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曾调侃自己,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的写作土壤是肥沃的,也是残忍的。在他动笔之前,命运已对他有太多的不公,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故事《我与地坛》便是写了他被判“轮椅终身制”之后的十五年里,是如何日日到地坛里消耗时光的。还记得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的节选,对于其中的片段印象之深刻,到如今也几乎能流畅诵读。
《我与地坛》是一篇我觉得值得全文背诵的文章,它的妙在于这不是灵光一现和佳作偶得,而是十五年岁月压缩之后必然形成的心灵倾诉。在地坛里,看上去是什么都没有的,园子无人看管,只有上下班时间抄近路的人从园中穿行,其余的时候,只有时间和自己的影子,十五年来的常客也就他和另外一对夫妻而已,夫妻只是黄昏才来。可心灵的地坛,却日渐丰盈。
病痛让人变得怪异,变得敏感,也变得体察世间万物。那些原本被碌碌人生压制的奇思妙想全都跳了出来,史铁生的感觉变得如此敏锐,别人以天以月计算的日子,在他却是以四季来计算,拉长了时间维度,官感也显得微妙。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也许是在北京住了多年的缘故,史铁生的这番描述让人觉得格外亲切,也有极强的意境,三言两语之中,一个场景已经深深刻在脑海中。他所描写的景色不只是空间,还有时间,“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一句话便是一个季节,处处彰显着时间的力量。
他不仅写风景,还写那些来来去去的过客。他们都曾在某个时候出现在地坛,从轮椅上的他的生命中经过,人生百态,芸芸众生。一个饮酒的老头,美丽的智障妹妹和保护她的哥哥,穿过园子时连树林也变得幽静的优雅女性,唱歌的人,长跑的人……长达近乎一生的静坐,让他习惯于观看他人的故事,也习惯于进行哲学的思考。他思考人间何以有这么多苦难,他思考生与死的意义,他思考人性与欲望的关系。
时光让他平静,也让他变得睿智。
经历了如此多的观察和沉淀之后,史铁生开始写作,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杂文,都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那里有简单而表现力极强的情景描写、丰富的人生哲思、顽强的生命气息和乐天主义。
他讲自己住进了病房,隔壁住着健忘的局长,得了“角回综合症,命名性失语”,可局长过得并不慌忙,也不局促,他和周围人闲聊,而后躺下,“双手垫在脑后,甜甜蜜蜜地望着天花板老半天不言语”,竟然透出一股可爱来。
他讲一个小孩只是因为好奇去扒了一次车,因此脊椎得了病,一辈子都好不了,因而感慨道:“命运中有一种错误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在所有童话的结尾处,让我们这样理解吧: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
他讲那些墙下的故事,被妈妈骗着去上幼儿园,看着她消失在青灰色高墙之后。在他的眼中,墙不仅仅是实体的墙,它还代表着更多的东西,秘密是墙,“肚皮和眼皮都是墙,假笑和伪哭都是墙”,这些句子读起来显得有些费解,可是再品一品,又觉得很妙。
他还很俏皮地开始做“好运设计”,设计了一个完美而幸福的来世,就好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玛丽苏爽文一样。他为来世安排了一个完美的男主,却发现总是缺点劲儿,“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他为男主添加了劫难,人设因此更加丰满,所谓的好运不只是永远幸福快乐,而是在经历困苦之后,并不失去锐气和热度,仍然在燃烧,平稳而浩荡。
能够经受得住苦难的人,反而更能发现这个世界处处存在着可爱。史铁生的文章里,总是充满阳光的气息和花朵的姿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细长的小街上一半是灰暗错落的屋影,一半是安闲明澈的阳光”,“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玻璃上只剩下安静的阳光和安静的桃花”……
这又不是单纯的风景描写,它们总是伴随着某种特定的心情,它不一定是宁静的,反而有可能是激烈的。就像是小恒妈被人抽打时,她的儿子冲出来,抓过皮带去抽打自己的妈妈时,人群无声,“老海棠树上,蜻蜓找到了午间的安歇地。一只蝴蝶在院中飞舞。蝉歌如潮”,这个场景很静,却又有无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难以忘怀。
史铁生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因为它捎带着岁月,因为它沉淀着过多的苦难,因而有时显得沉重。“所有的词汇都已苍白,所有的动作都已枯槁。所有的进入,无不进入荒茫。”在他的笔下,最微小的东西也可能是宏大的,最安静的东西也可能是喧嚣的,最柔弱的东西也可能代表着坚强。
也许这也是他对自身生命的一种反思。天生已经有了缺憾,成为了弱势群体,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成为被同情和可怜的对象,既然此岸已经坍塌,他就寻找自我摆渡的方法,以自己的方式去强大——“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爱愿的识别”。
读史铁生,让我们懂得,如何平静而强大地去热爱这个世界。
《我与地坛》是中国作家史铁生所著的散文集,是其充滿哲思和人生叹问的代表作品。史铁生曾于延安一带插队,后因为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在此情况下,史铁生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与信念,一生中完成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等350余万字。
史铁生的写作土壤是肥沃的,也是残忍的。在他动笔之前,命运已对他有太多的不公,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故事《我与地坛》便是写了他被判“轮椅终身制”之后的十五年里,是如何日日到地坛里消耗时光的。还记得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的节选,对于其中的片段印象之深刻,到如今也几乎能流畅诵读。
《我与地坛》是一篇我觉得值得全文背诵的文章,它的妙在于这不是灵光一现和佳作偶得,而是十五年岁月压缩之后必然形成的心灵倾诉。在地坛里,看上去是什么都没有的,园子无人看管,只有上下班时间抄近路的人从园中穿行,其余的时候,只有时间和自己的影子,十五年来的常客也就他和另外一对夫妻而已,夫妻只是黄昏才来。可心灵的地坛,却日渐丰盈。
病痛让人变得怪异,变得敏感,也变得体察世间万物。那些原本被碌碌人生压制的奇思妙想全都跳了出来,史铁生的感觉变得如此敏锐,别人以天以月计算的日子,在他却是以四季来计算,拉长了时间维度,官感也显得微妙。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也许是在北京住了多年的缘故,史铁生的这番描述让人觉得格外亲切,也有极强的意境,三言两语之中,一个场景已经深深刻在脑海中。他所描写的景色不只是空间,还有时间,“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一句话便是一个季节,处处彰显着时间的力量。
他不仅写风景,还写那些来来去去的过客。他们都曾在某个时候出现在地坛,从轮椅上的他的生命中经过,人生百态,芸芸众生。一个饮酒的老头,美丽的智障妹妹和保护她的哥哥,穿过园子时连树林也变得幽静的优雅女性,唱歌的人,长跑的人……长达近乎一生的静坐,让他习惯于观看他人的故事,也习惯于进行哲学的思考。他思考人间何以有这么多苦难,他思考生与死的意义,他思考人性与欲望的关系。
时光让他平静,也让他变得睿智。
经历了如此多的观察和沉淀之后,史铁生开始写作,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杂文,都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那里有简单而表现力极强的情景描写、丰富的人生哲思、顽强的生命气息和乐天主义。
他讲自己住进了病房,隔壁住着健忘的局长,得了“角回综合症,命名性失语”,可局长过得并不慌忙,也不局促,他和周围人闲聊,而后躺下,“双手垫在脑后,甜甜蜜蜜地望着天花板老半天不言语”,竟然透出一股可爱来。
他讲一个小孩只是因为好奇去扒了一次车,因此脊椎得了病,一辈子都好不了,因而感慨道:“命运中有一种错误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在所有童话的结尾处,让我们这样理解吧: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
他讲那些墙下的故事,被妈妈骗着去上幼儿园,看着她消失在青灰色高墙之后。在他的眼中,墙不仅仅是实体的墙,它还代表着更多的东西,秘密是墙,“肚皮和眼皮都是墙,假笑和伪哭都是墙”,这些句子读起来显得有些费解,可是再品一品,又觉得很妙。
他还很俏皮地开始做“好运设计”,设计了一个完美而幸福的来世,就好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玛丽苏爽文一样。他为来世安排了一个完美的男主,却发现总是缺点劲儿,“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他为男主添加了劫难,人设因此更加丰满,所谓的好运不只是永远幸福快乐,而是在经历困苦之后,并不失去锐气和热度,仍然在燃烧,平稳而浩荡。
能够经受得住苦难的人,反而更能发现这个世界处处存在着可爱。史铁生的文章里,总是充满阳光的气息和花朵的姿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细长的小街上一半是灰暗错落的屋影,一半是安闲明澈的阳光”,“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玻璃上只剩下安静的阳光和安静的桃花”……
这又不是单纯的风景描写,它们总是伴随着某种特定的心情,它不一定是宁静的,反而有可能是激烈的。就像是小恒妈被人抽打时,她的儿子冲出来,抓过皮带去抽打自己的妈妈时,人群无声,“老海棠树上,蜻蜓找到了午间的安歇地。一只蝴蝶在院中飞舞。蝉歌如潮”,这个场景很静,却又有无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难以忘怀。
史铁生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因为它捎带着岁月,因为它沉淀着过多的苦难,因而有时显得沉重。“所有的词汇都已苍白,所有的动作都已枯槁。所有的进入,无不进入荒茫。”在他的笔下,最微小的东西也可能是宏大的,最安静的东西也可能是喧嚣的,最柔弱的东西也可能代表着坚强。
也许这也是他对自身生命的一种反思。天生已经有了缺憾,成为了弱势群体,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成为被同情和可怜的对象,既然此岸已经坍塌,他就寻找自我摆渡的方法,以自己的方式去强大——“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爱愿的识别”。
读史铁生,让我们懂得,如何平静而强大地去热爱这个世界。
《我与地坛》是中国作家史铁生所著的散文集,是其充滿哲思和人生叹问的代表作品。史铁生曾于延安一带插队,后因为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在此情况下,史铁生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与信念,一生中完成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等3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