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教师教法受到限制,导致原本在学校应完成的计算训练无法落实,学生运算能力未能得到较好培养。要提高运算能力,首先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算理算法;第二,激发运算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第三,养成正确的运算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段;运算能力;策略研究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教师教法受到限制,导致原本在学校应完成的计算训练无法落实,学生运算能力未能得到较好培养。实际上,儿童理解运算的能力却要比我们想象中晚得多。许多一年级学生或者六岁儿童,在他们能理解运算之前,就开始被教授这一内容,其结果就仅是一种口头学习[1]。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中也会出现进位退位、抄错、看错数字及符号等计算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对算理算法理解、掌握不透彻,也包括运算习惯差的问题。为了解决受疫情影响而落下的计算训练,达到真正地改善、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些促进了我进一步关注教学方法,关注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探索和优化培养小学低段运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算理算法
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书本中提到“关于在阶段2使用具体材料进行操作的必要性,皮亚杰认为,经验对智慧的发展总是必要的。他担心那种看演或听解释的“经验”,对于主体能从中分离出结果或概念来,是很不够的。需要的比这更多。儿童必须活动,必须改变物体,必须从自己对物体的动作中发现结构[2]。”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具、学具的操作通常仅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时间一般是5-10分钟,除此之外,很难有操作时间,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数学操作经验。因此,要想落实“退位”算理的学习,就要增加实物操作时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与表象。再配合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方式掌握算理算法。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100以内退位减”为例,具体如下:1.课前预习的捆、拆小棒活动。2.课中操作的准备、汇报和展演。3.课后操作及时巩固。后玲玲提到:“学生缺少课后的知识运用与巩固”[3]。笔者赞同此观点。因此,笔者在课后安排请回到家后跟家长进行交流展示,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观看教师课前录制的操作视频继续巩固活动。4.利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沟通算理算法。
二、激发运算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
学生对算理算法的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计算疲劳注意力低下以及计算熟练度不够,计算能力跟不上的问题。需要激发运算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
(一)激发运算兴趣
卢坚晓提出“巧用情景、搭配游戏、融入儿歌”三种激发运算兴趣的方式。[5]与笔者观点基本一致,更符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4],笔者认为采用比赛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提高运算效率。1.采用视算、听算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比赛。2.采用游戏活动快乐训练,激发运算兴趣。如以“10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内容作为各项游戏关卡,设置“寻宝、大冒险、小猴摘桃”等有挑战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3.采用儿歌、口诀进行教学。比如与退位减相关的“凑十”儿歌、凑十口诀——“一九好朋友,二八手拉手,三七一起走,四六快乐多,五五凑成双”、“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这样的凑十儿歌和口诀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凑十技巧,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效激发运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
(1)读数训练
儿童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在其专著《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提到“集体独白”[6]一词。“集体独白”像在跟自己说又像在跟别人说,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性,但说话的人卻因为独自说话而感到愉快。利用“集体独白”的特点,组织学生齐读、分小组、个人读数字、算式,有助于增强学生读数学的愉快感,培养学生注意力。
(2)对比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对比训练的方式,将相类似的计算集中训练,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大脑自动化检查,提高学生注意力。
①34+16= 51+7= 75+23=
36+14= 510+7= 75-23=
②21+50= 58+9= 36+9= 67+30=
39-9= 32-60= 96-70= 46-30=
(三)新题型训练
新题型的出现有助于学生维持运算思,考帮助大脑保持兴奋,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比如新题型——找规律21,23,25,27,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2的规律来解决此类运算问题。在解决此规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正确掌握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观察辨识分清数字是不断增大的过程,选择加法,进行计算,21+2=23,23+2=25,25+2=27,27+2=29得到横线上的数字是29。
三、养成正确的运算习惯
另一个影响运算能力发展的因素就是运算习惯。虽然平时我们常把“运算习惯”贴上“习惯”的标签,但本质上这是一种“能力”。学生常因书写不工整、不规范,想当然的誊写数字、算式,计算完后没有检查验算的习惯,而出现抄错、看错数字符号的问题,这都是运算习惯差的表现。为了养成正确的运算习惯,发展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不论是草稿纸还是课堂本,都应注意书写格式。第二,计算时应看清数字一步一步地算,边小声读边抄写容易出现抄写错误的地方。第三,计算完后要进行检查和验算一遍。
参考文献
[1][2]柯普兰.《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M].1985:130,149.
[3]后玲玲.《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2012:6.
[5]卢坚晓.《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01.
[6]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1980:33-35.
[7]林建全.《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课改前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9-100.
关键词:小学低段;运算能力;策略研究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教师教法受到限制,导致原本在学校应完成的计算训练无法落实,学生运算能力未能得到较好培养。实际上,儿童理解运算的能力却要比我们想象中晚得多。许多一年级学生或者六岁儿童,在他们能理解运算之前,就开始被教授这一内容,其结果就仅是一种口头学习[1]。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中也会出现进位退位、抄错、看错数字及符号等计算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对算理算法理解、掌握不透彻,也包括运算习惯差的问题。为了解决受疫情影响而落下的计算训练,达到真正地改善、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些促进了我进一步关注教学方法,关注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探索和优化培养小学低段运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算理算法
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书本中提到“关于在阶段2使用具体材料进行操作的必要性,皮亚杰认为,经验对智慧的发展总是必要的。他担心那种看演或听解释的“经验”,对于主体能从中分离出结果或概念来,是很不够的。需要的比这更多。儿童必须活动,必须改变物体,必须从自己对物体的动作中发现结构[2]。”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具、学具的操作通常仅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时间一般是5-10分钟,除此之外,很难有操作时间,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数学操作经验。因此,要想落实“退位”算理的学习,就要增加实物操作时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与表象。再配合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方式掌握算理算法。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100以内退位减”为例,具体如下:1.课前预习的捆、拆小棒活动。2.课中操作的准备、汇报和展演。3.课后操作及时巩固。后玲玲提到:“学生缺少课后的知识运用与巩固”[3]。笔者赞同此观点。因此,笔者在课后安排请回到家后跟家长进行交流展示,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观看教师课前录制的操作视频继续巩固活动。4.利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沟通算理算法。
二、激发运算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
学生对算理算法的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计算疲劳注意力低下以及计算熟练度不够,计算能力跟不上的问题。需要激发运算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
(一)激发运算兴趣
卢坚晓提出“巧用情景、搭配游戏、融入儿歌”三种激发运算兴趣的方式。[5]与笔者观点基本一致,更符合《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4],笔者认为采用比赛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提高运算效率。1.采用视算、听算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比赛。2.采用游戏活动快乐训练,激发运算兴趣。如以“10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内容作为各项游戏关卡,设置“寻宝、大冒险、小猴摘桃”等有挑战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3.采用儿歌、口诀进行教学。比如与退位减相关的“凑十”儿歌、凑十口诀——“一九好朋友,二八手拉手,三七一起走,四六快乐多,五五凑成双”、“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这样的凑十儿歌和口诀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凑十技巧,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效激发运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
(1)读数训练
儿童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在其专著《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提到“集体独白”[6]一词。“集体独白”像在跟自己说又像在跟别人说,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性,但说话的人卻因为独自说话而感到愉快。利用“集体独白”的特点,组织学生齐读、分小组、个人读数字、算式,有助于增强学生读数学的愉快感,培养学生注意力。
(2)对比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对比训练的方式,将相类似的计算集中训练,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大脑自动化检查,提高学生注意力。
①34+16= 51+7= 75+23=
36+14= 510+7= 75-23=
②21+50= 58+9= 36+9= 67+30=
39-9= 32-60= 96-70= 46-30=
(三)新题型训练
新题型的出现有助于学生维持运算思,考帮助大脑保持兴奋,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比如新题型——找规律21,23,25,27,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2的规律来解决此类运算问题。在解决此规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正确掌握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观察辨识分清数字是不断增大的过程,选择加法,进行计算,21+2=23,23+2=25,25+2=27,27+2=29得到横线上的数字是29。
三、养成正确的运算习惯
另一个影响运算能力发展的因素就是运算习惯。虽然平时我们常把“运算习惯”贴上“习惯”的标签,但本质上这是一种“能力”。学生常因书写不工整、不规范,想当然的誊写数字、算式,计算完后没有检查验算的习惯,而出现抄错、看错数字符号的问题,这都是运算习惯差的表现。为了养成正确的运算习惯,发展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不论是草稿纸还是课堂本,都应注意书写格式。第二,计算时应看清数字一步一步地算,边小声读边抄写容易出现抄写错误的地方。第三,计算完后要进行检查和验算一遍。
参考文献
[1][2]柯普兰.《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M].1985:130,149.
[3]后玲玲.《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2012:6.
[5]卢坚晓.《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01.
[6]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1980:33-35.
[7]林建全.《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课改前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