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九月转势预言”在前,十月的走势预测就变得比较明朗了。简言之,十月会是兑现九月预言的一个月,是对九月份走势的修正。即:九月若升,十月会跌;反过来,九月若跌,十月会升。这一概率实现的几率是随着九月份升(跌)幅的增加而增加的。换句话说:九月的升(跌)幅越大,十月转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之所以常见这种现象,是由小升(跌)小跌(升)、大升(跌)大跌(升),升(跌)之愈久,跌(升)之愈久的股价运动规律所规定。因此,要对十月能否转势以及转势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光看九月的走势是不够的,还要联系九月之前几个月的走势综合加以研判,才能得到最为接近实际的结论。
谈到转势,有一点不可不提——就是股市史上多次令人谈虎色变的大崩盘,都发生在十月:远者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其后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近者如1987年的全球股灾,可谓其中最惨烈的样板。至于我们中国的股民,想必在回顾起2007年10月中旬从6124点的历史大顶急转直下的断崖暴跌时,仍会感到心有余悸!
十月转为跌市时的杀伤力为何这样强?可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作出解释,此点我们在分析“九月转势预言”的成因时亦提及:凡是在股市上有所斩获的投资人,到十月时或多或少会将操作重心转移到考虑如何更有把握地套现年度利润的策略上。而且此前股价的上升期越长、利润越丰厚,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就越多。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再加上九月份是升市(意味着盈利面进一步扩大),就必然会更加刺激大家沽货的欲望,使冲动化为行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由于持仓量大的缘故本能地倾向于打提前量,这就使十月份成为以沽货为主旋律的时段。如是你也沽、我也沽,终成羊群效应。假若其时恰逢牛市末段,多米诺骨牌式的抛压将不可避免,从而诱发股指一泻千里的局面。由此可见十月股灾频发的宿命色彩之下,掩盖的是投资者操作行为的心理规律,也是市场博弈选择的结果。
当然,必非所有十月的升转跌都会迎来终结牛市的拐点,这样的“转大势”的市况是多年才能一遇的。更多的年份十月的转势只是“转中势”或“转小势”,视其时的具体环境与条件而定。
以上谈的是十月升转跌时的情况。如十月呈现为跌转升,则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这种情况下经过九月的跌市后投资者的盈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年度计依然盈利,但少了;另一种是亏得更厉害。而无论哪一种情况,人们都寄望于从十月始第四季度能打一个扭转局面的翻身仗,以解决吃饭、喝粥还是喝汤,甚至连汤也喝不上只能勒紧腰带饿肚子的问题。故这种氛围下的十月转势往往带有某种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性质。即使是空头,这时也会考虑收一收手,甚至反手做多,以求在年终的晚餐中分一杯羹。
从历史上看,转势的时间窗口集中在如下几个时间段:早的话在九月下旬,晚的话在十月与十一月之交或延至十一月上中旬之交。这当中有些日子虽然不在十月,但技术上不妨仍将之归入“十月转势”的范围。另外常见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是十月上旬,尤其是近些年来(从2006年起)屡见A股在国庆后有较好以至上佳的表现,可以说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大概与我国国庆假期较长,做多主力有较充裕的时间调集资金未雨绸缪策划反击有关。
现时诸多分析家从估值、基金仓位、换手率、新增开户数、持仓比例等多方面的指标论证底部已渐行渐近,乐观者更断言就在眼前。所有这些其实已一一构成蓄势的条件,为将要到来的“十月转势”作技术上与心理上的准备。问题是底部的性质是大底、中底还是小底?这关系到转势转的是大势、中势还是小势?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两点:一是转势前挖的“坑”是否足够深?二是是否有足够规模的新增资金进场?本周四以2365点收市时,沪深两市A股的流通市值是174,970亿元,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本轮下跌从去年11月11日3186点启动的前夕——11月3日的两市A流通市值是176,604亿元(当日收市点位是3031点)。换言之,跌了近一年,跌幅近700点,市值竟然没有多大变化。现在如想转势,首先面临的是资金能否满足价量关系的要求。如否,则反转无望,惟有反弹——即转小势,长假归来之后的大盘表现将是势大势小的试金石。
谈到转势,有一点不可不提——就是股市史上多次令人谈虎色变的大崩盘,都发生在十月:远者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其后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近者如1987年的全球股灾,可谓其中最惨烈的样板。至于我们中国的股民,想必在回顾起2007年10月中旬从6124点的历史大顶急转直下的断崖暴跌时,仍会感到心有余悸!
十月转为跌市时的杀伤力为何这样强?可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作出解释,此点我们在分析“九月转势预言”的成因时亦提及:凡是在股市上有所斩获的投资人,到十月时或多或少会将操作重心转移到考虑如何更有把握地套现年度利润的策略上。而且此前股价的上升期越长、利润越丰厚,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就越多。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再加上九月份是升市(意味着盈利面进一步扩大),就必然会更加刺激大家沽货的欲望,使冲动化为行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由于持仓量大的缘故本能地倾向于打提前量,这就使十月份成为以沽货为主旋律的时段。如是你也沽、我也沽,终成羊群效应。假若其时恰逢牛市末段,多米诺骨牌式的抛压将不可避免,从而诱发股指一泻千里的局面。由此可见十月股灾频发的宿命色彩之下,掩盖的是投资者操作行为的心理规律,也是市场博弈选择的结果。
当然,必非所有十月的升转跌都会迎来终结牛市的拐点,这样的“转大势”的市况是多年才能一遇的。更多的年份十月的转势只是“转中势”或“转小势”,视其时的具体环境与条件而定。
以上谈的是十月升转跌时的情况。如十月呈现为跌转升,则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这种情况下经过九月的跌市后投资者的盈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年度计依然盈利,但少了;另一种是亏得更厉害。而无论哪一种情况,人们都寄望于从十月始第四季度能打一个扭转局面的翻身仗,以解决吃饭、喝粥还是喝汤,甚至连汤也喝不上只能勒紧腰带饿肚子的问题。故这种氛围下的十月转势往往带有某种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性质。即使是空头,这时也会考虑收一收手,甚至反手做多,以求在年终的晚餐中分一杯羹。
从历史上看,转势的时间窗口集中在如下几个时间段:早的话在九月下旬,晚的话在十月与十一月之交或延至十一月上中旬之交。这当中有些日子虽然不在十月,但技术上不妨仍将之归入“十月转势”的范围。另外常见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是十月上旬,尤其是近些年来(从2006年起)屡见A股在国庆后有较好以至上佳的表现,可以说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大概与我国国庆假期较长,做多主力有较充裕的时间调集资金未雨绸缪策划反击有关。
现时诸多分析家从估值、基金仓位、换手率、新增开户数、持仓比例等多方面的指标论证底部已渐行渐近,乐观者更断言就在眼前。所有这些其实已一一构成蓄势的条件,为将要到来的“十月转势”作技术上与心理上的准备。问题是底部的性质是大底、中底还是小底?这关系到转势转的是大势、中势还是小势?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两点:一是转势前挖的“坑”是否足够深?二是是否有足够规模的新增资金进场?本周四以2365点收市时,沪深两市A股的流通市值是174,970亿元,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本轮下跌从去年11月11日3186点启动的前夕——11月3日的两市A流通市值是176,604亿元(当日收市点位是3031点)。换言之,跌了近一年,跌幅近700点,市值竟然没有多大变化。现在如想转势,首先面临的是资金能否满足价量关系的要求。如否,则反转无望,惟有反弹——即转小势,长假归来之后的大盘表现将是势大势小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