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天津的最大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以“精卫填海”精神和“天津港速度”,在淤泥质海滩上实现着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的创举,由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吞吐量仅有千万吨的浅水港,逐渐成长为吞吐量突破3亿的世界级人工深水大港。
“三步跨越”铸就中国北方第一大港
纵观天津港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三次连续性的跨越形成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主线。
第一次跨越(1978-1992)——百年老港焕发青春
1984年6月10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天津港率先实行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成为我国港口改革破冰“第一人”,翻开了新中国港口史上的崭新一页。这期间,天津港先后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率先开展了集装箱大陆桥运输,合资兴建了我国第一家商业保税仓库,相继实现了煤炭等大宗货类的进出口装卸作业,吞吐量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千多万吨猛增至近3千万吨。
1986年 8月21日,当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港、了解到这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时,兴奋地说:“天津港下放两年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无非是给了你们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权。”充分肯定了天津港的工作成绩,深刻地揭示出改革开放是巨变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跨越(1992-2002)——黄金时期积极上市
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新一轮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天津港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期。
面对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天津港破除了“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思想桎梏,提出了建设国际化深水大港的发展思路。将航道水深由5万吨级推向10万吨级,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完成了对老码头的改造,在北疆港区新建了大型专业化煤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用浚深航道的淤泥吹填起了南疆港区,建设起了南疆港区和南疆散货物流中心,把南疆港区打造成发展大宗散货接卸和交易的专业化基地。
在此基础上,天津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造,并先后实现了在国内A股市场和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形成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期间,天津港吞吐量呈现出以每年千万吨台阶递增的快速发展势头,2001年突破亿吨,成为了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跻身世界港口20强。
第三次跨越(2002至今)——又好又快巩固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向着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发展。天津港紧紧把握历史机遇,提出了“实现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的战略构想。
这段时间是天津港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一段时期。航道等级由10万吨级迅速提升至25万吨级,吞吐量用两个三年时间连续跨越了两个亿吨台阶,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基本建设投资双双超过百亿元,全国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第一大港”的地位。
“七大转变”凸显求实创新
从“匀速前进”到“加速奔跑”,货物吞吐量跻身世界港口十强。天津港从1952年重新开港到2001年实现亿吨,整整用了49年。而从2001年至2007年,突然加速的天津港用了六年时间连续跨越了两个亿吨的台阶。2007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在中国北方沿海港口中率先突破3亿吨,居世界港口第6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10万标准箱,跨入世界集装箱港口20强。
从“市场开发”到“功能开发”,辐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港口体制的改革促使天津港必须直面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空间。天津港较早提出了市场开发的理念,并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为“四大支柱”的货源结构。近年来又以“建设国际资源配置枢纽”为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港口功能,拓展经营领域,走出了一条以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的新路。目前天津港70%以上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港口对城市地位的提升作用和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得到了明显增强。
从“资本积累”到“市场融资”,资本规模不断壮大。在我国外贸事业空前发展的大背景下,仅靠“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政策性资金,难以满足市场对港口提出的超常规发展新要求。因此,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天津港先后通过从世界银行贷款、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融资、成立首家港口财务公司等方式,打通多种融资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由“九五”时期的年均7亿元,到“十五”时期的年均26亿元,再到目前的年均超过百亿元。
从“浅水浅用”到“深水大港”,实践循环发展模式。天津港曾经受到了“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观念的束缚。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天津港在大量的科研以及对国际航运业走势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深水化建设,使航道等级达到25万吨级,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能够接待任何进入渤海湾的船舶。同时,天津港用淤泥进行吹填造陆,既避免了淤泥对海洋的污染,又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截至目前,天津港陆域面积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3平方公里增加到60平方公里,到2010年,港口陆域面积可达100平方公里。
从“建设推着规划走”到“超前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和产业布局走出新路。三十年来,天津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形成了北疆、南疆、东疆、临港产业区四大港区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提出要形成以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服务业为四大产业的产业布局。这将使天津港形成多增长点支撑、多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同时也将为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自发自生”到“自动自觉”,企业文化建设全国叫响。过去的三十年,天津港“老码头”文化的积淀与升华,给世人留下了深刻记忆。自2002年,天津港在整合提炼传统文化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港口行业中系统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学校观、军队观、家庭观为“三大目标”、以发展、人本、卓越、和谐为“企业哲学”和以“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为核心理念的三足两耳鼎文化体系,特色企业文化品牌正在形成。
从“注重自身效益”到“关注社会责任”,品牌形象有口皆碑。天津港用时10年、投资100亿完成了“北煤南移”工程,有效治理了煤尘污染;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老旧设备设施,降低综合能源单耗;创造就业岗位,做到“无过失不下岗”,使员工待遇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向灾区和SOS儿童村捐款、举办答谢音乐会、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等行动回馈社会。
附文:天津港的现在与未来
“十一五”时期,天津港将投资450亿元,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港,重点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近20个集装箱泊位、南疆散货物流中心和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保税港区等重点工程。预计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准箱,每月集装箱航班超过700班,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港区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达到100平方公里。目前,2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3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
天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海河、东疆四大港区。北疆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以液体散货和干散货作业为主,海河港区以小型船舶作业为主,正在建设中的东疆港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将建成中国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规划建设中的临港产业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将成为以发展重装备制造为主的天津港的另一个功能区。
天津港拥有多种专业化码头,已经建成的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站式”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正在建设的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将集贸易服务、市场运营、信息集散、人才交流、商务休闲于一体,形成航运CBD区。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港的主体,拥有总资产428亿元,员工3万人,下属二级企业和单位共计67家。在2008年全国500强企业评选中,位居第384位。公司正努力建设成为跨国经营的国际港口运营商和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