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放教育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开放教育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开放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92-01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远程教育为主的新的教育模式,其可依托网络对教学资源进行发布、组织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随着开放教育环境的日益渗透,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环境,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迫在眉睫。
一、开放教育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要求
在当前开放教育环境下,教育除了要考虑学校发展情况,还需要对教育对象特点与需求着重考虑。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有多年教育历史,包含多种语言与文学课程,是文科类核心与主干。汉语言文学教学为我国培养了诸多汉语言文学人才,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开放教育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切实掌握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大众化、开放性特点,树立动态思维与务实作风,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基于开放教育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对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坚持以“学为主,教为辅”,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统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传统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开放式教育环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方法和空间,这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學被动式教学的挑战与改革。在开放式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角色重新加以定位,以引路人、启发人以及参与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创新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和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想真正适应现代教学环境,还必须对课程进行创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将学生职业需要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真正挂钩,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汉语言文学教学设置的课程体系需与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需求相符,立足应用性与特色化原则,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实效性。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对网络编辑方面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育的人才,依然是这类从业人员主体。但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行业预测与分析,加大对各种应用类课程开发力度,且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适当地提升该类课程比重。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使学生对现代社会所需的影像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能力灵活掌握。不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追求应用化的同时,还应对传统特色加以彰显,对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给予适当改造与调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得以继续保持与发扬。
(三)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整合教学资源与形式
现代开放教育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基于一定距离间隔对教育学关系进行重建,另一方面需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为学习者营造正常学习环境,面对这一挑战,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对适应开放教育环境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对网络与电大教学平台充分加以利用,对教学资源进行发布和获取,教师应保证每周至少上网值班一天,且进入教学平台的次数至少三次,对学生疑问进行搜集与解答;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电子邮件、微信、QQ、电话等应成为教师个别化辅导常规手段;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集中面授辅导可在多媒体教室展开,论文辅导与答辩可采用双向视频系统进行组织;汉语言文学备课可通过计算机来备课,对电子教案进行制作等。
与此同时,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多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出勤率相对普通高校较低,当学生数量不多且表现出明显缺勤情况时,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改变传统大班讲课方式,对更灵活的讲课形式加以采用。当出勤率较好时,可采用教室授课形式;当出勤率不好时,可采用远程教学方式。对一些文学性较强且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如古代、近现代文学等,教师在教学中可多讲,少组织讨论。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兴趣不高的课程,如文学概论等,教师可多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对诸如语文教学研究类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开放教育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读天下,2016(19):33-34.
[2]苏炜.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探索与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7-11.
[3]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9-40,46
[关 键 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开放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92-01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远程教育为主的新的教育模式,其可依托网络对教学资源进行发布、组织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随着开放教育环境的日益渗透,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环境,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迫在眉睫。
一、开放教育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要求
在当前开放教育环境下,教育除了要考虑学校发展情况,还需要对教育对象特点与需求着重考虑。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有多年教育历史,包含多种语言与文学课程,是文科类核心与主干。汉语言文学教学为我国培养了诸多汉语言文学人才,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开放教育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切实掌握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大众化、开放性特点,树立动态思维与务实作风,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
二、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基于开放教育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对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坚持以“学为主,教为辅”,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统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传统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开放式教育环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方法和空间,这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學被动式教学的挑战与改革。在开放式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角色重新加以定位,以引路人、启发人以及参与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创新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和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想真正适应现代教学环境,还必须对课程进行创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将学生职业需要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真正挂钩,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汉语言文学教学设置的课程体系需与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需求相符,立足应用性与特色化原则,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实效性。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对网络编辑方面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育的人才,依然是这类从业人员主体。但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行业预测与分析,加大对各种应用类课程开发力度,且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适当地提升该类课程比重。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使学生对现代社会所需的影像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能力灵活掌握。不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追求应用化的同时,还应对传统特色加以彰显,对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给予适当改造与调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得以继续保持与发扬。
(三)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整合教学资源与形式
现代开放教育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基于一定距离间隔对教育学关系进行重建,另一方面需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为学习者营造正常学习环境,面对这一挑战,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对适应开放教育环境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对网络与电大教学平台充分加以利用,对教学资源进行发布和获取,教师应保证每周至少上网值班一天,且进入教学平台的次数至少三次,对学生疑问进行搜集与解答;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电子邮件、微信、QQ、电话等应成为教师个别化辅导常规手段;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集中面授辅导可在多媒体教室展开,论文辅导与答辩可采用双向视频系统进行组织;汉语言文学备课可通过计算机来备课,对电子教案进行制作等。
与此同时,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多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出勤率相对普通高校较低,当学生数量不多且表现出明显缺勤情况时,汉语言文学教学应改变传统大班讲课方式,对更灵活的讲课形式加以采用。当出勤率较好时,可采用教室授课形式;当出勤率不好时,可采用远程教学方式。对一些文学性较强且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如古代、近现代文学等,教师在教学中可多讲,少组织讨论。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兴趣不高的课程,如文学概论等,教师可多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对诸如语文教学研究类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开放教育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读天下,2016(19):33-34.
[2]苏炜.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探索与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7-11.
[3]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9-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