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运输正值转型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既然绕不过去,就要创新思维,不断赋予行业管理新的内涵和活力。”日前,温州运管处处长、党委书记杨作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人物简介
杨作军,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运输管理工程专业,曾是苍南县长途运输总公司一把手,也曾担任温州交通局交管处处长及办公室主任,2005年开始任温州市运管处处长、党委书记。专业的知识、资深的企业经历和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使他对整个道路运输行业形成了多元的认识。同时,多种角色的变化也为他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创新从体制入手
记者:您如何理解道路运输行业的创新?
杨作军:根据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运管局制定的建设创新型道路运输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三个服务”,即运输服务经济、管理服务市场、运营服务公众,推进“六大创新”,即领域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作风创新。
我认为,创新是推进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实现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根本之路、必由之路。创新是走在前列的基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思想不落伍、思路不陈旧、措施不过时。
因此,我们要在创新上做足文章,把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以创新增优势,以创新促发展,服务惠民,创新强业。通过创新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加快创新型行业建设,使道路运输成为具有创新活力、创新动力和创新实力的行业。
记者:您认为温州道路运输行业创新需要从何入手?
杨作军:体制改革是交通运输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深化体制创新是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目前温州交通运输业最迫切的任务。
首先,要积极推进发展思路改革,进一步强化综合运输意识,促进运输过程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无缝衔接”。
其次,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职能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体制,对城乡客运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达到机构精简、节约资源、运输畅通、便利群众、协调发展的目的。
再次,要积极推进投资建设改革,开放站场建设市场,建立面向社会开放、依靠全社会力量推进站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农村站场建设坚持“路、站、运”一体化。
温州整个站场建设推进比较慢,一方面机遇已经失去,现在土地已经非常紧张,而站场规划又没有跟上;另一方面,温州的很多客运站跟十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整个站场水平没有提高,从客观来看,国家投入太少,但投资体制是一大问题,因为温州的等级站建设基本上是靠国有单一的投资体制。
最后,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发挥道路运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努力形成温州道路运输社会管理新格局。
创新为出租车管理觅出路
记者:你认为温州道路运输行业有哪些创新亮点?
杨作军:浙江一直是率先发展、开拓创新的省份,温州早年在运输管理上也有不少位居全省前列的创新举措,例如单车承包、长途客运以及线路改造等,温州至乐清的线路改造就是全省第一条改造线路,温州的客运改造是走在全省最前面的。
近年来,温州运输管理创新的成效包括:一是短途客运构建三级网络,使用三种品牌,推行三个运行模式,分别为温州快客和温州快线、温州城乡巴士、温州康庄小巴。温州快客属于直达班线,中途可以下客,不可以上客,快线中途有站点停靠,可以上下客;城乡巴士完全是公交化运营;康庄小巴则提供电话叫车服务。通过三级网络的构建,温州客运从原先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模式走到了品牌打造这一步,而且品牌是打得响的,经营者和广大群众是认可和欢迎的。
二是在出租车管理上,成立出租汽车托管公司,打造品牌出租车队。温州的出租车经营模式是典型的个体经营,很难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只有通过创新管理才能有所发展。我们现在认为,既然所有权已经给了个人,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通过所有权跟经营权分离来实现对经营权的管理,要求托管公司投放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经营,这也就从原来的分散经营改造到有组织化的经营,改变了个人经营的模式,从而使现在的挂靠公司(服务公司)变成经营公司(托管公司),今后使经营公司逐步向以资产为纽带的股份公司转变,彻底解决分散经营的问题。
三是自主研究开发并投入使用温州运管执法督察系统,使温州行政处罚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全部可通过网上进行审批,有效地提高了执法效率,保证了案件的质量。
记者:您刚才说到温州出租车以成立托管公司的方式进行个体经营模式的改造,为什么个体经营不再受到青睐?
杨作军:我想首先要明确出租车的定位问题,出租车应该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服务的公共资源,不是属于少部分人的私有财产。如果这一定位是正确的,那么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温州出租车经营模式的改造。
温州在99年把出租汽车的产权卖给个人之后,经过了10年的运营,整个出租车行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服务质量差、市民不满意、驾驶员收入低始终难以解决,驾驶员违章普遍,管理最累等等。
现在我们反思,类似出租车经营权这样有限的资源交给个人以后,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权纠纷是造成整个行业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温州采取了一种最简单的办法解决产权纠纷问题,就是把产权交给个人。于是造就了一批实力型的车主,原来的车主现在基本不开车,都当上了老板,司机基本是外来民工,以低的工资去竞争岗位,而且工资待遇决定人员素质,人员素质决定服务质量,所以温州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市民质疑的对象。再加上出租车的经营权无期限和允许买卖,导致经营权在市场上交易频繁,价格居高不下,现在,经营权市场交易价为120万元左右,这直接增加了出租车运营成本。同时,在这种特殊的体制下又产生多重的利益群体,有公司、车主、承包、中介、驾驶员等诸多群体,每一个利益群体都要从出租车上分一杯羹,而驾驶员则是这一利益链的最低端,他只能靠多拉快跑违章来增加收入,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从出租车的定位,以及多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应该对现有的出租车经营模式进行改造,提高服务质量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创新使客运从饱和走向稳定
记者:温州如何解决客运线路饱和的问题?
杨作军:温州原来道路客运业很乱,经营主体多,线路重复。温州客运车辆接近8000辆,是全省最多的,所以我们后来决定以少批、不批来制约经营主体数量,用跨线整合实现集约化,同时加大站外组客的打击力度来推进集约化。
温州原先很多个体经营者是这边线路批不下来,就换到瑞安等其他地方批,浙江批不来,就到福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创新管理思路,围绕少批不批、跨线整合、打击站外组客三个思路开展工作:
首先把线路停掉,确定为饱和就不再批;其次,我们进行了线路资源整合,比如瑞安、苍南、平阳至洞头,三个县开通一条班线,这就是跨线资源整合。我们的整合力度非常大,凡是哪条线路出现矛盾都要进行归并。所以,温州客运这几年比较稳定。
记者:您所说到的客运管理围绕少批不批、跨线整合、打击站外组客三个思路促进集约化的举措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杨作军:开始我也认为集约化是要按照公司化经营的方式来推进,后来发现太理想化了,行不通,所以及时把思路进行了创新。
当时,我们改造客运的思路是“三化”—网络化、标准化、集约化,当初想的是通过集约化来推进网络化和标准化,随着推进中遇到的障碍逐渐增大,2007年,我们把思路进行了创新调整,认为应该用标准化来推进网络化和集约化。
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要强调打品牌。你要是打“温州快客”、“温州快线”或者“温州城乡巴士”、“温州康庄小巴”的品牌,哪怕一下子不能达到公司化的要求也是可以的。因为温州市场比较复杂,各个县有不同的情况,不一定非要在集约化方面一步到位,否则,欲速则不达,思路就是这样创新、理清的。
创新还需大气魄
记者:您认为温州在行业创新上还需做哪些工作?
杨作军:创新领域广,创新途经多,创新无止境。行业创新是一项研发型、智力型、开拓型的工作,需要深入挖掘内力,充分借助外力,要研究建立健全系统创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协调和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整体创新合力,提升行业创新水平。
比如从创新理念上来说,我提出“三个抓”:抓安全监管使我们整个行业逐步到位,抓文明创建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抓产业品牌来提高行业形象。安全监管很难做到位,就像“三关一监督”、“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真正做到非常难,所以,我倒过来提,抓安全就是要找事,天天找业务科室有没有毛病,找出毛病让业务科室去解决,让稽查去查,变成这样子转。以前稽查是随便去查查的,现在倒过来之后就有针对性了。我认为现在很多事都要倒过来抓,这是温州在理念创新上要继续推进的。
此外,温州道路运输行业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模式创新为抓手,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总之,道路运输要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推进行业创新,不断赋予行业管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始终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宗旨,克服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努力实现管理就是服务。要做一个公开透明的行业,做一个依法办事的行业,做一个勇负责任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