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几何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割完庄稼的田原,空旷、规整,裸露出生命的底色。没有农作物的覆盖,便能清晰地看见走向有序的地埂和自然分割的田块。它们几乎是由几何元素构建而成,点、线、面之间,蕴含着彼此的逻辑关系。远远望去,像一本摊开的几何辞典。
  这是有着历史内涵的书页。或许,这些线性、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是先民从《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古籍里移植的。
  庄稼已被拉到了村口的晒场上。稻堆,草垛,同样也是几何图形。锥体,柱体,或锥体和柱体的结合体,象形象意。这属于秋天独有的风景。在孩子们眼里,它们是一堆积木,随意垒起的都是一种惊奇。围着稻堆转啊,绕着草垛追啊,把丰硕的果实,变成笑语晒在柱顶;把收获的喜悦,化作歌声堆在锥尖。
  田原上空,时有由北向南迁徙的大雁,在球冠似的天宇飞成一排,好似圆面的割线。天很高,圆的边缘很遥远,茫茫旅途,雁群要飞到哪一天?往前,看不到起点;往后,看不到终点。只有大雁知道,再高再远,翅膀都能伸得到。只不过,需要点时间,需要不断变换雁群的几何阵型。
  一条笔直的水渠镶嵌在田原,清澈的水倒映着蓝天,也倒映着渠埂上那棵白杨树。于是,高高耸立的白杨树和它的倒影以及水渠就构成了一座直角坐标系。飘浮在空中的风筝成了一个动点,飞翔在空中的雁群成了一条轨迹。就连秋天,都在坐标系中建立了方程体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秋天,是个多维空间。除了点和线,除了面和体,还有时间,还有速度。如果把大自然诸多生命的本能,以及人的思想、思维都组合进去,那将很难确定它的维数。这已经超越普通物理学概念的范畴,是另一种境界。看不见,摸不着,却内涵丰富,带给人想象,带给人启迪。
  图形,是秋天的意象,诠释着秋天的几何意义。季节在自然图形中完成对接,生命也在自然图形中形成轮回。
  秋天的树开始落叶。这棵白杨树和村子里的楝树、樟树、槐树、银杏树、梧桐树、柿子树一起,守着岁月,用落叶体味季节的冷暖。落叶知秋,一片枯黄的树叶是秋天几何属性的直观写意。
  柿子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在春夏季节,翠绿,鲜嫩,密密匝匝,硕大厚实的树冠仿佛就是无数个椭圆叠加而成。它在孕育生命,孕育季节,孕育风情。拉开一片柿叶,就像拉起一只手。与这只手握在一起,能感受到春天的激情、夏天的狂热。能感受到一个古老生命的历史底蕴和丹心气度。一场秋风,几场秋雨,柿叶落了,落得很彻底,让一树柿子挑在了空中,毫无遮掩。当一颗颗黄澄澄的柿子沉甸甸地缠着风,缠着视线,它呈现给人的不仅仅是柱体或球体的形状,还有柱体或球体的内涵。
  这是一棵树的生命境界,简单地说也是一枚几何形叶片的生命境界。但是秋天,不是幾何图形的简单呈现。
  池塘里的荷叶基本是圆形的,无论是挺在水上还是浮在水面,都蕴含着一种哲理,让人想起天地之圆和人生之圆。李商隐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有些消极悲哀。荷的品性和境界中,圆也是美,缺也是美。即使秋尽冬来,枯荷、鹤影也不失为一种意境,枯荷、雨声更是一种心境。
  在多维的秋天里,生命只能是小小的一个点,人生也只是浅浅的一段线。但生命之点如同秋色、秋声,是凝重的;人生之线如同秋风、秋雨,是强劲的。这样的点和线,既能组成多彩的几何图形,也可以诠释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其他文献
9月25日,河南省文学院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全省基层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开封开班,来自省内基层作协和省作协所属学会选拔推荐的近7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幕式上,河南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邵丽作了讲话。本次培训请来了田中禾、墨白、冯杰、张晓雪、张晓林等名家、名编授课,既为学员们“传道”,提升学员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也为他们“解惑”,解决基层作者的创作困难,促进基层文学的创作丰收。学员纷纷
期刊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中国作家协会向全国326位从事文学创作70年以上的老作家颁发荣誉证书,褒奖他们为新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  此次获颁荣誉证书的老作家都是中国作协会员,从事文学创作均在70年以上。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直国直有关单位以及部队。已经105岁高龄却依然笔耕不辍的马识途是其中最年长者。这些德高望重的文学前辈,从青年时代起就参加革命,投身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
期刊
王刚,生于1980年12月,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25期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高中语文教师。2014年开始小说创作,中短篇散见《民族文学》《长城》《四川文学》《朔方》《延河》《文学港》《南方文学》《黄河文学》《牡丹》《鹿鸣》等报刊杂志。  的士出了凉城,老张忽然讲起了鬼故事。  王菲知道师傅叫老张,也仅仅是十几分钟前的事。事实上,他究竟是叫老张,还是叫老王,或是叫老刘,王菲并不确定,也不想深
期刊
嵩县靠山吼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形成于明万历年间。靠山吼萌生之初,并非剧种,仅是一种声腔。初期没有弦乐伴奏,只有马蹄号、战鼓、排鼓、大锣、大镲等。当时嵩域的先宗艺人们利用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选靠山,对应山”,对山吼唱,收取回音效应,取名“靠山吼”。并选用山区响音效果好的果实木,如:枣木、梨木等木棒对敲,作为音节,取名“梆子”。这就是“靠山吼,土山梆”的梆子腔之由来。先前采用马蹄号和大铜器伴奏(嵩县
期刊
老家  墙一天天低矮  已读不出房子的模样  壁上一挂鞭子了断了鞭梢  犁、耙在光影里来往了数遭  安静地歇晌  井空乏,辘轳放弃了绳索  几声摇摆没记起哪只木桶还在等待  昨日的清凉将井沿打磨的油亮  夏夜,莫名的嘀嗒声刺绣着星空  一滴为黎明点睛  自夯的土坯有些走神  半生的堆砌,笑谈里的家  挥舞在弹指间,父亲一生富有  人却越来越瘦  渐露出积压多年的地基  空穴老人  宅子足够大  墙
期刊
周南·樛木  以固有的习惯高大  他在那里。接纳证明的企图  因意外的坍塌而成为契机  在高处论道,不仅有路过的云霞  沉默是另一种存在  决定你高度的反而是你垂下的长发  若干年后我还会回来  在一把明朝的座椅上,自言自语  文明不小心就会堕落  我在门框,留给儿子高度的记号  成为什么都无关紧要  我在这里,你们在哪里  鄘风·柏舟  黄昏把我吐给黑夜里的小舟  水声水声,把寂静翻出来承受  
期刊
金光,本名孟国栋,三门峡市作协主席,供职于三门峡日报社。  一  进城之前,我在秦岭金矿当矿工。每天把自己藏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小秦岭山上,无论冬天夏天都穿着一身潮湿油腻的棉工服,三班轮着在矿井下打风钻、扒矿石,等头发长得像野人,这才想起来下山清理一下。相比山下小镇上那些卖百货的漂亮女孩儿们,我们的工资很高,但她们总笑话说,当个“钻山豹”,拿再高的工资也没意思。这话让工友们听了很伤心,有人说这一辈子要
期刊
夏日登高阳山  不是风提着鸟鸣上山,而是鸟一再  衔着风声搬来搬去  向上的路被磨得像好天气般发亮  通向无数个可能或终点  孩子们白鹭一样闪过,群峰大呼小叫  在白云阁,我轻易获得荒野的光与寂静  草木之绿层层流淌  掩盖了半跪半坐的云岫庵  一声鸟鸣把风声搬下山  一声鸟鸣把我叫成一个孩子  隐喻的白马  旷野,风吹得格外辽阔  旷野把草木之青草草塞给秋天  八百里加急的白马,卸下七分疲累  
期刊
在一场雨里抵达开封  被雨扶起的我慢慢行走  与北宋相逢在一碗酒里  这重复多像忘记  野花河流丘陵村庄  守护着地下王朝的繁華  心底的黄昏抄袭了  一千多年前的晓风残月  仰望可以铺张奢侈  味蕾又一次被怂恿  一碗羊肉泡馍足可以  缝补人间的冷暖  水墨里的开封  地平线用温柔的嘴唇  遮盖了地下王朝的面容  清明上河图一直在吞食孤独  视线里已捕捉不到北宋的繁荣  在脚下寻觅  在西湖的水
期刊
我在岸边等待  湖心岛正在下沉  稀落的云团缓缓游过  瘦狮从林中走出  踏过断木、沙土  在巨大的坟墓旁停止  我们开始对峙  面朝着湖面,闭口不言  守候着各自的巢穴  以红杏之名  看不清的舞蹈里  根须阻止泥土愈合  微微晃动的肉体  屈从,犹豫  看清的事物带着骗局  风、光、温和热都不可捉摸  要丢下一颗石子  才能懂井的幽深  当众人惊呼起  闭敛吧,可耻的花树  熄灭的花裙,也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