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知识服务的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入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明白生活和知识间的关联,进而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明白知识中所包含的生活价值。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Life teaching”,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切入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事与熟悉的生活上,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更好地融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化教学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生活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它将生活中的实践性教学与数学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从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对学习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另外,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例如可以针对现阶段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购房,设置购房方案的设计这一任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人们的生活所起的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他们树立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途径
1.了解学生生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并不宽,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兴趣,进而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例如可以将跳绳等校园活动,延伸为与数量或速度有关的数学问题。事实上除了课堂的生活化外,教师也可以将数学知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例如去书店或超市等场所了解价格,学会计算自己的日常开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寻找到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学习内容生活化,用数学语言讲述生活
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时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运用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数学体会,使学生积极学习、探索、了解生活中有而课本中却没有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填空:我家有()名成员;我的年龄为()岁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生活,以及学生从实际中获取的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运用,这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培养,避免数学学习演化为机械验算。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3.将生活用数学表述,引入独特生活情境
数学是基础性与工具性的语言,它能储存信息。因而教师应学会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进而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将数学语言兴趣化、生活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将解“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及喜欢的原因,这样便能自然地联系生活。另外教师在讲解时还应在教材中融入与现代生活相关的资料,使教学背景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可以从生活中了解题目,提高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回答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除此之外,教师设置的问题还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符,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理解。
4.重视教材利用,拓展研究性学习
教材中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三年级课本中讲解三位数与1位数相乘时的例题,其中题目中给出了家与学校的距离,假设每天往返次数为2,要求计算每天要走的米数。通过这类问题的解答,学生便会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起数学思维。
在课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让学生每天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观察事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去探究,进而使学生在获取、应用知识时更加主动,将学习的范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另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或社会调查等渠道来获取资料,比如学习平均数后,让学生在街道或小区内调查各家庭的收入,并计算平均数,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具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紧密联系其实际生活,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姜堰区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Life teaching”,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切入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事与熟悉的生活上,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更好地融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化教学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生活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它将生活中的实践性教学与数学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从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对学习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另外,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例如可以针对现阶段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购房,设置购房方案的设计这一任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了解数学对人们的生活所起的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他们树立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途径
1.了解学生生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并不宽,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兴趣,进而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例如可以将跳绳等校园活动,延伸为与数量或速度有关的数学问题。事实上除了课堂的生活化外,教师也可以将数学知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例如去书店或超市等场所了解价格,学会计算自己的日常开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寻找到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学习内容生活化,用数学语言讲述生活
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时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运用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数学体会,使学生积极学习、探索、了解生活中有而课本中却没有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填空:我家有()名成员;我的年龄为()岁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生活,以及学生从实际中获取的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运用,这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培养,避免数学学习演化为机械验算。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3.将生活用数学表述,引入独特生活情境
数学是基础性与工具性的语言,它能储存信息。因而教师应学会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进而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将数学语言兴趣化、生活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将解“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及喜欢的原因,这样便能自然地联系生活。另外教师在讲解时还应在教材中融入与现代生活相关的资料,使教学背景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可以从生活中了解题目,提高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回答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除此之外,教师设置的问题还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符,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理解。
4.重视教材利用,拓展研究性学习
教材中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三年级课本中讲解三位数与1位数相乘时的例题,其中题目中给出了家与学校的距离,假设每天往返次数为2,要求计算每天要走的米数。通过这类问题的解答,学生便会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起数学思维。
在课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让学生每天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观察事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去探究,进而使学生在获取、应用知识时更加主动,将学习的范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另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或社会调查等渠道来获取资料,比如学习平均数后,让学生在街道或小区内调查各家庭的收入,并计算平均数,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具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紧密联系其实际生活,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姜堰区实验小学康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