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列入中学生必修课程,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教材、教法、考试等方面都有待研究、探讨和规范,一线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需要不断探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电子报,用Music作曲、用电子表格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我的做法是: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①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的键盘卡(与标准键盘等大)进行,后期“传感速度”②的训练在课余任何时间均可方便地进行。②每节上机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一周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进入机房后自觉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开机练习);其后的2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录入比赛(测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比较迅速地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它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的认识过程的特点。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固化的思维方式和风气的影响该模式陷入了一种“注入式”,“满堂灌”的僵化状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很大程度上,所接收到的信息仅仅是信息。我们都清楚信息,知识,和智慧三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学生既不能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与应用,也不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的开放度,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和策略,鼓励学生自我设疑,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纠正补救,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与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样几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1.设置疑问模式
教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自习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训练加以强化和反馈。这种模式以疑问为线索,以解疑为动力,以活动为手段,以澄清问题,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如下图:
2.目标驱进模式
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自行确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联系,详析总结,回归目标。
3.自学—合作模式
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学习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学,能动的学习。该模式的核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建构知识。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符合“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作者单位:贵州省长顺县摆所中学 550700)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电子报,用Music作曲、用电子表格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我的做法是: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①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的键盘卡(与标准键盘等大)进行,后期“传感速度”②的训练在课余任何时间均可方便地进行。②每节上机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一周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进入机房后自觉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开机练习);其后的2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录入比赛(测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比较迅速地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它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的认识过程的特点。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固化的思维方式和风气的影响该模式陷入了一种“注入式”,“满堂灌”的僵化状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很大程度上,所接收到的信息仅仅是信息。我们都清楚信息,知识,和智慧三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学生既不能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与应用,也不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的开放度,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和策略,鼓励学生自我设疑,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纠正补救,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与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这样几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1.设置疑问模式
教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自习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训练加以强化和反馈。这种模式以疑问为线索,以解疑为动力,以活动为手段,以澄清问题,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如下图:
2.目标驱进模式
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自行确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联系,详析总结,回归目标。
3.自学—合作模式
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学习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自学,能动的学习。该模式的核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建构知识。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符合“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作者单位:贵州省长顺县摆所中学 5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