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7日那个明朗的早上,带着青岛市委的殷殷嘱托,我们150名队员满怀感恩,登上了南下的飞机,跨越山海,拉开了鹏城求索的序幕。
在深圳的每一天,我们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用眼睛去发现,用脚步去丈量,用文字去提炼,用脑力去思辨,绵绵用力、日日为继、久久为功。每天无论多忙碌,我坚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并分享,日拱一卒,不负韶光,记录了100篇体悟日志,累计五万多字,鲜活展示了体悟实训的活力与激情;用镜头拍摄各种学习场景,积累素材照片6000多张,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深圳光影。在《鹏城体悟》专报、简报、“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公众号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凤凰新闻》《大众日报》《青岛日报》“观海”“蓝睛”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学深悟透深圳发展机理,提升“三化一型”素质能力,让深圳的改革之风激活青岛的一池春水。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在鹏城四个多月的体悟实训,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开放,知识越来越丰富,思考越来越深入,现将学习体悟分享如下:
体悟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是深圳特区精神。“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年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然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体悟实训期间,我们集体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让我感慨良多。深圳從昔日的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大都市,靠的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靠的是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拼搏精神;靠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我们学赶深圳,就是要将“深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在真抓实干上续写“新担当”。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把深圳的经验拿过来,亦步亦趋,青岛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和优势,要在一些“我有你无,你有我无”的领域,彰显特色,合作共赢。
体悟二:“深圳的特产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船长”,他们的精神“格局”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做多大。学深圳人、赶深圳人首先要学深圳企业家、赶深圳企业家。在深圳学习体悟,是一个走近企业、走近企业家,聚人脉链资源、扩大朋友圈的过程。来深圳第二天,我有了第一个深圳企业家微信,实训过去100天,已完成与深圳150个企业家交朋友的小目标。在实训单位,我努力当好学员、职员,不当过客、看客,主动做好每一项交办任务,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能让企业感到舒服。工作之余,随队拜访了几十家企业,在面对面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深感到深圳的企业家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心态开放包容、敢拼敢闯。深圳的企业从来不是在顺风顺水中长大,成功企业大多都是在生死考验中完成了自我蜕变与迭代,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深圳的企业家精神代代相传,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而是企业家。
体悟三:“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坐落着一个以“人才”命名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这是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表达了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 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响亮的口号昭示了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这个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城市,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怀揣梦想从四面八方涌入。因为这里,没有天花板,没有终点线,有的是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生机勃勃的土壤。在“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深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诚心引才,用环境育才,用事业留才,用生态聚才,用市场化理念服务人才、成就人才,打造让人才舒服的创业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上演“孔雀东南飞,人才聚鹏城”的盛景。在体悟期间,我将深圳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总结梳理,形成了自己的调研课题,在《鹏城体悟》专报刊发。
体悟四:“深圳有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各地纷纷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深圳为什么能一骑绝尘?因为这里信奉“有限有为政府、有效有序市场”,形成了“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家来讲,营商环境就是8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深圳市委书记在企业家日公布自己的微信和手机号码,众多企业家把建议发给书记,获取了一手信息后,政府能改的立说即改。深圳营商环境在投资热度、法治力度、人才满意度、创新活跃度、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对我们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一是能够快速、精准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深圳不是简单“复读”中央文件,而是结合实际,细化成一条条可执行、可检验、可落地的方案。二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严格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路径,形成多赢局面。三是全体系金融支持,政府设立“天使母基金”,资本市场活跃着几千家创投机构,共同助力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之前看过一篇采访,为什么深圳能够培育出华为?深圳的一位老领导说:华为不是培育出来的,是自己长出的。因为营造好生长的气候,森林里总会长出几棵大树。
体悟五:“拥抱数字化时代”。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高科技企业云集,深圳市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在深圳,从交通出行、吃饭购物、工作学习、政府办事等多场景多领域,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无所不在。数字化转型既是企业、政府的必答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答题。作为年轻干部,适应数字化生存,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数字化意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时代;要提高远见力和洞察力,关注未来,理解趋势,敏锐察觉变化;要终身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随时更新迭代新知识新技能,避免碎片化学习和虚假繁忙,跟上未来的发展脚步。
体悟六:“深圳是一个生态特区”。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花红草绿的城市景象,是很多人喜欢深圳的原因之一。深圳有一半的土地划入了生态控制线。全市1206个公园分布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这里生长着600岁的古榕树,飞翔着300多种候鸟和留鸟,整个中国六分之一的蝴蝶品种,十分之一的蜻蜓品种都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不仅仅是一座容纳人口的建筑群,更是一个能承载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天地。深圳激荡四十年,万物繁盛生长,城市车水马龙。不止是摩登繁华,也有钟灵毓秀,多种气质交融,方成为这独一无二的鹏城。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梦想和美好就如植物般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带着问题来深圳,带着答案回青岛。100多天来,学赶深圳的紧迫感始终催促着我们。在深圳加满油,回青岛加油干。我们要用实训收获的新视野、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逻辑、新打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深圳发展的逻辑与机理,与青岛开放创新改革的实践结合,以拓荒牛精神,为城市生长和进化,提供崭新动力。看见未来的人,才能拥有未来;不懈求索的人,才能找到答案。100天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从城市未来的长视域来看,赴深圳体悟实训改变的不仅仅是今天,我们将持之以恒放大实训成果,叩问当下,剑指明天!
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学员工作部副主任
在深圳的每一天,我们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用眼睛去发现,用脚步去丈量,用文字去提炼,用脑力去思辨,绵绵用力、日日为继、久久为功。每天无论多忙碌,我坚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并分享,日拱一卒,不负韶光,记录了100篇体悟日志,累计五万多字,鲜活展示了体悟实训的活力与激情;用镜头拍摄各种学习场景,积累素材照片6000多张,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深圳光影。在《鹏城体悟》专报、简报、“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公众号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凤凰新闻》《大众日报》《青岛日报》“观海”“蓝睛”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学深悟透深圳发展机理,提升“三化一型”素质能力,让深圳的改革之风激活青岛的一池春水。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在鹏城四个多月的体悟实训,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开放,知识越来越丰富,思考越来越深入,现将学习体悟分享如下:
体悟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是深圳特区精神。“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年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然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体悟实训期间,我们集体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让我感慨良多。深圳從昔日的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大都市,靠的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靠的是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拼搏精神;靠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我们学赶深圳,就是要将“深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在真抓实干上续写“新担当”。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把深圳的经验拿过来,亦步亦趋,青岛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和优势,要在一些“我有你无,你有我无”的领域,彰显特色,合作共赢。
体悟二:“深圳的特产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船长”,他们的精神“格局”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做多大。学深圳人、赶深圳人首先要学深圳企业家、赶深圳企业家。在深圳学习体悟,是一个走近企业、走近企业家,聚人脉链资源、扩大朋友圈的过程。来深圳第二天,我有了第一个深圳企业家微信,实训过去100天,已完成与深圳150个企业家交朋友的小目标。在实训单位,我努力当好学员、职员,不当过客、看客,主动做好每一项交办任务,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能让企业感到舒服。工作之余,随队拜访了几十家企业,在面对面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深感到深圳的企业家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心态开放包容、敢拼敢闯。深圳的企业从来不是在顺风顺水中长大,成功企业大多都是在生死考验中完成了自我蜕变与迭代,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深圳的企业家精神代代相传,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而是企业家。
体悟三:“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坐落着一个以“人才”命名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这是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表达了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 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响亮的口号昭示了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这个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城市,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怀揣梦想从四面八方涌入。因为这里,没有天花板,没有终点线,有的是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生机勃勃的土壤。在“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深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用诚心引才,用环境育才,用事业留才,用生态聚才,用市场化理念服务人才、成就人才,打造让人才舒服的创业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上演“孔雀东南飞,人才聚鹏城”的盛景。在体悟期间,我将深圳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总结梳理,形成了自己的调研课题,在《鹏城体悟》专报刊发。
体悟四:“深圳有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各地纷纷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深圳为什么能一骑绝尘?因为这里信奉“有限有为政府、有效有序市场”,形成了“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家来讲,营商环境就是8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深圳市委书记在企业家日公布自己的微信和手机号码,众多企业家把建议发给书记,获取了一手信息后,政府能改的立说即改。深圳营商环境在投资热度、法治力度、人才满意度、创新活跃度、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对我们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一是能够快速、精准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深圳不是简单“复读”中央文件,而是结合实际,细化成一条条可执行、可检验、可落地的方案。二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严格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路径,形成多赢局面。三是全体系金融支持,政府设立“天使母基金”,资本市场活跃着几千家创投机构,共同助力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之前看过一篇采访,为什么深圳能够培育出华为?深圳的一位老领导说:华为不是培育出来的,是自己长出的。因为营造好生长的气候,森林里总会长出几棵大树。
体悟五:“拥抱数字化时代”。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高科技企业云集,深圳市也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在深圳,从交通出行、吃饭购物、工作学习、政府办事等多场景多领域,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无所不在。数字化转型既是企业、政府的必答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答题。作为年轻干部,适应数字化生存,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数字化意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时代;要提高远见力和洞察力,关注未来,理解趋势,敏锐察觉变化;要终身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随时更新迭代新知识新技能,避免碎片化学习和虚假繁忙,跟上未来的发展脚步。
体悟六:“深圳是一个生态特区”。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花红草绿的城市景象,是很多人喜欢深圳的原因之一。深圳有一半的土地划入了生态控制线。全市1206个公园分布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这里生长着600岁的古榕树,飞翔着300多种候鸟和留鸟,整个中国六分之一的蝴蝶品种,十分之一的蜻蜓品种都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不仅仅是一座容纳人口的建筑群,更是一个能承载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天地。深圳激荡四十年,万物繁盛生长,城市车水马龙。不止是摩登繁华,也有钟灵毓秀,多种气质交融,方成为这独一无二的鹏城。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梦想和美好就如植物般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带着问题来深圳,带着答案回青岛。100多天来,学赶深圳的紧迫感始终催促着我们。在深圳加满油,回青岛加油干。我们要用实训收获的新视野、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逻辑、新打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深圳发展的逻辑与机理,与青岛开放创新改革的实践结合,以拓荒牛精神,为城市生长和进化,提供崭新动力。看见未来的人,才能拥有未来;不懈求索的人,才能找到答案。100天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从城市未来的长视域来看,赴深圳体悟实训改变的不仅仅是今天,我们将持之以恒放大实训成果,叩问当下,剑指明天!
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学员工作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