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空间表现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义务教育阶段空间学生表现力培养的三个误区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 空间表现 培养
  
  所谓空间,即物质的广延性,又可分为虚空间、实空间或体积、立体。造型是表现空间的必要手段和必备条件,造型艺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不论是立体、平面还是四维的表现方式。这里所说的空间表现力是指人敏感而准确地感觉到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和空间,并加以表现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立体感与空间关系的理解,是观察力、想象力、美感、空间感、方向感等多种能力的整合。
  美术课的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力,它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方向等作出准确的把握。我们都知道,视觉是人获得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正确的视觉空间表现力将帮助孩子更敏感、更清晰地把握外在世界的信息。对尚未识字的孩子来说,拥有较好的视觉空间智能意味着他更能比较理解各种图像信息,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此外,培养空间表现力还有助于孩子对视觉美感的体验,有助于陶冶情操。毫无疑问,空间感还是人类进行自我保护、探索世界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力?现将个人观点阐述如下:【为表述方便,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低阶段(1—3年级)、中阶段(4—6年级)、高阶段(初中1—3年级)】
  
  一、扭转造型中正负空间关系强调的失衡态势
  
  正空间指平面(立体)造型中的主体,负空间指主体之外的背景部分。我们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只关注正空间的表现,未对负空间给予足够的强调,减弱了空间层次的表现力度,这在低阶段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认知理论认为低年级学生无法理解空间层次,无法表现画面中的空间关系,高年级的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空间表现。笔者看来其实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其实已具有空间认知能力,只不过由于个体发育的阶段限制(神经、肌肉、骨骼发育)导致表现空间不太完整,并非完全不能进行空间表现,只是由于我们被认知定式所囿,这与技巧无关(笔者不是强调要培养以成人眼光进行观察、用成人思维进行思索的“小大人式”技术型绘画能手,这与素质教育和美术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画面的正空间上,对于负空间几乎不关心,这是教师在他们认知时未加以引导的结果,对负空间没有感知也就没有表现,没有表现自然体现不了空间关系,导致到了中阶段的时期,还有多数学生的作品缺失画面背景。在美术教材第14册才引入空间表现,包括“遮挡式”、“平摆式”、“透视”、“游移式”四种空间表现方式,其实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能运用“罗列式”的空间表现方式了,教师可以逐步地引入“遮挡式”、“平摆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空间表现。笔者在教授过程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已能清楚辨别画面中物体或景物的前后或左右遮挡关系并进行表现,而左右遮挡表现优于前后遮挡表现,更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得更好。
  笔者在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除了正空间的表现,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负空间的表现,如:用线条画出主体物之后,让学生思考,主体物所处的环境,前面有什么?后面又有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有一定遮挡关系的空间来。当然,低、中阶段的学生还无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间的深度,但已经能展现二维(平面)物体的遮挡关系,画面上有了遮挡,就有了空间的前后关系,在早期的绘画(埃及壁画、汉代画像砖)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方式。再在此基础上加入色彩元素,画面的空间感能表现得更好。
  
  二、做好空间表现方式过渡时期的引导
  
  屠美如等人(南京师范大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绘画划分为:涂鸦期(l—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8—15岁)四个阶段。
  在写实期,随着思维性质的变化,学生画的内容也逐渐趋向写实。由于他们视野的扩大,绘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且能反映出日常生活的细节。绘画的形式大多采用线条、平面造型,但为了力求接近真实,开始用三维立体表现方法。在写实后期(11—15岁左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主观的审美意识、审美要求及表现与客观技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他们在尝试对自然进行再现描绘时感到困难。为避免学生绘画进步困难而渐渐丧失信心,放弃学习的动力,我们应适时在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中引入“透视”空间表现方式。
  对于透视表现方法,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笔者将“透视”的基本表现方法告诉了学生,他们很快就能掌握并运用,只是表现技巧的熟练、准确尚需要练习量的累积。这时的学生已经能表现基本的空间深度了,他们的视觉上早已具备了空间感,有很多学生不满足于画面上二维的空间表达,想要表现三维空间,只是碍于缺乏表现的技巧。我们在此阶段应遵循他们的视觉感受,看得见却无法表现的苦恼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可以立足于透视表现,引导他们运用大小对比、色彩冷暖对比来加深表现空间深度。
  
  三、对高阶段学生空间表现方式知识遗忘的唤醒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对手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审美需求和空间表现更趋于成人化,追求更强的客观再现性(俗称像不像),能够根据眼睛的视觉特性,运用空气透视(清晰模糊对比)、明暗对比、同一色对比、色彩冷暖对比的方法,在二维纸面表现更加真实的三维空间。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空间表现上向成人化过渡的同时,他们在低年级时具有的罗列式空间表现、叙述式空间表现手段却被丢弃或遗忘,使得有些学生对中国画中散点透视的空间表现方式、游移式空间表现方式理解有困难,而这些空间表现方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应唤醒他们遗忘的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强化,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将知识综合运用,更好地表现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师生从错误中可以获得新的启迪。教师需要有理智的“错误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生成资源,当成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错误 利用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