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2012年中国文化界最有轰动效应的事情,莫言也成了2012年网络点击率最高的中国作家。一时间,他的作品不断加印大卖,他的家乡已成旅游热点,他的话语引发众多争议,他的举动成为舆论焦点……而今,喧嚣渐渐消退。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莫言的作品,评析莫言的文字,走近这个“讲故事的人”,走近这个“内心与外在齐丰富,现实与魔幻共翩跹”的极具创造力的作家。
推荐阅读一
陪考一日
莫言
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家长们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之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得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们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行了,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你这算什么记号?如果这也算记号,那作文题目是不是也算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着: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卷子的事忘记,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两项都是她的弱项……
可读理由这是一个陪考父亲的手记,让人油然而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莫言也不例外”的感慨。文章真切地表现了考试对人的煎熬,也活画出莫言这位陪考家长的柔情、焦虑与无奈。
在父亲的眼中,作为考生的女儿是那样的忙碌:考前一天还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凌晨四点多又醒了,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考了一整天,晚饭后又复习数学到十一点……作为考生的女儿是那样的紧张:上了床睡不着东问西问;平时“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的她睡了才四个钟头就被鸟叫惊醒;吃饭没胃口,频频上厕所;考卷上写了字疑神疑鬼要被算作舞弊,折腾到凌晨一点……怎一个“烦”字了得?
考生心事重重,做父母的也不轻松。他们费尽心机为孩子的衣食住行操持,花钱花精力毫无怨言。考生在考场内拼搏,家长在考场外纠结。更有甚者,看到车牌号条件反射地想到孩子的考分,祷告佛祖保佑孩子考得顺……怎一个“忧”字了得?
文章纪实风格浓郁,细节刻画传神,写出了考试状态下扭曲而真实的人生。而透过这篇散文,我们也能走近生活中的莫言,能感受到那在左右为难中显露的慈父之情。
这篇散文结构安排上也颇有特色。看似漫不经心随手而写,实则首尾呼应,点面结合。全文如一首错落有致的《迎考陪考曲》,令人回味。
推荐阅读二
莫言的鲸鱼状态
刘再复
199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葛浩文(莫言代表作的译者)和我商量在学校里开个莫言作品讨论会。他亲自到北京请莫言,我也给莫言写了一封信。信中我表明了一种期待:高尔基有篇纪念托尔斯泰的散文,说托尔斯泰如果生活在海洋里,一定是条鲸鱼,我希望你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没想到,我的期待被他放到心里了。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10天,写了一则短章,如此说:“多年前,刘再复先生希望我做文学海洋的鲸鱼。这形象化的比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复信给他:‘在我周围的文学海洋里,没看到一条鲸鱼,但却游弋着成群的鲨鱼。’我做不了鲸鱼,但会力避自己成为鲨鱼。鲨鱼体态优雅,牙齿锋利,善于进攻;鲸鱼躯体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虽然我永远做不成鲸鱼,但会牢记着鲸鱼的精神。
莫言很谦虚,说他“做不了鲸鱼”,其实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就已成了文学海洋中名副其实的鲸鱼了。他在这一短章中概说的鲸鱼精神是“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使被鲨鱼伤害,也不停止前进,更不纠缠于打斗。这是莫言自己道破的成功密码,即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提升,不停地靠近自己的目标,不理会他人的攻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莫言没有当鲸鱼的野心,却牢记鲸鱼的精神,并用鲸鱼跃海的精神激励自己,他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一文中,特别阐释了鲸鱼精神的内涵。他说: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猎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足够的距离。
这段精彩的话语,把鲸鱼状态、鲸鱼精神描述得极为明晰。孤独地遨游,响亮而沉重地呼吸,波浪翻滚地交配,血水浩荡地生产。这是前进状态、建设状态、积极状态、创造状态。这又是充分个人化的状态,充分独立自行的状态。鲸鱼状态,是大生命的状态,是大行进的状态,是大气象的状态,是大文学的状态。莫言的状态便是这种鲸鱼状态。
15年前,即1996年1月6日,莫言在给我的回信中,就已确认了这种鲸鱼精神。也就是确认,作家不管是否可以成为“鲸鱼”,但必须具有不断进取、不断遨游、不断呼吸、不断生产的鲸鱼精神。他说:谢谢您对我的期望。但要我成“鲸”也不易。……当然,孜孜不倦的努力是肯定的,挖空心思地试图变化自己的面目也是肯定的,不屈不挠地跋涉泥泞也是肯定的。 十多年前,我就称莫言为“黄土地上的奇迹”,现在看来,他不仅是中国黄土地上的奇迹,而且是地球这个蓝色星球“蓝土地上的奇迹”。从中国遨游到西方,从太平洋遨游到大西洋,还将从21世纪遨游到今后的许多世纪。我们为中华民族能出现这么一条文学大鲸鱼而骄傲,但最好应如他所说的,牢记鲸鱼的精神。
(节选自2012年第36期《凤凰周刊》)
可读理由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赞扬欢呼的很多,不解质疑的也有不少。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再复这一篇短文,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莫言的创作心态。
80年代中期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时,时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刘再复曾去讲过课,所以他们是有师生之谊的。刘再复慧眼识才,又热情勉励。莫言把老师的期待放到心里,落实到创作中,终于成了一条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莫言用形象的语言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鲸鱼态度。这是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建设的状态,唯其如此,才能保持创作的活力,远离追名逐利的喧嚣文坛。这也是一种充分独立自行的状态,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创作的个性,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前进。一个作家,可以无当鲸鱼的野心,却要有鲸鱼的精神。莫言正是以这种鲸鱼精神激励自己,从而达到了一种大生命大文学的状态,默默奋进,不断超越自我,先后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和100多篇中短篇小说,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学海洋中的鲸鱼。这是莫言的过人之处,也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事例鲜活,意象博大,且用对比手法(鲸鱼与鲨鱼),能让我们对莫言的创作状态有更真切的了解。同时,作家与评论家的互动交流,也成为一则文坛佳话。
3对比鉴赏
这两篇文章看似关联不大,实则颇有相通之处。它们都让我们拉近了与莫言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莫言的赤子情怀。
明代散文大家张岱有句名言:“人非癖不可与交,为其无深情也;人非疵不可与交,为其无真气也。”读这两篇文章,恰可以从莫言的“癖”和“疵”中看见他的“深情”与“真气”。
“癖”就是一种痴气,是对生活和艺术的一种执着。试想,如果没有对女儿的关爱,他能写出细致入微的《陪考一日》吗?如果没有对创作的不懈追求,他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吗?投入了爱,放下其他事务,与女儿一起承担高考的重压,作为父亲的莫言不简单。投入了激情和毅力,排除其他干扰,痴迷于文学的创造,作为作家的莫言更不简单。
“疵”是不足,是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也正是有这些不足缺陷,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有人性。《陪考一日》中的莫言,一会儿看车牌而猜分,一会儿听喜鹊而心喜,一会儿坐立不安,一会儿辗转难眠,可真是不轻松。贯穿文章首尾的“佛祖保佑”更是增添了“人生无奈”的气息。大丈夫难免气短时,但我们也因此觉得莫言的可亲可敬。
两篇文章不故弄玄虚,而是坦诚为文,或叙或议,让读者回味,给人们启迪。前者一唱三叹,于细微处见深情;后者由表及里,在论述中显气度。二者相互参看,有点意思。
3美句整理
1.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
2. 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3. 高尔基有篇纪念托尔斯泰的散文,说托尔斯泰如果生活在海洋里,一定是条鲸鱼,我希望你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4. 在我周围的文学海洋里,没看到一条鲸鱼,但却游弋着成群的鲨鱼。我做不了鲸鱼,但会力避自己成为鲨鱼。鲨鱼体态优雅,牙齿锋利,善于进攻;鲸鱼躯体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虽然我永远做不成鲸鱼,但会牢记着鲸鱼的精神。
3本期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莫言喜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随即在社会上迅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莫言热:莫言文学馆挂牌了,他的小说普遍缺货了,已签名售出的作品翻价多倍被炒作了,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百万了。他的家乡也跟着火起来了。媒体争相采访,家长让孩子看“莫言”,有人建议将莫言的作品收入教材,甚至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本不是莫言的言论也被冠以“莫言说”……
面对社会上的“莫言热”,你有哪些感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者:徐国庆,江苏省泰州中学)
推荐阅读一
陪考一日
莫言
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家长们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之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得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们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行了,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你这算什么记号?如果这也算记号,那作文题目是不是也算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着: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卷子的事忘记,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两项都是她的弱项……
可读理由这是一个陪考父亲的手记,让人油然而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莫言也不例外”的感慨。文章真切地表现了考试对人的煎熬,也活画出莫言这位陪考家长的柔情、焦虑与无奈。
在父亲的眼中,作为考生的女儿是那样的忙碌:考前一天还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凌晨四点多又醒了,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考了一整天,晚饭后又复习数学到十一点……作为考生的女儿是那样的紧张:上了床睡不着东问西问;平时“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的她睡了才四个钟头就被鸟叫惊醒;吃饭没胃口,频频上厕所;考卷上写了字疑神疑鬼要被算作舞弊,折腾到凌晨一点……怎一个“烦”字了得?
考生心事重重,做父母的也不轻松。他们费尽心机为孩子的衣食住行操持,花钱花精力毫无怨言。考生在考场内拼搏,家长在考场外纠结。更有甚者,看到车牌号条件反射地想到孩子的考分,祷告佛祖保佑孩子考得顺……怎一个“忧”字了得?
文章纪实风格浓郁,细节刻画传神,写出了考试状态下扭曲而真实的人生。而透过这篇散文,我们也能走近生活中的莫言,能感受到那在左右为难中显露的慈父之情。
这篇散文结构安排上也颇有特色。看似漫不经心随手而写,实则首尾呼应,点面结合。全文如一首错落有致的《迎考陪考曲》,令人回味。
推荐阅读二
莫言的鲸鱼状态
刘再复
199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葛浩文(莫言代表作的译者)和我商量在学校里开个莫言作品讨论会。他亲自到北京请莫言,我也给莫言写了一封信。信中我表明了一种期待:高尔基有篇纪念托尔斯泰的散文,说托尔斯泰如果生活在海洋里,一定是条鲸鱼,我希望你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没想到,我的期待被他放到心里了。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10天,写了一则短章,如此说:“多年前,刘再复先生希望我做文学海洋的鲸鱼。这形象化的比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复信给他:‘在我周围的文学海洋里,没看到一条鲸鱼,但却游弋着成群的鲨鱼。’我做不了鲸鱼,但会力避自己成为鲨鱼。鲨鱼体态优雅,牙齿锋利,善于进攻;鲸鱼躯体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虽然我永远做不成鲸鱼,但会牢记着鲸鱼的精神。
莫言很谦虚,说他“做不了鲸鱼”,其实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就已成了文学海洋中名副其实的鲸鱼了。他在这一短章中概说的鲸鱼精神是“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使被鲨鱼伤害,也不停止前进,更不纠缠于打斗。这是莫言自己道破的成功密码,即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提升,不停地靠近自己的目标,不理会他人的攻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莫言没有当鲸鱼的野心,却牢记鲸鱼的精神,并用鲸鱼跃海的精神激励自己,他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一文中,特别阐释了鲸鱼精神的内涵。他说: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猎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足够的距离。
这段精彩的话语,把鲸鱼状态、鲸鱼精神描述得极为明晰。孤独地遨游,响亮而沉重地呼吸,波浪翻滚地交配,血水浩荡地生产。这是前进状态、建设状态、积极状态、创造状态。这又是充分个人化的状态,充分独立自行的状态。鲸鱼状态,是大生命的状态,是大行进的状态,是大气象的状态,是大文学的状态。莫言的状态便是这种鲸鱼状态。
15年前,即1996年1月6日,莫言在给我的回信中,就已确认了这种鲸鱼精神。也就是确认,作家不管是否可以成为“鲸鱼”,但必须具有不断进取、不断遨游、不断呼吸、不断生产的鲸鱼精神。他说:谢谢您对我的期望。但要我成“鲸”也不易。……当然,孜孜不倦的努力是肯定的,挖空心思地试图变化自己的面目也是肯定的,不屈不挠地跋涉泥泞也是肯定的。 十多年前,我就称莫言为“黄土地上的奇迹”,现在看来,他不仅是中国黄土地上的奇迹,而且是地球这个蓝色星球“蓝土地上的奇迹”。从中国遨游到西方,从太平洋遨游到大西洋,还将从21世纪遨游到今后的许多世纪。我们为中华民族能出现这么一条文学大鲸鱼而骄傲,但最好应如他所说的,牢记鲸鱼的精神。
(节选自2012年第36期《凤凰周刊》)
可读理由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赞扬欢呼的很多,不解质疑的也有不少。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再复这一篇短文,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莫言的创作心态。
80年代中期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时,时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刘再复曾去讲过课,所以他们是有师生之谊的。刘再复慧眼识才,又热情勉励。莫言把老师的期待放到心里,落实到创作中,终于成了一条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莫言用形象的语言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鲸鱼态度。这是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建设的状态,唯其如此,才能保持创作的活力,远离追名逐利的喧嚣文坛。这也是一种充分独立自行的状态,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创作的个性,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前进。一个作家,可以无当鲸鱼的野心,却要有鲸鱼的精神。莫言正是以这种鲸鱼精神激励自己,从而达到了一种大生命大文学的状态,默默奋进,不断超越自我,先后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和100多篇中短篇小说,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学海洋中的鲸鱼。这是莫言的过人之处,也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事例鲜活,意象博大,且用对比手法(鲸鱼与鲨鱼),能让我们对莫言的创作状态有更真切的了解。同时,作家与评论家的互动交流,也成为一则文坛佳话。
3对比鉴赏
这两篇文章看似关联不大,实则颇有相通之处。它们都让我们拉近了与莫言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莫言的赤子情怀。
明代散文大家张岱有句名言:“人非癖不可与交,为其无深情也;人非疵不可与交,为其无真气也。”读这两篇文章,恰可以从莫言的“癖”和“疵”中看见他的“深情”与“真气”。
“癖”就是一种痴气,是对生活和艺术的一种执着。试想,如果没有对女儿的关爱,他能写出细致入微的《陪考一日》吗?如果没有对创作的不懈追求,他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吗?投入了爱,放下其他事务,与女儿一起承担高考的重压,作为父亲的莫言不简单。投入了激情和毅力,排除其他干扰,痴迷于文学的创造,作为作家的莫言更不简单。
“疵”是不足,是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也正是有这些不足缺陷,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有人性。《陪考一日》中的莫言,一会儿看车牌而猜分,一会儿听喜鹊而心喜,一会儿坐立不安,一会儿辗转难眠,可真是不轻松。贯穿文章首尾的“佛祖保佑”更是增添了“人生无奈”的气息。大丈夫难免气短时,但我们也因此觉得莫言的可亲可敬。
两篇文章不故弄玄虚,而是坦诚为文,或叙或议,让读者回味,给人们启迪。前者一唱三叹,于细微处见深情;后者由表及里,在论述中显气度。二者相互参看,有点意思。
3美句整理
1.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
2. 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3. 高尔基有篇纪念托尔斯泰的散文,说托尔斯泰如果生活在海洋里,一定是条鲸鱼,我希望你能成为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4. 在我周围的文学海洋里,没看到一条鲸鱼,但却游弋着成群的鲨鱼。我做不了鲸鱼,但会力避自己成为鲨鱼。鲨鱼体态优雅,牙齿锋利,善于进攻;鲸鱼躯体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虽然我永远做不成鲸鱼,但会牢记着鲸鱼的精神。
3本期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莫言喜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随即在社会上迅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莫言热:莫言文学馆挂牌了,他的小说普遍缺货了,已签名售出的作品翻价多倍被炒作了,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百万了。他的家乡也跟着火起来了。媒体争相采访,家长让孩子看“莫言”,有人建议将莫言的作品收入教材,甚至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本不是莫言的言论也被冠以“莫言说”……
面对社会上的“莫言热”,你有哪些感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者:徐国庆,江苏省泰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