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杂取专 去泛存深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置于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呼唤财经节目主持人对专业化进行深刻再认识。作者认为,过去的“杂家”已不适用于现在的财经主持人,只有专业才有发言权。“专家型”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做到与嘉宾平视并适时追问。
  【关键词】财经节目主持人 专家型 新经济现象 全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十年前,如果说起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老百姓会觉得那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东西,和我们的关系不大;五年前,如果再谈到CPI,去早市买菜的大妈会告诉你,猪肉又涨价了,下个月的CPI还得上涨;到了今天,如果作为一名财经节目主持人,你还是停留在告诉听众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的是我们的物价变化时,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受众的期待的。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伴相生的是生活无处不经济。每一个经济数据的波动,每一项经济政策的推出,都关系着百姓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因此,全媒体时代下,频率专业化进程中,财经节目主持人专业化的再认识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杂家”的定位已不适用于现在的财经节目主持人
  过去人们常说,主持人应该是个杂家,凡事都要懂得一点儿。因为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受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就是“三大件”: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些媒体发出的声音被认为是“标准答案”。但是现在,当我们身处于一个全媒体时代中时,任何问题只要在手机或电脑的搜索引擎上敲击键盘,就会迅速出现众多的解释和链接,还有不同人的不同理解。这时你会发现,单一的传播方式——我说你听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还以开篇说到的CPI为例,过去主持人遇到它时只要说清楚它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报出涨跌,指出它是物价走势的反映就可以了;到后来你需要讲明白它是反映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财力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再后来你还必须解释清楚它的上涨和下跌是央行上调或下调存贷款利率的重要参考指标,进而会影响到股市的涨跌,关系到我们的钱存在银行里合算不合算,是不是会出现负利率的现象;而到了现在,你不仅要说CPI,还要解释和它同时公布并相对应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数据。因为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甚至还要有国际视野,要观察到世界多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输入性的通胀压力。
  一个看似简单的英文缩写,要从专业主持人的角度去解读它,远不是蜻蜓点水、泛泛了解所能达到的。它需要主持人潜心研究,去杂取专,去泛存深。
  二、新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只有专业才有发言权
  如果你觉得前面我们说到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对CPI的解读进程已经达到了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专业化再认识的要求制高点,那么在新经济现象频繁出现的今天,这个要求显然太低了。因为只停留在对已有经济事件的分析上已经无法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不符合专业化的财经频率定位,更难以达到财经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诉求。只有保持对新生经济事物的敏感和探究,才能在专业化的再认识上有所突破。
  例如,有关“比特币”的报道,这是在过去经济节目中不曾涉及或是很少提及的,但是,同时它又是2013年财经媒体无法回避的热点经济现象,这一全球经济领域最新、最热、最受关注和最具争议的虚拟货币,从最初的1300个比特币才值1美元,到最高的1个比特币价格超过1200美元,赶上或超过同时段1盎司黄金的价格。而伴随着价格暴涨暴跌,越来越多的人在不了解时将它列为投资品种,中国也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市场。这样,解释清楚比特币是什么、能干什么、有哪些优势劣势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在央行等五部委表态:比特币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后,作为互联网虚拟货币,它最终将逆袭现实经济,还是最终走向消亡,都成为受众的强烈期待。
  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笔者开始精心策划制作比特币专题节目。笔者从基础的比特币诞生到发展再到应用入手,深入研究分析它的运行原理、利弊得失和影响因素,从而客观前瞻它的未来走势。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笔者走上北京街头采访市民,连线成都最早的比特币玩家,走进中关村的比特币交易网站,对话上海的知名财经专栏作家,邀请深入研究比特币的研究员做深度访谈,将被大家喻为高深莫测、一头雾水的比特币说清楚讲明白。
  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必须凸显出专家型特质。因为面对的是新经济现象,本来研究的专业人士就不多。如果主持人只是停留在按设计好的提纲逐个提出浅显的问题,而没有做专业性的研究,很容易使节目的天平失衡。如果对访谈内容一知半解,就会出现节目进程被嘉宾牵着鼻子走的状况,当嘉宾观点偏颇时也无法提出不同的看法,最终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就会缺乏客观理性。
  三、“专家型”主持人能更好地做到与嘉宾平视并适时追问
  访谈是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的常见工作模式,而这种模式是以主持人和嘉宾对话的形式展开的。这个过程中邀请到的嘉宾有可能是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企业家、研究员、分析师和律师以及普通百姓等,年龄有长有幼,性子有急有慢。对于主持人,我们通常的要求是对嘉宾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平等地与嘉宾对话,不卑不亢,并能适时追问,使访谈有深度,而这一切最终都要归结到访谈的内容上。如果主持人对访谈涉及的背景有长期积累,对谈话涉及领域有深入研究,对问题涉及的各方观点有全面了解,对节目涉及的论点有独到见解,就会做到胸有成竹,平视嘉宾,适时加以追问,将话题引向纵深,这样主持人驾驭节目才能游刃有余。
  在广播电视财经频率中,股市评论、汇市评论和期货市场评论是节目的标配,而在这些评述中往往听到听众抱怨:“怎么嘉宾说得有气无力,就像念经一样,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更是给投资者添堵。”不可否认,这里有分析师表达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向前追溯,无一例外的会发现其实问题出在了主持人的提问上。或是因为不懂市场,亦或是出于每天连线的懈怠,主持人一般只有一句话,就是:“现在我们请某某来分析市场”,剩下的全权交棒给分析师。这样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分析师主导了内容走向,可能会欠缺理性客观,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另一种就是分析师照着准备好的稿子逐字逐句地以同一调门念稿,丝毫不理会市场的瞬息万变。改变这种现象,还必须从主持人的专业化着手。如果是专家型的主持人,评述一定是以有质量的提问开始,这样会使分析师消除懈怠,需要充分准备,才能应对主持人的问题,并且随时紧盯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评论。同时因为主持人对财经领域的深入研究,使得分析师观点片面时能及时纠偏,保证节目观点的权威客观。   四、全媒体时代呼唤财经节目主持人对专业化进行深刻再认识
  从新闻网站到社交网络,从博客到播客,从微博到微信,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起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你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广播看电视的人,它使得广播电视没有了覆盖地域和接收地点的界限;你也随时会发现举着平板电脑使用无线网络发微博微信的人,它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冲击。有了微博微信,每个人手里都有了话筒,每个人都成为评论的发源地。当然,它对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有任何的疑惑,受众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一键完成,除非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原理或事例;听众还能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接收他人的观点,甚至连直播互动都会构成对主持人专业化的考验。如果财经节目主持人不能达到专业选手的要求,对财经数据和事件的理解停留在和听众同样的认知上,甚至还不如听众了解的全面、思考的深刻,必然会使节目失去可听性。相反,如果能够避免泛泛而谈,深入浅出,将深奥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和现象通俗化解读,那么他的职业生涯将无可限量。1942年出生的左安龙是上海文广第一财经的名牌栏目《今日股市》的主持人。1991年,他撰写的《股票高溢价发行将引起震荡》一文刊登在上海《文汇报》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看后连说“好”。他成为最早提出这一观点并提起警告的人,业内人士的角色展现无疑。他主持的节目品牌效应明显并拥有众多观众,收视率一直位居财经频道首位。同样,源于广泛的影响力,即使他已经退休了,但还是有央视《老左来了》等财经节目纷纷邀请他加盟主持,职业生命力旺盛不衰。究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他专业化的证券市场研究和专家型的主持人素养。
  全媒体时代使得身处传统媒体的主持人面临着来自各领域专业与非专业主持人的挑战。这种挑战面前,个性和特点显得尤其重要。而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的个性一定是建立在对经济现象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上。央视财经节目主持人芮成钢曾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谈到自己的职业时,他认为当下需要专业化的主持人,而非万金油式的主持人。他说,他十年只做财经节目,以汽车为例,十年当中他采访了所有大家能想到的汽车企业的CEO,知识结构一点点完善起来。而现在对话汽车行业的专家,不需要准备也能完成访谈,这就是专攻一个领域的结果。他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无数业内人士都谈得很专业,为什么受众还要听主持人的,除非这个主持人也很专业。而无论是左安龙还是芮成钢,除了在传统媒体中展现财经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形象之外,也会通过博客或者微博来发表专业观点,成为网友喜爱的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将财经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全媒体环境下,财经节目主持人还应有对财经事件走向及财经政策前瞻的专业性判断与思考,不局限在已有经济表象的分析和评论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听众获取财经资讯来源越来越多,因此“第一手”这个概念在新闻发布上已经表现得不太突出,而选择什么角度去报道财经事件,特别是通过事件本身去研判未来走向,才是全媒体时代财经节目主持人独树一帜的王道。2013年5月,上市公司万福生科造假案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典型案例。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遭到了从保荐制度开始以来证监会开出的最严厉的罚单,同时补偿基金也开创了保荐机构对投资者快速补偿机制的先河。笔者第一时间在经济之声《交易实况》制作了特别节目,节目在深度剖析、犀利点评的基础上指出证监会职能需要进一步界定:应该重监管而不是发审。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章探讨的专家型主持人一定不是学术专家的概念,专业化也绝不是故作高深,靠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晦涩难懂的原理堆砌出来的。而是有着百姓视角、传媒眼光、学术态度和严谨分析以及独到评论融合而成的,它需要财经节目主持人通过深入研究、认真思考,将看似深奥的经济现象充分消化,通俗化解读,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才能使经济节目充满温度、广度和深度。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本文编辑:刘浩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创意定位、精品策划、独特内涵三个方面,分析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栏目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相信针对该栏目的个案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交通广播特点及其核心价值形成过程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交通广播 行走天下 核心价值 创意定位 精品策划  从1991年9月30日我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算起,交通广播已走过了21年。21年弹指一挥间,目前全
期刊
摘 要:广播正处在一个车上收听占主导的时代,新闻与故事的结合符合这个大背景下的“注意力经济”法则。本文阐述会“讲故事”对成为一名优秀广播记者的必要性,以及掌握和提高讲述技能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包括角度选取、语言技巧、词汇使用、节奏把握、个性彰显。  关键词:广播报道 讲述技巧 车上收听 故事性  听美国同行讲业务,讲到新闻报道满嘴不停的“story”(故事)。初时不解,新闻应该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形成过程追踪溯源的同时,对当代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结构模式加以系统梳理,分析其赖以产生、发展的十大基础性理论,回顾并阐述了广电经济理论结构模式的形成过程,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的最新政策文献,探讨了未来中国城市广电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传媒经济 理论结构 广播电视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城市广播电视传媒现在的结构模
期刊
摘 要:为传播草原文化,广播要找准与草原文化的契合点,丰富节目形态和内容,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延伸传播触角,拓展传播形式,让草原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继续传承。  关键词:广播 草原文化 传承  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这种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港澳人家》系列报道为例,对广播特写的人文关怀特性和塑造听觉形象的手段展开论述。广播特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并注意共同情感的适度流露。塑造听觉形象要学会驾驭音响,使之繁简适度、主题突出;音响要真实、典型、传神,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音响虽好也得灵活运用。  关键词:广播特写 以人为本 听觉形象 音响运用 外宣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应该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  【关键词】移动互联 广播 思维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挑战,已经让每一个传统媒体从业者压力倍增。就我而言,12年的广播生涯第一次感到危机重重。继微信之后,下一步
期刊
编者按:1986年12月15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国第一家“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大板块主持人节目为肌体”的经济广播——广东珠江经济台正式开播。这种“主持人直播、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大板块内容组合、全天滚动式新闻”的全新播出形式,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广播形式,而且在内容上为听众带来了更多有用的经济服务类信息,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广播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虽然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地级电台如何把方言广播剧打造成国内外客家人喜爱的品牌节目进行深入探析,以“制造平民式快乐”为理念,坚持本土化,凸显客家特色;坚持常态化、栏目化;尝试方言广播剧的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客家话广播剧 本土化 栏目化  《围龙屋广播剧场》是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客家话品牌节目。该节目以客家民俗风情、时事趣事等为题材,以广播剧形式演播系列短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央电台一年多来“走转改”报道活动的启示,即“走转改”是提升广播新闻品质,实现新闻宣传和传播完美统一的有效途径;探索新闻规律,创新报道形式,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必由之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关键词:走转改 报道 启示 新闻品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8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深入开
期刊
2011年,我国广播影视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发展迈入新时期,进步与成就有目共睹,中国广播影视各个层面的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广播影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用户接收等各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国际广播影视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引人注目。  2012年6月28日,第七本广电蓝皮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在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