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秋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千这一活动,从起源、发展到盛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最原始的秋千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过着穴居生活。他们为了生存,时常要上树采摘野果充饥。在攀援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野藤,让身体前后摆动,从而荡到树上或跨越沟涧,这就是秋千活动最原始的雏形。
  相传秋千是春秋齐桓公时由北方山戎传入中原的。据《古今艺术图》载:“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矫者……齐桓公伐山戎还,始传中国。”秋千,在古代是北方民族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之外的一种嬉戏活动。春秋时期,秋千传入中原,此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唐人高天际在《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中载“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但我认为前者更可信。因为在隋唐以前的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秋千活动的记载,而隋唐以后的文献中却大量记载了秋千活动。这恰恰说明是魏晋南北朝史无前例的南北民族交流和融合极大促进了秋千的普及,而且唐代时,秋千成为清明节、寒食节人们游玩、嬉戏时的一种运动一直延续至明清。从此,作为一个节日的活动,秋千走入了文学世界,成为了唐诗宋词中的常见的诗歌意象。
  在中国的传统话語中,秋千是属于女人的。素素在她的散文《女人的秋千》一文中说:“古典的男子有了馬之后,把秋千交给了女人。于是女人就让秋千成为了自己的坐骑。”这当然是素素的浪漫说法,不是历史。在历史上,秋千意象因与中国传统节日结缘呈现出了民俗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着唐宋士人思想观念由张扬到内敛的转变,秋千慢慢退却了民俗色彩向单纯表现女性生活靠拢,走进了女子的深院之中。
  “秋千”一词在全唐诗多次出现,此时关于“秋千”一词的描写大多是写实的,如杜甫的《清明》:“千里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维的《寒食城南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但慢慢的,秋千从清明时节场景的实写,渐渐有了显著的变化,秋千已经不再是节日的欢快与嬉戏,而是内心的落寞与愁苦。如:“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出拆秋千人寂寞,后园青草任他长。”
  在宋词中,“秋千”一词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意象的可感性更加强烈,虽然,宋词中也有一些描写秋千的欢快的句子,但描写秋千的大都是闺怨词,秋千意象多是用来描述深闺女子的孤寂,因而 “秋千”在宋词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伤感意象,诗人常用它来表达落寞的心情,而非荡秋千的欢快心情。如“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黄昏疏雨湿秋千”“秋千”常常与一些凋残意象联系在一起,如“黄昏”“雨”“落红”“明月”等。这些意象的组合,使得“秋千”的感伤气氛更加浓厚,也为相思闺怨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环境和氛围。女人们或望着院内的秋千,或倚着秋千,回忆着往昔,感受着此时的空旷与失落,此时,秋千已不是清明时特定的秋千,而是被感伤浸透了的诗人心中的秋千,这里的秋千已并非都是实写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各种封建正统思想对妇女们的束缚,使得女性的活动空间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她们所能做的几乎只能是终日呆在深闺庭院里哀叹“庭院深深深几许”了。在这狭窄空间里的女人们的娱乐活动当然也是少之又少的,荡秋千是他们难得的可以舒肢展体的活动。秋千,连接了墙里墙外两个世界,它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好奇心得到了一点小小的满足,为她们的生活增加了许多的情趣和亮色,甚至在有的时候还起到了定情的作用。秋千为两个世界增添了情趣与色彩,同时也增添了遗憾与惆怅。秋千促成了无数有情的儿女,也造就了许多的单相思。
  深闺的女子们生活在围墙之内,但她们的思想与情感并没有因为围墙的禁锢而停滞。她们追求真爱,渴望幸福,希望冲出封建的牢笼,渴望与外界进行心灵的交流。但是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允许她们做出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言行,因而他们把感情寄托在秋千之上,在秋千上放纵情感,张扬生命。因而,秋千也可以说得上市女性生命意识的体现。秋千的轻扬,正像生命的舒缓的流淌,是与自然合拍的自然生命的苏醒。是以娱乐的方式完成的对生命存在以及生命快乐的守护,秋千意象承载了生命的快乐,也蕴含着人们生命力量的张扬。
  那坐在踏板,扶着青藤的秋千上的女子还在微风熏暖的季节里摇摆着,诉说着……
其他文献
由于年少时的选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六年时间,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深深地爱着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幼儿教师的圣神职责,更因为教师有着春蚕和蜡烛一样的品德,受人尊敬与爱戴。六年多的幼教生涯,让我对幼儿教师的师德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德是一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手工、美术、音乐
期刊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艺术也一种科学,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关系的重要桥梁。有效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言而有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期刊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乘船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的所见所闻,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目标:  1.以课件为媒体,调动多方感受,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掌握新词,达成对语言的熟读、成诵。  2.以重点词句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丰富想象,活跃语言。  3.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感受三峡风光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三峡风光的美丽、神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空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在语文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基础培养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0-42,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比较的过程,理解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提高探究的实效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2、3、4、小数点卡片。  学具准备: 数字2、3、4、小数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猜猜老师有多少岁(50岁),班长有多少岁(11岁),比较50 〉 11。  2.你们
期刊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追求,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则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它是以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它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对合作精神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
期刊
时代的进步呼唤技术与能力、思维与创新,时代催我们奋进!  在我校进行的课程改革中,为了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校积极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同时,学校也引进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强调用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突出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的功能,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的图画,是一
期刊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问题(例2)  教学目标:1.经历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的探索过程,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方法,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教學难点: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  教法:课件演示和教师示范。  学法:小组讨论和
期刊
活动目标:  1.借丝巾之形想象,添加自然物表现动物造型。  2.在风之谷的情境中感受风之趣,体验联想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丝巾16条。  2.不同形状树叶若干、栗子、芦苇、金桔。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常見的动物形象特征有一定的积累,教师了解幼儿造型已有的经验。  4.场地准备:教室地上铺上大地垫,供幼儿坐在地垫上听讲。  5.PPT、幼儿操作时
期刊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阅读量少,导致积累不够,学生的视野不开阔,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难度,学生往往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勉强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学生中进行多种尝试,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写。现在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抓住儿童体验,借助网络“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