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网络的普及既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净化校园网络环境,重视核心价值观引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改进教育方式与理念。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互联网大大改善了人类联系、交流的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早已将学生置身于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
一、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18~24岁年龄层的上网率接近100%,学生的上网率为98%。这充分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头绪多、内容杂、任务重,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网络载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网络时代所构筑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带来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信息,既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带来极大便捷,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给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网络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带来的机遇。(1)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重感官刺激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者则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及时教育、疏通与引导,帮助学生摆脱困惑、走出误区。(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网络整合其他媒体的优势,使教育内容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具有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全天候、无限制、随时随地的教育成为现实。(3)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教育者高高在上,而网络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变得平等,教育过程更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4)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网络大大地削减了通讯成本,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只需要在网上通过QQ群、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可以解决。
2.带来的挑战。(1)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挑战。网络信息发布的快捷、方便使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未经过滤就在网上交汇,这些纷繁庞杂的信息容易给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带来网络道德危机。(2)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在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就业压力都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导致学生处世态度的消极化。(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用多媒体开展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動,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加强了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和活动效果明显增强。(4)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网站栏目设置、内容框架不够新颖,宣传方法不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
三、网络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1.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主动占领和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引导和适度的监管缺一不可。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学生网络用户的管理和教育;其次,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及时对有害信息进行防御、过滤和监控,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再次,用大量正面信息积极主动占领网上营地,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信仰,最大程度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2.重视核心价值观引导,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不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展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师生精神,并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有目的地开设栏目、更新信息、设立论坛,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网络技术过关、具有创新精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还存在网络知识不够丰富、网络技术不够娴熟、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把握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此,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对辅导员网络知识的培训。
4.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对网络道德的自我调控和教育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自觉维护网络世界的正常秩序。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紧贴学生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5.改进教育方式与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在理念上渗入网络的发散性特点。教师作为道德的引导者,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问题。此外,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健康人格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自身身心状况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修伟杰.高校网络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教研究,2010(10).
[2]范惠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0(10).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互联网大大改善了人类联系、交流的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早已将学生置身于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
一、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18~24岁年龄层的上网率接近100%,学生的上网率为98%。这充分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头绪多、内容杂、任务重,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网络载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网络时代所构筑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带来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信息,既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带来极大便捷,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给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网络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带来的机遇。(1)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重感官刺激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者则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及时教育、疏通与引导,帮助学生摆脱困惑、走出误区。(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网络整合其他媒体的优势,使教育内容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具有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全天候、无限制、随时随地的教育成为现实。(3)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教育者高高在上,而网络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变得平等,教育过程更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4)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网络大大地削减了通讯成本,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只需要在网上通过QQ群、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可以解决。
2.带来的挑战。(1)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挑战。网络信息发布的快捷、方便使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未经过滤就在网上交汇,这些纷繁庞杂的信息容易给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带来网络道德危机。(2)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在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就业压力都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导致学生处世态度的消极化。(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用多媒体开展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動,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加强了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和活动效果明显增强。(4)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网站栏目设置、内容框架不够新颖,宣传方法不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
三、网络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1.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主动占领和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引导和适度的监管缺一不可。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学生网络用户的管理和教育;其次,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及时对有害信息进行防御、过滤和监控,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再次,用大量正面信息积极主动占领网上营地,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信仰,最大程度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2.重视核心价值观引导,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不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展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师生精神,并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有目的地开设栏目、更新信息、设立论坛,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网络技术过关、具有创新精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还存在网络知识不够丰富、网络技术不够娴熟、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把握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此,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对辅导员网络知识的培训。
4.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对网络道德的自我调控和教育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自觉维护网络世界的正常秩序。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紧贴学生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5.改进教育方式与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在理念上渗入网络的发散性特点。教师作为道德的引导者,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问题。此外,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健康人格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自身身心状况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修伟杰.高校网络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教研究,2010(10).
[2]范惠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