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职业技能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职业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最大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
一、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不仅体现着学校精神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着教育质量高低、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教师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一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知识素质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另外技校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跟高中生相提并论。因此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透彻理解,从而深入浅出地把内容讲透,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因为学生常把教师看作是万能的博士,随时都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同时,知识广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威信,才能居高临下,厚积薄发,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
3.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技校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及思想品德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是被迫进职业学校的,再加上社会的偏见等,学生的自卑感很强,学习无动力,随波逐流。教师不应该对他们的笨或不开窍而整天哀声叹气、愤愤不已,而应该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切准脉搏,对症下药,必须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协调校内外的一切教育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针对性,把这些"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教师还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
4.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另外,技术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新技术信息,必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全新的教学方式,把现代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能力素质
1.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上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由于课堂上偶尔会发生一些突出事件,或与实际课堂教学与原来构思的教案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可反应迟钝或惊慌失措。
2.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要善于计划安排,上课时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课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认真自觉地实现学习目标。
3.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技校的课程较为抽象,教师上课切忌照本宣科,应把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加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的问题明了化,把枯燥呆板的内容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思想得到升华。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教师的情感、意志、理想、信仰等精神素质的总和,也就是教师的内在气质,主体能动性,自我内在力量的调控。 教师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秀的心理品质,爱岗敬业,抵制消极堕落思想的侵蚀,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爱护学生,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是培养和造就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是正确思想的宣传者,科学文化知识的播种者,优秀思想品质的体现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不仅体现着学校精神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着教育质量高低、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教师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一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知识素质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另外技校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跟高中生相提并论。因此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透彻理解,从而深入浅出地把内容讲透,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因为学生常把教师看作是万能的博士,随时都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同时,知识广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威信,才能居高临下,厚积薄发,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
3.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技校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及思想品德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是被迫进职业学校的,再加上社会的偏见等,学生的自卑感很强,学习无动力,随波逐流。教师不应该对他们的笨或不开窍而整天哀声叹气、愤愤不已,而应该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切准脉搏,对症下药,必须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协调校内外的一切教育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针对性,把这些"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教师还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
4.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另外,技术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新技术信息,必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全新的教学方式,把现代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能力素质
1.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上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由于课堂上偶尔会发生一些突出事件,或与实际课堂教学与原来构思的教案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可反应迟钝或惊慌失措。
2.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要善于计划安排,上课时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课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认真自觉地实现学习目标。
3.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技校的课程较为抽象,教师上课切忌照本宣科,应把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加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的问题明了化,把枯燥呆板的内容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思想得到升华。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教师的情感、意志、理想、信仰等精神素质的总和,也就是教师的内在气质,主体能动性,自我内在力量的调控。 教师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秀的心理品质,爱岗敬业,抵制消极堕落思想的侵蚀,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爱护学生,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是培养和造就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是正确思想的宣传者,科学文化知识的播种者,优秀思想品质的体现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