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据有关史料记载,孙中山生前曾有过3次台湾之行。这3次台湾之行,饱含着孙中山先生浓浓的台湾情结。
初赴台湾:
宝岛点燃民主革命的火花
台湾在孙中山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1894年11月,孙中山联系了许多进步华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宗旨是复兴中华,要复兴中华,就必须要收复台湾。
当时,台湾正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日本人对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控制极严,生怕大陆人士赴台湾是暗中支持台湾人反日。
孙中山深知,欲想振兴中华,必定得先收复台湾。因此,孙中山想在台湾秘密建立一个兴中会的分会。1897年9月,孙中山决定先派陈少白秘密去台湾探听虚实,为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做准备。
经过陈少白的努力奔走,他在台湾先后结识了吴文秀、赵满朝、容祺年、林震东、陈德安等进步人士,并在杨心如的住宅正式成立了兴中会台湾分会组织。
兴中会台湾分会建立不久,日本特务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分会建立之后,在日本特务的监控下,很难开展宣传工作。尽管如此,陈少白等分会的核心成员仍利用各种方式,冒险支持祖国大陆的反清斗争,对台湾各地的抗日活动也给予了诸多帮助。
1900年9月,正是秋风劲吹的时候,身在日本的孙中山为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做准备,决定去台湾。
孙中山为什么选择此时去台湾呢?经过分析,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孙中山非常关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收复台湾,因此,他想实地看看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的社会状况。
第二,兴中会台湾分会是孙中山一手策划建立的,对于这个组织的运作情况,孙中山也想亲自出马考察一下,并与岛上的进步人士见个面,尽可能动员和利用他们的力量为广东惠州起义出钱出力。
第三,孙中山想把这一次的惠州起义指挥所设在台湾岛上。
第四,孙中山想利用陈少白与台湾民政厅长后藤新平的特殊关系,请求台湾总督府支援惠州反清起义队伍一部分武器。
孙中山赴台湾的准备工作紧张而秘密地进行着。1900年9月25日,这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孙中山在日本友人志士平山周的陪同下,于当日早晨从日本神户乘“台南丸”号轮船向台湾进发。28日,孙中山一行抵达台湾基隆,随后进入台北。
孙中山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名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得知孙中山到了台北的消息后,赶紧派副官后藤新平前去看望,并向孙许诺可为他的反清活动及起义提供若干帮助。
到了台湾以后,孙中山深入了解了兴中会台湾分会的发展情况,对于兴中会台湾分会成员甘冒危险秘密开展地下斗争的精神,给予了极大的赞扬。这一次的台湾之行,给了孙中山极大的鼓舞,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当即对惠州的反清起义做了一些筹划和部署,并将起义指挥部设在台北大稻埕爱国商人李春生的洋楼上。
然而,现实总是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当反清起义正要发动时,日本山县有朋内阁倒台,接替山县的新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孙中山在台策动的惠州反清武装起义不利于日本,密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支持孙中山的任何革命活动。
在这关键时刻,孙中山得此信息后,他沉静地商请菲律宾革命党代表彭西,将菲独立军第二次在日本购置的军械转运广东,支援惠州起义军。彭西对孙中山十分尊重,当即应允。
就在这时,负责供应武器的日本军火商中村弥六从中搞鬼,把一批优良的军火武器换成了一批不能使用的废武器。孙中山得到的这一批武器大多是不能打响的哑枪、哑炮,这等于是一堆废铁。起义士兵没有武器,惠州起义无法按时进行。
惠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已久的举措,孙中山当然不甘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既然洋人靠不住,孙中山觉得惠州武装起义只有靠自己。孙中山认为,惠州起义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孙中山仍然按原计划在惠州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军后来虽连打了几个胜仗,消灭了一些清军,终因得不到支援而难以撑下去,被迫予以解散。
再赴台湾:
岛上民众控诉日本的罪行
孙中山第一次赴台湾,总共住了40多天。台湾宝岛的秀丽风景,孙中山为之惊叹;台湾人民对日寇的痛恨,孙中山为之赞叹;台湾人民的深情友爱,孙中山为之敬佩。第一次台湾之行,虽然对于孙中山来说也有遗憾,那遗憾就是原本想借用台湾总督赞助的武器帮助惠州武装起义,结果节外生枝未能成功。但是,在孙中山的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要收复台湾的决心!孙中山心系台湾,无时无刻不思考着收复台湾。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果实被军阀袁世凯窃取后,在上海的孙中山感到不宜在此长住,决定离沪。
1913年8月2日,天气还很炎热。孙中山身穿1件衬衫,仍然觉得热不可挡。在孙中山的心中,他觉得这势不可挡的热浪犹如中国人民势不可挡的革命热情,总有一天会席卷天下。于是,他与胡汉民一同乘德轮“约克”号去广州,准备在广东谋划讨袁事宜。
轮船一路顺风而驶,8月3日,轮船到了福建马尾。这时,孙中山听说广东形势复杂混乱,便突然萌发了再去台湾的念头。孙中山要去台湾的提议得到了其他陪同人员的一致赞同,这便是孙中山第二次赴台湾。
孙中山一行到了台湾以后,日本台湾总督佐久间佐马太因为担心他在台鼓动台湾人民爱国抗日,便以保护他的安全为由,派3名宪兵进行监视,其起居侍应也由2名日本人村上百惠、冈村吉江负责。
和第一次赴台湾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赴台湾,孙中山是作为一名播种的使者,他的心中是对未来台湾的一片憧憬和期待。而这一次赴台湾,是因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自己是来台湾暂时避难。孙中山这一次在台湾期间,他的行动时刻受到日本宪兵的监视和限制。
如何摆脱日本宪兵的监视呢?孙中山想起了旅游。于是,孙中山每天和随从人员到台湾的名胜古迹处旅游,他分别到台湾的嘉义吴凤庙、埔里及南投日月潭等地,一边旅游,一边暗中做社会考察。台湾民众听说孙中山来了,百姓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孙中山每到一地,都得到了台湾百姓的拥戴。当孙中山当面听到台湾百姓对他控诉日本法西斯在台的暴行时,孙中山心里既愤怒,又很难受,并不时用广东话痛骂日本人。 日本台湾总督万万没有想到,孙中山在台湾的号召力有如此巨大,自己派去的3个宪兵根本阻止不了孙中山的行动。有几次,日本宪兵因为跟随监视孙中山,还被围观而来的台湾民众打得鼻青脸肿。日本台湾总督因为惧怕社会舆论,只好放弃对孙中山的监视。
孙中山的第二次台湾之行,犹如出现在天上的一颗启明星,将台湾民众的心里照得透亮。孙中山离开台湾后,岛上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给日本统治者打击甚大。
三赴台湾:
受到日本当局严格的限制
间隔5年时间,即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因国内政争被迫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之职。孙中山见局势不好,决定与胡汉民、戴季陶一同乘日本大阪商船“苏州丸”号离开广东去日本。正好,这艘商船还要去台湾,孙中山立即决定了第三次的台湾之行。
台湾总督得知孙中山将第三次来台湾,他的内心十分恐慌。在5年之前,孙中山在台湾掀起了民众反日本的高潮,其影响力之大,自己是亲眼所见。为了防止孙中山再一次在台湾掀起反日的巨浪,台湾总督府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应对之策。
经过与会人员的紧急商讨,总督府决定采取4个措施限制孙中山在台的行动:
其一,不准台民去码头迎接孙中山。
其二,以招待为由,由日方派警员上船困住孙,尽量不让孙上岸,如孙中山非要下船,则由日方人员直接将孙中山接到台北市区的旅馆,食宿均由日方安排。
其三,孙中山在台北期间不发表演说,不会见客人。
其四,孙中山离开台湾上“苏州丸”号商船时,均由日本人护送。
孙中山乘坐的“苏州丸”号一到台北,台湾总督府就派人上船在船上请孙中山的客,并告知为了他的“安全”,也为了给他提供方便,可随时换船去日本神户,下午就可以走。
孙中山知道日本人并不欢迎他到台湾。孙中山则表示,他很感谢日本人对自己的“关心”,但孙中山表示来一次台湾很不容易,说什么也要上岛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无论如何,他都要在岛住宿一晚,尽情领略台湾宝岛神秘的夜色风光。
台湾总督府派去的人员见孙中山说得在情在理,只得同意孙中山下船,并又以安全为由,向他告知不得接触台民。
为了防止发生类似上一次的事件,日本当局派出了许多便衣警察,严密监视着孙中山的一举一动。孙中山的一言一行全部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由于日本人对孙中山控制太严,孙中山这一次再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台湾的民众了。孙中山想乘第三次赴台湾的机会,继续在台湾民众中宣传政治主张、唤起台民民族意识、鼓动台民爱国的目的无法实现。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得带着满腹愤慨离开了台湾。
初赴台湾:
宝岛点燃民主革命的火花
台湾在孙中山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1894年11月,孙中山联系了许多进步华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宗旨是复兴中华,要复兴中华,就必须要收复台湾。
当时,台湾正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日本人对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控制极严,生怕大陆人士赴台湾是暗中支持台湾人反日。
孙中山深知,欲想振兴中华,必定得先收复台湾。因此,孙中山想在台湾秘密建立一个兴中会的分会。1897年9月,孙中山决定先派陈少白秘密去台湾探听虚实,为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做准备。
经过陈少白的努力奔走,他在台湾先后结识了吴文秀、赵满朝、容祺年、林震东、陈德安等进步人士,并在杨心如的住宅正式成立了兴中会台湾分会组织。
兴中会台湾分会建立不久,日本特务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分会建立之后,在日本特务的监控下,很难开展宣传工作。尽管如此,陈少白等分会的核心成员仍利用各种方式,冒险支持祖国大陆的反清斗争,对台湾各地的抗日活动也给予了诸多帮助。
1900年9月,正是秋风劲吹的时候,身在日本的孙中山为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做准备,决定去台湾。
孙中山为什么选择此时去台湾呢?经过分析,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孙中山非常关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收复台湾,因此,他想实地看看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的社会状况。
第二,兴中会台湾分会是孙中山一手策划建立的,对于这个组织的运作情况,孙中山也想亲自出马考察一下,并与岛上的进步人士见个面,尽可能动员和利用他们的力量为广东惠州起义出钱出力。
第三,孙中山想把这一次的惠州起义指挥所设在台湾岛上。
第四,孙中山想利用陈少白与台湾民政厅长后藤新平的特殊关系,请求台湾总督府支援惠州反清起义队伍一部分武器。
孙中山赴台湾的准备工作紧张而秘密地进行着。1900年9月25日,这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孙中山在日本友人志士平山周的陪同下,于当日早晨从日本神户乘“台南丸”号轮船向台湾进发。28日,孙中山一行抵达台湾基隆,随后进入台北。
孙中山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名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得知孙中山到了台北的消息后,赶紧派副官后藤新平前去看望,并向孙许诺可为他的反清活动及起义提供若干帮助。
到了台湾以后,孙中山深入了解了兴中会台湾分会的发展情况,对于兴中会台湾分会成员甘冒危险秘密开展地下斗争的精神,给予了极大的赞扬。这一次的台湾之行,给了孙中山极大的鼓舞,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当即对惠州的反清起义做了一些筹划和部署,并将起义指挥部设在台北大稻埕爱国商人李春生的洋楼上。
然而,现实总是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当反清起义正要发动时,日本山县有朋内阁倒台,接替山县的新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孙中山在台策动的惠州反清武装起义不利于日本,密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支持孙中山的任何革命活动。
在这关键时刻,孙中山得此信息后,他沉静地商请菲律宾革命党代表彭西,将菲独立军第二次在日本购置的军械转运广东,支援惠州起义军。彭西对孙中山十分尊重,当即应允。
就在这时,负责供应武器的日本军火商中村弥六从中搞鬼,把一批优良的军火武器换成了一批不能使用的废武器。孙中山得到的这一批武器大多是不能打响的哑枪、哑炮,这等于是一堆废铁。起义士兵没有武器,惠州起义无法按时进行。
惠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已久的举措,孙中山当然不甘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既然洋人靠不住,孙中山觉得惠州武装起义只有靠自己。孙中山认为,惠州起义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孙中山仍然按原计划在惠州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军后来虽连打了几个胜仗,消灭了一些清军,终因得不到支援而难以撑下去,被迫予以解散。
再赴台湾:
岛上民众控诉日本的罪行
孙中山第一次赴台湾,总共住了40多天。台湾宝岛的秀丽风景,孙中山为之惊叹;台湾人民对日寇的痛恨,孙中山为之赞叹;台湾人民的深情友爱,孙中山为之敬佩。第一次台湾之行,虽然对于孙中山来说也有遗憾,那遗憾就是原本想借用台湾总督赞助的武器帮助惠州武装起义,结果节外生枝未能成功。但是,在孙中山的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要收复台湾的决心!孙中山心系台湾,无时无刻不思考着收复台湾。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果实被军阀袁世凯窃取后,在上海的孙中山感到不宜在此长住,决定离沪。
1913年8月2日,天气还很炎热。孙中山身穿1件衬衫,仍然觉得热不可挡。在孙中山的心中,他觉得这势不可挡的热浪犹如中国人民势不可挡的革命热情,总有一天会席卷天下。于是,他与胡汉民一同乘德轮“约克”号去广州,准备在广东谋划讨袁事宜。
轮船一路顺风而驶,8月3日,轮船到了福建马尾。这时,孙中山听说广东形势复杂混乱,便突然萌发了再去台湾的念头。孙中山要去台湾的提议得到了其他陪同人员的一致赞同,这便是孙中山第二次赴台湾。
孙中山一行到了台湾以后,日本台湾总督佐久间佐马太因为担心他在台鼓动台湾人民爱国抗日,便以保护他的安全为由,派3名宪兵进行监视,其起居侍应也由2名日本人村上百惠、冈村吉江负责。
和第一次赴台湾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赴台湾,孙中山是作为一名播种的使者,他的心中是对未来台湾的一片憧憬和期待。而这一次赴台湾,是因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自己是来台湾暂时避难。孙中山这一次在台湾期间,他的行动时刻受到日本宪兵的监视和限制。
如何摆脱日本宪兵的监视呢?孙中山想起了旅游。于是,孙中山每天和随从人员到台湾的名胜古迹处旅游,他分别到台湾的嘉义吴凤庙、埔里及南投日月潭等地,一边旅游,一边暗中做社会考察。台湾民众听说孙中山来了,百姓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孙中山每到一地,都得到了台湾百姓的拥戴。当孙中山当面听到台湾百姓对他控诉日本法西斯在台的暴行时,孙中山心里既愤怒,又很难受,并不时用广东话痛骂日本人。 日本台湾总督万万没有想到,孙中山在台湾的号召力有如此巨大,自己派去的3个宪兵根本阻止不了孙中山的行动。有几次,日本宪兵因为跟随监视孙中山,还被围观而来的台湾民众打得鼻青脸肿。日本台湾总督因为惧怕社会舆论,只好放弃对孙中山的监视。
孙中山的第二次台湾之行,犹如出现在天上的一颗启明星,将台湾民众的心里照得透亮。孙中山离开台湾后,岛上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给日本统治者打击甚大。
三赴台湾:
受到日本当局严格的限制
间隔5年时间,即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因国内政争被迫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之职。孙中山见局势不好,决定与胡汉民、戴季陶一同乘日本大阪商船“苏州丸”号离开广东去日本。正好,这艘商船还要去台湾,孙中山立即决定了第三次的台湾之行。
台湾总督得知孙中山将第三次来台湾,他的内心十分恐慌。在5年之前,孙中山在台湾掀起了民众反日本的高潮,其影响力之大,自己是亲眼所见。为了防止孙中山再一次在台湾掀起反日的巨浪,台湾总督府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应对之策。
经过与会人员的紧急商讨,总督府决定采取4个措施限制孙中山在台的行动:
其一,不准台民去码头迎接孙中山。
其二,以招待为由,由日方派警员上船困住孙,尽量不让孙上岸,如孙中山非要下船,则由日方人员直接将孙中山接到台北市区的旅馆,食宿均由日方安排。
其三,孙中山在台北期间不发表演说,不会见客人。
其四,孙中山离开台湾上“苏州丸”号商船时,均由日本人护送。
孙中山乘坐的“苏州丸”号一到台北,台湾总督府就派人上船在船上请孙中山的客,并告知为了他的“安全”,也为了给他提供方便,可随时换船去日本神户,下午就可以走。
孙中山知道日本人并不欢迎他到台湾。孙中山则表示,他很感谢日本人对自己的“关心”,但孙中山表示来一次台湾很不容易,说什么也要上岛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无论如何,他都要在岛住宿一晚,尽情领略台湾宝岛神秘的夜色风光。
台湾总督府派去的人员见孙中山说得在情在理,只得同意孙中山下船,并又以安全为由,向他告知不得接触台民。
为了防止发生类似上一次的事件,日本当局派出了许多便衣警察,严密监视着孙中山的一举一动。孙中山的一言一行全部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由于日本人对孙中山控制太严,孙中山这一次再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台湾的民众了。孙中山想乘第三次赴台湾的机会,继续在台湾民众中宣传政治主张、唤起台民民族意识、鼓动台民爱国的目的无法实现。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得带着满腹愤慨离开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