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了进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由于部分农民群众环境意识淡薄,农村又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垃圾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明显,同时由于化肥、农药的频繁使用,农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然后论述了具体的治理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首先,生活垃圾污染土壤和水源,塑料袋、电池、电子产品等难以降解的废品造成越来越大的污染。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路边、河流两岸,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生活用水污染土壤。很多农村没有下水道,大部分生活用水直接洒到院子里,渗入地下,直接污染了土地和地下水,间接污染了粮食;再次,建筑垃圾。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房屋翻新改建,产生为数不少的建筑垃圾,多数直接倾倒路旁,影响环境;第四,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土壤污染,而且影响粮食安全;最后,燃烧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造成大气污染。部分农户仍然习惯烧火做饭,由于燃烧不彻底或者燃烧部分塑料垃圾,可产生一定量的化学物资污染空气。
2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农业生产污染
现阶段,农业生产依旧会用到农药和化肥等,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生物农药、有机化肥的使用量占比较小。而且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在30%~35%,残留的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并逐渐渗入地下水,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力度不够大,粪便的收集和处理效率不高,导致畜禽粪便成为农村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2.2农民生活污染
农民是保护及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主体,但其文化水平及素质不高,对危害环境的源头及程度往往缺乏认识,忽略潜在环境危害。很多农民缺少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与废水的意识,各村管理体系不健全,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人们的生活垃圾数量庞大,但处理和利用效率较低,其在占用可耕土地的同时有可能传播细菌、病毒,其渗漏液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加剧农村水环境恶化。
2.3乡镇企业污染
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复苏。但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越来越大,造纸、化工、电镀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呈现出转向乡村的趋势,成为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今乡镇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在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占比约为50%。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尤其是造纸、印染、纺织、化工、煤炭、电镀和食品加工等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向河流、水库、农田,工业固体废物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当下,农村工业污染已导致全国约20万km2耕地遭到严重破坏,污染农村水环境。
3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基石,是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根本,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调动大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首先,树立环保新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普及新型的农业产业发展知识和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其次,培育环境新道德。规范农民的日常环保行为,将其环保行为与经济利益相挂钩,让大家感受到良好的环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使农民群众确切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第三,完善环保新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来约束农民群众,提升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觉悟,增强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增强维权意识,杜绝农民污染环境的行为,切实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快环境污染整治的步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2提升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要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是主要因素之一。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让乡镇企业负责人树立科学、正确、环保的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目的。其次,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规划,以优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出的厂区范围进行改造和建设,以达到提升环境质量的目的。再次,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对职工进行專业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引入新型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率,创造一条新型绿色的乡镇企业发展道路。最后,重视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建立适应乡镇特色和环保工作实际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让环保法作为乡镇企业发展道路上环境质量提升的基础保障。
3.3加强农村污染的综合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根据不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选择性的使用农药以便有效地发挥农药的最大特性。严格执行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搭配使用的原则,对于使用性质不同的农田应当采取合理配方施肥,有力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范围,尽量减少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在农村普遍建立垃圾填埋场,有效收集处理工业废渣和生产生活垃圾,淘汰随意丢弃、焚烧和简单的深埋处置方式。加大实行农用地膜、日常生活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薄膜的有偿使用政策,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来源,提出环保、绿色的购物方式(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使用过的塑料制品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采取对散养、粗放、无组织的小型养殖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乡镇企业排污管控,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产生,全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企业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环境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局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引发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才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新农业,2007(5):8-9.
[2]孙炳彦.关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3):103-10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人民政府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首先,生活垃圾污染土壤和水源,塑料袋、电池、电子产品等难以降解的废品造成越来越大的污染。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路边、河流两岸,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生活用水污染土壤。很多农村没有下水道,大部分生活用水直接洒到院子里,渗入地下,直接污染了土地和地下水,间接污染了粮食;再次,建筑垃圾。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房屋翻新改建,产生为数不少的建筑垃圾,多数直接倾倒路旁,影响环境;第四,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土壤污染,而且影响粮食安全;最后,燃烧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造成大气污染。部分农户仍然习惯烧火做饭,由于燃烧不彻底或者燃烧部分塑料垃圾,可产生一定量的化学物资污染空气。
2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农业生产污染
现阶段,农业生产依旧会用到农药和化肥等,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生物农药、有机化肥的使用量占比较小。而且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在30%~35%,残留的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并逐渐渗入地下水,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力度不够大,粪便的收集和处理效率不高,导致畜禽粪便成为农村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2.2农民生活污染
农民是保护及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主体,但其文化水平及素质不高,对危害环境的源头及程度往往缺乏认识,忽略潜在环境危害。很多农民缺少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与废水的意识,各村管理体系不健全,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人们的生活垃圾数量庞大,但处理和利用效率较低,其在占用可耕土地的同时有可能传播细菌、病毒,其渗漏液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加剧农村水环境恶化。
2.3乡镇企业污染
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复苏。但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越来越大,造纸、化工、电镀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呈现出转向乡村的趋势,成为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今乡镇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在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占比约为50%。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尤其是造纸、印染、纺织、化工、煤炭、电镀和食品加工等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向河流、水库、农田,工业固体废物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当下,农村工业污染已导致全国约20万km2耕地遭到严重破坏,污染农村水环境。
3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基石,是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根本,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调动大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首先,树立环保新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普及新型的农业产业发展知识和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其次,培育环境新道德。规范农民的日常环保行为,将其环保行为与经济利益相挂钩,让大家感受到良好的环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使农民群众确切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第三,完善环保新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来约束农民群众,提升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觉悟,增强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增强维权意识,杜绝农民污染环境的行为,切实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快环境污染整治的步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2提升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要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是主要因素之一。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让乡镇企业负责人树立科学、正确、环保的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目的。其次,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规划,以优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出的厂区范围进行改造和建设,以达到提升环境质量的目的。再次,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对职工进行專业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引入新型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率,创造一条新型绿色的乡镇企业发展道路。最后,重视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建立适应乡镇特色和环保工作实际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让环保法作为乡镇企业发展道路上环境质量提升的基础保障。
3.3加强农村污染的综合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根据不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选择性的使用农药以便有效地发挥农药的最大特性。严格执行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搭配使用的原则,对于使用性质不同的农田应当采取合理配方施肥,有力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范围,尽量减少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在农村普遍建立垃圾填埋场,有效收集处理工业废渣和生产生活垃圾,淘汰随意丢弃、焚烧和简单的深埋处置方式。加大实行农用地膜、日常生活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薄膜的有偿使用政策,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来源,提出环保、绿色的购物方式(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使用过的塑料制品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采取对散养、粗放、无组织的小型养殖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乡镇企业排污管控,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产生,全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型企业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环境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局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引发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才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新农业,2007(5):8-9.
[2]孙炳彦.关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3):103-10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人民政府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