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记叙文,立意不同,写法各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有针对性的采用导学思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现简要谈谈经多年的教学而总结出的几条阅读导学思路。
【关键词】阅读记叙文; 领会; 分析; 针对性; 引导
记叙类文章从广义上讲包括散文、小说、通讯、消息、传记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主体。因此,记叙类课文的教学成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不同的记叙文,立意不同,写法各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有针对性的采用导学思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现在简要谈谈经多年的教学而总结出的几条阅读导学思路。
1 理清思路,把住文脉
记叙文大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阅读中,理清了文章的线索,便能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构思。例如《荔枝蜜》,课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导学时,首先通过在文中找出有关作者对蜜蜂的感情的语句,理解文章的线索——对蜜蜂的感情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原文的语句并朗读出来,并辅以简明扼要的板书(感情: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蜜蜂→梦中变作蜜蜂;原因:小时被蛰→荔枝蜜香甜→蜜蜂勤劳无私→联想劳动人民),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和原因,而不是脱离文本进作孤立的分析。 然后引导品尝荔枝蜜,思考问题:文章讲的是蜜蜂,为何以荔枝蜜为题?在此环中,让学生一边品尝香甜的荔枝蜜一边思考问题,让学生也体验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荔枝蜜正是促使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转变的关键。接下来在引导学生理解“荔枝蜜”在文中的作用中自然引出学习联想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剖析结构,理解内容
剖析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的构思,便于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绘春、赞春的美文。文章篇幅不长,且文字浅显,但语言清新隽永、结构清晰。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来写的,绘春共刻画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扣住“春”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再细入欣赏春之图画,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去赏春之色,嗅春之气,闻春之声,品春之味,文章的神韵便尽在心中了。
3 切入要点,直入中心
文章的神韵往往就集中在某一段文字、某几句话或某个词上,阅读文章时能抓住精要,深入挖掘,引发对全文的理解,必获事半功倍之效。《背影》一文之所以使人动情,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此文时,选择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这一最动情的事,突出了“背影”这一最动情的瞬间。导学本文时,可以扣住“背影”二字,细读课文中写车站送别部分(5.6自然段),抓住“动情的事”、“动情的瞬间”细致分析父亲的言、貌、行,深入体会父亲的“背影”,理解父亲的爱子深情。再引导学生讨论2、3自然段能否删去以及1、7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从而更深入领会中心。又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抓住文中十“笑”作深入剖析,贾雨村与门子的性格便显露得淋漓尽致了。
4 分析形象,提示题旨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读小说抓住人物形象,便能领悟小说的主题。《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社会中存在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引导学生对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导学本文时,从讨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入手,进而逐层剥笋,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的社会根源,揭示小说的主题。又如导学《孔乙己》时,从孔乙己与丁举人、孔乙己与短衣帮、掌柜、伙计的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权势不算高的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但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份与地位就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孔乙己到他家偷东西,他逼孔乙己写伏辩,还吊着打,打折了孔乙己的腿,其冷酷凶残可见一斑。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冷酷残暴,另一方面是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也被扼杀,他们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从形象对比中足见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科举的罪恶,人世的凉薄),这样有力的揭示出了小说的主题。
5 解析写法,领会主旨
好文章的写法大都有独到之处,阅读这类记叙文从理解其写法入手,便是一条途径。《故乡》一文的训练重点中有一条是“学习运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导读时,从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为重心,比较过去的故乡、眼前的故乡、将来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的不同,理解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过去的西施与如今的“细脚圆规”的变化,弄清闰土形象与杨二嫂形象的差异,通过这些对比,让学生清楚看到故乡的变化,以及闰土的变化和杨二嫂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理解,领会文章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的主题。
6 紧扣主题,返约为博
许多记叙文的主题十分明显,是课题或是首尾的议论句,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找到主旨是容易的。阅读导学时,可紧扣文章的题旨,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突出主题的。如《变色龙》一文,主旨是课题中的“变”,导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弄清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前后有几次变化,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他为什么要变,其中不变的是什么,把主题返回课文的文本中去,从而详尽深入理解课文。
【关键词】阅读记叙文; 领会; 分析; 针对性; 引导
记叙类文章从广义上讲包括散文、小说、通讯、消息、传记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主体。因此,记叙类课文的教学成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不同的记叙文,立意不同,写法各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有针对性的采用导学思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现在简要谈谈经多年的教学而总结出的几条阅读导学思路。
1 理清思路,把住文脉
记叙文大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阅读中,理清了文章的线索,便能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构思。例如《荔枝蜜》,课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导学时,首先通过在文中找出有关作者对蜜蜂的感情的语句,理解文章的线索——对蜜蜂的感情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原文的语句并朗读出来,并辅以简明扼要的板书(感情: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蜜蜂→梦中变作蜜蜂;原因:小时被蛰→荔枝蜜香甜→蜜蜂勤劳无私→联想劳动人民),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和原因,而不是脱离文本进作孤立的分析。 然后引导品尝荔枝蜜,思考问题:文章讲的是蜜蜂,为何以荔枝蜜为题?在此环中,让学生一边品尝香甜的荔枝蜜一边思考问题,让学生也体验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荔枝蜜正是促使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转变的关键。接下来在引导学生理解“荔枝蜜”在文中的作用中自然引出学习联想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剖析结构,理解内容
剖析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的构思,便于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绘春、赞春的美文。文章篇幅不长,且文字浅显,但语言清新隽永、结构清晰。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来写的,绘春共刻画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扣住“春”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再细入欣赏春之图画,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去赏春之色,嗅春之气,闻春之声,品春之味,文章的神韵便尽在心中了。
3 切入要点,直入中心
文章的神韵往往就集中在某一段文字、某几句话或某个词上,阅读文章时能抓住精要,深入挖掘,引发对全文的理解,必获事半功倍之效。《背影》一文之所以使人动情,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此文时,选择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这一最动情的事,突出了“背影”这一最动情的瞬间。导学本文时,可以扣住“背影”二字,细读课文中写车站送别部分(5.6自然段),抓住“动情的事”、“动情的瞬间”细致分析父亲的言、貌、行,深入体会父亲的“背影”,理解父亲的爱子深情。再引导学生讨论2、3自然段能否删去以及1、7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从而更深入领会中心。又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抓住文中十“笑”作深入剖析,贾雨村与门子的性格便显露得淋漓尽致了。
4 分析形象,提示题旨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读小说抓住人物形象,便能领悟小说的主题。《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社会中存在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引导学生对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导学本文时,从讨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入手,进而逐层剥笋,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的社会根源,揭示小说的主题。又如导学《孔乙己》时,从孔乙己与丁举人、孔乙己与短衣帮、掌柜、伙计的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权势不算高的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但考中了举人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其身份与地位就与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别。孔乙己到他家偷东西,他逼孔乙己写伏辩,还吊着打,打折了孔乙己的腿,其冷酷凶残可见一斑。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冷酷残暴,另一方面是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也被扼杀,他们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从形象对比中足见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科举的罪恶,人世的凉薄),这样有力的揭示出了小说的主题。
5 解析写法,领会主旨
好文章的写法大都有独到之处,阅读这类记叙文从理解其写法入手,便是一条途径。《故乡》一文的训练重点中有一条是“学习运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导读时,从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为重心,比较过去的故乡、眼前的故乡、将来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的不同,理解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过去的西施与如今的“细脚圆规”的变化,弄清闰土形象与杨二嫂形象的差异,通过这些对比,让学生清楚看到故乡的变化,以及闰土的变化和杨二嫂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理解,领会文章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的主题。
6 紧扣主题,返约为博
许多记叙文的主题十分明显,是课题或是首尾的议论句,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找到主旨是容易的。阅读导学时,可紧扣文章的题旨,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突出主题的。如《变色龙》一文,主旨是课题中的“变”,导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弄清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前后有几次变化,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他为什么要变,其中不变的是什么,把主题返回课文的文本中去,从而详尽深入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