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7-02
不少人对学案导学存在误解,认为学案导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确实有不少导学案的编写有太多的应试成分,尤其是复习课的导学案更多呈现的是例题精析、练习检测、错误纠正,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以便学生选择应用,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这样的导学案忽略了“导”只留下了“学”没有体现学案导学“以导促学”的灵魂精髓。下面我们就从一节高三有机复习课《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双环枢纽”》的课例来分析如何利用导学案的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导促学,激活化学复习课堂。
一、课前预习指导
烃和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关系、转换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性质、结构等这些知识书本上都有,大多数同学不太重视,停留在识记、知道层次而已。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是我课前指导学生的重点。
课前预习活动指导的方法:任务布置,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体系,在尝试学习过程中找出规律,主动建构复习框架。
活动1:完成下列有机物转换的化学方程式:
CH2═CH2→CH3CH2Br→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活动2:尝试建构烃及衍生物之间相互转换的框架图,第二天到校后,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完善框架图。并由组长将小组讨论的框架图展示在小黑板上。
二、课中指导
活动1:交流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图(图略)
以上是学生设计的部分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的框架图,点拨——指导学生消化、理解知识体系。
联想我们城市的交通枢纽,能否将我们的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的框架图也设计成交通枢纽图呢?
学生思维踊跃,妙招百出,他们将将官能团设计成站名,将反应类型设计成路径,反应条件设计成乘客所持车票 。框架图在学生的眼中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意义的识记了。相信我的学生会永远记得这张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双环枢纽图“。
活动2:利用枢纽图设计合成路线(图略)
从这张“有机合成双环枢纽图”我们可以读出上面的环主要体现了卤代烃、醇、烯烃的加成与消除的转换关系,下面的环主要体现了醇、醛、酸氧化与还原的转换关系。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掌握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上,那么离达到知识运用的能力层次相差甚远。此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研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问题1】利用此“枢纽图“我们能设计哪些有机合成路线呢?
教师指导:以乙烯为原料制备(1)乙酸乙酯 (2)乙二酸(3)乙炔
归纳总结:
(1)一元合成路线(官能团衍变):
R—CH═CH2→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4)不饱和烃合成路线:
(5)改变官能团位置的合成路线:
(6)碳、氢、氧原子个数变化的合成路线:
一元酸与饱和一元醇的酯化反应,增加的原子个数是CnH2n,如与甲醇反应增加一个碳两个氢,与乙醇反应增加两个碳四个氢。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反应,增加的原子个数是CnH2n-2O,如与甲酸反应增加一个碳一个氧,与乙酸反应,增加两个碳两个氢一个氧。
活动3:找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问题2】利用此“枢纽图“我们能找到哪些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呢?
教师指导:请尝试将“双环枢纽”的“通行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条件补充上去,(双向行驶?单向行驶?)(官能团?圳通行证)这些物质在转化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哪类反应类型?——路名
归纳:利用相互转换的条件、反应类型作为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1)(浓)硫酸,加热——酯化(取代)、醇制取烯烃(消除)
(2)(稀)硫酸,加热——酯水解(取代)
(3)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水解(取代),酯水解(取代)
(4)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卤代烃制取烯烃(消除)
(5)Cu,加热(或CuO,加热)——醇氧化成醛或酮;醛氧化成酸(氧化)
(6)银氨溶液,加热(或新制Cu(OH)2,加热)——醛氧化成酸(氧化)
(7)Ni,H2,高温——炔、烯、醛、酮与H2的加成
(8)一定条件(双键加聚、酚醛缩聚、羟基酸缩聚、氨基酸缩聚)
三、课后指导
对课后巩固练习中的一些难题加以提示。如(上海——2011)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 R’X→ROR’+ 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_____反应②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A_____C_____
(3)写出 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
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_____。
(4)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5)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A也是制备环己醇( )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这是一题通过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中间体M的合成流程,从原料苯酚出发,通过羰基加成、氧化、消除、还原、酯化等反应的组合,考察学生对有机物之间相互转换关系掌握的熟练程度,但由于题给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大都是平时没有学过的,导致学生无法看懂此流程图,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不必深究反应流程图中每一步的反应机理,可以注意观察每一步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个数的变化(提示见右图)。
“学案导学”有别于“学案教学”,尤其是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重点要放在“导”上。课前指导学生“理”,对所学的知识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课中要指导学生“通”,即对知识体系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加工、再建构,因为只有对知识体系的再建构,才能让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实践应用。课后要指导学生“做”,对难度较大题,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思维。总之,在化学复习中运用高质量的导学案,必将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激活化学复习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不少人对学案导学存在误解,认为学案导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确实有不少导学案的编写有太多的应试成分,尤其是复习课的导学案更多呈现的是例题精析、练习检测、错误纠正,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以便学生选择应用,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这样的导学案忽略了“导”只留下了“学”没有体现学案导学“以导促学”的灵魂精髓。下面我们就从一节高三有机复习课《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双环枢纽”》的课例来分析如何利用导学案的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导促学,激活化学复习课堂。
一、课前预习指导
烃和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关系、转换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性质、结构等这些知识书本上都有,大多数同学不太重视,停留在识记、知道层次而已。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是我课前指导学生的重点。
课前预习活动指导的方法:任务布置,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体系,在尝试学习过程中找出规律,主动建构复习框架。
活动1:完成下列有机物转换的化学方程式:
CH2═CH2→CH3CH2Br→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活动2:尝试建构烃及衍生物之间相互转换的框架图,第二天到校后,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完善框架图。并由组长将小组讨论的框架图展示在小黑板上。
二、课中指导
活动1:交流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图(图略)
以上是学生设计的部分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的框架图,点拨——指导学生消化、理解知识体系。
联想我们城市的交通枢纽,能否将我们的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的框架图也设计成交通枢纽图呢?
学生思维踊跃,妙招百出,他们将将官能团设计成站名,将反应类型设计成路径,反应条件设计成乘客所持车票 。框架图在学生的眼中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意义的识记了。相信我的学生会永远记得这张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的“双环枢纽图“。
活动2:利用枢纽图设计合成路线(图略)
从这张“有机合成双环枢纽图”我们可以读出上面的环主要体现了卤代烃、醇、烯烃的加成与消除的转换关系,下面的环主要体现了醇、醛、酸氧化与还原的转换关系。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掌握烃与烃的衍生物相互转换关系上,那么离达到知识运用的能力层次相差甚远。此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研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问题1】利用此“枢纽图“我们能设计哪些有机合成路线呢?
教师指导:以乙烯为原料制备(1)乙酸乙酯 (2)乙二酸(3)乙炔
归纳总结:
(1)一元合成路线(官能团衍变):
R—CH═CH2→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4)不饱和烃合成路线:
(5)改变官能团位置的合成路线:
(6)碳、氢、氧原子个数变化的合成路线:
一元酸与饱和一元醇的酯化反应,增加的原子个数是CnH2n,如与甲醇反应增加一个碳两个氢,与乙醇反应增加两个碳四个氢。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反应,增加的原子个数是CnH2n-2O,如与甲酸反应增加一个碳一个氧,与乙酸反应,增加两个碳两个氢一个氧。
活动3:找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问题2】利用此“枢纽图“我们能找到哪些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呢?
教师指导:请尝试将“双环枢纽”的“通行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条件补充上去,(双向行驶?单向行驶?)(官能团?圳通行证)这些物质在转化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哪类反应类型?——路名
归纳:利用相互转换的条件、反应类型作为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1)(浓)硫酸,加热——酯化(取代)、醇制取烯烃(消除)
(2)(稀)硫酸,加热——酯水解(取代)
(3)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水解(取代),酯水解(取代)
(4)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卤代烃制取烯烃(消除)
(5)Cu,加热(或CuO,加热)——醇氧化成醛或酮;醛氧化成酸(氧化)
(6)银氨溶液,加热(或新制Cu(OH)2,加热)——醛氧化成酸(氧化)
(7)Ni,H2,高温——炔、烯、醛、酮与H2的加成
(8)一定条件(双键加聚、酚醛缩聚、羟基酸缩聚、氨基酸缩聚)
三、课后指导
对课后巩固练习中的一些难题加以提示。如(上海——2011)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 R’X→ROR’+ 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_____反应②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A_____C_____
(3)写出 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
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_____。
(4)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5)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A也是制备环己醇( )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这是一题通过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中间体M的合成流程,从原料苯酚出发,通过羰基加成、氧化、消除、还原、酯化等反应的组合,考察学生对有机物之间相互转换关系掌握的熟练程度,但由于题给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大都是平时没有学过的,导致学生无法看懂此流程图,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不必深究反应流程图中每一步的反应机理,可以注意观察每一步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个数的变化(提示见右图)。
“学案导学”有别于“学案教学”,尤其是化学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重点要放在“导”上。课前指导学生“理”,对所学的知识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课中要指导学生“通”,即对知识体系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加工、再建构,因为只有对知识体系的再建构,才能让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实践应用。课后要指导学生“做”,对难度较大题,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思维。总之,在化学复习中运用高质量的导学案,必将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激活化学复习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