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就是我们俗称的“民乐伴奏”,它的功能与作用不仅体现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日常教学和各类演出中,更贯穿于国内各大赛事和展演中。在民族音乐蓬勃发展和多元创作的趋势下,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艺术辅导在民族器乐演奏的舞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艺术辅导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学科,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历史悠久,且具有很好的系统性与延展性。相比之下,我国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在整个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显得较为年轻、稚嫩。显然,当下的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体系仍需完善。作为一名任职于民乐系的艺术辅导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和自问:“我们的民族器乐是否需要和西方音乐体系一样的艺术辅导教学?如何将这一课程在专业音乐院校中系统、规范地推进与执行?如何将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带着这些想法,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概念重新审视、定位,从多重维度对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教学进行整合、改进。
多年的艺术辅导教学工作虽使我获益良多,但因这一学科常年处于一个被低估的环境中,所以它的教学建设和开展并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重新崛起和民乐新作品的大量出现,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开始展露出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及作用。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和新时代的民乐共同进步。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不仅是基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更是职责所在。
缺少系统的教学大纲和完整的教学体系
任何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教学大纲制定。制定好大纲,该学科才能得到推进和加强。尽管在专业独奏的教学中,民族器乐演奏的教学水准和教学体系有了长足的提升和完善,但遗憾的是,与其配套的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学科的开展和推进并不尽人意。整个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架构中一直缺乏对这一学科的系统教学设置和建设,这使得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多年来处于相对无序的教学状态中。零散、自由、随机,一度是我在艺术辅导教学中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只有制定出适合民族音乐的、适用于演奏专业学生使用的艺术辅导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这一学科才能顺利地发展,并成为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
缺乏与艺术辅导合作的规律性、计划性
西方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学科之所以教学架构完整,是由于演奏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与艺术辅导课教师进行学习与磨合。艺术辅导的课程安排、教学规划都稳定地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
反观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处教学状态的影响,他们对艺术辅导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并不深刻,随意性和随机性明显。长期以来,民族器乐艺术辅导的教学合作经常是在不固定的时间和频率中进行,教学秩序缺少良性循环。尽管民乐作品或乐器不是都有与之搭配的伴奏和标准的伴奏谱,但是近年来由于民族音乐的大力发展促使许多带有伴奏的新作品涌现,因此学生对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在這样的现状下,我们意识到专业教学系统性、计划性地实施迫在眉睫,必须重新改革、设置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将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推入新的层次和新的轨道。
缺乏完善的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材
西方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教材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并多由作曲家本人原创,一致性强、使用率高。反观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教材,由于民族器乐的特性,一首作品出现多版本伴奏乐谱的现象十分常见,且标准不一。尤其是一些传统曲目,更是缺乏伴奏谱。尽管目前使用的钢琴伴奏的艺术辅导教材比较统一,但是出版成册的比例不高,较为零散。教材的缺乏、规范性差等问题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很多不便,面对这一境况,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教材的质量,充实教材库,以满足不同乐器和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
缺乏专职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
西方音乐体系的艺术辅导课程之所以可以规范、系统地展开教学,离不开其庞大的艺术辅导教师队伍。
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乐作品的特殊性——除钢琴伴奏外,不少作品需要由民族乐器来伴奏,如扬琴、笙等。正是这种特殊性,导致我们在教学中对艺术辅导老师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钢琴伴奏老师,而是需要多面手。另一方面,由于民乐艺术辅导教学起步晚,且长期缺少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多伴奏者对民乐作品和民族乐器没有很好的接触和认知,这导致艺术辅导教师的不稳定和流失。教师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石,我们应广纳贤才,为他们提供稳定、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发展道路。好的教学模式、良性学科建设和稳定、优质的教师团队是整个教学体系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顺利推动这一学科的进步。
完善学科的构架 艺术辅导课程是演奏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可见其在专业教学学科构架中的重要性。由于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学科起步晚,教学秩序长期不够严谨和规范,这导致艺术辅导在民族音乐演奏的教学构架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尤其表现在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延展这几个方面。
针对以往的种种不足,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头换面”的变革,采取一系列措施:编写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学大纲、建立教研室、执行固化模式教学及恢复、确立课程的学分制等,以此来填补长久以来艺术辅导在整个民乐教学体系中的空白和缺失。
加强、夯实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学科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当下民族音乐的发展需求,更是完善了整个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科构架。
满足生源的变化需求
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之所以要建设、改革,生源的变化是主要的因素。
一方面,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随着大学的扩招,近年来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学习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数量成倍增长。人数的变化对艺术辅导课程有了硬性的要求——增加师资、扩大教学范畴、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另一方面,以往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本院校的附小、附中学生,人数虽然稀少,但由于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全方位、系统化的音乐体系教育,所以他们在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基础都非常扎实。随着本科的持续扩招,一些艺术高中及普通高中学生不断涌入,学生的整体水平逐渐参差不齐。
在我近年教学的接触中,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艺术辅导合作的学生比例日益增高。他们渴望获取除了独奏、乐队、室内乐之外的学习、合作机会,同时也需要艺术辅导教师为他们扫除所有在演奏上的基础问题——节奏、音准、作品结构等。所以,艺术辅导课程的系统开展正是顺应了学生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音乐知识教学。
适应新作品的更新
目前,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在专业院校中学习的作品大致分为:传统曲目、地方性风格曲目、协奏曲、移植作品四類。以往艺术辅导课程所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传统曲目为主,协奏曲为辅,而且可选择的作品数量也不多。随着学生们专业技巧的不断提升和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比较单一的、有限的演奏作品已经大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
近年来,新作品层出不穷,协奏曲已成为当下学生学习内容的主体。以最典型的二胡作品为例,现今几乎每首乐曲(除刘天华、孙文明等传统乐曲外)都需要伴奏。连以往以清弹形式居多的弹拨乐,其大量作品也朝着协奏曲的模式演变。由此可见,艺术辅导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更新,使其授课涵盖的作品更加宽泛。
打造属于民乐人自己的艺术辅导体系
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课程如何做到既和西方音乐体系那般成熟、有序、严谨,又能彰显民乐的原汁原味和独特个性呢?除了建立起一系列标准的学科建设措施外,我们必须发挥和利用中国民族器乐的优势——伴奏乐器的多元化!将扬琴、笙、箫、打击乐甚至小乐队设置到教学内容中,大大丰富其音乐语汇。
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每位专业教师的授课计划和学生实际学习的乐曲为准,为其配置不同的伴奏乐器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课程的授课,使其从学习者的角色转型为参与者和合作者,使他们在演奏上获得非常实用的实践经验。
建立系统的教材档案库
乐器使用种类多和长期不规整这两大因素,造成了现下民乐艺术辅导教材比较散乱和缺失的状态。为了这一学科的教学建设能顺利推进,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添砖加瓦”,我认为应当做到两手抓——梳理、整合现有的艺术辅导教材,选择优质的伴奏谱出版;编写艺术辅导教材,尤其针对传统曲目和地方性风格曲目,以填补这部分的教材空白。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今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电子版教材库,使学生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更快捷、清晰。
推进全国艺术专业院校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的教学
随着大学的扩招,目前全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民乐系学生人数是相当庞大的。就上海音乐学院而言,民乐系学生数已位列全院第二。这使得他们对艺术辅导这门学科和课程的需求量激增。另外,在我参与的诸多赛事中,尤其是国家级的比赛,如金钟奖、CCTV大赛等,几乎每一轮、每一首作品都需要在艺术辅导的老师配合之下完成。由此可见,对内(教学)对外(比赛),民族器乐艺术辅导的作用愈发重要,在专业院校实施和推行系统、规范的教学也是势在必行、应境而生的。
我认为,要想提高民族器乐演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是需要高精尖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学生培养齐头并进的。在各专业院校的教学中,应系统、规范地开展艺术辅导教学,使这门学科渗透到最基础的教学层面中,使每位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感知合作的艺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发展对艺术辅导教学的需求是迫切的,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对艺术辅导教学的需求是必要的。民乐人的艺术辅导课要秉持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初心,坚持完善民乐教学体系,与演奏者一起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味、弘扬时代精神的新作品。
我作为众多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中的一员,由衷地希望更多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能上到这门课,上好这门课!民乐人要有自己的艺术辅导体系和教学团队,民族器乐艺术辅导也将是一门有深远意义和巨大潜力的学科。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一同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辅导学科。
艺术辅导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学科,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历史悠久,且具有很好的系统性与延展性。相比之下,我国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在整个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显得较为年轻、稚嫩。显然,当下的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体系仍需完善。作为一名任职于民乐系的艺术辅导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和自问:“我们的民族器乐是否需要和西方音乐体系一样的艺术辅导教学?如何将这一课程在专业音乐院校中系统、规范地推进与执行?如何将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带着这些想法,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概念重新审视、定位,从多重维度对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教学进行整合、改进。
多年的艺术辅导教学工作虽使我获益良多,但因这一学科常年处于一个被低估的环境中,所以它的教学建设和开展并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重新崛起和民乐新作品的大量出现,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开始展露出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及作用。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和新时代的民乐共同进步。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不仅是基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更是职责所在。
民乐艺术辅导教学开展的难点
缺少系统的教学大纲和完整的教学体系
任何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教学大纲制定。制定好大纲,该学科才能得到推进和加强。尽管在专业独奏的教学中,民族器乐演奏的教学水准和教学体系有了长足的提升和完善,但遗憾的是,与其配套的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学科的开展和推进并不尽人意。整个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架构中一直缺乏对这一学科的系统教学设置和建设,这使得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多年来处于相对无序的教学状态中。零散、自由、随机,一度是我在艺术辅导教学中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只有制定出适合民族音乐的、适用于演奏专业学生使用的艺术辅导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这一学科才能顺利地发展,并成为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
缺乏与艺术辅导合作的规律性、计划性
西方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学科之所以教学架构完整,是由于演奏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与艺术辅导课教师进行学习与磨合。艺术辅导的课程安排、教学规划都稳定地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
反观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处教学状态的影响,他们对艺术辅导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并不深刻,随意性和随机性明显。长期以来,民族器乐艺术辅导的教学合作经常是在不固定的时间和频率中进行,教学秩序缺少良性循环。尽管民乐作品或乐器不是都有与之搭配的伴奏和标准的伴奏谱,但是近年来由于民族音乐的大力发展促使许多带有伴奏的新作品涌现,因此学生对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在這样的现状下,我们意识到专业教学系统性、计划性地实施迫在眉睫,必须重新改革、设置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将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推入新的层次和新的轨道。
缺乏完善的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材
西方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教材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并多由作曲家本人原创,一致性强、使用率高。反观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的艺术辅导教材,由于民族器乐的特性,一首作品出现多版本伴奏乐谱的现象十分常见,且标准不一。尤其是一些传统曲目,更是缺乏伴奏谱。尽管目前使用的钢琴伴奏的艺术辅导教材比较统一,但是出版成册的比例不高,较为零散。教材的缺乏、规范性差等问题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很多不便,面对这一境况,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教材的质量,充实教材库,以满足不同乐器和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
缺乏专职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
西方音乐体系的艺术辅导课程之所以可以规范、系统地展开教学,离不开其庞大的艺术辅导教师队伍。
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乐作品的特殊性——除钢琴伴奏外,不少作品需要由民族乐器来伴奏,如扬琴、笙等。正是这种特殊性,导致我们在教学中对艺术辅导老师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钢琴伴奏老师,而是需要多面手。另一方面,由于民乐艺术辅导教学起步晚,且长期缺少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多伴奏者对民乐作品和民族乐器没有很好的接触和认知,这导致艺术辅导教师的不稳定和流失。教师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石,我们应广纳贤才,为他们提供稳定、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发展道路。好的教学模式、良性学科建设和稳定、优质的教师团队是整个教学体系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顺利推动这一学科的进步。
民族器乐艺术辅导系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完善学科的构架 艺术辅导课程是演奏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可见其在专业教学学科构架中的重要性。由于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学科起步晚,教学秩序长期不够严谨和规范,这导致艺术辅导在民族音乐演奏的教学构架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尤其表现在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延展这几个方面。
针对以往的种种不足,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头换面”的变革,采取一系列措施:编写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学大纲、建立教研室、执行固化模式教学及恢复、确立课程的学分制等,以此来填补长久以来艺术辅导在整个民乐教学体系中的空白和缺失。
加强、夯实民族器乐艺术辅导学科的建设不仅顺应了当下民族音乐的发展需求,更是完善了整个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科构架。
满足生源的变化需求
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之所以要建设、改革,生源的变化是主要的因素。
一方面,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随着大学的扩招,近年来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学习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数量成倍增长。人数的变化对艺术辅导课程有了硬性的要求——增加师资、扩大教学范畴、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另一方面,以往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本院校的附小、附中学生,人数虽然稀少,但由于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全方位、系统化的音乐体系教育,所以他们在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基础都非常扎实。随着本科的持续扩招,一些艺术高中及普通高中学生不断涌入,学生的整体水平逐渐参差不齐。
在我近年教学的接触中,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艺术辅导合作的学生比例日益增高。他们渴望获取除了独奏、乐队、室内乐之外的学习、合作机会,同时也需要艺术辅导教师为他们扫除所有在演奏上的基础问题——节奏、音准、作品结构等。所以,艺术辅导课程的系统开展正是顺应了学生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音乐知识教学。
适应新作品的更新
目前,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在专业院校中学习的作品大致分为:传统曲目、地方性风格曲目、协奏曲、移植作品四類。以往艺术辅导课程所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传统曲目为主,协奏曲为辅,而且可选择的作品数量也不多。随着学生们专业技巧的不断提升和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比较单一的、有限的演奏作品已经大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
近年来,新作品层出不穷,协奏曲已成为当下学生学习内容的主体。以最典型的二胡作品为例,现今几乎每首乐曲(除刘天华、孙文明等传统乐曲外)都需要伴奏。连以往以清弹形式居多的弹拨乐,其大量作品也朝着协奏曲的模式演变。由此可见,艺术辅导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更新,使其授课涵盖的作品更加宽泛。
展望
打造属于民乐人自己的艺术辅导体系
民族器乐的艺术辅导课程如何做到既和西方音乐体系那般成熟、有序、严谨,又能彰显民乐的原汁原味和独特个性呢?除了建立起一系列标准的学科建设措施外,我们必须发挥和利用中国民族器乐的优势——伴奏乐器的多元化!将扬琴、笙、箫、打击乐甚至小乐队设置到教学内容中,大大丰富其音乐语汇。
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每位专业教师的授课计划和学生实际学习的乐曲为准,为其配置不同的伴奏乐器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课程的授课,使其从学习者的角色转型为参与者和合作者,使他们在演奏上获得非常实用的实践经验。
建立系统的教材档案库
乐器使用种类多和长期不规整这两大因素,造成了现下民乐艺术辅导教材比较散乱和缺失的状态。为了这一学科的教学建设能顺利推进,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添砖加瓦”,我认为应当做到两手抓——梳理、整合现有的艺术辅导教材,选择优质的伴奏谱出版;编写艺术辅导教材,尤其针对传统曲目和地方性风格曲目,以填补这部分的教材空白。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今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电子版教材库,使学生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更快捷、清晰。
推进全国艺术专业院校民族器乐艺术辅导课程的教学
随着大学的扩招,目前全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民乐系学生人数是相当庞大的。就上海音乐学院而言,民乐系学生数已位列全院第二。这使得他们对艺术辅导这门学科和课程的需求量激增。另外,在我参与的诸多赛事中,尤其是国家级的比赛,如金钟奖、CCTV大赛等,几乎每一轮、每一首作品都需要在艺术辅导的老师配合之下完成。由此可见,对内(教学)对外(比赛),民族器乐艺术辅导的作用愈发重要,在专业院校实施和推行系统、规范的教学也是势在必行、应境而生的。
我认为,要想提高民族器乐演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是需要高精尖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学生培养齐头并进的。在各专业院校的教学中,应系统、规范地开展艺术辅导教学,使这门学科渗透到最基础的教学层面中,使每位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感知合作的艺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发展对艺术辅导教学的需求是迫切的,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对艺术辅导教学的需求是必要的。民乐人的艺术辅导课要秉持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初心,坚持完善民乐教学体系,与演奏者一起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味、弘扬时代精神的新作品。
我作为众多民族器乐艺术辅导教师中的一员,由衷地希望更多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能上到这门课,上好这门课!民乐人要有自己的艺术辅导体系和教学团队,民族器乐艺术辅导也将是一门有深远意义和巨大潜力的学科。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一同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辅导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