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活动是每天语文课前的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保证整本书阅读稳步进行,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自己所读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好一些细节,分享的内容要丰富,有梯度,有层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分享内容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也可与学校活动和社会热点、焦点相联系。不同类型的书,要有不同的分享交流方式。
关键词: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意义;推进;整本书
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活动是每天语文课前的阅读分享交流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生阅读、获取信息、思考、质疑、创造性地交流分享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分享交流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一、每天几分钟的分享交流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
1.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保证整本书阅读稳步进行
每天开展有趣的分享交流活动,先培养学生对分享交流活动本身的兴趣,学生为了每天能更好地与同学分享交流,他们就对阅读有了间接兴趣,一旦走进书中,会情不自禁被书中的内容吸引,特别是小说。阅读多了,知识储备多了,兴趣也就越广泛,对阅读的兴趣就越浓厚。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和动力,整本书阅读才能稳步推进。
2.分享交流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每天要分享交流,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表达,是在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特别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并慢慢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掌声,从而提高自信心。
3.可以更好地记忆所读的内容
分享交流是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把他阅读的内容传递分享给其他同学。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来看,把学习内容传递给他人可以使学习内容留存率保持在90%,学生要把他阅读的内容告诉同学,首先要求他在交流之前非常熟悉所阅读的内容。其次要理解他所阅读的内容,即理解记忆和有意记忆,而这可以提高记忆。其次,同学一起说说自己所读内容和想法,这样同学之间可以无意地记忆所读的内容,从而可以让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相辅相成,交替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阅读内容。
4.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品质表现出独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也表现出片面化和表面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每天几分钟的分享交流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品质。在分享交流某个小说中的人物时,学生概括人物特点往往不全面,课前分享交流可以大家一起说说,互相补充,再引导学生综合起来,培养学生抓问题能力,先要抓主要方面,全面看问题,在课前分享交流时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分享小说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时,让学生分享交流人物性格,谈谈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因果关系,交流人物命运发展的根源,分享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总之,每天的分享交流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训练是有帮助的。
二、怎么更好地开展课前交流活动
1.考虑好一些细节
如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班级进行相关宣传,制订出分享交流的计划和适当的评价奖励制度和措施。每天保障、控制时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分享交流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进行适当指导监督。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前天阅读的内容,但也要控制时间,分享内容要控制量和节奏,计划好5分钟每天可以分享交流的内容,每天课前用PPT上的图文和音乐营造氛围,提示激发大家分享交流。分享交流过程要多表扬鼓励,少评判。整个分享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来交流,交流过程要把控场面和节奏,适当引导学生远离偏激错误的认识,要适当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多方法解决问题。
2.分享的内容要丰富,有梯度,有层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
分享交流内容以每天的阅读内容为基础,可以有精炼的文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复述故事,可以概括书中观点,可以画思维导图,也可以表达自己阅读感受或体会,可以提出自己阅读中的困难或问题,互相分享阅读的方法,好的阅读习惯做法,包括同学们阅读后获得的信息或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每学期刚开始先进行学生比较喜欢的长篇小说阅读。刚开始分享交流内容要容易一点,轻松活泼,能激发大家兴趣的,如小组分享金句,或大组写金句接龙比赛,分享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情节,大组概括故事情节接龙比赛。学术类著作刚开始可以小组分享自己抓的关键词和观点,也可以分大组进行关键词接龙或观点归纳接龙比赛。随着阅读的进行,分享交流的内容慢慢可以加大难度,如小说可以分大组分析人物形象比赛,人物命运因果分析比赛,分享交流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分享往深层次发展。学术类著作可以分享观点与论据的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推理分析等。总之,分享交流既要能激发学生分享交流的兴趣,但也不能只图热闹,慢慢要加大难度,促使学生阅读往深处思考。形式可以是小组分享交流、个人或几个人发言、全班接龙、分组比赛、朗诵背诵、PPT展示、歌唱表演等,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活泼的气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
3.分享内容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也可与学校活动和社会热点、焦点相联系
课前分享交流的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学生谈论的话题或讨论的问题,顺势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课堂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时,正好讨论到大卫做童工这个问题,学生只谈到大卫童年这一段凄惨的经历,正好要学习《包身工》这篇文章,于是顺势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分享交流的内容和课堂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童工、包身工他们的相似点是什么?他们的问题仅仅是个人命运问题吗?(2)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3)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社会现象?让学生先讨论,学生开始只说他们很惨,吃不好,住得差,劳动时间长,报酬低,被老板剥削,启发他们从社会地位出身去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是社会弱者,出身贫穷,社会地位低。依次类推,先让学生讨论发言,再结合他们讨论发言的情况启发他们由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认识,由童工、包身工这些人的悲惨遭遇去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启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造成人物命运、悲惨处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把学生分享交流整本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与生活中的事件和社会事件结合起来,使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和課堂教学有机融合。 4.不同类型的书要有不同的分享交流方式
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分享交流的方式也应不一样。这里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学术类著作为例。小说是文艺作品,偏于形象思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学生分享交流形式可以活泼一些,如长篇小说人物很多,可以让学生玩人物名字、人物情节接龙比赛,为了让学生研读小说中经典的情节片段,可以表演经典情节片段、观看影视片段、分组概括人物形象比赛、分组寻找情节的因果关系比赛,小说分享交流的形式可以热闹、活泼一点。小说的几分钟分享交流内容可以从熟悉人物入手,可以一天分享一段情节、人物某个性格、社会环境某个特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小说某一主题等,让学生抓住小说的特点去分享,从而让学生熟读和研读小说。读学术类著作时,学生阅读是有难度的,理解会存在障碍,这时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形式为主,让小组交流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总之,小说的分享交流偏重感性,但也要让学生分享交流突破感性,把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透过人物、情节、环境去认识人生、社会。读学术类著作,抓住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非常重要,我们的高中生本身对议论文不感冒,理解又有难度,概括文章每段的观点,理清全文和每段的思路对他们来讲是件很难的事,所以课前分享交流时,可以让学生一天分享交流一些观点和思路,这样分享交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学生就能掌握概括观点和理清思路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论点和论据,让学生分享一个论据可以分析出什么观点,分享根据书中某一观点还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根据书中的观点去分析教材中某篇文章的内容。总之,要让学生多分享交流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和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分享交流活动组织得好,可以有效地推动整本书阅读。为了保证整本书阅读顺利有效进行,应该开展“每天一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及时分享”为特点的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信心,进而真正通过整本书阅读训练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进而提升人生格局,培养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309.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01.
[3]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商务印书局,2018-08.
[4]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商务印书局,2019-01:109-112.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意义;推进;整本书
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活动是每天语文课前的阅读分享交流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生阅读、获取信息、思考、质疑、创造性地交流分享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分享交流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一、每天几分钟的分享交流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
1.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保证整本书阅读稳步进行
每天开展有趣的分享交流活动,先培养学生对分享交流活动本身的兴趣,学生为了每天能更好地与同学分享交流,他们就对阅读有了间接兴趣,一旦走进书中,会情不自禁被书中的内容吸引,特别是小说。阅读多了,知识储备多了,兴趣也就越广泛,对阅读的兴趣就越浓厚。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和动力,整本书阅读才能稳步推进。
2.分享交流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每天要分享交流,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表达,是在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特别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并慢慢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掌声,从而提高自信心。
3.可以更好地记忆所读的内容
分享交流是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把他阅读的内容传递分享给其他同学。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来看,把学习内容传递给他人可以使学习内容留存率保持在90%,学生要把他阅读的内容告诉同学,首先要求他在交流之前非常熟悉所阅读的内容。其次要理解他所阅读的内容,即理解记忆和有意记忆,而这可以提高记忆。其次,同学一起说说自己所读内容和想法,这样同学之间可以无意地记忆所读的内容,从而可以让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相辅相成,交替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阅读内容。
4.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品质表现出独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也表现出片面化和表面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每天几分钟的分享交流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品质。在分享交流某个小说中的人物时,学生概括人物特点往往不全面,课前分享交流可以大家一起说说,互相补充,再引导学生综合起来,培养学生抓问题能力,先要抓主要方面,全面看问题,在课前分享交流时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分享小说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时,让学生分享交流人物性格,谈谈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因果关系,交流人物命运发展的根源,分享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总之,每天的分享交流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训练是有帮助的。
二、怎么更好地开展课前交流活动
1.考虑好一些细节
如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班级进行相关宣传,制订出分享交流的计划和适当的评价奖励制度和措施。每天保障、控制时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分享交流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进行适当指导监督。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前天阅读的内容,但也要控制时间,分享内容要控制量和节奏,计划好5分钟每天可以分享交流的内容,每天课前用PPT上的图文和音乐营造氛围,提示激发大家分享交流。分享交流过程要多表扬鼓励,少评判。整个分享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来交流,交流过程要把控场面和节奏,适当引导学生远离偏激错误的认识,要适当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多方法解决问题。
2.分享的内容要丰富,有梯度,有层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
分享交流内容以每天的阅读内容为基础,可以有精炼的文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复述故事,可以概括书中观点,可以画思维导图,也可以表达自己阅读感受或体会,可以提出自己阅读中的困难或问题,互相分享阅读的方法,好的阅读习惯做法,包括同学们阅读后获得的信息或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每学期刚开始先进行学生比较喜欢的长篇小说阅读。刚开始分享交流内容要容易一点,轻松活泼,能激发大家兴趣的,如小组分享金句,或大组写金句接龙比赛,分享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情节,大组概括故事情节接龙比赛。学术类著作刚开始可以小组分享自己抓的关键词和观点,也可以分大组进行关键词接龙或观点归纳接龙比赛。随着阅读的进行,分享交流的内容慢慢可以加大难度,如小说可以分大组分析人物形象比赛,人物命运因果分析比赛,分享交流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分享往深层次发展。学术类著作可以分享观点与论据的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推理分析等。总之,分享交流既要能激发学生分享交流的兴趣,但也不能只图热闹,慢慢要加大难度,促使学生阅读往深处思考。形式可以是小组分享交流、个人或几个人发言、全班接龙、分组比赛、朗诵背诵、PPT展示、歌唱表演等,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活泼的气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
3.分享内容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也可与学校活动和社会热点、焦点相联系
课前分享交流的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学生谈论的话题或讨论的问题,顺势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课堂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时,正好讨论到大卫做童工这个问题,学生只谈到大卫童年这一段凄惨的经历,正好要学习《包身工》这篇文章,于是顺势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分享交流的内容和课堂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童工、包身工他们的相似点是什么?他们的问题仅仅是个人命运问题吗?(2)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3)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社会现象?让学生先讨论,学生开始只说他们很惨,吃不好,住得差,劳动时间长,报酬低,被老板剥削,启发他们从社会地位出身去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是社会弱者,出身贫穷,社会地位低。依次类推,先让学生讨论发言,再结合他们讨论发言的情况启发他们由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认识,由童工、包身工这些人的悲惨遭遇去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启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造成人物命运、悲惨处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把学生分享交流整本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与生活中的事件和社会事件结合起来,使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和課堂教学有机融合。 4.不同类型的书要有不同的分享交流方式
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分享交流的方式也应不一样。这里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学术类著作为例。小说是文艺作品,偏于形象思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学生分享交流形式可以活泼一些,如长篇小说人物很多,可以让学生玩人物名字、人物情节接龙比赛,为了让学生研读小说中经典的情节片段,可以表演经典情节片段、观看影视片段、分组概括人物形象比赛、分组寻找情节的因果关系比赛,小说分享交流的形式可以热闹、活泼一点。小说的几分钟分享交流内容可以从熟悉人物入手,可以一天分享一段情节、人物某个性格、社会环境某个特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小说某一主题等,让学生抓住小说的特点去分享,从而让学生熟读和研读小说。读学术类著作时,学生阅读是有难度的,理解会存在障碍,这时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形式为主,让小组交流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总之,小说的分享交流偏重感性,但也要让学生分享交流突破感性,把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透过人物、情节、环境去认识人生、社会。读学术类著作,抓住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非常重要,我们的高中生本身对议论文不感冒,理解又有难度,概括文章每段的观点,理清全文和每段的思路对他们来讲是件很难的事,所以课前分享交流时,可以让学生一天分享交流一些观点和思路,这样分享交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学生就能掌握概括观点和理清思路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论点和论据,让学生分享一个论据可以分析出什么观点,分享根据书中某一观点还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根据书中的观点去分析教材中某篇文章的内容。总之,要让学生多分享交流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和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分享交流活动组织得好,可以有效地推动整本书阅读。为了保证整本书阅读顺利有效进行,应该开展“每天一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及时分享”为特点的课前5分钟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信心,进而真正通过整本书阅读训练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进而提升人生格局,培养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309.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01.
[3]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商务印书局,2018-08.
[4]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商务印书局,2019-01:109-11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