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创意定位、精品策划、独特内涵三个方面,分析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栏目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相信针对该栏目的个案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交通广播特点及其核心价值形成过程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交通广播 行走天下 核心价值 创意定位 精品策划
从1991年9月30日我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算起,交通广播已走过了21年。21年弹指一挥间,目前全国各地以“交通”为特色的广播频率数量已超过百家,不仅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形成了独特的“交通广播现象”。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当我们面对交通广播这一传播领域的奇葩时,研究其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尽管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对核心价值的解读千差万别,但简单理解,核心价值无非是指某一类事物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区别和决定意义的那部分内容,亦是判断该类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基本内核。
具体到交通广播的核心价值,虽然各地的交通广播在节目设计上各有千秋,但是基本理念离不开“为移动受众提供资讯、信息、娱乐和陪伴等服务”。北京电台交通广播(下称北京交通广播)总监李秀磊曾将北京交通广播描述为:“把移动人群定为目标受众,用自己的信息和实时陪伴牢牢地抓住这部分听众,使其成为开车人、坐车人的精神快餐。”①
具体到节目,作为广播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对广播核心价值体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北京交通广播2007年创办的一档新闻谈话栏目《行走天下》就具有典型意义。该栏目定位旨在满足受众特别是移动受众的深层需要,通过理性层面感悟世界变化,以积极的“行走”捕捉精彩人生,并在伴随状态下集聚网络力量,以进一步提升交通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笔者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从《行走天下》的创意定位、精品策划和独特内涵等三方面,尝试解读交通广播核心价值。笔者相信,针对《行走天下》栏目的个案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交通广播特点及其核心价值形成过程的相关途径。
一、创意定位符合传媒形象
交通广播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带来交通格局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宏观表现在国家民族复兴、经济迅速发展、出行方式转变等;微观则表现在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道路拥堵加剧、移动人群数量激增等。
以北京为例,仅从汽车保有量来看,1993年北京交通广播创办之初,北京的机动车包括摩托车在内仅有40万辆,4年后达到100万辆,10年后突破200万辆,19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500万辆。进入汽车时代的北京城给交通广播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全方位服务移动人群为宗旨的交通广播牢牢抓住了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
从《一路畅通》、《百姓Taxi》、《1039交通服务热线》,到《交通新闻》、《汽车天下》、《欢乐正前方》等,北京交通广播开办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节目,在“对象专业、内容综合”的路子上越走越好。不过,在提供“精神快餐”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渐渐发现听众的兴趣和需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专业。比如,随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京城百姓通过媒体获取重要新闻与权威评论的愿望逐渐强烈,因此,为移动听众提供相应信息需求的《行走天下》栏目也就应运而生。
“行走天下,为您打开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这是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栏目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强调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其核心价值。该栏目开办于2007年1月,周一到周五每天播出半小时,一年后扩版至一小时,周末为人物专版《行走天下·天下一家人》。栏目的基本形态为一位主持人加上两位嘉宾,主要通过直播间访谈和听众短信互动等形式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并展开及时评述,主题覆盖时政、军事、经济、科技、交通、旅游等内容,力求与新闻同步,透过新闻说天下。
综合来看,《行走天下》的创意和定位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开阔视野,感悟世界。该栏目将城市交通广播的空间扩展至“天下”视野,既是世界范围的“行走”,也是老百姓身边的天下。话题选择注重新闻价值和人文价值,嘉宾设置体现专业、深度和权威,在交通广播快餐式信息服务的同时,满足大众更有品位的深层需要。
2.知行合一,探寻真谛。栏目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动态的、积极“行走”的人生状态,在创作实践中进行升华表达。主持人走出直播间,直接进入事件现场,在“天下行走”中实现节目的同步制作和播出。如:“志愿珠峰行动”、“与汶川同行”、“走进台湾”等等,灵动的广播现场蕴含了鲜活的生命力,行走天下也是在行走人生。
3.台网互动,重塑广播。该栏目积极整合网络、手机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传播符号,由数十位权威嘉宾领衔的行走天下博客圈,开启受众智慧,引领舆论潮流。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还为听众和网友搭建起志愿公益平台,如:直接参与成立中国青基会莲花爱心专项基金,成功组织“爱心直通车队”;与壹基金联合组建“1039志愿救援车队”,为广大出行者提供切实帮助。
深度挖掘专家观点,通俗解读大千世界。通过讲述行走故事和开设天下论坛专栏,渗透风土、人情、文化,穿插时事、热点、冲突,《行走天下》的创办不仅符合北京交通广播深入人心的传播特点,还为其专业、深度、权威媒体形象的构建立下汗马功劳。
二、 精品策划体现核心价值
为了打造好这个通往世界的窗口,更好地体现北京交通广播的核心价值,从栏目开办之初,《行走天下》就十分注重题材的新闻性和连续性、专家的权威性和知识性、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以及传播的贴近性和趣味性。栏目关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影响深远的时政要闻如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也有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如“日本大地震”,既有关注交通生活“汽车与人类的粮食之争”,也有耄耋老人探访非洲小矮人的“神秘世界”。每天的“行走”,都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听众创造了解天下的难得机会。
以下,笔者仅拿2011年《行走天下》栏目所作的精品策划为例,以期从中揭示出其所延伸的北京交通广播核心价值理念。 (一)突出主题,打造权威
以关注重大事件、打造高端广播平台为特色的《行走天下》,在话题选择上突出专版式结构,为了开好这扇了解世界的窗,给广大听众及网友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更权威的分析,逐步建立起“连线嘉宾”队伍,选择对象侧重于正在新闻现场的记者和在某一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专家。
例如: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行走天下》在当天下午的直播中不仅以最快速度跟踪了解动态新闻,还连线身处东京的媒体记者评述震情,介绍发生地震时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并邀请新闻评论员展开评论,还及时采制专访节目,满足了广大听众及时获取权威信息和评论的强烈愿望。
(二)抓住时机,一路同行
2011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为了做好这次以时政为主题的“行走”,《行走天下》提前作了大量案头工作,并邀请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专家和资深新闻评论员做客直播间,结合胡主席访美之行,深入分析中美关系在新十年的合作与出现的问题,收到了较好效果。
又如,2011年9月~11月,围绕“天宫·神八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以“透过新闻说天下”为特色的《行走天下》在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不断的行走天“上”,滚动播出事态进展,适时展开权威评述,同时关注航天人伟大而艰辛的奋斗历史,对中国航天及航天人精神作了深入探寻。
(三)弘扬主旋律,打造经典
为了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主持人走出直播间,在深入行走中打造经典。去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每周末子板块《天下一家人》播出特别系列专题——《红色起点》,报道共分20个单元,节目内容以北京交通广播年度策划“海外寻档”作为背景支撑,从寻找故人、故居、故事的角度入手,邀请专家独辟蹊径解读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寻找救国之路的近代中国革命者的真实故事。节目着力选择了20个历史人物,从辛亥革命人物如孙中山、梁启超、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秋瑾等,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如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瞿秋白等,讲述人特别选择了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如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者等,以及革命人物的后人如李大钊孙女李乐群等。体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展现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时代特色和历史深度。
三、独特内涵展示品牌力量
以天下为视野,以行走为依托,以公益为目标,《行走天下》栏目创办几年来迅速成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频率和节目满意度专项调研报告》显示,《行走天下》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听众喜爱度均名列前茅,被访者普遍认为节目的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听后有很大收获。《行走天下》获评2010年度北京电台名牌栏目和北京电台连续两届“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充分展示了该栏目在快速成长中所包含的独有的品牌力量。
李秀磊在专著《经营广播》中曾就“品牌栏目”的特点专门进行了探讨,并特别强调其“独特性”,书中说:“如果一个栏目很容易被别人克隆,那么它的竞争力也不会持续太久。仔细研究许多品牌栏目,会发现它们看起来形式很简单,很容易被模仿,但内涵却总是学不来,所谓‘画皮画骨难画心’,这‘心’正是品牌栏目的独特性。”②
就广播新闻访谈类节目来讲,其节目类型几乎是伴随着广播载体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广播新闻访谈类节目迅猛发展,新的节目类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克隆他人形成的量变也势必会发展成为独具特点的质变结果。
五年间,一个广播节目之所以能成为精品,不在于一两期出彩的节目,而是依赖于一个拥有良好运作机制平台的建立。《行走天下》现在有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个人组成的“锵锵三人行”方式为主,直播节目以最新的时事消息作为访谈话题,访谈嘉宾就几个重点新闻作自由式的发言和评论。而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其中:周一侧重于军事,周二侧重于经济,周三是时政热点,周四是每周一次的“特别策划”,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精彩纷呈的内容,周五是一周天下见闻,周六、周日是《天下一家人》子板块,邀约一周内的热点人物或者是特别策划的专访系列。
一个成功的模式保证了《行走天下》这台机器一周七天高效率运转并形成了独特内涵。综合来看,一周的节目像一张《环球时报》,一版军事、一版经济、一版时政、一版特别策划、一版新闻综述,封面和封底都是人物。打造好这样一个“环球声音周刊”的基本模型,再往里面填补内容就容易多了,也能很好地展示广播节目的品牌力量。
四、结论
著名报人阿道夫·奥克斯1896年接掌《纽约时报》后曾经常给下属讲述一个关于“三个石匠”③的故事:中世纪的一个行吟诗人在路上先后遇到了三个石匠。他分别问他们:“嘿,您在干什么呢?”
第一个说:“我在凿石头。”
第二个说:“我在雕刻一块基石。”
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最令人振奋,他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尽管是做着同一份工作,三个石匠后来的命运却大不一样。第一个石匠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多年后还是一个教堂维护工;第二个把工作看作一门技艺,于是成了教堂后续工作的管理者;只有第三个石匠把工作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后他成了著名的建筑家。
新闻谈话栏目《行走天下》的创办和发展,正是体现了北京交通广播在快速成长时所期待的成为听众心目中“建筑家”的这一核心价值。它从某种程度上对交通广播的使命产生了很强的全息效应,有力回答了步入成熟期的交通广播“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为什么做这个而不做那个”的疑惑,在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环节中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而其所集中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曾经对好节目的评价标准做过一个简短而又实在的定位:“领导肯定、群众欢迎、市场认可的节目就是好节目。”《行走天下》栏目凭借其无可复制的创意定位、精品策划和独特内涵,获得了领导、群众和市场认可。
小广播,大视野。历经19年蓬勃发展,凭借鲜明的专业定位和独特的品牌力量,北京交通广播业已成为全国广播的领跑者。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音。”从一个小小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到现在北京电台的名牌栏目,《行走天下》也实现了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这也是从一般节目到品牌栏目的嬗变,而它也造就了节目或栏目的不可复制性,成为一个频率乃至整个电台节目核心价值的真实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红)
注 释
①②李秀磊 《经营广播》,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62、179页。
③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 汪良 王秋 《敢问路在何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曹璐《解读广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徐泓《超越:北京交通广播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5.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6.王群 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7.邓炘炘 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8.曹璐《广播新闻理论与实务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5月版。
9.王宇 金梦玉 《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0.赵多佳 许秀玲 《内容 受众 传播 广播专业化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1.王为《有所为 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2.傅珊珊 《广播节目运营实务》,新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3.刘思伽《投入的说事 开心的聊天——我做广播主持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关键词:交通广播 行走天下 核心价值 创意定位 精品策划
从1991年9月30日我国第一家交通广播——上海交通信息台诞生算起,交通广播已走过了21年。21年弹指一挥间,目前全国各地以“交通”为特色的广播频率数量已超过百家,不仅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形成了独特的“交通广播现象”。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当我们面对交通广播这一传播领域的奇葩时,研究其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尽管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对核心价值的解读千差万别,但简单理解,核心价值无非是指某一类事物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区别和决定意义的那部分内容,亦是判断该类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基本内核。
具体到交通广播的核心价值,虽然各地的交通广播在节目设计上各有千秋,但是基本理念离不开“为移动受众提供资讯、信息、娱乐和陪伴等服务”。北京电台交通广播(下称北京交通广播)总监李秀磊曾将北京交通广播描述为:“把移动人群定为目标受众,用自己的信息和实时陪伴牢牢地抓住这部分听众,使其成为开车人、坐车人的精神快餐。”①
具体到节目,作为广播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对广播核心价值体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北京交通广播2007年创办的一档新闻谈话栏目《行走天下》就具有典型意义。该栏目定位旨在满足受众特别是移动受众的深层需要,通过理性层面感悟世界变化,以积极的“行走”捕捉精彩人生,并在伴随状态下集聚网络力量,以进一步提升交通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笔者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从《行走天下》的创意定位、精品策划和独特内涵等三方面,尝试解读交通广播核心价值。笔者相信,针对《行走天下》栏目的个案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交通广播特点及其核心价值形成过程的相关途径。
一、创意定位符合传媒形象
交通广播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带来交通格局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宏观表现在国家民族复兴、经济迅速发展、出行方式转变等;微观则表现在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道路拥堵加剧、移动人群数量激增等。
以北京为例,仅从汽车保有量来看,1993年北京交通广播创办之初,北京的机动车包括摩托车在内仅有40万辆,4年后达到100万辆,10年后突破200万辆,19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500万辆。进入汽车时代的北京城给交通广播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全方位服务移动人群为宗旨的交通广播牢牢抓住了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
从《一路畅通》、《百姓Taxi》、《1039交通服务热线》,到《交通新闻》、《汽车天下》、《欢乐正前方》等,北京交通广播开办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节目,在“对象专业、内容综合”的路子上越走越好。不过,在提供“精神快餐”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渐渐发现听众的兴趣和需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专业。比如,随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京城百姓通过媒体获取重要新闻与权威评论的愿望逐渐强烈,因此,为移动听众提供相应信息需求的《行走天下》栏目也就应运而生。
“行走天下,为您打开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这是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栏目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强调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其核心价值。该栏目开办于2007年1月,周一到周五每天播出半小时,一年后扩版至一小时,周末为人物专版《行走天下·天下一家人》。栏目的基本形态为一位主持人加上两位嘉宾,主要通过直播间访谈和听众短信互动等形式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并展开及时评述,主题覆盖时政、军事、经济、科技、交通、旅游等内容,力求与新闻同步,透过新闻说天下。
综合来看,《行走天下》的创意和定位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开阔视野,感悟世界。该栏目将城市交通广播的空间扩展至“天下”视野,既是世界范围的“行走”,也是老百姓身边的天下。话题选择注重新闻价值和人文价值,嘉宾设置体现专业、深度和权威,在交通广播快餐式信息服务的同时,满足大众更有品位的深层需要。
2.知行合一,探寻真谛。栏目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动态的、积极“行走”的人生状态,在创作实践中进行升华表达。主持人走出直播间,直接进入事件现场,在“天下行走”中实现节目的同步制作和播出。如:“志愿珠峰行动”、“与汶川同行”、“走进台湾”等等,灵动的广播现场蕴含了鲜活的生命力,行走天下也是在行走人生。
3.台网互动,重塑广播。该栏目积极整合网络、手机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传播符号,由数十位权威嘉宾领衔的行走天下博客圈,开启受众智慧,引领舆论潮流。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还为听众和网友搭建起志愿公益平台,如:直接参与成立中国青基会莲花爱心专项基金,成功组织“爱心直通车队”;与壹基金联合组建“1039志愿救援车队”,为广大出行者提供切实帮助。
深度挖掘专家观点,通俗解读大千世界。通过讲述行走故事和开设天下论坛专栏,渗透风土、人情、文化,穿插时事、热点、冲突,《行走天下》的创办不仅符合北京交通广播深入人心的传播特点,还为其专业、深度、权威媒体形象的构建立下汗马功劳。
二、 精品策划体现核心价值
为了打造好这个通往世界的窗口,更好地体现北京交通广播的核心价值,从栏目开办之初,《行走天下》就十分注重题材的新闻性和连续性、专家的权威性和知识性、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以及传播的贴近性和趣味性。栏目关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影响深远的时政要闻如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也有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如“日本大地震”,既有关注交通生活“汽车与人类的粮食之争”,也有耄耋老人探访非洲小矮人的“神秘世界”。每天的“行走”,都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听众创造了解天下的难得机会。
以下,笔者仅拿2011年《行走天下》栏目所作的精品策划为例,以期从中揭示出其所延伸的北京交通广播核心价值理念。 (一)突出主题,打造权威
以关注重大事件、打造高端广播平台为特色的《行走天下》,在话题选择上突出专版式结构,为了开好这扇了解世界的窗,给广大听众及网友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更权威的分析,逐步建立起“连线嘉宾”队伍,选择对象侧重于正在新闻现场的记者和在某一方面比较有研究的专家。
例如: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行走天下》在当天下午的直播中不仅以最快速度跟踪了解动态新闻,还连线身处东京的媒体记者评述震情,介绍发生地震时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并邀请新闻评论员展开评论,还及时采制专访节目,满足了广大听众及时获取权威信息和评论的强烈愿望。
(二)抓住时机,一路同行
2011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为了做好这次以时政为主题的“行走”,《行走天下》提前作了大量案头工作,并邀请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专家和资深新闻评论员做客直播间,结合胡主席访美之行,深入分析中美关系在新十年的合作与出现的问题,收到了较好效果。
又如,2011年9月~11月,围绕“天宫·神八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以“透过新闻说天下”为特色的《行走天下》在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不断的行走天“上”,滚动播出事态进展,适时展开权威评述,同时关注航天人伟大而艰辛的奋斗历史,对中国航天及航天人精神作了深入探寻。
(三)弘扬主旋律,打造经典
为了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主持人走出直播间,在深入行走中打造经典。去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每周末子板块《天下一家人》播出特别系列专题——《红色起点》,报道共分20个单元,节目内容以北京交通广播年度策划“海外寻档”作为背景支撑,从寻找故人、故居、故事的角度入手,邀请专家独辟蹊径解读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寻找救国之路的近代中国革命者的真实故事。节目着力选择了20个历史人物,从辛亥革命人物如孙中山、梁启超、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秋瑾等,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如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瞿秋白等,讲述人特别选择了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如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者等,以及革命人物的后人如李大钊孙女李乐群等。体现了思想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展现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时代特色和历史深度。
三、独特内涵展示品牌力量
以天下为视野,以行走为依托,以公益为目标,《行走天下》栏目创办几年来迅速成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频率和节目满意度专项调研报告》显示,《行走天下》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听众喜爱度均名列前茅,被访者普遍认为节目的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听后有很大收获。《行走天下》获评2010年度北京电台名牌栏目和北京电台连续两届“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充分展示了该栏目在快速成长中所包含的独有的品牌力量。
李秀磊在专著《经营广播》中曾就“品牌栏目”的特点专门进行了探讨,并特别强调其“独特性”,书中说:“如果一个栏目很容易被别人克隆,那么它的竞争力也不会持续太久。仔细研究许多品牌栏目,会发现它们看起来形式很简单,很容易被模仿,但内涵却总是学不来,所谓‘画皮画骨难画心’,这‘心’正是品牌栏目的独特性。”②
就广播新闻访谈类节目来讲,其节目类型几乎是伴随着广播载体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广播新闻访谈类节目迅猛发展,新的节目类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克隆他人形成的量变也势必会发展成为独具特点的质变结果。
五年间,一个广播节目之所以能成为精品,不在于一两期出彩的节目,而是依赖于一个拥有良好运作机制平台的建立。《行走天下》现在有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个人组成的“锵锵三人行”方式为主,直播节目以最新的时事消息作为访谈话题,访谈嘉宾就几个重点新闻作自由式的发言和评论。而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其中:周一侧重于军事,周二侧重于经济,周三是时政热点,周四是每周一次的“特别策划”,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精彩纷呈的内容,周五是一周天下见闻,周六、周日是《天下一家人》子板块,邀约一周内的热点人物或者是特别策划的专访系列。
一个成功的模式保证了《行走天下》这台机器一周七天高效率运转并形成了独特内涵。综合来看,一周的节目像一张《环球时报》,一版军事、一版经济、一版时政、一版特别策划、一版新闻综述,封面和封底都是人物。打造好这样一个“环球声音周刊”的基本模型,再往里面填补内容就容易多了,也能很好地展示广播节目的品牌力量。
四、结论
著名报人阿道夫·奥克斯1896年接掌《纽约时报》后曾经常给下属讲述一个关于“三个石匠”③的故事:中世纪的一个行吟诗人在路上先后遇到了三个石匠。他分别问他们:“嘿,您在干什么呢?”
第一个说:“我在凿石头。”
第二个说:“我在雕刻一块基石。”
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最令人振奋,他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尽管是做着同一份工作,三个石匠后来的命运却大不一样。第一个石匠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多年后还是一个教堂维护工;第二个把工作看作一门技艺,于是成了教堂后续工作的管理者;只有第三个石匠把工作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后他成了著名的建筑家。
新闻谈话栏目《行走天下》的创办和发展,正是体现了北京交通广播在快速成长时所期待的成为听众心目中“建筑家”的这一核心价值。它从某种程度上对交通广播的使命产生了很强的全息效应,有力回答了步入成熟期的交通广播“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为什么做这个而不做那个”的疑惑,在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环节中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而其所集中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曾经对好节目的评价标准做过一个简短而又实在的定位:“领导肯定、群众欢迎、市场认可的节目就是好节目。”《行走天下》栏目凭借其无可复制的创意定位、精品策划和独特内涵,获得了领导、群众和市场认可。
小广播,大视野。历经19年蓬勃发展,凭借鲜明的专业定位和独特的品牌力量,北京交通广播业已成为全国广播的领跑者。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音。”从一个小小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到现在北京电台的名牌栏目,《行走天下》也实现了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这也是从一般节目到品牌栏目的嬗变,而它也造就了节目或栏目的不可复制性,成为一个频率乃至整个电台节目核心价值的真实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红)
注 释
①②李秀磊 《经营广播》,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62、179页。
③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 汪良 王秋 《敢问路在何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曹璐《解读广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徐泓《超越:北京交通广播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4.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5.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6.王群 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7.邓炘炘 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8.曹璐《广播新闻理论与实务创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5月版。
9.王宇 金梦玉 《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0.赵多佳 许秀玲 《内容 受众 传播 广播专业化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1.王为《有所为 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2.傅珊珊 《广播节目运营实务》,新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3.刘思伽《投入的说事 开心的聊天——我做广播主持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