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而不危的悬空寺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空的千年寺庙


  悬空寺是一座空中楼宇,远远望去,就像悬在半空中,随时都可能坠落崖底,然而它却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1500年,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建筑之一。



  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在这个时代,统治者不再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汉族,而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族,南北两方的人们也因此更频繁地往来。不过,许多通往南北两方的道路大多在山区,为了方便通行,人们便在山壁上建造了许多栈道。与此同时,人们掀起了信奉神明的热潮,为了更好地祭拜神明,表明诚心,各地兴建了许多庙宇。当时著名的道教天师寇谦之曾经说过,要建一座空中寺院,让来此祭拜的人们不仅能忘却人间烦恼,还能与仙人交流。于是,他的弟子们选择了翠屏峰的一块石壁,这里是通往中国南北两地的必经之处,悬空寺得以在此处的石壁上建造,往来的旅人既能在此获得休息,又能祭拜神明。

古代的“蜘蛛侠”


  不过,天师说得容易,要在石崖中间建造一座庙宇可不是一件易事。
  悬空寺的殿宇楼阁共有40间,总长32米,总面积约152.5平方米,最高处离崖底约有90米,相当于自由女神像的高度。没有高脚架和现代科技的帮助,为了能“飞檐走壁”,古代工匠们纷纷变身为“蜘蛛侠”,利用锚等固定工具或手段,在峭壁上攀爬建造。
  就像攀岩一样,工匠们会事先在山顶上搭建一个固定点,以保证能安全地悬停在半空中作业;接着,他们用绳索等工具将自己从山崖高处垂下,利用开凿工具将山腰上的凹处扩大并凿出石孔。石孔建造完毕后,将横梁插入,工匠们便能以横梁为基,搭建立柱等其他建筑结构。由于是悬空作业,且横梁上不易制作建筑构件,工匠们会将木制构件全部制作完毕后,再运至山腰处进行拼接。按照这样的工序,工匠们建造完一个个单体构件后,铺上栈道,把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凌空欲飞的悬空寺就建造完毕了。

口小肚大的石孔




  在石崖山腰凌空建造寺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更令人称绝的是古代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的小心机。


将木楔和横梁一同插入石孔。


到达石孔底部时,木楔将插入石孔的横梁端部撑开,横梁被牢牢地嵌入石孔。

  在上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曾试图更换横梁,来维持悬空寺的稳定,却发现它们拔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为了保持横梁的稳定性,使它们更好地与石孔嵌合,工匠们会将石孔开凿得“口小肚大”——石孔直径在靠近底部时突然变大,然后将横梁一端对上木楔,插入石孔。当横梁被猛力插进去时,木楔会将横梁端部撑开,使其牢牢地卡在肚内,而且石孔打得越深,横梁也会插得越紧。这样不仅把横梁牢牢地固定在山壁内,还能使压力传导到横梁周围的岩石上。

虚设的立柱?


  事實上,不论是横梁还是石孔,或是寺庙下方的立柱,悬空寺的每一处建造设计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悬空寺底部有27根横梁作为依托,外侧有几根十几米高的立柱悬于空中。当人一眼望去时,会觉得悬空寺是由这些纤细的立柱支撑着,可是如果你亲临现场,就会发现有些立柱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晃动。于是,有些人认为这些立柱是画蛇添足,并没有什么作用,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些颤颤巍巍的立柱看似是装饰,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当立柱处的楼板上无人时,即没有集中力作用时,它们并不承受力,一旦楼内有人,楼板受力稍倾,它们才会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这些立柱的主要作用不是承重,而是调节阁楼水平,当遇到极端情况时,它们会是悬空寺的一份额外保险。

屹立千年的秘密




  整个悬空寺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头,而木头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自然的风化作用下,它的腐蚀速度会更快。然而,尽管如今悬空寺已经有部分横梁开裂,却没有腐朽,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这都要归功于工匠们的智慧。他们不仅选用木料致密的铁杉木,还特地用桐油将木材浸泡,使其不易被水浸湿,具有很好的防腐能力,增加了木材的使用年限。
  不过,除了古代工匠们巧妙的工艺技术和历朝历代的维护翻新,悬空寺的地理位置也是它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悬空寺所处的山体岩石基底稳定,山谷两侧都是向内凹的山体,每日阳光照射寺庙的时间约两三个小时;寺庙又处于凹陷的峭壁内,能避免雨水淋蚀和高处岩石滚落的撞击;峭壁处的风力也是上弱下强,大风能带走谷底空气中的水汽,这些因素都保证了悬空寺的干燥和通风,使它屹立至今。
其他文献
风电是非常清洁的电力来源,但前提是,风要大,风车数量要多,风车多意味着占地面积要大。然而,陆地或浅水区域上很难找到两者兼备的地方。于是,专家们将风电场搬到了风大的海上,让风车浮在海面上。  在英国苏格兰海岸线最东边,有一个叫彼得黑德的城镇,那里的风永远刮个不停,平均风速达22.5千米/时,相当于6级强风,可以把海浪推到3米高。正因为这里丰富的风力资源,一座巨型海上风车发电场正在此浮现。这座风车发电
期刊
物种面临挑战  我们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北极熊被困在浮冰上不知所措的画面。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栖息地破坏,正给像北极熊这样的许多物种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请把你的关切分出一些来给另一些物种吧,它们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似乎更严峻呢。因为它们遭受破坏的,不仅有栖息地,还有性别平衡。此话怎讲?  我们都知道,有些动物的性别是由出生时的环境温度决定的。这一群体包括了从鳄鱼、海龟到鱼类的很多古老物种。温度升高会使它们
期刊
網络上的“猎物”  微信现在很普及了,很多人习惯在网上晒自己的动态,或是表达心情,或是分享自然风光,或是针砭时弊。例如你今天去医院了,护士和医生都比较忙,没有时间和你交流,你发文表达医院的服务还需要改进一些。  这本来就是个人心情的一个表达,但如果不小心被人截图传到其他微信群、微博或者贴吧等网络空间,可能会引发一次舆论轰炸,也许你会被“不懂事”“娇气”“根本不了解医务人员的辛苦”等批评声包围,没有
期刊
9岁的时候,我们可能正上着小学三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周长怎么算、“衣裳”的“裳”怎么念。但在比利时,有一位小朋友9岁就上了大学,还在短短9个月内学完了大学三年的课程!这位小神童名叫劳伦特·西蒙斯,他的求学之路就像摁了加速键。4年完成小升高  在学业上,劳伦特简直是一个“跳级达人”,他4岁上小学,在两年的时间里自学完成了六年的课程,也就是说,同龄人才刚上一年级,劳伦特就小学毕业了;并且,劳伦特没有上初
期刊
在太空中拍摄到的撒哈拉之眼  1965年,宇航员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发现地球上有只巨大的“眼睛”在静静地凝视他们。这一奇特景观被称为“撒哈拉之眼”或“理查特结构”,它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直径长达40千米,由于太过庞大,站在地上的人们很难发现这片区域的特殊构造。  科学家们曾认为撒哈拉之眼是陨石撞击造成的,后来才发现它完全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约一亿多年前,地下岩浆上涌,使这片区域的地表缓缓拱起
期刊
有趣的征募广告“地下宇航员”艾伦·费雷热  几年前,当艾伦·费雷热还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考古学的博士学位时,她在谷歌网站看到了一则广告。  广告的内容很特别——征募三到四位科学家,前往南非参加一个洞穴考古项目,但要求应征者必须很瘦,身材矮小,身体健康,最好是女性,需要有一定的洞穴探险经验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而且不能患有幽闭恐惧症……广告将这份工作戏称为“地下宇航员”,因为应征者将会像宇航员一样,在
期刊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無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被银河相隔的情侣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一位诗人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看见天上闪烁的织女星和牛郎星,想起了民间的传说——天上的织女星是由天帝的女儿所变,牛郎星是由人间的牛郎所变,他们彼此相爱,却被迫分隔在银河两端,无法相见。夜空
期刊
“逐火嘉年华”中国长征五号火箭正在升空,将天问一号送往火星。  2020年7月,中国、美国和阿联酋三个国家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争先恐后地前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这是因为2020年7月底至8月中正好是一个火星探索的窗口期。除了对火星进行常规的环绕、登陆和巡视,中国和美国对于火星探索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从火星上带回岩石或尘土样本。火星探索窗口期  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每隔26个月,会有一小段时
期刊
自然界的強者仍敌不过人类  雕是自然界中一夫一妻制的典范,一对金雕可以相守最长达30年,组成强悍的捕食团队,在巢穴周围约12000个足球场的范围内搜寻食物,其他动物根本没有能力骚扰它们。然而,由于人类开发城市,破坏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再加上杀虫剂的使用,鹰类的数量急剧减少。金雕在这种情况下岌岌可危,但最近,在人们的努力下,金雕的数量正在回升,希望这种傲视群雄的美妙生物不会像恐龙一样在地球上
期刊
游戏里当建筑师  我们的游戏主角是粘粘球,玩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帮助粘粘球抵达运输管道。抬头一看,管道高悬在空中,可粘粘球只能在很短的距离里蹦蹦跳跳,要怎么到达呢?  粘粘球具有粘性,你只需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就能把它们一个个拽起来,和邻近的伙伴相互连接。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粘粘球搭成塔或桥梁,其他的粘粘球就能顺着爬向管道。只要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粘粘球,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眼看桥梁就要跨到对岸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