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观摩过卉原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校的高效课堂,清楚地认识到:课改是必须的。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行为及方法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必要前提。因此,自我校施行“能动学堂”课改以来,我积极投身于课改实践,大胆探索实现有效课堂的途径方法,积累了一些感悟与体会,现就“能动学堂”下的语文课教学反思几点,与同行共勉。
一、“能动学堂”语文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一)强调自主学习,但不能随心所欲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能动学堂”的理念之一即“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讲堂变为学堂”。这一理念正与课程改革要求相符。而我校自从实施“能动学堂”以来,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回避讲解,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此,语文“能动学堂”课改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生”为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自主自信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学生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以“学”为主
“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语文课标》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发展,老师要把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給学生质疑的时空。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练。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再者,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長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提倡有效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我们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合坐”学习。班级光有“合坐”学习的形式,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交流。譬如,我校实施“能动学堂”以来,在导学案“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思考、内化的情况下进行“合坐”学习,学生所得是肤浅的、片面的、收效甚微的。还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默不作声、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看很热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另外,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许多中上游学生外流。导致当地生源整体质量下滑。“能动学堂”的小组合作中需要有一定能力和较好基础的组长引领,而残酷的现实制约着有效的合作。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强调“能动”,但不能远离“本”
“能动学堂”的“能动”既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能动学堂”的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动学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能动学堂的课改中更应先“动”起来。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地制作好导学案,预设好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要有及时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能力。
只有教师和学生同步“动”起来,能动学堂课改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譬如,在教学任一篇文章时,教师的“动”包括如下内容:
1.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示范或配乐朗读。
2.导学案的精心制作:(1)明确的“学习目标、重难点”(2)夯实基础的“自主先学”(3)展示能力的“合作探究”(4)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拓展提高”。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在课前的“动”中完成。
3.课前批阅导学案中“自主先学”内容,及时了解学生基础的掌握情况。
只有教师的课前大量的“能动”,“能动学堂”中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屋建瓴的点拨和引导学生。由此可见,“能动学堂”的“能动”包括教师“能动”和学生“能动”两个内涵。
二、“能动学堂”不要生搬硬套教学模式
课改的大潮中涌现出不同形式的课改理念和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实施“能动学堂”以来,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符合”课改要求,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他们的课堂朴素、本真,学习目标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气氛并不冷清,反而“热烈”。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种教学方法虽单一、传统,但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效果显明。
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没必要被某一模式同化。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适合自己的并能取得有效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
一、“能动学堂”语文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一)强调自主学习,但不能随心所欲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能动学堂”的理念之一即“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讲堂变为学堂”。这一理念正与课程改革要求相符。而我校自从实施“能动学堂”以来,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回避讲解,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此,语文“能动学堂”课改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生”为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自主自信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学生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以“学”为主
“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语文课标》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发展,老师要把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給学生质疑的时空。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练。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再者,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長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提倡有效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我们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合坐”学习。班级光有“合坐”学习的形式,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交流。譬如,我校实施“能动学堂”以来,在导学案“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思考、内化的情况下进行“合坐”学习,学生所得是肤浅的、片面的、收效甚微的。还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默不作声、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看很热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另外,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许多中上游学生外流。导致当地生源整体质量下滑。“能动学堂”的小组合作中需要有一定能力和较好基础的组长引领,而残酷的现实制约着有效的合作。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强调“能动”,但不能远离“本”
“能动学堂”的“能动”既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能动学堂”的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动学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能动学堂的课改中更应先“动”起来。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地制作好导学案,预设好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要有及时调控课堂和随机应变能力。
只有教师和学生同步“动”起来,能动学堂课改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譬如,在教学任一篇文章时,教师的“动”包括如下内容:
1.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示范或配乐朗读。
2.导学案的精心制作:(1)明确的“学习目标、重难点”(2)夯实基础的“自主先学”(3)展示能力的“合作探究”(4)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拓展提高”。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在课前的“动”中完成。
3.课前批阅导学案中“自主先学”内容,及时了解学生基础的掌握情况。
只有教师的课前大量的“能动”,“能动学堂”中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屋建瓴的点拨和引导学生。由此可见,“能动学堂”的“能动”包括教师“能动”和学生“能动”两个内涵。
二、“能动学堂”不要生搬硬套教学模式
课改的大潮中涌现出不同形式的课改理念和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实施“能动学堂”以来,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符合”课改要求,其实只是教学方法传统一点而已。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形式。他们的课堂朴素、本真,学习目标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气氛并不冷清,反而“热烈”。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种教学方法虽单一、传统,但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效果显明。
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没必要被某一模式同化。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适合自己的并能取得有效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