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批评在当今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态势,从它的存在现状中,我们能否发现一些有关批评理论的现实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做出理论化的学术阐释,面对问题中折射出的种种令人不快的评价语言我们又应该做出一些怎样的反思,本文希冀所做的探讨能对影视批评理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所贡献。
关键词:当前状况;基于现状的反思;有效向度的改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64-02
一、引 言
影视批评在今天看来已经大不同于往日已有的学术格局,我们在当今影视批评的表象下游走,试图去挖掘表象之下的内在批评动因,以期影视批评的理论范畴能够向更加科学专业的方向发展,使其脱离泛评论的低位框架。
二、影视批评的现状
试从影视批评的各种表象的显性问题出发,然后从这些问题的体现及其关联性,来对影视批评的现状进行宏观的体察,然后体味在其身上所体现出的影视批评语言的时代特点。
(一)大众口水“吐槽”与专业电影评论人的交织与共存
当今的电影评论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专属电影文人的学术范畴,而已经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步伐走向了更为广泛的范畴。虽然多元化的声音可以使的批评的语言更加的丰富和完整,但是这种态势正在日渐模糊着电影批评的概念阈值。并且两种声音都有其丰富的发声市场,并且这两种空间也日益模糊着他们各自的边界。所以以“大众与专业,口水与学术”成为了难舍难分的统一的批评文本主体。
(二)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对话困难
纵观中外电影史,也曾经有过电影理论深入电影实践的案例。比如巴赞、爱森斯坦,这些电影先锋的理论对创作人群产生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可是当代电影理论和影视批评往往自说自话,完全脱离了创作主体,学术与创作没有沟通平台,其只能向极端的学理性方向迈进[1]。所以现在的电影理论常常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指导方向,脱离了电影创作的一线主体,起不到互动性的反馈作用。而两个群体俨然各自为政、没有交集,故理论批评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晦涩的学术语言。创作者通过市场而不通过评论来反观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励了。如果实用性发展到了无法可考的地步时,其作为一个批评文本价值何在[1]?
(三)电影经济市场左右电影批评呈现
电影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2]。而当今日益国际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势必会影响到影视批评。影视批评的学者也难免被裹挟在日益市场化的洪流之中,所以我们听到的专注于文本、创作者、视听语言的中立分析越来越少,而站在利益维度左右市场的批评越来越多。这不再是只涉及电影理论中学术腐败的问题,而更关乎到电影文人在面对市场化冲击下应该怎样重新审视电影理论的问题,是应该把电影放在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中进行拷问的问题。
(四)市场化运用和影视批评经典标准交织所产生的评判标准失衡
在当今的电影市场我们经常看到“叫好不叫座,亦或是叫座不叫好”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问题正是市场化标准与影视伦理标准所产生冲突而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影片内蕴质量低下,但市场化运营成功;还是影片内蕴高质,但票房惨败,都会导致批评声音的一边倒。时而市场导向占上风,经济决定一切;时而经典理论占据高地,完全抛开市场分析。显然这些批评声音都是不够客观的,是由于电影做为一种市场经济中所运行的特殊文化产物所需要的标准的难以厘定所导致的。
(五)电影理论“古为今用”,时代归属不明
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电影生态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电影理论的更新速度远远不能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大屏数量的猛增速率是以往学者远无法设想的,3D、4D、巨幕,这些只是电影整体产业链中最为显性的表征。所以能囊括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新的电影批评理论才是科学的批评理论。 而这种理论的跟进性应该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理论思想的革新与巨变,不胜任的批评口号也只能当做时尚来贩卖了”[3]。而在理论跟新时我们也应该会注意到其所蕴含的动态发展的前瞻性,并且要注意到这种理论的统筹性与广泛适用性。
(六)第一符号学及其语言学分析方法对电影批评理论的渗透
不论是电影创作还是观赏,都会涉及到主体的审美体验卷入,而这种卷入自然就需要把符号学的成果牵引过来,所以这种以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精准指标来衡量多元丰富、充满无限不确定性的电影文本是有些牵强的。电影有两大功能“造梦”和“造景”,而这两大功能决定了电影语言的语法序列是无序随机的,导演个人创作意识以及观众个体化解读地注入更加剧了这种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所以批评中拿静态封闭、唯一性的语言模式来反观动态无序的电影画面是不科学的。
由于电影的复制属性,我们对于所感知的事物便会依赖于电影的幻觉性。而这种幻觉性的存在,便使这种理论转化通道不再畅通。
(七)电影市场国际化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批评语言适用范围问题
从早期的分账电影到现在的合拍片,电影产业已经突破了国与国的范畴。所以对电影产业的分析已然不是一个国别内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问题。国际化视野并不是要求用同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批评语言来面对不通过家的电影文本,而是应该正视观众在理解某一形象内容时,所体现出的深层价值反应的不同。如果想当然的认为人们在面对影像文本时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与内化理解没有区别的话,就极其容易导致影视批评中产生文化误读的现象。故国际化的影视批评语言的适用范畴不仅要整合类似的文化区域,更要以国际视野面对国与国之间细微的文化价值区别。
(八)中国媒体体制与传统道德观念对电影批评的深远影响
长时期的媒体管制与传统电影伦理观的束缚使得主流的电影观念占据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这种长时期的束缚与捆绑已经使得电影创作,包括电影批评体制化在主流电影观念的思潮之下。而被体制化了的批评理论也便很难再更为广泛的阈值内发挥作用,也没办法深入到电影深层的意蕴问题。主流电影观念下的电影批评也被裹挟成为主流道德观念的重复阐述,电影批评也很难在艺术观念的全范围内发挥作用。 (九)影视批评晦涩难懂,不接地气
影视批评具有两种直观的功能。第一,与创作者发挥互动,深发作品,反馈创作,虽然这种互动性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围之内。第二,指导与引领观众发觉电影内蕴,达到指导观影的目的。
当今影视批评中太过高深晦涩的学术语言无异于自绝于人民之外,是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影视批评文本脱离了接受群体,也便成了无源之水,只会在孤芳自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十)男性观影立场解读电影的批评失效性
虽然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已经向着一个更为广泛的维度发展壮大着。但不得不承认男性观影立场仍然是当今影视批评的主要立场。由于经典电影语言的男性立场的影响,要建立一种更加接近女性真实情感体验的批评维度就变得更加困难。而这种批评立场的转换不仅仅是在电影文本中进行革新,而是要把其放在整个社会的媒体传播模式下去考量。这种批评立场的建立是需要彻底的摧毁与清除顽固话语形式与父权至上的已有批评模式。
三、迷津之中的反思
当前影视批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对其现状的宏观体察是一个宏观的社会与学术问题,上述段落也只能是管窥蠡测,所以我们试图从现象的局部出发,来进行有效的反思,以期能以点带面的使我们的批评理论能够更加完善。
1.影视批评的学理定义及其相对应用范畴都需要重新的定义,以使多元化的批评模式都能囊括在其理论范畴之内。2.参与创作一线,搭建有效对话平台,增强理论高度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的拓展,做真正可以与实践互动的学术语理论。3.防止学术腐败,坚持电影文人的操守,不做左右电影市场的“枪杆子”,要做电影市场的“诊断师”。4.要以善意的关怀面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对商业电影给予更大的学术宽容度。要以动态纵深的产业眼光、以电影文人的批评态度全面客观的体察中国当今电影市场。5.电影批评理论的更新不仅要与其所属时代步伐一致,更要综合新技术媒介环境下所产生的电影观念革新,使电影批评理论永远处在动态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6.虽然电影理论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学术营养,但在综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适用性的考察,而不是机械的结合与应用和静态的框定组合。7.影视批评的国际化视野包括对同类文化的合并,与对个体文化差异的细微体察,这才是面对电影创作国际化趋势时应有的态度。8.至于批评理论的解放必须从批评人思想的解放开始,也就是用更加开化的批评思维来面对局限的批评文本,也许才能更快得导致影视创作主体的思想解放。9.“朴实代替晦涩,轻松取代后现代”只有这样的批评语言才能首先从形式上拉近与电影观众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起到观影指导的作用,才能使自身的发展找到持续的依托。10.性别观影方法是性别底色所框定的思维定式,但努力的换位思考与反性别批评也许会减弱这种固有的批评态势,所以更加客观的批评立场才能促使批评文本的效用更好的发挥。
影视批评的问题与其生存态势复杂的发生与发展着,面对这些问题们无法做出全面的和具有高度前瞻性的学术矫正或推断,这些反思也只是从林林总总中所分散归纳的局部性问题。对于矫正的道路和批评改革的策略化研究更是曲折艰辛,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地执着坚定,带着对电影批评的热爱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郭小橹.电影理论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美)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电影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3] 郭小橹.电影地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关键词:当前状况;基于现状的反思;有效向度的改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64-02
一、引 言
影视批评在今天看来已经大不同于往日已有的学术格局,我们在当今影视批评的表象下游走,试图去挖掘表象之下的内在批评动因,以期影视批评的理论范畴能够向更加科学专业的方向发展,使其脱离泛评论的低位框架。
二、影视批评的现状
试从影视批评的各种表象的显性问题出发,然后从这些问题的体现及其关联性,来对影视批评的现状进行宏观的体察,然后体味在其身上所体现出的影视批评语言的时代特点。
(一)大众口水“吐槽”与专业电影评论人的交织与共存
当今的电影评论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专属电影文人的学术范畴,而已经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步伐走向了更为广泛的范畴。虽然多元化的声音可以使的批评的语言更加的丰富和完整,但是这种态势正在日渐模糊着电影批评的概念阈值。并且两种声音都有其丰富的发声市场,并且这两种空间也日益模糊着他们各自的边界。所以以“大众与专业,口水与学术”成为了难舍难分的统一的批评文本主体。
(二)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对话困难
纵观中外电影史,也曾经有过电影理论深入电影实践的案例。比如巴赞、爱森斯坦,这些电影先锋的理论对创作人群产生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可是当代电影理论和影视批评往往自说自话,完全脱离了创作主体,学术与创作没有沟通平台,其只能向极端的学理性方向迈进[1]。所以现在的电影理论常常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指导方向,脱离了电影创作的一线主体,起不到互动性的反馈作用。而两个群体俨然各自为政、没有交集,故理论批评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越来越晦涩的学术语言。创作者通过市场而不通过评论来反观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励了。如果实用性发展到了无法可考的地步时,其作为一个批评文本价值何在[1]?
(三)电影经济市场左右电影批评呈现
电影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2]。而当今日益国际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势必会影响到影视批评。影视批评的学者也难免被裹挟在日益市场化的洪流之中,所以我们听到的专注于文本、创作者、视听语言的中立分析越来越少,而站在利益维度左右市场的批评越来越多。这不再是只涉及电影理论中学术腐败的问题,而更关乎到电影文人在面对市场化冲击下应该怎样重新审视电影理论的问题,是应该把电影放在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中进行拷问的问题。
(四)市场化运用和影视批评经典标准交织所产生的评判标准失衡
在当今的电影市场我们经常看到“叫好不叫座,亦或是叫座不叫好”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问题正是市场化标准与影视伦理标准所产生冲突而出现的问题。不论是影片内蕴质量低下,但市场化运营成功;还是影片内蕴高质,但票房惨败,都会导致批评声音的一边倒。时而市场导向占上风,经济决定一切;时而经典理论占据高地,完全抛开市场分析。显然这些批评声音都是不够客观的,是由于电影做为一种市场经济中所运行的特殊文化产物所需要的标准的难以厘定所导致的。
(五)电影理论“古为今用”,时代归属不明
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电影生态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电影理论的更新速度远远不能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大屏数量的猛增速率是以往学者远无法设想的,3D、4D、巨幕,这些只是电影整体产业链中最为显性的表征。所以能囊括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新的电影批评理论才是科学的批评理论。 而这种理论的跟进性应该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理论思想的革新与巨变,不胜任的批评口号也只能当做时尚来贩卖了”[3]。而在理论跟新时我们也应该会注意到其所蕴含的动态发展的前瞻性,并且要注意到这种理论的统筹性与广泛适用性。
(六)第一符号学及其语言学分析方法对电影批评理论的渗透
不论是电影创作还是观赏,都会涉及到主体的审美体验卷入,而这种卷入自然就需要把符号学的成果牵引过来,所以这种以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精准指标来衡量多元丰富、充满无限不确定性的电影文本是有些牵强的。电影有两大功能“造梦”和“造景”,而这两大功能决定了电影语言的语法序列是无序随机的,导演个人创作意识以及观众个体化解读地注入更加剧了这种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所以批评中拿静态封闭、唯一性的语言模式来反观动态无序的电影画面是不科学的。
由于电影的复制属性,我们对于所感知的事物便会依赖于电影的幻觉性。而这种幻觉性的存在,便使这种理论转化通道不再畅通。
(七)电影市场国际化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批评语言适用范围问题
从早期的分账电影到现在的合拍片,电影产业已经突破了国与国的范畴。所以对电影产业的分析已然不是一个国别内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问题。国际化视野并不是要求用同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批评语言来面对不通过家的电影文本,而是应该正视观众在理解某一形象内容时,所体现出的深层价值反应的不同。如果想当然的认为人们在面对影像文本时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与内化理解没有区别的话,就极其容易导致影视批评中产生文化误读的现象。故国际化的影视批评语言的适用范畴不仅要整合类似的文化区域,更要以国际视野面对国与国之间细微的文化价值区别。
(八)中国媒体体制与传统道德观念对电影批评的深远影响
长时期的媒体管制与传统电影伦理观的束缚使得主流的电影观念占据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这种长时期的束缚与捆绑已经使得电影创作,包括电影批评体制化在主流电影观念的思潮之下。而被体制化了的批评理论也便很难再更为广泛的阈值内发挥作用,也没办法深入到电影深层的意蕴问题。主流电影观念下的电影批评也被裹挟成为主流道德观念的重复阐述,电影批评也很难在艺术观念的全范围内发挥作用。 (九)影视批评晦涩难懂,不接地气
影视批评具有两种直观的功能。第一,与创作者发挥互动,深发作品,反馈创作,虽然这种互动性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围之内。第二,指导与引领观众发觉电影内蕴,达到指导观影的目的。
当今影视批评中太过高深晦涩的学术语言无异于自绝于人民之外,是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影视批评文本脱离了接受群体,也便成了无源之水,只会在孤芳自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十)男性观影立场解读电影的批评失效性
虽然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已经向着一个更为广泛的维度发展壮大着。但不得不承认男性观影立场仍然是当今影视批评的主要立场。由于经典电影语言的男性立场的影响,要建立一种更加接近女性真实情感体验的批评维度就变得更加困难。而这种批评立场的转换不仅仅是在电影文本中进行革新,而是要把其放在整个社会的媒体传播模式下去考量。这种批评立场的建立是需要彻底的摧毁与清除顽固话语形式与父权至上的已有批评模式。
三、迷津之中的反思
当前影视批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对其现状的宏观体察是一个宏观的社会与学术问题,上述段落也只能是管窥蠡测,所以我们试图从现象的局部出发,来进行有效的反思,以期能以点带面的使我们的批评理论能够更加完善。
1.影视批评的学理定义及其相对应用范畴都需要重新的定义,以使多元化的批评模式都能囊括在其理论范畴之内。2.参与创作一线,搭建有效对话平台,增强理论高度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的拓展,做真正可以与实践互动的学术语理论。3.防止学术腐败,坚持电影文人的操守,不做左右电影市场的“枪杆子”,要做电影市场的“诊断师”。4.要以善意的关怀面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对商业电影给予更大的学术宽容度。要以动态纵深的产业眼光、以电影文人的批评态度全面客观的体察中国当今电影市场。5.电影批评理论的更新不仅要与其所属时代步伐一致,更要综合新技术媒介环境下所产生的电影观念革新,使电影批评理论永远处在动态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6.虽然电影理论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学术营养,但在综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适用性的考察,而不是机械的结合与应用和静态的框定组合。7.影视批评的国际化视野包括对同类文化的合并,与对个体文化差异的细微体察,这才是面对电影创作国际化趋势时应有的态度。8.至于批评理论的解放必须从批评人思想的解放开始,也就是用更加开化的批评思维来面对局限的批评文本,也许才能更快得导致影视创作主体的思想解放。9.“朴实代替晦涩,轻松取代后现代”只有这样的批评语言才能首先从形式上拉近与电影观众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起到观影指导的作用,才能使自身的发展找到持续的依托。10.性别观影方法是性别底色所框定的思维定式,但努力的换位思考与反性别批评也许会减弱这种固有的批评态势,所以更加客观的批评立场才能促使批评文本的效用更好的发挥。
影视批评的问题与其生存态势复杂的发生与发展着,面对这些问题们无法做出全面的和具有高度前瞻性的学术矫正或推断,这些反思也只是从林林总总中所分散归纳的局部性问题。对于矫正的道路和批评改革的策略化研究更是曲折艰辛,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地执着坚定,带着对电影批评的热爱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郭小橹.电影理论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美)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电影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3] 郭小橹.电影地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