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五育”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做好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中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在立德树人、创新德育途径上,笔者认为,体育和德育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体育精神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拼搏、团结合作、坚强乐观以及永不放弃的责任心等和德育工作的要求十分匹配,通过体育促进德育正是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教育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我们不难看出,从党的教育方针,到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都已然看到我们当前德育教育的短板,明确的要求创新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体育和德育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体育精神和德育工作的要求十分匹配,通过体育促进德育正是创新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一、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对体育具象的抽象反映和诠释,它是对运用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的升华和提炼。体育精神来自于各项运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结凝练,倡导体育精神能够促进个人的道德规范养成,对个人的道德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培养体育精神可以培养人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和读者讨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人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教育发生的过程,但却能在无形中实实在在地正面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发挥自我潜能,成就美好的人生,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体育的过程看起来并没有教给学生类似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在伴随着的欢笑与泪水中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长,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成就了最美好的自己。这不正是卢梭认为的最好的教育吗?
体育比赛的过程实际上和人生的过程无比相似。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既有高潮也有低谷、既有顺风顺水也有挫折失败,既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泪水。这和人生过程十分类似。体育的过程让人在短时间内体验人生百味,除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育锻炼出的强壮身体,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体育的过程中体验失败,懂得怎样坚持。既能接受体面的输,也能感受坚持带来的赢,它培养感情、坚强意志。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经过无数次的动作磨练,泪水汗水交织后,感受到成长与蜕变,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了失败的挫折;既享受运动的乐趣、又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可以说,体育塑造完美的人格,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三、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3.1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亲自参与运动外,欣赏和观看体育比赛也是参与体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国际级重大比赛中,运动员为国家荣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每当国旗在赛场上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冉冉升起时,不管在现场的观众还是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热血奔腾,既为精彩的比赛喝彩,更为国家的荣誉自豪,将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宝生部长也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而体育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之一。体育竞赛都是在规则的严格约束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更是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比赛也是团队竞赛,它讲究团结、协作,既培养人尊重规则、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能完善诚信友善的品质。这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二者高度统一。
3.3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体育运动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艰苦训练,以无所畏惧的态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勇夺冠军,成功卫冕。在数十年间,中国女排通过顽强拼搏,赢得了十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女排的这种拼搏精神被誉为“女排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女排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中国人,为国人带来自信和自尊。“女排精神”实际上就是拼搏精神,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时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在遭遇挫折失败时昂扬向上,敢于奋起。这正是我们德育教育要教给学生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培养坚定信心、勇敢笃行、无所畏惧、斗志昂扬、敢打敢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优秀案例与绝佳载体。
3.4坚强乐观的人格品质
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跌倒,在无数次的重复训练中,在汗水和泪水的浸润下,不断成长蜕变。失败时保持乐观,挫折时坚强面对,只有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并且坚强的站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是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然选择。坚强乐观的品质正是靠着永不服输的信念支撑磨练而来,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未来学生成长后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源,也是我们德育教育要带给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3.5锤炼意志、促进身心健康
优秀的品质成就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总是靠坚强的意志力作为支撑。中学德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才就必然要锤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也是锤炼意志品质的教育。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精神的灵魂,人们在运动中必须要以坚忍的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还得有巨大的勇气去征服障碍,跨越险阻。一次次的摔打磨练着其意志。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同时,身体健康包含着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通过体育运动不但锤煉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保证了其心理健康,也能够在锻炼中强健体质,促进生理的健康,最终达到身心健康。
四、结语
早在1917年,青年毛泽东就在其《体育之研究》论文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文章以近代科学的视角,明确了体育的概念、目的和作用。辨证的阐述了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的关系,第一次系统的提炼出体育的重要价值。毛泽东认为:体育应当是德育与智育的根基和前提。因为有了体育,德育与智育才有了意义。体育能为德育有效实施提供心灵与情感的土壤,体育能为智育的发展搭建智慧和灵感的阶梯。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下,创新德育教育实施路径势在必行。体育及其功能与德育培养目标一致,为创新德育教育实施路径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作为中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将充分利用体育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10-10].http://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教育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我们不难看出,从党的教育方针,到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都已然看到我们当前德育教育的短板,明确的要求创新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体育和德育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体育精神和德育工作的要求十分匹配,通过体育促进德育正是创新德育教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一、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对体育具象的抽象反映和诠释,它是对运用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的升华和提炼。体育精神来自于各项运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结凝练,倡导体育精神能够促进个人的道德规范养成,对个人的道德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培养体育精神可以培养人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和读者讨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人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教育发生的过程,但却能在无形中实实在在地正面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发挥自我潜能,成就美好的人生,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体育的过程看起来并没有教给学生类似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在伴随着的欢笑与泪水中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长,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成就了最美好的自己。这不正是卢梭认为的最好的教育吗?
体育比赛的过程实际上和人生的过程无比相似。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既有高潮也有低谷、既有顺风顺水也有挫折失败,既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泪水。这和人生过程十分类似。体育的过程让人在短时间内体验人生百味,除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育锻炼出的强壮身体,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体育的过程中体验失败,懂得怎样坚持。既能接受体面的输,也能感受坚持带来的赢,它培养感情、坚强意志。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经过无数次的动作磨练,泪水汗水交织后,感受到成长与蜕变,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了失败的挫折;既享受运动的乐趣、又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可以说,体育塑造完美的人格,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三、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3.1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亲自参与运动外,欣赏和观看体育比赛也是参与体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国际级重大比赛中,运动员为国家荣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每当国旗在赛场上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冉冉升起时,不管在现场的观众还是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热血奔腾,既为精彩的比赛喝彩,更为国家的荣誉自豪,将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宝生部长也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而体育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之一。体育竞赛都是在规则的严格约束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更是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比赛也是团队竞赛,它讲究团结、协作,既培养人尊重规则、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能完善诚信友善的品质。这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二者高度统一。
3.3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体育运动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艰苦训练,以无所畏惧的态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勇夺冠军,成功卫冕。在数十年间,中国女排通过顽强拼搏,赢得了十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女排的这种拼搏精神被誉为“女排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女排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中国人,为国人带来自信和自尊。“女排精神”实际上就是拼搏精神,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时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在遭遇挫折失败时昂扬向上,敢于奋起。这正是我们德育教育要教给学生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培养坚定信心、勇敢笃行、无所畏惧、斗志昂扬、敢打敢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优秀案例与绝佳载体。
3.4坚强乐观的人格品质
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跌倒,在无数次的重复训练中,在汗水和泪水的浸润下,不断成长蜕变。失败时保持乐观,挫折时坚强面对,只有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并且坚强的站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是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然选择。坚强乐观的品质正是靠着永不服输的信念支撑磨练而来,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未来学生成长后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源,也是我们德育教育要带给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3.5锤炼意志、促进身心健康
优秀的品质成就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总是靠坚强的意志力作为支撑。中学德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才就必然要锤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也是锤炼意志品质的教育。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精神的灵魂,人们在运动中必须要以坚忍的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还得有巨大的勇气去征服障碍,跨越险阻。一次次的摔打磨练着其意志。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同时,身体健康包含着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通过体育运动不但锤煉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保证了其心理健康,也能够在锻炼中强健体质,促进生理的健康,最终达到身心健康。
四、结语
早在1917年,青年毛泽东就在其《体育之研究》论文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文章以近代科学的视角,明确了体育的概念、目的和作用。辨证的阐述了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的关系,第一次系统的提炼出体育的重要价值。毛泽东认为:体育应当是德育与智育的根基和前提。因为有了体育,德育与智育才有了意义。体育能为德育有效实施提供心灵与情感的土壤,体育能为智育的发展搭建智慧和灵感的阶梯。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下,创新德育教育实施路径势在必行。体育及其功能与德育培养目标一致,为创新德育教育实施路径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作为中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将充分利用体育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10-10].http://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