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进入7月份之前,没有多少以色列人会想到,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他们要再次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爆发激战。 距离上一场战争才过了19个月。2012年11月,以色列实施“云柱”军事行动,8天内攻击了上千个加沙地带目标,包括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发射设施、武器储备库、军事指挥所以及用于走私的地道。以色列则挨了约1400枚火箭弹。冲突最终由埃及斡旋了结。哈马斯同意还以色列南部平静,以色列则适度放松了对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多年来罕见的犹太人遭撕票事件,以色列举国悲愤。以安全机构认定巴勒斯坦人马尔万·卡瓦斯麦和阿米尔·阿布埃沙是元凶,但迟迟未能将他们抓获。据一位巴勒斯坦分析人士介绍,马尔万来自希伯伦地区一个传统上支持哈马斯的有影响力家族,该家族曾出过多名自杀式袭击者,他们总是在哈马斯要与以色列妥协的关头出来发动袭击。
对于犹太青年遇害事件,哈马斯的表态十分暧昧。其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我们不能否认,但也不能确认是哈马斯实施了绑架。我们没有关于这起事件的相关信息。”针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大搜捕,哈马斯加大了从加沙地带发射火箭弹的力度;以军也随即轰炸加沙地带。持续了一年多的相对平静局势就此被打破。7月8日,以政府宣布对加沙地带实施代号为“护刃”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时,穆斯林世界已进入斋月。
以色列丧失主动权
以色列再次武力攻击加沙地带,是对以城镇遭火箭弹袭击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对犹太青年遇害事件所做的回应。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或许还有另一种考量,即借此扰乱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和解进程,重新掌握在巴以问题上的主导权。
而对哈马斯来说,也愿意在此时与以色列真刀真枪地较量。与法塔赫的和解进程遭以政府搅局,自然令哈马斯领导层恼火,但他们更主要的盘算是通过一场与以色列的战争,迫使国际社会将注意力从伊拉克、乌克兰转回巴以,借助国际斡旋来缓解加沙地带的封锁。在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下,哈马斯表现出了与2012年截然不同的战斗欲望,使用大量中、远程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城镇,使得特拉维夫等地防空警报的尖叫声成为常态。
7月15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埃及的提议,单方面停火。由此可见,内塔尼亚胡政府认为战略目的已达到,一厢情愿地希望复制“云柱”行动模式,在己方伤亡极小的情况下“完美收官”。然而哈马斯拒绝停火,认为埃及的停火建议并没有考虑加沙地带的诉求。哈马斯说“不”的背后,也反映了其对埃及政府的不信任。哈马斯作为埃及穆兄会的海外分支组织之一,自然与推翻穆兄会政权的埃及现政府心存芥蒂。哈马斯更希望卡塔尔、土耳其等“金主”担任调停者。
削弱哈马斯、搅局巴内部和解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以色列政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停火。而在哈马斯断然拒绝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丧失这场战争的主导权。
冲突结局无意外
7月17日晚,以军开始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大量装甲部队、步兵、战斗工程兵从北、东、南三个方向攻入加沙。地面进攻开始的前两天,以军比较谨慎,没有突入加沙地带主要居民区,而是控制了边界线加沙一侧宽约两公里的区域,搜寻并摧毁哈马斯的火箭弹发射装置和地道设施。这也是以军发动地面攻势的主要目标之一。第三天,以军开始在人口稠密的沙贾耶地区作战,当天就有13名士兵阵亡。这是2006年以黎冲突之后,以军所遭受的最惨重的单日人员伤亡,阵亡士兵总数也超过2008年底的“铸铅”行动和2012年的“云柱”行动,凸显了此次在加沙巷战的高难度。
扩大对加沙空袭乃至发动地面进攻,国际环境都对以色列有利。毕竟,是犹太青年遇害事件直接引爆了当前局势,而且是哈马斯一再拒绝停火。以色列最为看重的美国、欧洲多国政府,都对以方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过,随着加沙平民和以军士兵伤亡数字的快速增长,以政府受到的内外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内塔尼亚胡当前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如何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尽管以色列内部有“重新占领加沙”的呼声,但内塔尼亚胡不会这么做。此轮冲突,最终还是要通过协商停火来结束。停火的主要条件,似乎也一目了然—哈马斯重新还以色列平静,以、埃则再度放松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至于哈马斯提出的其他条件,譬如释放约旦河西岸被捕的哈马斯成员等,则取决于双方的谈判情况。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国以及法塔赫将在调停中各自扮演角色。
如果最终达成类似的停火协议,以色列人可能会有挫败感—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对抗的战略态势并未改变。而且,从2008年到现在,3次战争过后,哈马斯的火箭弹却越打越远,以色列似乎越来越不安全了。
其他文献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城市?官方统计为657个,但这个数字和人们的认知和感受十分不同。 先从一份官方文件说起。2014年7月21日,国家住建部、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等3675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予以公布,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举措,这个重点镇名单的公布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这个冬天南方很冷,比往年冷。 人的身体抗不过寒冷,必然要喊出来。所以有了南方能不能“供暖”的讨论。在冬天,南方需要温暖。 南方所感觉到的冷,不仅仅是气候使然。它还托一种特殊主义思维所赐:用一条线,把中国分为南方北方,然后,北方供暖,南方没有。 当然,在南方的人并非都感觉到冷。至少某些权贵、富人就不会。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或集中供暖,或有强大的取暖设备。 人类历史,按照文明的演进逻辑,是一个从特
体制内流到体制外,体制外流到体制内,利用“旋转门”进行人才交流。 换工作对一般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但一些官员辞职去干其他工作,就会引起人们的联想,这跟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有关,也跟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渠道不畅有关,因为罕有,所以就显得稀奇。 最近几年又有一些官员离开体制,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读?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并不存在官员辞职“潮” 《南风窗》:近两年,一些领导
1992年底,黑龙江省木林县原政协副主席蒋开儒到了深圳,有感于所见所闻,他写了一首歌词,后经高手点化,这首歌成了歌颂第二代领导人的代表性曲目。这首歌就是《春天的故事》,歌词用诗意的笔调描写了邓小平在那一年年初的南巡:“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中的描述并不为过。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处于彷徨中的中国指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
在行政楼三楼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虹。这位知性优雅的女学者、管理者自谓在新疆兵团长大,父母是新疆的建设者,“父亲是大学教授,在国内也是比较知名的科学家,他把一生美好的时光贡献给研究工作,我也受到他的影响。” 姜虹说,辽阔的地域和多民族的文化氛围,滋养了她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的性格,对生活充满热情。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这里成家立业,在暨南大学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亡党亡国。类似警告,改革开放后历任执政党最高层都向全党和全国提出过。鉴于当下腐败仍然多发的严峻态势,十八大后的反腐败形成了一场较以前更为猛烈的风暴,中纪委打虎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2014年,还会有更多的“老虎”被惩办,亦不排除打虎行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反腐败对十八大后中国政经格局变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依次展开。 反
距离以“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20多公里,有一个赵四村。该村的一部分村民在过去10年持续不断地斗争和上访,他们的诉求却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矛盾的源头是当年的村办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产权归属问题。 经过了1990年代末期风风火火的改制,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集体企业已经离开舞台中心一段时间了。充分认识一个事物需要时间,发生在赵四村的这一丝改制的余波,为
多年来,在思想上弥漫着崇洋媚外的风气,到了近几年,中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了,但这种心态还是大有市场的。 最近,毛主席语录有点火。 11月25日,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辩论中,在野党工党的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奈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红宝书”,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教训财政大臣奥斯本。他引用的语录是:“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
我的一位朋友,当过老师,编过杂志,后转行当了基层税务所所长。他说,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高中生来干都绰绰有余,而他这个所长因是知识分子出身,就想倡导一下“文明执法”。 但他很快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下去。“基层税务文化和我理想中的东西差得很远。”这位朋友说,“你以文明态度对待纳税人,他以‘潜规则’对待你。你要对他文明礼貌,执法就无法完成,税都收不上来。只有你手段残忍点儿、厉害点儿,他还能服你,说‘这人行
《钱商》 阿瑟·黑利 (Arthur Hailey) 著 陆谷孙、张增健、翟象俊 译 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6月版 阿瑟·黑利创作的小说《钱商》虽以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银行业为背景,但其中不少桥段,诸如滥发信用卡、信用卡诈骗、大银行的势利、银行规避社会责任、银行高管的贪腐,对于40年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颇具镜鉴意义。 作为行业小说,阿瑟·黑利在《钱商》创作上下的苦功丝毫不逊于现代作家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