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最初的典型做法就是通过讲述或报告病例、法律案件,引导相关专业学习者对“案例”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在我国,案例教学法较广泛地运用于大学课程教学中,但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运用上,我们还可以明显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地增补理论,通过案例教学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对于中职德育教学来说,就具备了相应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出发,论证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及需要关注的问题,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前瞻性教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程的灵魂就是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和价值观。作为德育课的一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着力于怎样改革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大纲基本观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着眼于怎样补充甚至自编案例和改进教学设计,来体现国家规划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德育理论知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德育课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生或中职毕业生的事例。从本质上来讲,这些案例都是一个个“媒介”,每个媒介都暗含了一种德育现象或一个德育问题,有的甚至包含着道德的两难问题。教师通过选择蕴含着“虚”的理论的“实”的案例,引导对案例发生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并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寻求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虚”与“实”相结合,“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而变得明确、具体,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德育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德育学习过程
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往往是套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这种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得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德育水平不能获得深刻的提高。而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到总结案例这些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从而自然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
二、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虽然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其具有必然的高效实施结果。因此,要把这一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还需要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遵循以下的步骤:
(一)案例选择应该适当精选
职业是动态的,中职学生更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德育课教学,应该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因此,实施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首先需要对案例选择进行适当的精选。其一,真实性。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它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只有在德育教学中选择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中职学生的案例,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正规化的德育教育。其二,典型性。一般的事例虽也具有真实性,但却未必能为教学服务。要成为中职德育课程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即案例反映的客观事实应该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能够由个别推及一般。其三,专业性。中职德育课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力争以中职学生或中职毕业生、一线劳动者的事例为主,选择贴近专业方向来进行案例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德育课程学习当中。
(二)案例整理应该细致入微
整理案例是对案例的再加工处理,案例的整理需要贴近教学目标,不能够盲目地寻找成功案例进行说教,冲淡教学重点,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在整理案例中要基于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教学处理”,把事例中与知识传授有关的部分进一步具体化、细节化、精确化,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在案例进行改写之后应该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相应的中职德育课程学习。
(三)案例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和评价
如果要真正地把握教学大纲、理解教材内容,就必须要学会在用好案例上下功夫。如何才能把德育教材的案例用得好呢?那就要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注重引导和评价,秉持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是案例讨论阶段的开启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运用案例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德育案例的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案例情境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帮助他们克服胆小心理,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针对已经偏离主要问题、甚至钻牛角尖的学生,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扶正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其三,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案例探究过程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地采取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也需参与到评价当中。对于正确结论要给予肯定;对于尚未得出正确结论的讨论要及时点拨;对于讨论中得出的错误结论要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探讨的过程中获得道德感悟,从案例的剖析中明确道德規范,逐步提高分析实际道德问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即同一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欠缺区别,教学不曾调整;有部分教師过分热衷在德育教学中利用案例来增补理论,“深入”过度,“浅出”不够,不仅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学生接受能力不符,而且容易出现不适合国情的可能;课堂使用的案例讨论时间掌控不好,虽然有预先设定的案例问题,但是如果不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做出适当调整,就容易出现时间漏洞,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无法实实在在地掌握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假如一味地纯粹以文字形式来展示案例资源,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小结
客观地说,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只有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使案例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优势,真正促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在德育学科中的推广,实现了教学相长和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实践,实实在在地服务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
责任编辑何丽华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程的灵魂就是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和价值观。作为德育课的一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着力于怎样改革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大纲基本观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着眼于怎样补充甚至自编案例和改进教学设计,来体现国家规划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德育理论知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德育课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生或中职毕业生的事例。从本质上来讲,这些案例都是一个个“媒介”,每个媒介都暗含了一种德育现象或一个德育问题,有的甚至包含着道德的两难问题。教师通过选择蕴含着“虚”的理论的“实”的案例,引导对案例发生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并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寻求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虚”与“实”相结合,“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而变得明确、具体,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德育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德育学习过程
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往往是套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这种纯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得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德育水平不能获得深刻的提高。而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到总结案例这些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从而自然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
二、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虽然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其具有必然的高效实施结果。因此,要把这一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还需要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遵循以下的步骤:
(一)案例选择应该适当精选
职业是动态的,中职学生更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德育课教学,应该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因此,实施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首先需要对案例选择进行适当的精选。其一,真实性。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它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只有在德育教学中选择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中职学生的案例,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正规化的德育教育。其二,典型性。一般的事例虽也具有真实性,但却未必能为教学服务。要成为中职德育课程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即案例反映的客观事实应该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能够由个别推及一般。其三,专业性。中职德育课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力争以中职学生或中职毕业生、一线劳动者的事例为主,选择贴近专业方向来进行案例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德育课程学习当中。
(二)案例整理应该细致入微
整理案例是对案例的再加工处理,案例的整理需要贴近教学目标,不能够盲目地寻找成功案例进行说教,冲淡教学重点,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在整理案例中要基于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教学处理”,把事例中与知识传授有关的部分进一步具体化、细节化、精确化,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在案例进行改写之后应该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相应的中职德育课程学习。
(三)案例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和评价
如果要真正地把握教学大纲、理解教材内容,就必须要学会在用好案例上下功夫。如何才能把德育教材的案例用得好呢?那就要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注重引导和评价,秉持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是案例讨论阶段的开启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运用案例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德育案例的课堂讨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案例情境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帮助他们克服胆小心理,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针对已经偏离主要问题、甚至钻牛角尖的学生,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扶正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其三,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案例探究过程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地采取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也需参与到评价当中。对于正确结论要给予肯定;对于尚未得出正确结论的讨论要及时点拨;对于讨论中得出的错误结论要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探讨的过程中获得道德感悟,从案例的剖析中明确道德規范,逐步提高分析实际道德问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容易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即同一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欠缺区别,教学不曾调整;有部分教師过分热衷在德育教学中利用案例来增补理论,“深入”过度,“浅出”不够,不仅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学生接受能力不符,而且容易出现不适合国情的可能;课堂使用的案例讨论时间掌控不好,虽然有预先设定的案例问题,但是如果不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做出适当调整,就容易出现时间漏洞,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无法实实在在地掌握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假如一味地纯粹以文字形式来展示案例资源,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小结
客观地说,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只有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使案例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优势,真正促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在德育学科中的推广,实现了教学相长和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实践,实实在在地服务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