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文中分析了秸秆的多种利用技术及各项利用技术的适用方式。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成因;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194-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水体污染严重、土壤污染加剧、环境污染城市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等。
一、农村环境来源及特征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秸秆焚烧。其主要特征是污染来源及类型多,分布散乱;污染负荷大;面源污染严重;污染后果严重;环境污染上访事件持续增加;环保欠账严重。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秸秆焚烧、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农村养殖业污染及乡镇企业污染等。
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片面地注重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特别是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农民只认识到使用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渐加剧。而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难上加难。
三、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及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居住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模式与措施。治理技术模式可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纳人企业污水处理厂、村庄污水连片或联村集中处理、村庄污水单独集中处理四种模式。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上采用无动力或少动力、无管网或少管、低运行成本的处理技术,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2类。一種是自然处理系统,自然处理是利用自然界已存在的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等与污水之间的作用来处理污水。另一种则是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是将微生物的作用单独提取出来并且加强其处理程度的系统。其中有高负荷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和较低负荷的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有氧化沟、SBR法、生物装盘等。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则是利用厌氧或缺氧菌种在各自适宜的生活条件下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小分子的过程。常用的厌氧处理方法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沼气池、厌氧生物滤池等。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技术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卫生填埋三种技术方式。
3.农作物秸秆污染控制措施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秸秆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秸秆炭化、活化、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利用等方式。
4.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技术
(1)生产高质量地膜
统一生产0.008mm以上的可回收地膜,对农膜生产企业进行统一规定、统一监管。只要能生产0.008mm以上的可回收地膜,由于地膜抗拉强度好,可捡拾,也可机械捡拾,附带杂质较少,可方便回收,集中处理,可实现残膜再次利用,农业白色污染大幅度降低。
(2)建立残膜回收利用体制
如何能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消除不利影响,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政策上支持残留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建立残膜回收利用机制。由于残膜回收价格停留在低价位的水平上,捡拾回来的地膜松散、密度小、占地面积大,难以进行贮存和运输,所以难以调动农民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利用打包技术对松散残膜实行高密度打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实行有效的回收。
(3)推广适期揭膜技术
采用适期揭膜可以彻底解决农用地膜的污染问题,建议农用地膜的生产企业向用户提供一种较厚、强度高、耐老化、便于机械缠卷回收、工作中不易断裂、有利于多年使用的农用地膜,提高地膜的利用率。
(4)加大降解地膜使用技术的研究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生产可降解农用地膜,是降低和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农业污染控制技术的一大突破。从技术角度分析,这项污染控制技术只需进行地膜覆盖、随时间的延续自然分解,可节省后期清理残膜费用。综合其环保特性,降解地膜的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净土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目前所使用的农膜材质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属不可降解的有害物,是必须清除的。一定要进行手工捡拾、清理干净,认真对待土地、尊重土地,并从环境中获得较好的回报。其次是各级政府积极参与、组织,财政给予农膜回收必要的补贴。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参与共同维护残膜可回收的良性运行环境。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重点污染的治理。以污染治理、资源利用、兼顾运营为主线,才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长久之计。生活污水根据地区现状、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要结合的方式,选取适合当地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地,严禁散乱排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秸秆、剩余污泥建设联合厌氧发酵站,为农户提供沼气,利用沼渣和秸秆制造有机肥产品,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2).10-15.
[2] 韩冬梅,金书泰.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11-18.
[3] 王树义,周迪.回归正义:新《环境保护法》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J].环境保护.2014.42(10).29-34.
[4] 张秋.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03).109-112.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成因;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194-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水体污染严重、土壤污染加剧、环境污染城市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等。
一、农村环境来源及特征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秸秆焚烧。其主要特征是污染来源及类型多,分布散乱;污染负荷大;面源污染严重;污染后果严重;环境污染上访事件持续增加;环保欠账严重。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秸秆焚烧、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农村养殖业污染及乡镇企业污染等。
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片面地注重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特别是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农民只认识到使用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渐加剧。而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难上加难。
三、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及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居住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模式与措施。治理技术模式可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纳人企业污水处理厂、村庄污水连片或联村集中处理、村庄污水单独集中处理四种模式。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上采用无动力或少动力、无管网或少管、低运行成本的处理技术,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2类。一種是自然处理系统,自然处理是利用自然界已存在的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等与污水之间的作用来处理污水。另一种则是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是将微生物的作用单独提取出来并且加强其处理程度的系统。其中有高负荷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和较低负荷的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有氧化沟、SBR法、生物装盘等。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则是利用厌氧或缺氧菌种在各自适宜的生活条件下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小分子的过程。常用的厌氧处理方法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沼气池、厌氧生物滤池等。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技术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卫生填埋三种技术方式。
3.农作物秸秆污染控制措施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秸秆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秸秆炭化、活化、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利用等方式。
4.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技术
(1)生产高质量地膜
统一生产0.008mm以上的可回收地膜,对农膜生产企业进行统一规定、统一监管。只要能生产0.008mm以上的可回收地膜,由于地膜抗拉强度好,可捡拾,也可机械捡拾,附带杂质较少,可方便回收,集中处理,可实现残膜再次利用,农业白色污染大幅度降低。
(2)建立残膜回收利用体制
如何能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消除不利影响,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政策上支持残留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建立残膜回收利用机制。由于残膜回收价格停留在低价位的水平上,捡拾回来的地膜松散、密度小、占地面积大,难以进行贮存和运输,所以难以调动农民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利用打包技术对松散残膜实行高密度打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实行有效的回收。
(3)推广适期揭膜技术
采用适期揭膜可以彻底解决农用地膜的污染问题,建议农用地膜的生产企业向用户提供一种较厚、强度高、耐老化、便于机械缠卷回收、工作中不易断裂、有利于多年使用的农用地膜,提高地膜的利用率。
(4)加大降解地膜使用技术的研究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生产可降解农用地膜,是降低和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农业污染控制技术的一大突破。从技术角度分析,这项污染控制技术只需进行地膜覆盖、随时间的延续自然分解,可节省后期清理残膜费用。综合其环保特性,降解地膜的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净土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目前所使用的农膜材质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属不可降解的有害物,是必须清除的。一定要进行手工捡拾、清理干净,认真对待土地、尊重土地,并从环境中获得较好的回报。其次是各级政府积极参与、组织,财政给予农膜回收必要的补贴。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参与共同维护残膜可回收的良性运行环境。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重点污染的治理。以污染治理、资源利用、兼顾运营为主线,才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长久之计。生活污水根据地区现状、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要结合的方式,选取适合当地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地,严禁散乱排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秸秆、剩余污泥建设联合厌氧发酵站,为农户提供沼气,利用沼渣和秸秆制造有机肥产品,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2).10-15.
[2] 韩冬梅,金书泰.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11-18.
[3] 王树义,周迪.回归正义:新《环境保护法》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J].环境保护.2014.42(10).29-34.
[4] 张秋.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0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