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知不觉,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二十几个年头,回首这些年的工作感觉努力的同时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虽平凡但却充实。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用心管理班级事务,不仅仅是把学生的行为管理好,还要培养學生的生活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做好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四者的沟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我们共同感受着语文的美,生活的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毕生的追求!
关键词:爱;教育心得;班级管理;教学管理
一、班级管理方面
(一)班主任要细心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复杂且琐碎,这就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班主任的细心一方面是对待班级管理中杂物杂事要细心,系统整理和科学安排。一些工作要亲自去实践,将自己置身于班集体中,有利于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一些工作可以分配给班干部去落实,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让整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细心观察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细心观察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可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品质等,还可以发现哪些学生发生了变化。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后,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某个学生上课一直是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最近却发现他精神状态不好,上课走神且沉默寡言。班主任通过私下沟通,得知这位学生是由于家庭矛盾而导致的状态不好。班主任通过对该学生家长及时的沟通,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开导,该学生又恢复了原来的学习状态。
(二)班主任要尽心
有小学班主任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班主任工作任务繁多且琐碎,如果你忽略了一些工作,也许领导不会发现、不会追究,学生也不会有怨言,然而班主任是否管理到位,这就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尽心。作为班主任去尽心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智育,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成绩不好或者学习成绩下滑明显的进行私下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班级学生的智育得到很好的开发。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的德育,这是每一门任课教师容易忽视却很重要的工作,更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班主任尽心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班级文化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例如,在班级文化中宣传讲卫生、要整洁的好习惯,班主任就可以让学生培养这一习惯。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以亲自和班级小干部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学习用品、卫生工具等摆放整齐,学生走进教室就能享受整洁的环境。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三)班主任要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真正的教育就是以爱的名义开始。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是整个“大家庭”的“家长”,学生就是他的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当学生遇到开心事的时候,和学生分享;当学生遇到烦心事,和学生一起解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帮学生辅导;当学生与家长出现矛盾,帮学生沟通。一切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感受班主任的爱心时,还要培养学生去爱父母、爱朋友、爱老人和儿童、爱国家。让真爱之心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小学班会上,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节日,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体会如何去爱人。“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唱歌等等,“教师节”亲手为教师制作贺卡等等,让学生真切地去体会“爱”。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用“心”去管理,而不是用“纪律”去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从心的开始的旅程,“细心”,“尽心”,“爱心”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教学管理方面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上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看法。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要关注一些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
(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拜”字右边该四横而非三横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自学,都进入了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务必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研究讨论,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字词、背诵紧抓不放;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学科的了解、对教师的评价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测试、观察、谈心、走访等等。我经常喜欢在课下和学生談心,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弹奏出和谐之音。
(六)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
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室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的情况,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课堂上出现情绪低落、启而不发、缄口无言、反应麻木等状况,教师可通过反思,看问题设计是否妥当,自己点拨是否到位,是否因为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多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力,因势利导,创设出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时,可通过反思:自己呈示的内容是否因为过于浅表或指导的策略过于笼统不得法,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维只能浮于问题的表面,回答问题则是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又文不对题。据此,教师可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因素,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还有,当学生学习被动时,可通过反思,看自已是否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牵着学习的鼻子走,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据此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互动、合作的机会,或加强平等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七)散发有魅力的人格力量
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教学的魅力除了来自语文以外,还来自于教师。教师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有些教师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心情悲观,把糟糕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热情又没有激情,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试想这样的教师,学生怎能喜欢?这些都能够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条件。经常听到一些激情四射的公开课,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能不能保证在每堂课上都能给孩子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呢?是不是也能做到呢?不断地去告诉自己吧。当你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互致问候就显得是那样真诚,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教师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都在和谐的气氛下悄然进行。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迎来的是收获。那收获,是学生们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一天天健康的成长;那收获,是那场毕业典礼上,师生离别时留下的真诚留恋的泪水……展望明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君生. 论爱与教育[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6).
[2]杨彬.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1):187.
[3]苏清妹. 浅谈班主任管理心得[J]. 学周刊, 2015.
关键词:爱;教育心得;班级管理;教学管理
一、班级管理方面
(一)班主任要细心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复杂且琐碎,这就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班主任的细心一方面是对待班级管理中杂物杂事要细心,系统整理和科学安排。一些工作要亲自去实践,将自己置身于班集体中,有利于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一些工作可以分配给班干部去落实,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让整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细心观察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细心观察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可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品质等,还可以发现哪些学生发生了变化。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后,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某个学生上课一直是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最近却发现他精神状态不好,上课走神且沉默寡言。班主任通过私下沟通,得知这位学生是由于家庭矛盾而导致的状态不好。班主任通过对该学生家长及时的沟通,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开导,该学生又恢复了原来的学习状态。
(二)班主任要尽心
有小学班主任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班主任工作任务繁多且琐碎,如果你忽略了一些工作,也许领导不会发现、不会追究,学生也不会有怨言,然而班主任是否管理到位,这就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尽心。作为班主任去尽心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智育,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成绩不好或者学习成绩下滑明显的进行私下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班级学生的智育得到很好的开发。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的德育,这是每一门任课教师容易忽视却很重要的工作,更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班主任尽心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班级文化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例如,在班级文化中宣传讲卫生、要整洁的好习惯,班主任就可以让学生培养这一习惯。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以亲自和班级小干部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学习用品、卫生工具等摆放整齐,学生走进教室就能享受整洁的环境。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三)班主任要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真正的教育就是以爱的名义开始。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是整个“大家庭”的“家长”,学生就是他的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当学生遇到开心事的时候,和学生分享;当学生遇到烦心事,和学生一起解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帮学生辅导;当学生与家长出现矛盾,帮学生沟通。一切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感受班主任的爱心时,还要培养学生去爱父母、爱朋友、爱老人和儿童、爱国家。让真爱之心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小学班会上,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节日,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体会如何去爱人。“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唱歌等等,“教师节”亲手为教师制作贺卡等等,让学生真切地去体会“爱”。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用“心”去管理,而不是用“纪律”去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从心的开始的旅程,“细心”,“尽心”,“爱心”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教学管理方面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上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看法。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探求和创造。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要关注一些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课堂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师生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是自己通过思考把问题搞懂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知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难易之间的和谐,使课堂成为教学思想萌发的源泉。
(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如:“拜”字右边该四横而非三横等,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纠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自学,都进入了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务必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研究讨论,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字词、背诵紧抓不放;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学科的了解、对教师的评价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试:测试、观察、谈心、走访等等。我经常喜欢在课下和学生談心,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弹奏出和谐之音。
(六)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
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室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的情况,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就能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课堂上出现情绪低落、启而不发、缄口无言、反应麻木等状况,教师可通过反思,看问题设计是否妥当,自己点拨是否到位,是否因为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多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部驱力,因势利导,创设出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浮光掠影、思考深入不下去时,可通过反思:自己呈示的内容是否因为过于浅表或指导的策略过于笼统不得法,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思考的抓手,思维只能浮于问题的表面,回答问题则是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又文不对题。据此,教师可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因素,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还有,当学生学习被动时,可通过反思,看自已是否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牵着学习的鼻子走,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据此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互动、合作的机会,或加强平等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七)散发有魅力的人格力量
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教学的魅力除了来自语文以外,还来自于教师。教师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有些教师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心情悲观,把糟糕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怒不可遏;在工作中既缺乏热情又没有激情,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试想这样的教师,学生怎能喜欢?这些都能够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条件。经常听到一些激情四射的公开课,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能不能保证在每堂课上都能给孩子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呢?是不是也能做到呢?不断地去告诉自己吧。当你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互致问候就显得是那样真诚,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教师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都在和谐的气氛下悄然进行。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迎来的是收获。那收获,是学生们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一天天健康的成长;那收获,是那场毕业典礼上,师生离别时留下的真诚留恋的泪水……展望明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君生. 论爱与教育[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6).
[2]杨彬.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1):187.
[3]苏清妹. 浅谈班主任管理心得[J]. 学周刊,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