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向没错,前途就是光明的
人物周刊:您从小就特别擅长数字、研究吗?
袁隆平:儿童时期,我非常笨。数学不好,负负得正,我就不理解为什么负负要得正?还有说几何的一个角不能三等分,因为我也不能理解,一个角90度怎么不能三等分呢?这个数学没搞清楚,不好,就放弃,所以说我现在数学得零分了。中学时期我同座位有个同学叫连华宝,他数学好,我游泳好,我是武汉市第一名,我们就有个交易,我说,我就教你游泳,你就帮我改数学习题。结果呢?后来游泳他得了第二名,我数学还是不行。
人物周刊:最初研究水稻的目的是什么?
袁隆平: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我们中国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说,保证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周刊:您从发表论文到立项研究到最后研究成功,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是什么让您觉得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袁隆平: 我当时三十几岁,那个编辑还是很有水平的,把它发表了。当时,国家科委有一个局长,他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义,他就请示当时的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他说这个杂交水稻当然要支持呀,他就发文。后来省里面就立项了,再后来是国家立项,这样就有经费、有人员、有学徒,研究杂交水稻。
立项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乱七八糟呢,对我们来讲反而好,他们都是搞两派斗,保守派,造反派,我搞我的研究反而好了。我到另外一个单位去搞我的研究,人家对你客客气气的。
从1964年开始研究,到1973年才研究成功,九年里每年都有一点进步,虽然有挫折,反反复复。但是,我看到前途光明。为什么呢?我的大方向是对的——杂种优势。杂交水稻是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这个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高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现象。虽然有些失败,但是也有一些进步,支持了我的技术搞下去啊。最后我们总结一条经验,搞研究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事呢?
人物周刊:中间有没有想过到什么程度做不出来就不做了?
袁隆平:那也不是做不起来,比如说我们两系杂交稻,当年老天爷不作美,突然一下跌到低谷去了,很多人都放弃了,但是我们认真分析了一下,原来做的研究结论不对,说与光照有关系,与温度没有关系,这是错误的。我们总结了一下,这个温度很有关系啊。我们是1986年开始研究两系杂交稻,到1995年成功,也是九年。三系杂交稻也是九年,两系杂交稻也是九年,中间都有挫折,方向没错,前途就是光明的。
人物周刊: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这中间两次转换的原因是?
袁隆平:这个与时代、与那个社会背景都有关系,三系杂交稻有优点,也有不足。两系杂交稻呢也有不足的地方,最后超级杂交稻。超级杂交稻是超高产的意思。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扩大耕地面积不可能,耕地在逐年减少,能够保证全国18亿亩耕地就不简单了。
我们的农业部在上个世纪就立下了一个叫作超级稻育种计划,这个超级稻最先是日本1981年提出来的,中国是1996年。后来,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正式命名超级稻,英文叫作super rice,它的指标是12到12.5吨每公顷。我们国家的超级稻分了四个时期:第一期是1996到2000年,每公顷10.5吨;第二期是2001年到2005年,每公顷12吨;2006年到2015年是第三期,每公顷13.5吨,就是亩产900公斤;到了第四期,就是亩产1000公斤。我们都顺利实现了,把日本远远地甩到后头去,它就望尘莫及了。日本非常骄傲的,它科学比较进步啊,但是在我们水稻面前都折服了,我们后来居上。
人物周刊:每一次研究开始,您都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袁隆平:哈哈哈,对,就是不怕失败,在失败里面接受经验教训。如果方向错了就不要了,别搞了是吧?有些聪明人就是搞永动机,方向错了,能量守恒,什么运动能够永动呢?这个是不可能的,方向错了是走不成功的。
人物周刊:我感觉您在失败试验面前是异常冷静的,是跟一般人不一样。
袁隆平:失败了之后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要垂头丧气,那你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是吧,重新把那个方向摆正一点,还是没有问题。
年轻人要去寻找广阔的天地
人物周刊:目前中国很多农村都是中年人在种田,他们老了之后谁来种田?
袁隆平:农业的未来这是个问题。农业是基础。过去的农业比较落后,脸朝黄土背朝天,很辛苦,收入也很低,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搞其他事业,不愿意搞农业。现在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了,现代化了,水稻耕田是拖拉机,收割是收割机,打农药是无人驾驶飞机。要教育年轻人,现代农业有很多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电脑控制的。还有艺术化,我们种出来的田园很漂亮的,种出来的产品也是非常漂亮的,要使这些年轻人对农业刮目相看。
我们国家正在向现代农业发展,他看到了就觉得这就不同啦,他搞现代农业,第一个可以田野工作呼吸新鲜空气,再一个,晒太阳也很有好处。那些小姐怕太晒,年轻男人还得是健康美是吧,对身体有好处。我正在向这些年轻人宣传,说明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比在这个城市工作好得多。香港非常好,但是我在香港有压力感,高楼大厦太多了,铜锣湾尖沙咀呀,热闹是很热闹,但是,没有广阔的天地。
人物周刊:吸引年轻人,经济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情况可能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和他们的积极性看起来有矛盾。
袁隆平: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我说的粮食的重要性。我们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个饥荒时代,那个时候吃不饱饭饿死人。过去一句话,一个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我两个馒头可以保命,金元宝有什么用呢。在那个时候,上个世纪的60年代那个饥荒的时候呢,人家看重粮食,你一个金元宝有什么用呢。说明粮食的重要性是吧。你们年轻不知道,你一天不吃饭,你看看,你这个本子你举都举不起来了,你的拳头打不起来了。只有吃饱才能有最基本的生活。 人物周刊:您经历的饥饿是什么样子?
袁隆平:我告诉你,大家都吃不饱饭,一天到晚都想吃餐饱饭,有个老婆婆讲,她说我现在吃餐饱饭,让我死都愿意。
我当时也吃不饱了,都吃不饱的。冬天冷得烤火呢,被子是冷的,烤火,把手脚烤热了,钻进被子睡,第二天,早晨起来手脚还是冰冷,没有能量。我年轻时候冬天要游泳,冬天下雪,我也在河里游泳,但是那个时候不行了,没有能量,游不起了,后来干脆不游了。现在年轻,不知道食物珍贵,浪费粮食,你们没有挨过饿,你们都是在米汤里面长大的。
人物周刊:饥饿会不会再次发生?
袁隆平:饥饿现在不会发生了。60年代为什么有饥荒呢?一个是自然条件,天气干旱。第二个是人为的造成灾害,那时候八年大跃进,炼钢铁把森林都砍光去炼钢铁,森林条件破坏了,第二年就干旱了,干旱就没粮食,就饥荒呀,这是个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
人物周刊: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追求高产再高产?
袁隆平:我们用有限的资产、资金,努力发挥它的更大的作用,穷有穷的搞法,富有富的搞法。你比如说,我们的种子都是不要钱的,这个种子拿很多去示范的。我今年在全国布置81个示范区,每个点呢,至少是100亩,有的是1000亩,这个种子是不要钱的,但是生产种子要钱的……
辛业芸(袁隆平秘书):袁老师,他是问,您说饥饿不会再有了,但是为什么您还在追求高产更高产。
袁隆平:哦。人口的增长,耕地不会增而且在减,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下面,肯定是追求高产更高产,这是永恒的主题。我有这个信心,通过科技进步,国家友好的政策,鼓励农民呢,种粮的好政策惠农政策是吧,通过科技进步,中国人可以解决吃饭问题,饭碗得掌握我们自己手上,我有这个信心的。我试验田的产量好得不得了,有人看的时候,讲我那个水稻好漂亮的,叫作水稻的仪仗队。仪仗队部队是最漂亮的啊。还有人讲我们那个水稻是核武器。好得很呐,你们,你们城市里面不知道这个情况,到田里去看一看。我天天下田,everyday,有空就去田里,看它生长情况啊,有没有什么病虫害啊,等等啊。
人物周刊:您听着这些评价什么感觉?
袁隆平:当然开心啦,但是我要谦虚一点呢,我要说我们还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更高产量。
人物周刊:您之前提过一个要在90岁之前实现的目标?
袁隆平:每公顷17吨。现在是16吨的水平,山东、云南实试验田已达到16吨。下个月17吨,17吨是个什么情况呢,刚才讲了,15吨,是40个箩筐,16吨是五十多个箩筐,哈哈,一亩田就是那么大了嘛,一平方米一平方米,这么一个大面积要收1.7公斤的稻谷不是那么容易的。过去我们农民,一担谷就是两个箩筐啊,你们懂吗?两个箩筐,50斤。1000公斤,40个箩筐。一亩田就是那么大的面积,要收40个箩筐,就是一公顷15吨。一平方米大概要有1.5公斤的稻谷,我们现在是1.6公斤稻谷了,我们这个辛秘书啊,她那个示范点一平方米有1.9公斤稻谷,就是这个沙发这个面积大概要1.9公斤稻谷,这个不简单吧,我们的水稻是核武器。
人物周刊:您从小就特别擅长数字、研究吗?
袁隆平:儿童时期,我非常笨。数学不好,负负得正,我就不理解为什么负负要得正?还有说几何的一个角不能三等分,因为我也不能理解,一个角90度怎么不能三等分呢?这个数学没搞清楚,不好,就放弃,所以说我现在数学得零分了。中学时期我同座位有个同学叫连华宝,他数学好,我游泳好,我是武汉市第一名,我们就有个交易,我说,我就教你游泳,你就帮我改数学习题。结果呢?后来游泳他得了第二名,我数学还是不行。
人物周刊:最初研究水稻的目的是什么?
袁隆平: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我们中国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说,保证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周刊:您从发表论文到立项研究到最后研究成功,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是什么让您觉得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袁隆平: 我当时三十几岁,那个编辑还是很有水平的,把它发表了。当时,国家科委有一个局长,他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义,他就请示当时的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他说这个杂交水稻当然要支持呀,他就发文。后来省里面就立项了,再后来是国家立项,这样就有经费、有人员、有学徒,研究杂交水稻。
立项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乱七八糟呢,对我们来讲反而好,他们都是搞两派斗,保守派,造反派,我搞我的研究反而好了。我到另外一个单位去搞我的研究,人家对你客客气气的。
从1964年开始研究,到1973年才研究成功,九年里每年都有一点进步,虽然有挫折,反反复复。但是,我看到前途光明。为什么呢?我的大方向是对的——杂种优势。杂交水稻是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这个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高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现象。虽然有些失败,但是也有一些进步,支持了我的技术搞下去啊。最后我们总结一条经验,搞研究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事呢?
人物周刊:中间有没有想过到什么程度做不出来就不做了?
袁隆平:那也不是做不起来,比如说我们两系杂交稻,当年老天爷不作美,突然一下跌到低谷去了,很多人都放弃了,但是我们认真分析了一下,原来做的研究结论不对,说与光照有关系,与温度没有关系,这是错误的。我们总结了一下,这个温度很有关系啊。我们是1986年开始研究两系杂交稻,到1995年成功,也是九年。三系杂交稻也是九年,两系杂交稻也是九年,中间都有挫折,方向没错,前途就是光明的。
人物周刊: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这中间两次转换的原因是?
袁隆平:这个与时代、与那个社会背景都有关系,三系杂交稻有优点,也有不足。两系杂交稻呢也有不足的地方,最后超级杂交稻。超级杂交稻是超高产的意思。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扩大耕地面积不可能,耕地在逐年减少,能够保证全国18亿亩耕地就不简单了。
我们的农业部在上个世纪就立下了一个叫作超级稻育种计划,这个超级稻最先是日本1981年提出来的,中国是1996年。后来,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正式命名超级稻,英文叫作super rice,它的指标是12到12.5吨每公顷。我们国家的超级稻分了四个时期:第一期是1996到2000年,每公顷10.5吨;第二期是2001年到2005年,每公顷12吨;2006年到2015年是第三期,每公顷13.5吨,就是亩产900公斤;到了第四期,就是亩产1000公斤。我们都顺利实现了,把日本远远地甩到后头去,它就望尘莫及了。日本非常骄傲的,它科学比较进步啊,但是在我们水稻面前都折服了,我们后来居上。
人物周刊:每一次研究开始,您都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袁隆平:哈哈哈,对,就是不怕失败,在失败里面接受经验教训。如果方向错了就不要了,别搞了是吧?有些聪明人就是搞永动机,方向错了,能量守恒,什么运动能够永动呢?这个是不可能的,方向错了是走不成功的。
人物周刊:我感觉您在失败试验面前是异常冷静的,是跟一般人不一样。
袁隆平:失败了之后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要垂头丧气,那你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是吧,重新把那个方向摆正一点,还是没有问题。
年轻人要去寻找广阔的天地
人物周刊:目前中国很多农村都是中年人在种田,他们老了之后谁来种田?
袁隆平:农业的未来这是个问题。农业是基础。过去的农业比较落后,脸朝黄土背朝天,很辛苦,收入也很低,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搞其他事业,不愿意搞农业。现在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了,现代化了,水稻耕田是拖拉机,收割是收割机,打农药是无人驾驶飞机。要教育年轻人,现代农业有很多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电脑控制的。还有艺术化,我们种出来的田园很漂亮的,种出来的产品也是非常漂亮的,要使这些年轻人对农业刮目相看。
我们国家正在向现代农业发展,他看到了就觉得这就不同啦,他搞现代农业,第一个可以田野工作呼吸新鲜空气,再一个,晒太阳也很有好处。那些小姐怕太晒,年轻男人还得是健康美是吧,对身体有好处。我正在向这些年轻人宣传,说明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比在这个城市工作好得多。香港非常好,但是我在香港有压力感,高楼大厦太多了,铜锣湾尖沙咀呀,热闹是很热闹,但是,没有广阔的天地。
人物周刊:吸引年轻人,经济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情况可能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和他们的积极性看起来有矛盾。
袁隆平: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我说的粮食的重要性。我们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个饥荒时代,那个时候吃不饱饭饿死人。过去一句话,一个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我两个馒头可以保命,金元宝有什么用呢。在那个时候,上个世纪的60年代那个饥荒的时候呢,人家看重粮食,你一个金元宝有什么用呢。说明粮食的重要性是吧。你们年轻不知道,你一天不吃饭,你看看,你这个本子你举都举不起来了,你的拳头打不起来了。只有吃饱才能有最基本的生活。 人物周刊:您经历的饥饿是什么样子?
袁隆平:我告诉你,大家都吃不饱饭,一天到晚都想吃餐饱饭,有个老婆婆讲,她说我现在吃餐饱饭,让我死都愿意。
我当时也吃不饱了,都吃不饱的。冬天冷得烤火呢,被子是冷的,烤火,把手脚烤热了,钻进被子睡,第二天,早晨起来手脚还是冰冷,没有能量。我年轻时候冬天要游泳,冬天下雪,我也在河里游泳,但是那个时候不行了,没有能量,游不起了,后来干脆不游了。现在年轻,不知道食物珍贵,浪费粮食,你们没有挨过饿,你们都是在米汤里面长大的。
人物周刊:饥饿会不会再次发生?
袁隆平:饥饿现在不会发生了。60年代为什么有饥荒呢?一个是自然条件,天气干旱。第二个是人为的造成灾害,那时候八年大跃进,炼钢铁把森林都砍光去炼钢铁,森林条件破坏了,第二年就干旱了,干旱就没粮食,就饥荒呀,这是个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
人物周刊: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追求高产再高产?
袁隆平:我们用有限的资产、资金,努力发挥它的更大的作用,穷有穷的搞法,富有富的搞法。你比如说,我们的种子都是不要钱的,这个种子拿很多去示范的。我今年在全国布置81个示范区,每个点呢,至少是100亩,有的是1000亩,这个种子是不要钱的,但是生产种子要钱的……
辛业芸(袁隆平秘书):袁老师,他是问,您说饥饿不会再有了,但是为什么您还在追求高产更高产。
袁隆平:哦。人口的增长,耕地不会增而且在减,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下面,肯定是追求高产更高产,这是永恒的主题。我有这个信心,通过科技进步,国家友好的政策,鼓励农民呢,种粮的好政策惠农政策是吧,通过科技进步,中国人可以解决吃饭问题,饭碗得掌握我们自己手上,我有这个信心的。我试验田的产量好得不得了,有人看的时候,讲我那个水稻好漂亮的,叫作水稻的仪仗队。仪仗队部队是最漂亮的啊。还有人讲我们那个水稻是核武器。好得很呐,你们,你们城市里面不知道这个情况,到田里去看一看。我天天下田,everyday,有空就去田里,看它生长情况啊,有没有什么病虫害啊,等等啊。
人物周刊:您听着这些评价什么感觉?
袁隆平:当然开心啦,但是我要谦虚一点呢,我要说我们还做得不够,我们还要更高产量。
人物周刊:您之前提过一个要在90岁之前实现的目标?
袁隆平:每公顷17吨。现在是16吨的水平,山东、云南实试验田已达到16吨。下个月17吨,17吨是个什么情况呢,刚才讲了,15吨,是40个箩筐,16吨是五十多个箩筐,哈哈,一亩田就是那么大了嘛,一平方米一平方米,这么一个大面积要收1.7公斤的稻谷不是那么容易的。过去我们农民,一担谷就是两个箩筐啊,你们懂吗?两个箩筐,50斤。1000公斤,40个箩筐。一亩田就是那么大的面积,要收40个箩筐,就是一公顷15吨。一平方米大概要有1.5公斤的稻谷,我们现在是1.6公斤稻谷了,我们这个辛秘书啊,她那个示范点一平方米有1.9公斤稻谷,就是这个沙发这个面积大概要1.9公斤稻谷,这个不简单吧,我们的水稻是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