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人的数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发展的结果,是在生活中,在教育、训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学习的成绩、掌握知识的技能和良好的数学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本文拟通过青南地区民族学生(主要是藏族)的数学心理及其与汉族学生的差异性,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心理特点形成的社会原因及民族教育的发展途径。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1)学生的数学气质;(2)学生对教师数学行为的认知;(3)社会因素;(4)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数学气质方面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数学气质的影响;(6)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我们对玉树、治多、称多、杂多、昂欠、曲玛莱等不同地域不同年级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数量为91名,采取心理教育统计方法、观察和经验评判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1)学生数学气质。所谓数学气质,一是在性格或兴趣方面。其表现为:努力使外界现象数学化,一贯倾向于注意现象的数学方面,注意空间数量上的关系,以及函数性的依赖关系。二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其表现为: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公式、数学思想、数学历史、练习题、教师的讲课、趣味数学几何图形等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待教师的讲课、批改作业,有其正确的、独特的认识,并尽力使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的认知。在这项调查中,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并不相同。藏族X = 28.4 , S = 4.85;汉族X = 28.4 , S = 3.04,并且这种差异性显著(Z′=2.74,P<0.01)。
(3)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数学气质的影响。在本地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气质与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关不是太大。看来,数学气质的形成,只有进入了小学、中学后才逐步发展定性。所以,在本地区的小学、中学是发展儿童数学气质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形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在青南地区,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内地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这种现状抑制了学生数学气质的培养。第二,民族传统教育的差异。在青南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缺少现代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几何代数等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气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儿童在数学心理上的滞后现象。第三,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在藏族传统教育中,对数、形与自然联系的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很少涉及。从调查的结果可看出,98.5%的藏族学生喜欢诗歌、小说,只有1.5%藏族学生喜欢自然科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数学气质的形成。现在大部分藏族人都会使用汉语,而学生从藏语思维转换到汉语思维,则要经过一种艰难的心理障碍的跨越。大部分藏族学生喜欢用藏语授课和教育的教师,这种文化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言差异所造成的。第四,数学心理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缩小。任何民族的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技能方面的能力本来是同等的,至于在学习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同、环境和培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且这种差异通过教育是可以缩小的。第五,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学生来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因素比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知识技巧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要大。
五、结论
第一,由于各州民族师范学校培养学生双语教学能力的力度不够,造成双语师资的短缺。因而各州民师在培养双语教师方面任重道远。为此,应调整民师师资结构,加大本民族双语教学教师的比例,为培养适合小学启蒙教育的师资队伍创造良性循环的条件。第二,在小学应安排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第三,改革现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符合藏族学生语言习惯。◆(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基础部)
□责任编辑:邓园生
人的数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发展的结果,是在生活中,在教育、训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学习的成绩、掌握知识的技能和良好的数学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本文拟通过青南地区民族学生(主要是藏族)的数学心理及其与汉族学生的差异性,探讨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心理特点形成的社会原因及民族教育的发展途径。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1)学生的数学气质;(2)学生对教师数学行为的认知;(3)社会因素;(4)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数学气质方面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数学气质的影响;(6)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我们对玉树、治多、称多、杂多、昂欠、曲玛莱等不同地域不同年级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数量为91名,采取心理教育统计方法、观察和经验评判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1)学生数学气质。所谓数学气质,一是在性格或兴趣方面。其表现为:努力使外界现象数学化,一贯倾向于注意现象的数学方面,注意空间数量上的关系,以及函数性的依赖关系。二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其表现为: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公式、数学思想、数学历史、练习题、教师的讲课、趣味数学几何图形等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待教师的讲课、批改作业,有其正确的、独特的认识,并尽力使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的认知。在这项调查中,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并不相同。藏族X = 28.4 , S = 4.85;汉族X = 28.4 , S = 3.04,并且这种差异性显著(Z′=2.74,P<0.01)。
(3)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数学气质的影响。在本地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气质与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关不是太大。看来,数学气质的形成,只有进入了小学、中学后才逐步发展定性。所以,在本地区的小学、中学是发展儿童数学气质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形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在青南地区,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内地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这种现状抑制了学生数学气质的培养。第二,民族传统教育的差异。在青南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缺少现代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几何代数等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气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儿童在数学心理上的滞后现象。第三,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在藏族传统教育中,对数、形与自然联系的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很少涉及。从调查的结果可看出,98.5%的藏族学生喜欢诗歌、小说,只有1.5%藏族学生喜欢自然科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数学气质的形成。现在大部分藏族人都会使用汉语,而学生从藏语思维转换到汉语思维,则要经过一种艰难的心理障碍的跨越。大部分藏族学生喜欢用藏语授课和教育的教师,这种文化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言差异所造成的。第四,数学心理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缩小。任何民族的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技能方面的能力本来是同等的,至于在学习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同、环境和培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且这种差异通过教育是可以缩小的。第五,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学生来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因素比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知识技巧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要大。
五、结论
第一,由于各州民族师范学校培养学生双语教学能力的力度不够,造成双语师资的短缺。因而各州民师在培养双语教师方面任重道远。为此,应调整民师师资结构,加大本民族双语教学教师的比例,为培养适合小学启蒙教育的师资队伍创造良性循环的条件。第二,在小学应安排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第三,改革现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符合藏族学生语言习惯。◆(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基础部)
□责任编辑:邓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