,海绵城市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在园林建设设计和技术应用上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孔亚菲.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
[2]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01).
[3]李岚,钱可敦,王婷,等.东方·花·园——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教育理念简析[J].建筑与文化.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