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教育改革。多媒体教学由优质课的实验表演已经走向常规教学。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我国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在部分学校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直至目前我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至教学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重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以推进散文教学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 近代教学 联系
一,引言
教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不少国家正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我国已经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列为“七五”计划的发展重点之一。育要有三个面向,这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先后认可的一致意见。教育跟其它上层建筑一样,它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求,又为促进社会生产的需求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特别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几年以至十几年之后的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所以面向未来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教育教学过程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论述。我国古代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提法。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所谓“道”,是指人的行为准则,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其内涵虽有不同,但作为行为准则却都是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每当人们考虑做某件事情时,都要与这种信息加以比较决定取舍。所谓“业”, 其内涵也随历史阶段不同而有不同,但其共性却都是指知识与能力。“传”与“授”显然是信息的传输。所谓“惑”,是受教育者的反馈,“解惑”则是采取补救措施,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过程。
不论是建立行为准则、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用自然科学的语言讲就是教给学生什么?它不是给物质,也不是给能量,而是给学生以信息。信息要有载体,信息的传输要依靠物质,依靠物质的一定的运动形式。知识就是大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信息的贮存总是以载体的不同状态为基础。外储设备如古代在绳子上打结,竹板上刻痕,后来在纸上写字,磁带上磁粉排列的差异,门电路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等。人的大脑贮存信息时也会有物质结构和状态的差异。信息储存之后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丢失,表现为有序的差异变为无序的差异或者变为没有差异。人脑特殊功能的表现之一是:明白了的、理解了的信息就容易贮存,否则就难以贮存,即使暂时贮存了的也容易丢失。这是贮存与处理的联系。大量孤立的信息表现为初级记忆,载体的变化小、半衰期比较短。通过比较、整理、同化形成信息块,载体的变化层次深,表现为高级记忆。双向传输,交互式的“解惑”、讨论,有助于形成高级记忆。
近代教学论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1986年1月,北京地区电子与信息应用展览会期间,东城区一名中学生在展台前自己调用PHY DISK VOL<90>,观看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只提出了一条意见:“希望能尽快编出整个软件系列。”从信息论角度看,能力是以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信息块。以计算机内存的信息为比喻:有孤立的数据,如某一变量的值,某一次计算的结果;有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根据其结构特点能够方便于查询、调用和整理加工;也有的是一段程序、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软件。它也由一系列数据代码组成,但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处理有关信息并得出一定的结果。在信息论中通常称为“产生式”。计算机的能力与总内存大小及内存中目标库文件是否丰富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软件(包括深层系统软件和固化的软件),还有按一定逻辑结构设计的中央处理器(CPU)。人脑所贮存的信息中必须有大量类似于系统软件的由许多产生式组合起来的模块。能力是信息的高级形式。人的能力要有先天的物质基础(大脑)。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人的能力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锻炼和贮存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信息块(包括产生式)。
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要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这一新鲜事物,它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我在学校实习期间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探讨,虽然其具有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教学容量大等优点。但是不足处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四,结束语
但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教育改革,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任何一项具有比较深远影响的改革,都不是短时间内简单的一、两个招式就能够“立竿见影”地反映到学生的成绩统计表上面的。
参考文献
[1]顾通达 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3。(1):20-30
[2]顾伟泉 论教师的信息行为(J)。教育评论,2000。(1)
[3]高国荣 多媒体辅助教学(J)。教育现代化、2002(3);58—59
关键词:计算机 近代教学 联系
一,引言
教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不少国家正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我国已经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列为“七五”计划的发展重点之一。育要有三个面向,这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先后认可的一致意见。教育跟其它上层建筑一样,它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求,又为促进社会生产的需求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特别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几年以至十几年之后的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所以面向未来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教育教学过程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论述。我国古代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提法。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所谓“道”,是指人的行为准则,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其内涵虽有不同,但作为行为准则却都是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每当人们考虑做某件事情时,都要与这种信息加以比较决定取舍。所谓“业”, 其内涵也随历史阶段不同而有不同,但其共性却都是指知识与能力。“传”与“授”显然是信息的传输。所谓“惑”,是受教育者的反馈,“解惑”则是采取补救措施,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过程。
不论是建立行为准则、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用自然科学的语言讲就是教给学生什么?它不是给物质,也不是给能量,而是给学生以信息。信息要有载体,信息的传输要依靠物质,依靠物质的一定的运动形式。知识就是大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信息的贮存总是以载体的不同状态为基础。外储设备如古代在绳子上打结,竹板上刻痕,后来在纸上写字,磁带上磁粉排列的差异,门电路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等。人的大脑贮存信息时也会有物质结构和状态的差异。信息储存之后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丢失,表现为有序的差异变为无序的差异或者变为没有差异。人脑特殊功能的表现之一是:明白了的、理解了的信息就容易贮存,否则就难以贮存,即使暂时贮存了的也容易丢失。这是贮存与处理的联系。大量孤立的信息表现为初级记忆,载体的变化小、半衰期比较短。通过比较、整理、同化形成信息块,载体的变化层次深,表现为高级记忆。双向传输,交互式的“解惑”、讨论,有助于形成高级记忆。
近代教学论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1986年1月,北京地区电子与信息应用展览会期间,东城区一名中学生在展台前自己调用PHY DISK VOL<90>,观看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只提出了一条意见:“希望能尽快编出整个软件系列。”从信息论角度看,能力是以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信息块。以计算机内存的信息为比喻:有孤立的数据,如某一变量的值,某一次计算的结果;有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根据其结构特点能够方便于查询、调用和整理加工;也有的是一段程序、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软件。它也由一系列数据代码组成,但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处理有关信息并得出一定的结果。在信息论中通常称为“产生式”。计算机的能力与总内存大小及内存中目标库文件是否丰富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软件(包括深层系统软件和固化的软件),还有按一定逻辑结构设计的中央处理器(CPU)。人脑所贮存的信息中必须有大量类似于系统软件的由许多产生式组合起来的模块。能力是信息的高级形式。人的能力要有先天的物质基础(大脑)。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人的能力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锻炼和贮存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信息块(包括产生式)。
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要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这一新鲜事物,它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我在学校实习期间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探讨,虽然其具有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教学容量大等优点。但是不足处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四,结束语
但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教育改革,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任何一项具有比较深远影响的改革,都不是短时间内简单的一、两个招式就能够“立竿见影”地反映到学生的成绩统计表上面的。
参考文献
[1]顾通达 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3。(1):20-30
[2]顾伟泉 论教师的信息行为(J)。教育评论,2000。(1)
[3]高国荣 多媒体辅助教学(J)。教育现代化、2002(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