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来说,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既是金融机构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客观需要。文章对如何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金融 金融产品 服务 创新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适应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服务产品单一
在欠发达地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产品种类主要以贷款和存款为主,并办理结算和信用卡业务。贷款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金融就以难以满足“三农”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如农民不再满足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及贷款,对金融理财和消费类金融产品等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金融知识严重匮乏
一是受环境和金融机构少的限制,农户获取金融知识的方式和机会少。如在边远山区,农民由于缺少识别假币知识,本能地对大面额纸币有一种恐惧感,农民们在出售农产品时,甚至拒绝收受大面额人民币。二是由于农村大多数农民习惯于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对金融惠农政策、新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办理程序等缺乏感性认识,致使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业务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三是近年来,虽然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乡镇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但是活动大多是运动型、突击式,“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缺乏长效性。
(三)创新成本高
一是自身基础薄弱。在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个过程,许多配套环节,如硬件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时难以跟上。二是存在管理体制制约。譬如,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统一机构和网络,科技建设各自为政、品牌推广重复混乱。三是创新适用性不强。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综合业务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业务,但有些业务操作出于风险防范考虑,设置的操作环节呆板,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
(四)贷款担保创新少
一是联保贷款“联而不保”。存在联保户相互贷款,相互联保,家族式联保,造成借名贷款、“垒大户”和“联而不保”的局面,贷款风险增加。二是担保种类少。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办的担保贷款,多为住房、门面等不动户及存款单等担保,收费权、股权、保险、动产质押,经营权、使用权、林权抵押等开办较少,更无其他担保品种的创新。三是落实担保抵押操作难。在农村地区,贷款担保抵押物难找,就是勉强找到,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分别到相关的土地、房管、工商、公证、林业等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
二、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的对策
(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制定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划,促进城市金融资源下乡,在机构设置、产品准入、人才任用上给予支持或倾斜。二是着手发展灵活多样的营销渠道网络。可以在乡镇、行政村试点设立“金融便利店”、推广“电话银行+ATM+代理人”、“特约商户+POS+农户”的组合模式,借以增加服务厚度。三是推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产品,引入竞争机制,缓解在农村地区由农村信用社独撑天下的困难局面。
(二)加快信贷机制改进步伐,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一是根据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改进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高小额农贷覆盖面,并适度放宽小额农贷在期限、额度上的限制,推出大额农贷管理模式,开发出多样化、系列化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二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升服务内涵、更新服务手段的基础上,要大胆引进和创新服务产品,根据农村信贷需求的新特点,进一步整合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服务功能,对现有的信贷产品要升级、开发,增量扩面。三是积极探索符合边远农村需要的服务品种,让边远农户更多享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在扩大希望工程助学贷款、支持贫困子女入学和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贷款、支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贷款的基础上,推出农村消费贷款(大宗电器消费、建设房、保险贷款等)、农村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产品、新业务,增强辐射带动力。
(三)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
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信贷产品体系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一要拓展担保抵押范围,探索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户宅基地、集体用地、林权等为标的的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和推广林权、荒山荒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方式,破解经营大户抵押难。二要针对涉农中小企业固定资产不足的情况,要创新设备抵押、仓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三要在城乡结合地区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及房产单证抵押等融资担保方式。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督促金融机构强化宣传的系统性、连续性、制度化问题,发挥金融窗口作用。二是金融机构可通过传单、电视、广播、报纸、灯箱等方式宣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程度。三是设立惠农志愿者服务站,广泛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需求、宣传具体金融业务,延伸服务触角。四是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失信成本,营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业不断提升促进“三农”发展的能力
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应通过建立“三农”发展基金,向发放农业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业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或者补贴,提高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支持“三农”、投身“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银行要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改善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三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珏.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华北金融,2009(1).
[2]王赟.优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探析[J].经济问题,2007(2).
[3]付俊文.农村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
【关键词】农村金融 金融产品 服务 创新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适应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服务产品单一
在欠发达地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产品种类主要以贷款和存款为主,并办理结算和信用卡业务。贷款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金融就以难以满足“三农”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如农民不再满足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及贷款,对金融理财和消费类金融产品等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金融知识严重匮乏
一是受环境和金融机构少的限制,农户获取金融知识的方式和机会少。如在边远山区,农民由于缺少识别假币知识,本能地对大面额纸币有一种恐惧感,农民们在出售农产品时,甚至拒绝收受大面额人民币。二是由于农村大多数农民习惯于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对金融惠农政策、新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办理程序等缺乏感性认识,致使网上银行、银行卡等业务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三是近年来,虽然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乡镇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但是活动大多是运动型、突击式,“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缺乏长效性。
(三)创新成本高
一是自身基础薄弱。在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个过程,许多配套环节,如硬件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时难以跟上。二是存在管理体制制约。譬如,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统一机构和网络,科技建设各自为政、品牌推广重复混乱。三是创新适用性不强。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综合业务系统、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业务,但有些业务操作出于风险防范考虑,设置的操作环节呆板,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
(四)贷款担保创新少
一是联保贷款“联而不保”。存在联保户相互贷款,相互联保,家族式联保,造成借名贷款、“垒大户”和“联而不保”的局面,贷款风险增加。二是担保种类少。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办的担保贷款,多为住房、门面等不动户及存款单等担保,收费权、股权、保险、动产质押,经营权、使用权、林权抵押等开办较少,更无其他担保品种的创新。三是落实担保抵押操作难。在农村地区,贷款担保抵押物难找,就是勉强找到,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分别到相关的土地、房管、工商、公证、林业等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
二、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的对策
(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制定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划,促进城市金融资源下乡,在机构设置、产品准入、人才任用上给予支持或倾斜。二是着手发展灵活多样的营销渠道网络。可以在乡镇、行政村试点设立“金融便利店”、推广“电话银行+ATM+代理人”、“特约商户+POS+农户”的组合模式,借以增加服务厚度。三是推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产品,引入竞争机制,缓解在农村地区由农村信用社独撑天下的困难局面。
(二)加快信贷机制改进步伐,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一是根据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改进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高小额农贷覆盖面,并适度放宽小额农贷在期限、额度上的限制,推出大额农贷管理模式,开发出多样化、系列化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二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升服务内涵、更新服务手段的基础上,要大胆引进和创新服务产品,根据农村信贷需求的新特点,进一步整合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服务功能,对现有的信贷产品要升级、开发,增量扩面。三是积极探索符合边远农村需要的服务品种,让边远农户更多享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在扩大希望工程助学贷款、支持贫困子女入学和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贷款、支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贷款的基础上,推出农村消费贷款(大宗电器消费、建设房、保险贷款等)、农村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产品、新业务,增强辐射带动力。
(三)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方式
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信贷产品体系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一要拓展担保抵押范围,探索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户宅基地、集体用地、林权等为标的的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和推广林权、荒山荒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方式,破解经营大户抵押难。二要针对涉农中小企业固定资产不足的情况,要创新设备抵押、仓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三要在城乡结合地区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及房产单证抵押等融资担保方式。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督促金融机构强化宣传的系统性、连续性、制度化问题,发挥金融窗口作用。二是金融机构可通过传单、电视、广播、报纸、灯箱等方式宣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普及程度。三是设立惠农志愿者服务站,广泛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需求、宣传具体金融业务,延伸服务触角。四是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失信成本,营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业不断提升促进“三农”发展的能力
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应通过建立“三农”发展基金,向发放农业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业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或者补贴,提高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支持“三农”、投身“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银行要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改善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三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珏.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华北金融,2009(1).
[2]王赟.优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探析[J].经济问题,2007(2).
[3]付俊文.农村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