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排球相关教材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及排球课程设置安排,对排球教学中的发球、垫球、传球、扣球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排球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排球教学 关键技术 体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2
基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态势,教育教学改革之风盛行,各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体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纷纷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排球教学。排球教学是以终身教育、健康第一、阳光生活、发展个性等为理念,以多种球戏形式(如:“气、软、硬、沙”等)为排球训练方法,以健身方法、运动技能、排球运动知识等为教学内容,以健康为主线路,引导学生追求个性发展,建立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对关键技能进行分解式降解。在下文中笔者将重点对排球教学中的关键技能进行分析,其详细内容见下文论述。
一、排球教学中运动前准备姿势与移动技能分析
排球准备姿势即为学生运动之前的待发状态,是学生身体外在起动、跳跃、落地、移动和击球的基础,学习排球运动准备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后期肢体动作运动特点的理解力,有利于把控身体重心。准备姿势要求身体重心始终维持在双腿之间,重心必须下移且向前倾斜,如此才能确保后续动作位移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击球行为即将开始的动作状态,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身体侧重心,克服身体机能的静止惯性。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整体动作包括蹬地发力、合理的步法、迅速起动、快速移动等,从整体的及时制动来稳定动作重心。保持最佳发力姿势,快速接近球是移动的主要目的,但短暂的距离移动,仅通过熟练的步法来控制不足以克服身体机能的静止惯性。由此可见,移动教学训练的重难点集中在判断准确性方面,而非起动动作的快慢程度。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准备姿势教学时需着重强调下述几点内容:第一,要强调屈膝、开立、上肢前倾、重心下移、身体重心置于双脚稍靠近前脚之间,防止臀部后坐,上体直立;第二,培养学生眼睛紧盯球位的习惯,身体随时跟球的运转而转动。
二、排球教学中的发球技术
发球是运动者初进入比赛状态的技术动作类型,球在被运动者抛起之后,运动者以原地跳跃姿势,以单手把球击出。从发球技术的攻击性和准确性特点来看,发球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抛球和击球。其中,击球发生于抛球之后,后者是前者发生的必要基础,若排球练习人员抛球高度、位置适宜,则会极大地增强击球点的稳定性。同时,击球又是发球动作的重要环节,如击球的方向、路线、用力顺序、手法、速度等协调精确,则出球结果理想。学生在发球训练时,必须加强练习抛球和挥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时调节挥球手法。
三、排球教学中的垫球技术
垫球是确保预定目标被击出的技术类型,垫球技术以身体机能的协调用力为基础,经由手臂构成的反弹面,实现对排球运动角度、力量和运转方向的控制。垫球是否成功主要受发球或起球因素的影响,期间学生的判断力与反应力是关键。垫球技术训练是一项辅助性控球反弹技术,学生在学习垫球技术时需注意如下事项:第一,明确小臂触球是正确的触球方式,在精确判断球位、快速位移的基础上,垫球尽量取手臂腕关节以上位置,大约为小臂前1/3处的骨内侧平面位置开始击球运动;第二,掌握击球时手臂抬高的角度,通常取45°最为合适,但在实际运动中仍需结合出球距离、来球高度来判断手臂抬高的角度;第三,击球动作需连贯协调。击球时身体重心需抬高上移,通过连贯的“插、夹、提、顶、压”动作进行击球;第四,控球受力时可通过多种动作方式完成,运动者可结合送球距离进行垫球。通常,垫球时多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度进行。
四、排球教学中的传球技术
传球以运动者身体机能的协调力量为基础,利用手指或手腕的缓冲反弹力对迎击球进行控制。传球的基本技术要求之一即为准确性,从传球技术本身来说,身体机能的协调用力和手形控制是提高传球准确性的必要技术环节,只有熟练掌握上述两种环节,才能有效确保击球点与手腕反弹力均衡。传球训练时需加大对球瞬时正确性及其与手形相互吻合的训练力度,以确保恰到好处的控制好球的缓冲力度。反弹击球训练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手腕、手指的适宜紧张度,加强身体机能对球的控制感应度,使学生在传球训练时养成协调的身体蹬伸习惯。初学人员在传球训练时对击球点的控制普遍存在偏低问题,为此,需着重强化传球的准确性,以额正前方15cm左右的定势进行外击球,并根据传球距离变化,养成手臂随球动的习惯。
五、排球教学中的扣球技术
扣球必须建立在助跑速度之上,运动者自我控制制动起跳,利用身体机能的收胸腹瞬时爆发力加快手臂挥舞速度,借助手臂臂力进行击球,整个扣球技术环节较为繁复,动作要点相对复杂且难以掌握。抛开技术在外的条件来讲,扣球动作发力是否充分、动作是否连贯、人球关系是否协调等与判断精确性、起跳点、起跳时机的选择等密切相关。单纯从技术本身进行分析,扣球技术重点则集中在起跳与击球来年个方面,其中起跳时机精准有利于提高人球关系的协调性,击球则是扣球的关键。排球教学中,扣球技术训练的难点集中在起跳和击球时间挡的把控,因此,在排球教学期间需注意如下几点事项:第一,手臂挥舞速度与挥舞角度,着重处理好小臂后侧失重时的加速方法,初学者需避免直接伸球的错误挥臂方式及肘关节下推的错误;第二,控制好起跳位置、起跳时间。当抛球位置高出挡网2.5m左右且抛出网口时开始进行起跳助跑;第三,控制好人与球之间的关系,确保击球肩始终处于球的后上方,和肩部以上的垂直角度在20°左右,高度以伸直手臂即可扣球为宜。
六、排球教学中的拦网技术教学
拦网建立在起跳基础上,在网上沿利用手臂或手拦击迎球。从拦网技术结构来说,其技术重点集中在拦击手法变化方面,但拦击手法又无法脱离起跳动作而单独进行;从拦网技术层面来讲,难以控制的是拦球时对手的动作地控制,若要充分实现拦网效果,就需要提高对位的准确度,选准时机进行起跳。一般而言,起跳动作本身并不难学习,关键的是如何判断好起跳时间。当进行近网拦球时,挥臂击球必须在扣球人起跳之后进行;当进行远网拦球时,挥臂击球需在扣球人挥臂触球瞬间开始起跳,起跳过程中眼睛需时刻观察球位运动,保持身体与球的综合协调后拦击来球。
七、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排球教学可有效解决排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促进排球理论知识和排球技能之间的相互融合。对排球教学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有利于组织排球课程内容安排,有利于为教学实践操作提供指导。同时,对学生而言,排球技能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契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 周宗惠,王琼.浅谈排球教学中几个关键技能的教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1,(12).
[2] 刘世岩. 浅谈排球教学中几个关键技能的教学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
[3] 刘雪莲,孙丽娜.高校排球课教学方法研究——以学生为主体[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4] 刘亚新,潘迎旭.浅析技能迁移在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0,0(01).
[5] 李会明,李少华.体育专业排球基础课中三种教学方式的学习结果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6] 吴琦,杨远飞.同伴协作教学法在高中排球垫球、传球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3,(22).
关键词 排球教学 关键技术 体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2
基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态势,教育教学改革之风盛行,各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体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纷纷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排球教学。排球教学是以终身教育、健康第一、阳光生活、发展个性等为理念,以多种球戏形式(如:“气、软、硬、沙”等)为排球训练方法,以健身方法、运动技能、排球运动知识等为教学内容,以健康为主线路,引导学生追求个性发展,建立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对关键技能进行分解式降解。在下文中笔者将重点对排球教学中的关键技能进行分析,其详细内容见下文论述。
一、排球教学中运动前准备姿势与移动技能分析
排球准备姿势即为学生运动之前的待发状态,是学生身体外在起动、跳跃、落地、移动和击球的基础,学习排球运动准备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后期肢体动作运动特点的理解力,有利于把控身体重心。准备姿势要求身体重心始终维持在双腿之间,重心必须下移且向前倾斜,如此才能确保后续动作位移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击球行为即将开始的动作状态,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身体侧重心,克服身体机能的静止惯性。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整体动作包括蹬地发力、合理的步法、迅速起动、快速移动等,从整体的及时制动来稳定动作重心。保持最佳发力姿势,快速接近球是移动的主要目的,但短暂的距离移动,仅通过熟练的步法来控制不足以克服身体机能的静止惯性。由此可见,移动教学训练的重难点集中在判断准确性方面,而非起动动作的快慢程度。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准备姿势教学时需着重强调下述几点内容:第一,要强调屈膝、开立、上肢前倾、重心下移、身体重心置于双脚稍靠近前脚之间,防止臀部后坐,上体直立;第二,培养学生眼睛紧盯球位的习惯,身体随时跟球的运转而转动。
二、排球教学中的发球技术
发球是运动者初进入比赛状态的技术动作类型,球在被运动者抛起之后,运动者以原地跳跃姿势,以单手把球击出。从发球技术的攻击性和准确性特点来看,发球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抛球和击球。其中,击球发生于抛球之后,后者是前者发生的必要基础,若排球练习人员抛球高度、位置适宜,则会极大地增强击球点的稳定性。同时,击球又是发球动作的重要环节,如击球的方向、路线、用力顺序、手法、速度等协调精确,则出球结果理想。学生在发球训练时,必须加强练习抛球和挥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时调节挥球手法。
三、排球教学中的垫球技术
垫球是确保预定目标被击出的技术类型,垫球技术以身体机能的协调用力为基础,经由手臂构成的反弹面,实现对排球运动角度、力量和运转方向的控制。垫球是否成功主要受发球或起球因素的影响,期间学生的判断力与反应力是关键。垫球技术训练是一项辅助性控球反弹技术,学生在学习垫球技术时需注意如下事项:第一,明确小臂触球是正确的触球方式,在精确判断球位、快速位移的基础上,垫球尽量取手臂腕关节以上位置,大约为小臂前1/3处的骨内侧平面位置开始击球运动;第二,掌握击球时手臂抬高的角度,通常取45°最为合适,但在实际运动中仍需结合出球距离、来球高度来判断手臂抬高的角度;第三,击球动作需连贯协调。击球时身体重心需抬高上移,通过连贯的“插、夹、提、顶、压”动作进行击球;第四,控球受力时可通过多种动作方式完成,运动者可结合送球距离进行垫球。通常,垫球时多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度进行。
四、排球教学中的传球技术
传球以运动者身体机能的协调力量为基础,利用手指或手腕的缓冲反弹力对迎击球进行控制。传球的基本技术要求之一即为准确性,从传球技术本身来说,身体机能的协调用力和手形控制是提高传球准确性的必要技术环节,只有熟练掌握上述两种环节,才能有效确保击球点与手腕反弹力均衡。传球训练时需加大对球瞬时正确性及其与手形相互吻合的训练力度,以确保恰到好处的控制好球的缓冲力度。反弹击球训练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手腕、手指的适宜紧张度,加强身体机能对球的控制感应度,使学生在传球训练时养成协调的身体蹬伸习惯。初学人员在传球训练时对击球点的控制普遍存在偏低问题,为此,需着重强化传球的准确性,以额正前方15cm左右的定势进行外击球,并根据传球距离变化,养成手臂随球动的习惯。
五、排球教学中的扣球技术
扣球必须建立在助跑速度之上,运动者自我控制制动起跳,利用身体机能的收胸腹瞬时爆发力加快手臂挥舞速度,借助手臂臂力进行击球,整个扣球技术环节较为繁复,动作要点相对复杂且难以掌握。抛开技术在外的条件来讲,扣球动作发力是否充分、动作是否连贯、人球关系是否协调等与判断精确性、起跳点、起跳时机的选择等密切相关。单纯从技术本身进行分析,扣球技术重点则集中在起跳与击球来年个方面,其中起跳时机精准有利于提高人球关系的协调性,击球则是扣球的关键。排球教学中,扣球技术训练的难点集中在起跳和击球时间挡的把控,因此,在排球教学期间需注意如下几点事项:第一,手臂挥舞速度与挥舞角度,着重处理好小臂后侧失重时的加速方法,初学者需避免直接伸球的错误挥臂方式及肘关节下推的错误;第二,控制好起跳位置、起跳时间。当抛球位置高出挡网2.5m左右且抛出网口时开始进行起跳助跑;第三,控制好人与球之间的关系,确保击球肩始终处于球的后上方,和肩部以上的垂直角度在20°左右,高度以伸直手臂即可扣球为宜。
六、排球教学中的拦网技术教学
拦网建立在起跳基础上,在网上沿利用手臂或手拦击迎球。从拦网技术结构来说,其技术重点集中在拦击手法变化方面,但拦击手法又无法脱离起跳动作而单独进行;从拦网技术层面来讲,难以控制的是拦球时对手的动作地控制,若要充分实现拦网效果,就需要提高对位的准确度,选准时机进行起跳。一般而言,起跳动作本身并不难学习,关键的是如何判断好起跳时间。当进行近网拦球时,挥臂击球必须在扣球人起跳之后进行;当进行远网拦球时,挥臂击球需在扣球人挥臂触球瞬间开始起跳,起跳过程中眼睛需时刻观察球位运动,保持身体与球的综合协调后拦击来球。
七、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排球教学可有效解决排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促进排球理论知识和排球技能之间的相互融合。对排球教学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有利于组织排球课程内容安排,有利于为教学实践操作提供指导。同时,对学生而言,排球技能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契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 周宗惠,王琼.浅谈排球教学中几个关键技能的教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1,(12).
[2] 刘世岩. 浅谈排球教学中几个关键技能的教学分析[J].民营科技.2014,(01).
[3] 刘雪莲,孙丽娜.高校排球课教学方法研究——以学生为主体[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4] 刘亚新,潘迎旭.浅析技能迁移在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0,0(01).
[5] 李会明,李少华.体育专业排球基础课中三种教学方式的学习结果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6] 吴琦,杨远飞.同伴协作教学法在高中排球垫球、传球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