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师生共读名著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通过阅读中外名著,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激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不断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充实自我,做一个富有智慧的人,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师生;共读;名著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2-0071-01
老师与学生共读,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身教。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同分享温暖的心灵旅程。
开展师生共读名著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通过阅读中外名著,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激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不断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充实自我,做一个富有智慧的人,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加强书香校园建设,重视营造师生读书的氛围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1.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1)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2)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日记写作兴趣,有计划地将读书、日记写作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3)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
(4)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5)建立长效的购书机制(学校每月添部分新书,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采购)和读书活动奖励机制。
2.对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每年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阅读3-5本中外名著。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
(2)学校要定期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工作,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秀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学校要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推荐的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随笔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
(3)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督促检查,并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建章立制,奖惩并举,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利用课堂时间,“大鱼带着小鱼游”
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名著,等于把课堂这一特定的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 ,即解放学生的空间。
让学生把名著拿来在课堂上读,这是活动成功很重要的一环。我体会到:只有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只有正确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项阅读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健康地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在自由阅读课上,教室里的气氛是十分独特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安静,那么投入,那么专心。要说“教室里掉下一根针也能听得到”的确不是夸张。此时,学生们的身心几乎沉浸在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之中,已无须教师画蛇添足,多作讲解。教师的任务则是来回巡视,个别指导,主要了解以下内容:谁读什么书?为什么读这本书?内容是否合适?读了多少?进度是否正常?读书方法是否合理?有什么疑难?有无创新?理解程度如何?根据需要或与学生本人低声交谈(——实施个体化的教学),或针对普遍性问题当堂讲3—5分钟,及时沟通,当场反馈,话无须多,作用却大。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或不足,或表扬或指正或示范,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做法。在这么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课堂纪律是无须老师来维持的。同学们全心阅读的景象,也使少数平时只爱嬉闹聊天的同学感到无趣。在集体的影响下,他们或迟或早都加入了读书的行列。
三、师生共同反思,营造精神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坚持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去思考,读书从来不是目的,也不一定拯救每一个心灵。但是,读好书一定会锤炼人的思考力,让思想有新的造型。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深深的懂得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我深知阅读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只有如此,我们的思想才有飞翔的空间,情感才有停泊的港湾。我深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有多么重要,会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少走多少弯路,会让他们的思想不再幼稚单纯,会让他们不再迷惘。
曾经,我常常在办公室里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尤其是经典名著怎么就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对动谩、网游却情有独钟,津津乐道。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篇学生的作文提醒了我:“语文老师整天让我们记阅读笔记、整天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有些书他根本没有读过”。学生的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我,的确,忙于俗事的时间太多了,肚子里的那点东西快过时了,于是我决定在阅读课上、闲暇时间和学生共读,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阅读课上我们共读一本书,我们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到了道德的执着,从歌德的诗句读出了睿智人生,从论语诗经到唐诗宋词……师生相互谈读书的心得体会,相互推荐好文章。课下,我们开展名著交流谈心会,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渐渐的读书成为了一种需要,成了学生内心的选择。读书的过程也促进了我和学生的共同提高,我偶有涂鸦的文字见诸报端,而学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自觉组织了“趣谈名著”、“心中的孙悟空”、“水浒英雄谈”等活动,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总之,师生同读一本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阅读也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共读,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身教。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同分享温暖的旅程,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吧!
【关键词】师生;共读;名著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2-0071-01
老师与学生共读,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身教。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同分享温暖的心灵旅程。
开展师生共读名著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通过阅读中外名著,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激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不断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充实自我,做一个富有智慧的人,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加强书香校园建设,重视营造师生读书的氛围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1.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1)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2)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日记写作兴趣,有计划地将读书、日记写作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3)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
(4)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5)建立长效的购书机制(学校每月添部分新书,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采购)和读书活动奖励机制。
2.对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每年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阅读3-5本中外名著。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
(2)学校要定期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工作,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秀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学校要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推荐的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随笔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
(3)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督促检查,并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建章立制,奖惩并举,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利用课堂时间,“大鱼带着小鱼游”
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名著,等于把课堂这一特定的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 ,即解放学生的空间。
让学生把名著拿来在课堂上读,这是活动成功很重要的一环。我体会到:只有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只有正确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项阅读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健康地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在自由阅读课上,教室里的气氛是十分独特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安静,那么投入,那么专心。要说“教室里掉下一根针也能听得到”的确不是夸张。此时,学生们的身心几乎沉浸在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之中,已无须教师画蛇添足,多作讲解。教师的任务则是来回巡视,个别指导,主要了解以下内容:谁读什么书?为什么读这本书?内容是否合适?读了多少?进度是否正常?读书方法是否合理?有什么疑难?有无创新?理解程度如何?根据需要或与学生本人低声交谈(——实施个体化的教学),或针对普遍性问题当堂讲3—5分钟,及时沟通,当场反馈,话无须多,作用却大。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或不足,或表扬或指正或示范,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做法。在这么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课堂纪律是无须老师来维持的。同学们全心阅读的景象,也使少数平时只爱嬉闹聊天的同学感到无趣。在集体的影响下,他们或迟或早都加入了读书的行列。
三、师生共同反思,营造精神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坚持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去思考,读书从来不是目的,也不一定拯救每一个心灵。但是,读好书一定会锤炼人的思考力,让思想有新的造型。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深深的懂得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我深知阅读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只有如此,我们的思想才有飞翔的空间,情感才有停泊的港湾。我深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有多么重要,会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少走多少弯路,会让他们的思想不再幼稚单纯,会让他们不再迷惘。
曾经,我常常在办公室里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尤其是经典名著怎么就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对动谩、网游却情有独钟,津津乐道。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篇学生的作文提醒了我:“语文老师整天让我们记阅读笔记、整天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有些书他根本没有读过”。学生的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我,的确,忙于俗事的时间太多了,肚子里的那点东西快过时了,于是我决定在阅读课上、闲暇时间和学生共读,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阅读课上我们共读一本书,我们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到了道德的执着,从歌德的诗句读出了睿智人生,从论语诗经到唐诗宋词……师生相互谈读书的心得体会,相互推荐好文章。课下,我们开展名著交流谈心会,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渐渐的读书成为了一种需要,成了学生内心的选择。读书的过程也促进了我和学生的共同提高,我偶有涂鸦的文字见诸报端,而学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自觉组织了“趣谈名著”、“心中的孙悟空”、“水浒英雄谈”等活动,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总之,师生同读一本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阅读也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共读,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身教。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同分享温暖的旅程,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