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巨大,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作为国内各类口岸最多的城市,深圳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每年过境外籍人士达到800万人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深圳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挑战,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动应对,及时公开疫情信息,积极设置议题,结合全媒体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在多终端、多渠道上面向全球受众推出系列多媒体作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城市抗疫故事,展现出这座国际化城市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及时发布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疫情期间,外籍人士最关注的是病例的增减及疫情的发展情况。真实、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是稳定人心、驱散谣言的刚需产品。
2020年1月20日,深圳公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接到新闻通报后,英文《深圳日报》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报道,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关注。次日,该报报道深圳确诊9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22日,又报道深圳开设49家发热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该报总编辑发表时评《公开透明不是稳定之敌》(Transparency is not the foe of stability),①呼吁全国建立每日疫情通报机制。同日,又刊登医务人员专访,提醒市民春节假期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1月29日,深圳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办、市卫健委、市政务数据局、英文《深圳日报》等五家单位建立涉外信息公开联动机制,开始每日发布动态疫情信息,包括英文每日疫情数据通报、每日病例变化图表、常见问题解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每日简讯及多语种防控疫情告知书等多种产品。之后,随着疫情变化又增加了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内容,形成图表,一目了然。深圳市政府在线英文版、“爱深圳”英文门户网站分别制作专题,每天24小时滚动公布外籍人士关注的各项政策,包括通关信息、出入境政策、小区通行规定等。这些权威信息的及时公布,极大便利了外籍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在特殊时期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二、主動设置议题,讲好抗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时强调:“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重大疫情中的对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疫情期间,深圳英文媒体积极设置议题、引领舆论,向世界讲好深圳抗疫故事。
1. 积极跟进,全面介绍支援全球抗疫的深圳行动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带动下,深圳市各大企业、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竭尽所能筹措资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参与国际抗疫的全方位网络。截至2020年5月7日,深圳市以政府名义向韩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24个国家的36个友好城市和机构捐赠医用口罩150万个,还与波兰波兹南市、西班牙巴塞罗那市、肯尼亚国家卫生部、柬埔寨金边市等举行了抗疫经验视频交流会。同时,华大基因、大疆、腾讯、迈瑞等本地科技公司也纷纷提供对外援助。这些政府、企业层面的对外合作,英文《深圳日报》都及时跟进报道,充分展现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担当和作为。
2. 以点带面,挖掘中外社区抗疫故事
疫情期间,英文《深圳日报》挖掘大量中外市民积极抗疫、为中国加油的故事,以此激发国际社会的共情。
2020年2月9日,英文《深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由一群居住在中国的古巴人主创的抗疫歌曲《中国,你并不孤单》(China, You Are Not Alone)。在英文《深圳日报》的采访中,这群创作者纷纷表达他们支持中国、热爱中国的心声。这首歌曲改编自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曲目《你并不孤单》(You Are Not Alone),后来被众多媒体转载,中外人士纷纷留言:“太感动了!”“中国加油!”
2月21日,英文《深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深圳市民刘洁创作的《我们都是战士》(We Are All Fighters)英文演讲抗疫视频。这个视频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惧困难的抗疫决心,体现了深圳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和爱国热情,短短数天内全网总播放量超过2亿人次。外国读者纷纷表示,要把视频在朋友圈中传播,帮助更多外国朋友更好地读懂中国。
3. 以小见大,讲述疫情下普通人的生活
随着中国国内疫情趋缓,英文《深圳日报》开始把镜头投向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故事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在华外国人群体对中国防控举措的认可和战疫必胜的信心,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4月份以来,英文《深圳日报》采写了“外国人复工复产”系列报道,报道在深外国企业家、高管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故事。这些报道没有回避疫情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而是揭示了逆境中外国企业家对深圳和中国的信心,以及这些信心所带来的回报。从事汽车行业的德国企业家托尔斯坦(Torsten Nagengast)欣喜地谈道,在疫情下公司的业务不仅未减少反而逆势增长。接受英文《深圳日报》采访时他直言:“在困难的时候不要逃离中国,而是要坚持。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也拥有非常高效的政府。”③
针对国际上一些媒体炒作的非洲公民疑似在广东受到不公待遇的谣言,英文《深圳日报》拍摄了“当非洲人遇到中国人”(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系列双语视频,重点采访了在深圳生活的中非结合家庭。视频中夫妻深情对望的眼神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成为击败谣言的最佳武器。这些视频5月在优兔(YouTube)发布后,一个月内单条阅读量超50万人次。④
三、思考与启示
1. 构建立体外宣矩阵。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深圳一直致力于建立在深外国人专用信息推送渠道。目前比较成熟的渠道主要有:“爱深圳”英文门户网站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政府在线英文版,英文《深圳日报》及其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及脸书、推特、优兔账号等。这些渠道形成了一个立体外宣矩阵,全方位、全天候向外籍人士发布第一手抗疫信息。一方面,这些推送渠道为信息的广泛发布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进一步增强了这些渠道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使其成为直接面向海外受众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渠道和阵地。 2. 运用多语种对外报道。作为一座国际化大城市,深圳居住着很多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其他非英语国家的外籍人士。为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英文《深圳日报》推出了多语种新闻报道。日本疫情最为严重之时,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了《新感染者数为0的城市——南京》一片,瞬间在雅虎日本网上走红,并在微博引发高度关注。2020年3月6日,英文《深圳日报》对竹内亮进行专访,成为国内首家采访竹内亮的英文媒体,采访稿件被多家媒体转发。当韩国疫情肆虐时,该报记者走访深圳福田区香蜜湖街道的韩国人社区,了解韩国人返深、居家隔离、社区服务等情况。3月8日,又刊发中英双语报道《小小的爱温暖韩国人的心》(Small Acts of kindness warm South Korean hearts),并配发街道办与韩籍居民共同制作的韩语抗疫小视频。
当欧洲成为疫情中心,英文《深圳日报》于3月23日发表报道《在深西班牙人筹款购买口罩支援国家抗疫》(Spaniards in SZ raise funds for mask donation),讲述一群在深圳的西班牙人筹款购买口罩并捐回西班牙的故事。英文《深圳日报》是中国第一家采访报道该筹款行动并刊发西语筹款海报的媒体。这一行动后来扩展到整个中国,吸引了不少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积极参与,谱写了一曲中西两国人民携手抗疫的动人之歌。包括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报纸《ABC报》、西班牙《国家报》以及西班牙第三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内的西班牙各大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 巧用外籍人士发声。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外籍人士对中国抗疫措施持肯定态度。英文《深圳日报》采访了大量外籍人士,从他们的角度讲述防疫抗疫取得的成果。如3月20日的报道《留在深圳是正确的选择》(It was the right decision to stay in Shenzhen),采访了在深留学生,展现他们疫情期间在深圳的生活经历。3月26日,英文《深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位返深英籍教师的自叙:《回到深圳,我感到安全了》(I feel safe after returning to SZ)。文章详细讲述了返深英国教师费克雷(Craig Fee)回到深圳后经历的防疫措施,为深圳防疫举措点赞。在双语抗疫视频《一座城市的抗疫战争》(City’s War on Covid-19)中,比利时居民罗尼(Ronny Verdoodt)指出:“中国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值得尊敬,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未能采取如此有效的防控手段。”
四、疫情之下媒体转型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类媒体带来了重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以英文《深圳日报》为例,由于疫情防控小区采取封闭措施导致报纸投递困难,致使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报纸版面减半。但同时,疫情也带来了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引发了新媒体内容生产、用户数量和传播数据的井喷。
因为疫情,传统面對面采访被视频采访、线上采访所代替,媒体除跟踪线下的事件外,更多把目光投向线上热点,促使跨市、跨境的远程采访成为常态,媒体采访方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直播已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主流形式。在疫情报道中,英文《深圳日报》拍摄制作了大量视频,甚至将报纸版面上的评论也视频化,独创“双语视评”栏目,受到读者欢迎。
疫情期间,传统媒体传播功能趋弱,但用户对于权威信息的渴求却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给新媒体发展带来了最好的机遇。英文《深圳日报》趁势推出了自己的APP,其用户数量稳定增长。
五、结语
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抗疫报道是新形势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次大练兵。深圳在这次练兵中交出了一份较好的答卷。英文《深圳日报》积极讲述疫情之下居深中外各界人士携手抗疫、共克难关的动人故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多措并举做好对外传播,将公共危机事件转化为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契机,这是在本次疫情对外报道中总结出的宝贵的深圳经验。
「注释」
①董海涛:《公开透明不是稳定之敌》(Transparency is not the foe of stability),英文《深圳日报》2020年1月23日第8版。
②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1版。
③陈晓纯:《疫情之下,德国企业家获得更多项目订单》(German wins more projects during pandemic), 英文《深圳日报》2020年4月23日第1版。
④“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Ghanaian-Chinese couple and their twins”,YouTube,https://youtu.be/2ZzC1i_1ecc,2020-5-11.“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Love story of a Chinese-Algerian couple”,YouTube,https://youtu.be/u1C0U12xLFQ,2020-5-11.“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Happy family of five in Pingshan”,YouTube,https://youtu.be/xYIpcn5Yhjg,2020-5-16.
责编:荆江
面对挑战,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动应对,及时公开疫情信息,积极设置议题,结合全媒体时代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在多终端、多渠道上面向全球受众推出系列多媒体作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城市抗疫故事,展现出这座国际化城市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及时发布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疫情期间,外籍人士最关注的是病例的增减及疫情的发展情况。真实、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是稳定人心、驱散谣言的刚需产品。
2020年1月20日,深圳公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接到新闻通报后,英文《深圳日报》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报道,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关注。次日,该报报道深圳确诊9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22日,又报道深圳开设49家发热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该报总编辑发表时评《公开透明不是稳定之敌》(Transparency is not the foe of stability),①呼吁全国建立每日疫情通报机制。同日,又刊登医务人员专访,提醒市民春节假期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1月29日,深圳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办、市卫健委、市政务数据局、英文《深圳日报》等五家单位建立涉外信息公开联动机制,开始每日发布动态疫情信息,包括英文每日疫情数据通报、每日病例变化图表、常见问题解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每日简讯及多语种防控疫情告知书等多种产品。之后,随着疫情变化又增加了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内容,形成图表,一目了然。深圳市政府在线英文版、“爱深圳”英文门户网站分别制作专题,每天24小时滚动公布外籍人士关注的各项政策,包括通关信息、出入境政策、小区通行规定等。这些权威信息的及时公布,极大便利了外籍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在特殊时期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二、主動设置议题,讲好抗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时强调:“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重大疫情中的对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疫情期间,深圳英文媒体积极设置议题、引领舆论,向世界讲好深圳抗疫故事。
1. 积极跟进,全面介绍支援全球抗疫的深圳行动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带动下,深圳市各大企业、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竭尽所能筹措资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参与国际抗疫的全方位网络。截至2020年5月7日,深圳市以政府名义向韩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24个国家的36个友好城市和机构捐赠医用口罩150万个,还与波兰波兹南市、西班牙巴塞罗那市、肯尼亚国家卫生部、柬埔寨金边市等举行了抗疫经验视频交流会。同时,华大基因、大疆、腾讯、迈瑞等本地科技公司也纷纷提供对外援助。这些政府、企业层面的对外合作,英文《深圳日报》都及时跟进报道,充分展现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担当和作为。
2. 以点带面,挖掘中外社区抗疫故事
疫情期间,英文《深圳日报》挖掘大量中外市民积极抗疫、为中国加油的故事,以此激发国际社会的共情。
2020年2月9日,英文《深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由一群居住在中国的古巴人主创的抗疫歌曲《中国,你并不孤单》(China, You Are Not Alone)。在英文《深圳日报》的采访中,这群创作者纷纷表达他们支持中国、热爱中国的心声。这首歌曲改编自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曲目《你并不孤单》(You Are Not Alone),后来被众多媒体转载,中外人士纷纷留言:“太感动了!”“中国加油!”
2月21日,英文《深圳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深圳市民刘洁创作的《我们都是战士》(We Are All Fighters)英文演讲抗疫视频。这个视频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惧困难的抗疫决心,体现了深圳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和爱国热情,短短数天内全网总播放量超过2亿人次。外国读者纷纷表示,要把视频在朋友圈中传播,帮助更多外国朋友更好地读懂中国。
3. 以小见大,讲述疫情下普通人的生活
随着中国国内疫情趋缓,英文《深圳日报》开始把镜头投向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故事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在华外国人群体对中国防控举措的认可和战疫必胜的信心,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4月份以来,英文《深圳日报》采写了“外国人复工复产”系列报道,报道在深外国企业家、高管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故事。这些报道没有回避疫情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而是揭示了逆境中外国企业家对深圳和中国的信心,以及这些信心所带来的回报。从事汽车行业的德国企业家托尔斯坦(Torsten Nagengast)欣喜地谈道,在疫情下公司的业务不仅未减少反而逆势增长。接受英文《深圳日报》采访时他直言:“在困难的时候不要逃离中国,而是要坚持。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也拥有非常高效的政府。”③
针对国际上一些媒体炒作的非洲公民疑似在广东受到不公待遇的谣言,英文《深圳日报》拍摄了“当非洲人遇到中国人”(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系列双语视频,重点采访了在深圳生活的中非结合家庭。视频中夫妻深情对望的眼神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成为击败谣言的最佳武器。这些视频5月在优兔(YouTube)发布后,一个月内单条阅读量超50万人次。④
三、思考与启示
1. 构建立体外宣矩阵。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深圳一直致力于建立在深外国人专用信息推送渠道。目前比较成熟的渠道主要有:“爱深圳”英文门户网站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政府在线英文版,英文《深圳日报》及其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及脸书、推特、优兔账号等。这些渠道形成了一个立体外宣矩阵,全方位、全天候向外籍人士发布第一手抗疫信息。一方面,这些推送渠道为信息的广泛发布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进一步增强了这些渠道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使其成为直接面向海外受众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渠道和阵地。 2. 运用多语种对外报道。作为一座国际化大城市,深圳居住着很多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其他非英语国家的外籍人士。为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英文《深圳日报》推出了多语种新闻报道。日本疫情最为严重之时,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了《新感染者数为0的城市——南京》一片,瞬间在雅虎日本网上走红,并在微博引发高度关注。2020年3月6日,英文《深圳日报》对竹内亮进行专访,成为国内首家采访竹内亮的英文媒体,采访稿件被多家媒体转发。当韩国疫情肆虐时,该报记者走访深圳福田区香蜜湖街道的韩国人社区,了解韩国人返深、居家隔离、社区服务等情况。3月8日,又刊发中英双语报道《小小的爱温暖韩国人的心》(Small Acts of kindness warm South Korean hearts),并配发街道办与韩籍居民共同制作的韩语抗疫小视频。
当欧洲成为疫情中心,英文《深圳日报》于3月23日发表报道《在深西班牙人筹款购买口罩支援国家抗疫》(Spaniards in SZ raise funds for mask donation),讲述一群在深圳的西班牙人筹款购买口罩并捐回西班牙的故事。英文《深圳日报》是中国第一家采访报道该筹款行动并刊发西语筹款海报的媒体。这一行动后来扩展到整个中国,吸引了不少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积极参与,谱写了一曲中西两国人民携手抗疫的动人之歌。包括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报纸《ABC报》、西班牙《国家报》以及西班牙第三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内的西班牙各大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 巧用外籍人士发声。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外籍人士对中国抗疫措施持肯定态度。英文《深圳日报》采访了大量外籍人士,从他们的角度讲述防疫抗疫取得的成果。如3月20日的报道《留在深圳是正确的选择》(It was the right decision to stay in Shenzhen),采访了在深留学生,展现他们疫情期间在深圳的生活经历。3月26日,英文《深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位返深英籍教师的自叙:《回到深圳,我感到安全了》(I feel safe after returning to SZ)。文章详细讲述了返深英国教师费克雷(Craig Fee)回到深圳后经历的防疫措施,为深圳防疫举措点赞。在双语抗疫视频《一座城市的抗疫战争》(City’s War on Covid-19)中,比利时居民罗尼(Ronny Verdoodt)指出:“中国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值得尊敬,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未能采取如此有效的防控手段。”
四、疫情之下媒体转型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类媒体带来了重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以英文《深圳日报》为例,由于疫情防控小区采取封闭措施导致报纸投递困难,致使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报纸版面减半。但同时,疫情也带来了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引发了新媒体内容生产、用户数量和传播数据的井喷。
因为疫情,传统面對面采访被视频采访、线上采访所代替,媒体除跟踪线下的事件外,更多把目光投向线上热点,促使跨市、跨境的远程采访成为常态,媒体采访方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直播已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主流形式。在疫情报道中,英文《深圳日报》拍摄制作了大量视频,甚至将报纸版面上的评论也视频化,独创“双语视评”栏目,受到读者欢迎。
疫情期间,传统媒体传播功能趋弱,但用户对于权威信息的渴求却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给新媒体发展带来了最好的机遇。英文《深圳日报》趁势推出了自己的APP,其用户数量稳定增长。
五、结语
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抗疫报道是新形势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次大练兵。深圳在这次练兵中交出了一份较好的答卷。英文《深圳日报》积极讲述疫情之下居深中外各界人士携手抗疫、共克难关的动人故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多措并举做好对外传播,将公共危机事件转化为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契机,这是在本次疫情对外报道中总结出的宝贵的深圳经验。
「注释」
①董海涛:《公开透明不是稳定之敌》(Transparency is not the foe of stability),英文《深圳日报》2020年1月23日第8版。
②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1版。
③陈晓纯:《疫情之下,德国企业家获得更多项目订单》(German wins more projects during pandemic), 英文《深圳日报》2020年4月23日第1版。
④“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Ghanaian-Chinese couple and their twins”,YouTube,https://youtu.be/2ZzC1i_1ecc,2020-5-11.“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Love story of a Chinese-Algerian couple”,YouTube,https://youtu.be/u1C0U12xLFQ,2020-5-11.“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 | Happy family of five in Pingshan”,YouTube,https://youtu.be/xYIpcn5Yhjg,2020-5-16.
责编: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