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喝茶吗?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minsi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水泡茶 大道至简
  茶道其实是包括两方面内容的,除却精神层面,就其操作层面而言,备茶品饮之道也很重要,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意思是说,要想品尝一杯好茶,必须茶、水、器、火四者相得益彰,冲泡得宜,才能将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
  古代茶人认为:“水为茶之母”,好茶尚须好水冲。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杭州“龙井茶,虎跑水”,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公元1080年,人到中年的苏东波被贬去湖北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临走王安石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水回来。这一壶情深意重的水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后苏东坡方才考绩回京城,乘舟过三峡时只顾贪看两岸景色全然忘了取水一事,等到船过了中峡才慌忙想到让船夫掉头,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一江水顺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苏东波觉着有理,就取了一罐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御赐的蒙顶茶,用江中水冲泡。茶泡好,王安石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王安石刚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问:你这水倒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苏东坡被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如实说明。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历代茶人于取水一事,颇多讲究。有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红楼梦》中有美人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历来传为佳话。白居易诗云“融雪煎香茗”,辛弃疾词“红写茶经煮香雪”,而乾隆皇帝则更“遇佳雪每收取,以松实、佛手烹茶,谓之‘三清’”。
  水质直接影响茶质,泡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可如今,传说中的“真水”如今多已不可得。空气污染的那么厉害,雪水泡茶已成神话,大多河流湖泊水同样也已污浊不堪,山泉水也要分是山中沙石中的水还是树根中的水……贵阳年轻茶人刘立以为,不管用什么水,泡茶者在当时的心境、意念其实更为重要,所谓境随心转,面对一壶水、一道茶,你若以欢喜敬畏之心泡之,她定会回报你以甘甜。
  矿泉水与饮用水适宜泡茶吗?泉水适宜泡茶吗?
  市面上销售的矿泉水与饮用水是否适宜泡茶,要看它是属于高矿物质含量还是低矿物质含量,前者不适宜泡茶,后者可以。至于泉水是不是适宜泡茶,要看其中的矿物质、杂质与含菌量而定,不是每一口泉水都有好的水质。
  为何煮老的水不可以拿来泡茶?
  水开滚太久,水中氧气含量会降低,不但口感的活性减弱,也不利于茶叶香气的挥发,这就是所谓煮老的水不适宜当成泡茶用水的缘故。
  器以载道 韵味悠长
  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也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或缺少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好用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与温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陆羽所说的"益茶"。
  有怎样的茶和品饮方法就有怎样的茶具,中国历代茶具也正是为了适应各朝各代不同的茶和品饮习惯而创造出来的。对于唐代的茶碗,陆羽有“碗,赵州上”之说,这主要是因为赵窖的青瓷有利于衬托当时茶人所欣赏的汤色。到了宋代,由于斗茶的需要,汤色尚白,因此建州产的黑釉盏就成了当时流行并首选的茶具。元明之际,散茶成为主流,相应的便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汤汁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
  到了清代,由于冲泡技艺日趋精湛(工夫茶),紫砂壶也运用而盛行。同时由于以茶敬客成了民间极为普通的礼仪。盖碗也开始流行。今天的茗饮艺术对茶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人们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我国北方一带的居民,大多喜爱花茶,一般使用较大的瓷壶冲泡,再分别斟入杯中饮用;西南一带的人普通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习惯上多用盖碗。闽、粤、港、台一带人们偏爱乌龙茶,则宜用于工夫茶茶具。一般的茶可选用紫砂壶冲泡,颇有趣味。品龙井、安吉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则以无色而透明高的玻璃直身杯,或白色薄胎细质瓷杯冲泡,最宜观赏茶形汤色。
  用金银或玉石做成的茶具泡茶好吗?
  金和银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任凭火烧,也不会锈蚀,从古至今都曾是制作茶器的材料。用银做的茶具泡茶因其净化水质及强大的杀菌能力,不仅可使茶汤味美,而且可使茶汤不易变味。用玉石茶具泡茶,不但独特尊贵,而且还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所以,用金石茶具经高温泡茶或煮茶,都不会有有害物质挥发出来,甚至会溢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镁、铁、铜等。
  这段小字:三级标题 用什么壶泡绿茶比较好?用什么壶泡红茶与普洱比较好?
  一般来说,用瓷壶泡绿茶比较好,紫砂壶泡红茶与普洱比较好。因为绿茶制作原料比较细嫩,冲泡的温度也不需要那么高,所以,用散热性能好的瓷壶泡绿茶较好,有利于绿茶茶汤香和味的清扬。而紫砂壶保温性能好些,如果用紫砂壶泡绿茶,温度不易散发,容易产生闷味,红茶和普洱茶都属于高温冲泡的茶叶,用保温型能好些的紫砂壶浸泡会比较好,能够较好地发挥红茶和普洱茶醇厚隽永的茶性。
  一言难尽 中国名茶
  云南人喜喝普洱,四川人习惯喝“竹叶青”和峨眉山毛峰,河南人饮“信阳毛尖”为荣,福建人喝大红袍跟铁观音,广东人偏爱凤凰单枞,浙江人喝碧螺春跟龙井,台湾有冻顶乌龙……中国茶,因疆土广袤,各地环境气候不尽相同,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采摘下来的新茶经不同的加工方式又产生不同的特性。总而言之,目前,茶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尚未统一。
  大约只能按照传统中国茶文化中最常使用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分类方法,按照鲜茶加工方法以及品质特点的不同,将中国茶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绿茶是历史最久的茶类,其制作过程没有经过发酵,行将鲜叶经由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干茶色泽及冲泡后的茶水、茶叶都以绿色为主。中国绿茶品种最多,产量最大,名贵的绿茶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信阳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峰、恩施玉露、婺源茗眉茶、五山盖米、普陀佛茶等。   红茶与绿茶在制作工艺上正好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中国红茶又分为工夫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褐色为主调。由于发酵过,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更较大,发生了多种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 50 多种增至 300 多种。使红茶口感香甜味醇,并具有保留长久的质量特点。红茶属于东南亚及欧洲最受欢送的茶品,代表茶品有祁红、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荔枝红茶等。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发酵程度在 15-75%不等。沖泡后的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的美誉。其质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烈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气,滋味分外幽香浓重。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品,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代表茶品有清茶、冻顶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
  黄茶的黄色来自制作过程中的闷黄,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冲泡后呈现出“黄叶黄汤”的特色,且毫香浓显、滋味鲜醇。冲泡的茶叶在茶汤中忽上忽落,浮现美好的律动感。这种黄色重要是在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成果。代表茶品有君山银针、北港毛尖、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
  白茶属中国福建省特产。由于加工时不炒不揉,只晒干或烘干,使白茸毛的表面保留下来,而呈白色。白茶芽头肥壮,叶底嫩匀,滋味清凉,汤色较其它茶叶色淡。其茶性清凉,最具备退热降火之功效。代表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黑茶一般沉积发酵时光较长,叶色多呈暗褐色,以陈年为佳品。风味圆润,是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黑茶主要产自云南及湖南,品种款色许多,更有许多奇特的形状,如青砖茶、扁茶、方茶和圆茶、饼茶、沱茶等。代表茶品有普洱茶、六安茶、黑砖茶、茯砖、云南茶等。
  “十大名茶”指哪些茶?
  中国的十大名茶说法颇多。2010年的世博会上也展出了十大名茶,包括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银针)、湖南黑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大红袍)、润思祁门红茶、一笑堂六安瓜片、天目湖(富子)白茶、张一元花茶,涵盖了青、红、白、绿、黑五大茶类。
  你喝的不是茶,是文化
  明人洪应明在其名作《菜根潭》中写道:“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炉茗烟。”中国人对于茶的情结实在是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比如“寒夜客来茶当酒”,比如“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比如“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那样的古典意境,于今人,实在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
  现实生活扰嚷喧嚣、被无数事物与泛滥的信息时代所干扰。好似所有人都忙碌到无暇顾及一点心灵的空间、每日的生活里一派兵荒马乱。
  “心灵的不自由、身不由己也是一种障碍。”贵州清镇巢凤寺住持通植大和尚如是说。
  大约人类早已认识到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与完美,100年多前,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思想家冈仓天心才写下了:“茶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的试探。”
  关于饮茶的形象感受,最生动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卢仝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六碗茶通仙灵,七碗茶得道成仙、羽化飞升的超然境界,为此,这首诗也被称为“七碗茶”而流传千古。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喝的不是茶,而是有着深厚底蕴的东方文化。这是一种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她高雅,可登堂入室阳春白雪;亦通俗,走入寻常百姓家也自在。
  唐代茶人对饮茶的环境有怎样的讲究?
  不管是朝廷大型茶宴,还是其他形式的集体饮茶,唐代品茗环境都是充满秩序而美好的。有皇室的豪华浓艳,但绝无酒海肉林中的昏乱。有湖光山色,有新竹木槿,还有清风徐来,三五良友共品佳茗,令人愉悦。
  这段小字:三级标题 宋代诗词中经常见到的“点茶”“斗茶”是怎么回事?
  点茶是宋代盛行的饮茶方式,与唐代的煮茶法有很大不同。其代表性的器具有茶筅、茶盏和汤瓶。将茶粉用水调匀,谓之“调膏”。继之量茶受汤,边注汤边用茶筅“击拂”,再直接持盏饮用。“斗茶”又称“茗战”,是一种品评茶叶的活动,起源于福建建安北苑贡茶选送的评比,后来民间和朝中上下皆效法比斗,成为宋代一时风尚。
  茶与婚姻有什么关系?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都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茶性本洁,象征冰清玉洁;茶不移本,意味着女子出嫁后的坚贞不渝;茶又多籽,象征子孙满堂;茶树四季常青,意味着结成的良缘能永世常青,白头偕老。所以男女提亲、订婚甚至结婚,多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故有“三茶六礼”之说。
  怎么理解茶道中的“寂寞”?
  茶道中的空寂之境很耐人寻味。日本茶道最本质的特征便是那空寂之境。摒弃贵族风味的“书院茶道”,建起带着田舍风的“草庵式”茶屋,空寂茶道讲究的是简朴精炼,里面所潜藏的旺盛的生命力,值得茶人们永久期待。
  常见的茶会类型有哪些?
  1.茶席式;2.宴会式;3.流觞式;4.环列式;5.礼仪式。
  其中流觞式是由“曲水流觞”演变而来的一种茶会形式,与会者围坐曲水两侧,上游将泡好的茶以茶盅盛放,置于可以漂浮睡眠的小船上,任其顺流而下,也可能漂下一盘茶食,大家可以取而食之。中席以后,漂下来的可是红色的小船,每人要从中拾取一张签条,签条上会写明参与者所要做的一件事,如吟唱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这样的茶会又叫曲水茶宴。
  了犹未了,法亦无定法
  明洪武年间,封宁王、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朱权在其著作《茶谱》中写道:“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即在开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   朱权认为,饮茶的最高境界是“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如此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载体,文明的象征,堪称大自然恩赐“天物”之茶,当满怀敬畏之心饮之。
  可是,如何饮茶?在此突然成了一个战战兢兢的问题,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当你不知茶有诸多讲究与文化内涵时,随便抓上一把扔进搪瓷缸,一大瓢开水掺进去就得喝了;可是,当你忽然有了点关于茶的知识,反而一下子会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由此联想到西蜀宝光寺有清代何元晋的一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人们生活处世,如果你了解了凡事其实都没有一定的法则,然后才体会到:其实没有固定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法则!
  同样的道理:饮茶之悟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想怎样喝就怎样喝:以功夫茶具循规蹈矩地喝,或者大杯牛饮,只要饮者内心自在、不要生烦恼心最好;这跟饮酒似有相近之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香、茶、药、酒被中国古人称之为高尚的“天禄”,我理解为这些都是大自然最奇妙的恩赐。他们皆优于形、雅至心,是东方智慧在生活中的提炼。
  (作一则小贴士,放任意位置:哪些茶是因典故而得名的?我国历史名茶众多,许多名茶与历史人物、典故有关。乌龙茶的产生有乌龙打猎的传说;武夷山的大红袍源于进京赶考书生中状元;而铁观音的得名也有魏说(茶农魏荫梦观音赐茶)和王说(王仕仁献茶于乾隆而得赐名);洞庭的碧螺春茶名由康熙钦定;乾隆皇帝赐名龙井茶,在龙井村指定十八棵御茶树。)
  人走茶未凉 自然无碍
  我们知道,历史其实是人类的心灵史,而浸染了茶香的文字,一定是历久弥新的、传神的。“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为“国饮”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是疲惫心灵的一种依托……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
  喝茶有益自不必多说,无论是保健身体还是平衡心灵。喝茶有“礼”,我们现代中国人常说“以茶代酒”以示敬意,这是一种礼敬;唐时卢仝的七言古诗:“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这有严格的尊卑跟分别,天子喝的茶是贡茶、是茶中极品,正如天子为国之尊、人中王。
  在茶叶之中,这种分别更是显而易见的。好的茶,清香迷人,甘甜、生津,入得口里,滑入喉中,温润、自然而无障碍,不苦不涩不难以下咽。反之,不好的茶,你可以想象其苦涩寒凉况味。
  饮茶有“道”就更加高深跟玄妙了。什么是茶道?你问一百个人,自然有一百个答案,正如“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可是,中国人的思维一向很纠结,有句出名的成语叫做“人走茶凉”,其实大家都不希望如此,你没离开这个环境,杯中永远有热茶,即便走开,杯中茶也还许久温着,这叫做“人走茶不凉”,是一种感恩与敬畏;你坐在这里泡茶,让每一个前来喝茶的人自在、超然、不拘束,亦是一种道,无论是一人二人,三人五人八人,你都能自如应对。
  “泡茶也是泡人”,一位年轻女茶艺师如是说。此女子堪称奇人,太极高手,杭州西子湖畔读茶专业研究生,出自制茶世家,深悟东方文化与中国人性之复杂:“一道茶,你是主宰,既要主宰得了这一泡茶,也能掌控桌子上喝茶的人,谈论的话题深浅高低你都能自如应对,方到达自如境地:自己自然,他人也自在”。
  茶香宁静 茶人淡泊
  有人说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似乎是很有些道理的。
  “茶道”一说最早应追溯至唐代的民间,经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就是说,它多少一定要跟文化沾点边,文化的东西融入得多了,也就成了茶道的精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繁华的社会里自然物欲横流,很多人开始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尤其在上流社会流行着奢侈、享乐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中唐时,寺庙里长大的茶道创始人陆羽著《茶经》一书,他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后来,沿袭至今日的茶道在陆羽茶道的基础上溶入了琴、棋、书、画,它更注重一种文化氛围和情趣,注重一种人文精神,提倡节俭、淡泊、宁静的人生。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享受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没有扰攘的喧哗、没有人事的纷争,只有鸟语花香、溪水、流云和悠扬的古琴声,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它充分的反映了文人士大夫们希望社会少一些争戈,多一些宁静;少一些虚华,多一些真诚。
  茶具的朴实也说明了茶人们反对追求奢华的风气,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以说“文人茶道”是一种“艺”(制茶、烹茶、品茶之术)和“道”(精神)的完美结合。光有“艺”只能说有形而无神,光有“道”只能说有神而无形。所以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是无法溶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
  茶道被文人视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风雅之事,有独酌自饮的清幽,也有集会联谊的雅趣。比如此时你再读宋代张伯瀚的《饮茶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一二客曰胜,三四客曰趣,五六客曰泛,七八客曰施。”当可明白其中禅意了罢?
  ..
  我的学茶经历
  茶确实是有性格的。即便是初学茶之时,也不可能不接触到名优绿茶,西湖龙井、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不了解这些茶,怎么谈的上学茶呢?可是,仅仅是了解,并不能算懂得了茶的真意。泡茶,更不是选好茶、挑好水、用好技巧就可以登峰造极之事。   懂茶,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我学茶那几年,对所有的茶种都有所涉猎,自己学的认真,老师教的认真,长进很快,时常觉得茶之道也不过如此。
  有一年,我的几位老师到安徽黄山的猴坑去探查野生茶树。由于野生的太平猴魁茶树都是散落生长在山里,山路又很难走,几位老师寻找了几个月,才完成了这趟辛苦的旅程。他们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对没有去过猴坑的我来说,如获珍宝。我从这些照片里,看到了生长在白牡丹和兰花从中的野茶树,看到了云雾笼罩的广袤的茶山,看到了辛勤而朴实的茶农,心胸仿佛一下子宽广起来,抑制不住想要再冲泡一次太平猴魁的欲望。
  泡茶时,随着手臂的动作,回忆着照片里的景象,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自然而淳朴,活泼而灵动。她在茶山里奔跑跳跃着,采摘着稚嫩的茶芽,时而嗅嗅白牡丹或者兰花的幽香,时而露出欢欣的微笑。我被那花香和笑容迷醉了,手里的壶水如高山流水般倾出,茶香四溢。这一泡太平猴魁,尝过的人都说,这才是有了真正的“猴韵”。也正是从这一次开始,我明白了,茶,的确是有性格的,而茶的性格,尤其是名优绿茶,是需要认真去探访,去品味,才能真正了解到的。
  从这一次,我收拾起傲慢的心态,更加谦虚而认真地开始学茶,并且有了想要到各种名优绿茶的故乡去寻访茶韵的想法。
  茶品似人品
  非典那年,我去了江苏,跟随老师和茶农一起到茶山探访。此时的我较之前更有精进,所以一路除了访茶,还带着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不免有些随意。
  晚上在朋友的亲戚家里借宿。这位亲戚也是位老茶农,把我们当作贵客,亲自炒茶给我们。朋友拿着摄像机拍录炒茶的过程,我饶有兴味地接替了他的工作。原本是出于好玩,但是拍着拍着,我却不自禁严肃了自己的心态。
  老茶农的手在锅里自如地挥动着,茶芽在他手中舞动翻飞,仿佛手是为茶而生,茶是为手而活。我原本以为茶农和茶商都不过是贩茶的商人,茶师才是让茶的品质发挥到极致的人。而今我却知道自己全然错了。人常说,“茶品似人品”,一掬好茶,它的灵魂是与制茶人和泡茶人的灵魂相依的,还要靠品茶人的用心,在这个过程里,只有用心爱着茶、对待茶,才能参悟茶道的真谛,呈现出最好的极品。
  那一刻,我顿悟自己离茶道的门槛还很远呢。
  茶农的倔强
  还有一次广州之行,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茶农的茶情。
  这一次出行的目的是到凤凰单从的产地看看茶树的生长环境,了解一些风土民俗。有一天,我与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老茶农约好了9点在他自家的茶店见面,出于对老茶农的尊敬,我早早就到茶店门口去等候。老茶农准时到了茶店,亲自泡茶给我喝。
  潮汕茶讲究“好茶不过三泡”,我们喝了三四种茶,每种茶喝三泡,每一泡喝下肚后,老茶农都会询问我有什么感受,我一一作答,不觉已是正午时间。老茶农思索一阵,对我的品鉴未加评论,只是淡淡地问:“你早上没吃早点吧?”我回答说是,他又说:“你去吃午饭吧,吃过之后你再来。”
  其实,茶是不能空腹喝的。空腹喝茶对茶的口感以及对人的脾胃都有影响,老茶农仅从我的言论之间就能感受到这点,着实让我佩服。用过午饭,我再次回到茶店。
  这一次仍舊每茶三泡,每泡喝后都要我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是他会在每一次我评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次,他对我的品鉴的满意度显然要高于上午,而他自己的品鉴也每每有独到见解,让我受益颇多。
  老茶农了解并且相信自己的茶,因为他对自己炒制与冲泡的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热情。而茶农的倔强在于,你可以说他的茶好,也可以说他的茶不好,无论哪样,都必须说出能够令人信服的道理。这样的倔强是淳朴的,一如茶的性格,每一种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点,但却不矫情,不做作,你静心去品,它便给你它一生的精髓。
  邂逅名优绿茶,是我学茶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件美事。于今道来,不免感触,对于那时自己,也不免莞尔。即便多年后的现在,我仍然对茶抱有谦虚敬畏之心,愿意用最淳朴的精神与它交往。说给读者听,只是想让读这文字的人也能有欣然与谦虚的心态,认真地去了解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茶之艺术,于己,更多受益。
  相关链接
  你一定要知道的茶叶的功效
  1、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值,从而成为胆固醇过高者的的最佳饮料。
  2、茶叶中的叶绿素可帮助血液再生。
  3、茶产地的脑中风死亡率明显偏低。
  4、使血液保持弱碱性是茶的一大功能。
  5、喝茶皮肤会黑乃是无稽之谈,要知道绿茶中含有预防黑色素积淀的成分。
  6、喝茶可促使血液循环,能有效避免四肢虚寒的症状。
  7、对很多人来说,喝茶是瘦身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喝乌龙茶就可有效摆脱肥胖的烦恼。
  9、经常喝茶,能有效保护视力,甚至有恢复假性近视的效果。
  10、绿茶中的一些成分有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11、喝绿茶可使吸烟的害处减至最低。
其他文献
梅瑞并不是没有朋友,她只是有些不友善。直到她拆掉自己身上的所有樊篱,全世界都开始对她微笑。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亲眼目睹怀孕的母亲被破门而入的劫匪用枪威胁。由于年纪尚小,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创伤要比想象中小很多。但是,我母亲当时由于压力过大,羊水破裂,这让她久久不能从那次意外中恢复过来。母亲疑神疑鬼的情绪,深深影响了我,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对陌生人、大狗和警报声的恐惧。  三十年后,母
期刊
男人总说猜不透女人,  就像世人总摸不清猫科动物——  精巧,独立,  不为所困。  漠然——  万物流转,不过浮云。心之所属,才是彼岸。  好奇——  对“色”的偏好,对“新”的冲动。敢想敢为,一颗不死不老心。  魅惑——  一举一动,撩拨情愫。你在看什么,瞳孔揭露秘密。
期刊
W+K上海,是一家创意为先的传播公司,他们对创意的执着,在办公室的每个角落里都在被不遗余力地展现着,原本一个废弃的空间,给了设计者很多想象和改造的余地。改建之初,设计师说这本就是个创意公司,有着很多有创意的员工,也许不管怎么设计,最后都会被他们改造一番,于是干脆把3-5楼中间直接打通,没有电梯,没有任何装饰,所有的可能性全部交由员工去创造,而每一个进来的新人都被告知,这就是你的办公室,想怎么玩就怎
期刊
难道聊足球?——  OMG,饶了我吧,且不说我这个足球门外汉有99%的概率会注意力出窍,就算他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受女人追捧的足球明星,他也一定不愿意跟我继续这个他说了无数遍的话题,除非我能代表世界杯或者奥运会;  或者聊时尚?——  够了!他若是絮絮叨叨跟我说他那个著名的老婆自产自销的品牌,同时还说只有那种能穿进他老婆设计的裙子的身材才是他热爱的身材的话,我大概会在疯掉之前冲他翻一个白眼;  那就聊
期刊
喜欢歌本哈根首先源于安徒生以及他凄美的童话故事。至今为止去丹麦已经五次了,始终没有厌倦感,每一次旅行既让我有不同的感受,也让我深深眷恋它给我带来的始终不变的清新感。  记得第一次去歌本哈根是三月,其他北欧三国仍然是白雪皑皑的时候,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丹麦。漫步在蒙蒙的细雨中,我们沿着海岸向著名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小美人鱼雕塑的所在地)进发。 蔚蓝的海水、对面一排在风中转动的风车、悠
期刊
那些“宅属性”极强的人,总会搞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发明,几乎所有的手指极限运动都是由他们琢磨出来的。  大概在20多年前,一个美国的滑板发烧友因为下雨无法进行练习,于是在家中百无聊赖地摆弄起桌上的滑板模型,结果发现一个10厘米大小滑板在手上的表现空间丝毫不亚于常规滑板,豚跳、内外转、尖翻、跟翻……只要手指够灵活,所有用腿脚完成的技巧都能在指尖实现,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会摔得你鼻青脸肿。毫无疑问,接下
期刊
京都,千余年的光阴仿佛流水,销蚀了许多痕迹,也沉淀了许多往事。清少纳言《枕草子》开篇就是:“春天是破晓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起来了,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这是她一千多年前在御所卷帘下看到的山色。如今在京都,如此山色依然分毫无差。而京都的千年岁月,也可于日常一粥一饭、一针一线中窥见。  千万不要和京都人比历史  千万不要和京都人比历史。我曾向一位京都籍师兄介绍某国营老字
期刊
打开杂志美容版,大多都是在建议我们如何补水、如何控油、如何美白、如何抗老……贪心的我们想要太多,导致重重叠叠涂抹,反而营养过剩堵塞毛孔得不偿失。其实这些,大可不必非周章,一小瓶单纯的油就能够。GRACE为你搜罗世界各地最著名的保养油!  清洁卸妆CLEANSING OIL  伊索香芹籽洁面油卸妆油  以植物油为基底,包括鳄梨油、甜杏仁油、橄榄油及澳洲坚果油,能有效卸除化妆品,温和彻底洗去聚在肌肤表
期刊
“讨口彩”,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一项古老习俗,这方面,港台一带保留的传统更多一些。在新春来临之际,香港沙田凯悦酒店推出的这一整套独具匠心的“贺年菜式”,充满地方特色;在精心选材和烹制之余,还为每一道菜都取了一个非常讨彩的名字,让食客能在赏味的同时,获得一份吉祥如意的“开运祝福”。  古法“火文”龙趸翅这道菜被命名为“年年皆有余”,这个不用多说,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在中国的口彩文化中,可谓不分东西
期刊
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因丈夫经商而不忍寂寞去外面寻找快乐。短短时间因在旅馆裸露、在马路上骑马飞奔等治安事件被罚巨款两万。她是民国第一位“身体写作”的先锋,把情人的情书印刷成册,起名为《摩登情书》,在当时风靡一时。28岁,她看破红尘世却又参不透世事,跳海自杀。  民国故事中,人们对林徽因、谢婉莹等才女的趣闻轶事津津乐道,却鲜少知道奇女子余美颜——这位19世纪20年代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标新立异放到今天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