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一场号召人们珍惜粮食、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的“光盘行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和过去一些人请客吃饭把故意多点菜、排场要到位视为“有面儿”不同,现在年轻一代的餐桌文化和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饭局”不见得是享受,“摆阔”也不再是光荣。现在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光盘行动”的新浪潮,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战绩”,分享自己用餐完毕的空盘子照片和视频。对他们来说,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才是新的“有面儿”。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正成为一种新浪潮
2020年8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一家粤菜餐厅,一进门就看到倡导“光盘行动”的海报,每张餐桌旁也都张贴着“节约粮食”、“使用公筷”的标语。
在这家餐厅里就餐的多为年轻人,记者看到大厅里的每桌饭菜都所剩无几。只有一对年轻情侣点了6盘菜,桌上剩菜比较多。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的饭量比较大,觉得粤菜分量少就多点了一些,吃不完的烧鹅会打包带走。
“我以前觉得打包剩菜很丢人。”今年27岁的呼和浩特姑娘张佳回忆,几年前,她和父母一起出去吃饭,父母总会点一大桌子菜,有的菜几乎没动过也不打包,“感觉吃饭是为了面子”。但现在张佳和朋友出去吃饭,单纯是为了享受美食,出门前会提前做好攻略,点餐时适量点些招牌菜,“剩得多的菜一定会打包”。
原本从事艺术设计的塔拉,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有机农业,发现原来粮食、蔬菜生产的过程如此不易。她开始有计划地采购食物、科学储存食物、进行厨余垃圾堆肥,学习“全食物”的制作方式,尽量不浪费任何食材。
在塔拉的影响下,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慢慢养成了节约和环保的习惯。塔拉发起成立的“家庭厨余堆肥社群”有1100多人参与。塔拉的丈夫原来爱点外卖,不吃剩菜剩饭,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自己带饭到单位,尽量减少在外面吃饭。“我明显感受到拒绝浪费正在成为一种新浪潮。”塔拉说。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塔拉一样,加入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行列。
拒绝餐桌浪费年轻人有妙招
在90后上海高校教师江珊看来,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很少有餐饮浪费的行为,这种行为只会在菜品不合口味时偶尔发生。江珊说:“浪费食物很可惜,毕竟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紧缺。我会建议他们尽量吃完,或者不要点得太多,以免浪费。”
在和大学生相处时,江珊发现当代年轻人的餐饮习惯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首先,饮食习惯更注重健康和用餐体验;其次,他们很少像某些长辈那样,为了面子故意铺张浪费。
对于餐厅如何减少浪费,江珊给出不少建议:有些餐厅的菜单上会标注每份食物的克数,让食客在点餐时心里有数,避免点得太多,这个做法值得推广。此外,餐厅可以完善打包服务,在菜单上写清楚回去以后怎样加热。如果顾客在店里把食物全部吃完的话,商家可以奖励这种行为,比如送一些代金券之类的。
怎样避免餐饮浪费,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三学生王曦平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无论在食堂就餐还是点外卖,最好做到“吃多少點多少”;其次,她和朋友聚餐时,如果有剩余,会玩“谁输了谁吃一口菜”的小游戏,在不浪费食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聚餐的乐趣。此外,她发现学校食堂会把其他菜品中没用完的年糕、番茄等食材放在麻辣烫窗口,供同学选择。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事实上,年轻人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避免餐饮浪费的方法。在豆瓣最大的讨论组“下厨房”小组,有100多万网友交流制作美食的心得,如何避免浪费食物,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
改进就餐环境“光盘”更顺利
随着“光盘行动”的推广,全国各地许多单位和学校食堂通过改进就餐环境和餐食供给方式,让“舌尖上的浪费”现象逐步减少。
上海市进才中学食堂经理曹辉从事餐饮行业十几年。他告诉记者,进才中学是寄宿制学校,为确保安全,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吃。几年前,食堂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2018年,食堂将14个套餐窗口中的13个都改成了点餐制,学生可以避开或者少点自己不爱吃的菜品,减少了浪费。
复旦大学总务处餐饮办负责人王珏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后勤部门在减少餐饮浪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进行“光盘行动”宣教活动;在调研基础上更新菜品设计,师生爱吃,浪费就少;不断改进生产加工环节,在确保食材质量的基础上降低食材浪费。
王珏说,复旦大学每年都举办学生“后勤体验岗”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物业、绿化、食堂等后勤岗位体验一天劳动,用亲身感受传递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理念。2018级微电子学院学生单博远曾参加过几次后勤体验活动。在体验活动中,他看到饭菜被倒进垃圾桶,会觉得心里很难受。之后,他逐步养成了就餐时宁可少要一点,也尽可能不浪费的习惯。
单博远认为,一些年轻人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够”,建议大学食堂提高宣传力度,多开展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活动。比如引导大学生参与食堂劳动,自己做饭给别人吃。“我觉得谁都不希望自己做的饭被浪费”。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兆阳认为,部分50后、60后因为体会过贫穷落后到繁荣富裕的过程,出于补偿心理而追求享受;也有的为显示财力,出于虚荣心而铺张浪费,尤其表现在商务宴请、会议活动、婚丧嫁娶等场合,这些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浪费。
在孙兆阳看来,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食物短缺或贫乏的年代,对饿肚子没什么感受,在餐饮习惯上会按照自小养成的习惯行事。少数年轻人挑食、浪费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无意间养成的习惯。引导青少年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要采取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对他们开展珍惜食物的教育,而不是高高在上、陈词滥调、古板刻薄地说教。此外,在用餐时简单地限定饮食数量,也是一种办法。建议餐馆、食堂通过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菜品和菜量选择,鼓励大家按需用餐,养成“光盘”习惯。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佳为化名)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