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第三学年到工厂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分散,班级管理困难,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新的人际环境,远离学校的教育,不容易把握自己,出现情绪波动,自控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吃不起苦,不能安心工作等现象。班主任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为下厂实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班主任第二阶段的工作是在学生下厂实习期间建立班级管理网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情况作针对性的疏导工作,防患于未然;实行班主任、实习单位、家长三方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及早迅速处理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学生角色转化为工人角色。
关键词:下厂实习问题;树立;职业观;帮助;角色转化
根据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两年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后,第三学年到工厂顶岗实习,实习单位由学校推荐和学生自己联系相结合。下厂实习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且让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工人角色的转化。学生下厂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要接受新的学习任务,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劳动强度,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要学会独立生活……学生面临众多问题又分散在外,如何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高效的班级管理,是留给班主任赋有挑战性又极有意义的课题。此时,如能帮学生顺利度过这次关键的角色转化,就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对专业性质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校学习期间没问题,但一到下厂实习这个矛盾就会迅速暴露出来,主观上不能正视现实,认为这不是他们理想的工作,对工作丧失信心。
大多数学生从事的工种是与专业不一定对口的单一操作工工种,觉得乏味学不到知识,工作热情不高;加之又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面对高强度劳动和经常性加班,有些学生怕苦而退缩,有些家长怕孩子“遭罪”,默认甚至支持孩子的退缩。
由于实习地点分散,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困难,尤其是以男生为主的班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较差,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校最难管的群体,下厂后不易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教育鞭长莫及,问题的预见性差,信息滞后且不够通畅,处理问题不及时,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四方对下厂实习满意度较低;虽然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不集中,但学生之间的消极情绪很容易传染,缺乏良好的集体舆论导向。
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与领导、师傅、同事相处的经验,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师傅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有些工人消极的言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实习单位领导直接的简单的视同工人的管理又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感到茫然。
在此期间出现的不良表现有: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实习表现较差,被企业辞退;有时出现在同一实习单位的同班学生集体离职;不能安心工作,更换单位频繁;远离老师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有的学生放弃实习,在外玩耍。
下厂实习的班主任工作应该从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开始持续到学生毕业,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侧重点。
准备阶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从新生入学一直到下厂实习前为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对专业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厂实习做好思想准备。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职业思想教育,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亲身体会。具体做法:①组织学生到各种工厂里参观或见习,亲眼目睹工人的辛勤劳作,再通过语言交流、思想沟通了解工人的理想和现实,使学生明白和自己生活条件、文化层次差不多的人也同样在从事这些工作,从而使学生放弃对工作岗位过高的期望,能清醒而客观认清现实。②经常提醒学生留意他们认为比较合意的工种,让他们看看这些工人如何工作,通过这种横向比较,使学生懂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艰辛的劳动,从而减轻对自己专业的偏见,加深对工作艰辛程度的认识。③利用寒暑假打工或做义工当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开学后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谈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感受。④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体会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明白不爱岗就下岗的现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增强竞争意识。⑤注意搜集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教室成立陈列角,让生动的事迹和人物的曲折经历告诉学生,行行出状元和成功背后凝结的汗水,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⑥邀请本专业毕业后工作出色的往届生现身说法,用他们的经历去勉励现在的学生,使学生对今后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下厂实习的态度自然比较端正,做好了下厂实习的思想准备。
实习阶段
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化
从学生下厂实习到毕业为实习阶段,其主要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化。
1.建立班级管理网络
根据相对集中原则,按实习单位所在区域把班级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设一个总负责人,这个总负责人尽量用工作出色的班委,总负责人负责每个星期向所管的小组组长了解每个单位的实习和生活情况,并向班主任汇报;一个实习单位为一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管理本单位的同学、向分散在各个实习岗位学生的师傅了解同学实习情况,每周向总负责人汇报一周情况,如有突发事件则立即联系班主任;每个学生在自己实习的单位找一个朋友,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总负责人定期到各小组牵头召开工作表现学生评议会,在评议中反省,优化学生的言行,使一个集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比班主任个人的影响要有效的多,对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
通过层层负责和相互评议,学生实现了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也有利于他们的角色转化。
2.综合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和疏导学生的有效途径主要是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和直接下厂相结合,向家长、实习单位的师傅、同学和学生本人了解实习、业余及交友情况;统计班级学生的QQ号,要求学生每周跟班主任聊一次天进行互动;要求学生每个月写一份实习小结,每个月底交给班主任,交实习小结时与班主任当面交流;下厂直接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学生本人交流, 具体做法是:(1)定期下厂与不定期下厂相结合。正常情况下,每两周下厂1次,如有特殊情况则立即下厂,有时还需在学校下班后赶到实习单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至处理完问题。每次下厂巡回一定要向厂方负责人、组长了解情况,在不影响学生实习的前提下与每位学生谈心,并将学生反映的情况反馈给厂方,以求共同教育学生。(2)在学生刚下厂的1-2月内增加下厂次数,稳定学生情绪。工厂的学习内容、工作环境、教育方法与学校不同,学生一般经短期的安全教育,就直接参与各流水线生产,上班时间长,与工人同工,操作技能跟不上,劳动量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不可能马上适应,情绪起伏大。此时,听学生诉说他们的苦衷,充分理解并给予鼓励,同时对技能的要求不急于求成,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3)引导学生与工人师傅和睦相处,刚下厂的学生往往看不惯工人的言谈举止,把工人的直言不讳看作是在欺负他们,心里郁郁寡欢,甚至怄气。为纠正这种倾向,引导学生寻找工人师傅的优点,学会在思想上尊敬工人;其次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杂志,教育他们学会遇事三思后行,学会忍让,决不允许与工人师傅发生正面冲突,要求学生时时记住自己是一名有素养的学生和学校的荣誉。
通过以上途径,班主任的信息变得通畅了,能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现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3.实行高效联动管理机制
毕竟学生是初次走向社会,第一次离开父母和老师的视线,能上好社会课的第一课,实习单位和师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了班主任、实习单位、家长三方的有效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实习师傅和单位的教育管理职能。
实行班主任、实习单位、家长三方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主要通过电话联系进行联动,班主任有学生所在的车间或班组的负责人、师傅和家长的电话号码,实习单位负责人、师傅和家长也有班主任的电话号码。
大部分家长工作忙,对孩子实习期的关心和教育不够;有的家长过分呵护孩子,致使学生怕苦怕累。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统一教育影响,力争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育学生。班主任将厂方反映的情况、每个大组总负责人和小组组长反映的实习情况、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情况、通过“家校通”或电话反馈给家长,引起家长的关注,沟通教育方法,争取家长配合鼓励学生干好自己的工作。向家长了解学生跟家长反映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与实习单位沟通、协商,将问题处理在萌芽期。
班主任、家长经常与师傅联系、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把学生干部和学生本人反映的情况与他(她)进行交流,引起师傅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师傅的责任感,促使师傅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教育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实习单位和师傅会立刻通过电话与班主任联系,尽快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班主任的带动下,“远离”学校教育的学生得到了师傅和家长的密切关注,把学校教育融入到实习单位的管理中,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搭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下厂实习问题;树立;职业观;帮助;角色转化
根据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两年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后,第三学年到工厂顶岗实习,实习单位由学校推荐和学生自己联系相结合。下厂实习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且让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工人角色的转化。学生下厂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要接受新的学习任务,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劳动强度,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要学会独立生活……学生面临众多问题又分散在外,如何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高效的班级管理,是留给班主任赋有挑战性又极有意义的课题。此时,如能帮学生顺利度过这次关键的角色转化,就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可能发生的问题,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对专业性质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校学习期间没问题,但一到下厂实习这个矛盾就会迅速暴露出来,主观上不能正视现实,认为这不是他们理想的工作,对工作丧失信心。
大多数学生从事的工种是与专业不一定对口的单一操作工工种,觉得乏味学不到知识,工作热情不高;加之又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面对高强度劳动和经常性加班,有些学生怕苦而退缩,有些家长怕孩子“遭罪”,默认甚至支持孩子的退缩。
由于实习地点分散,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困难,尤其是以男生为主的班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较差,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校最难管的群体,下厂后不易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教育鞭长莫及,问题的预见性差,信息滞后且不够通畅,处理问题不及时,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四方对下厂实习满意度较低;虽然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不集中,但学生之间的消极情绪很容易传染,缺乏良好的集体舆论导向。
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与领导、师傅、同事相处的经验,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师傅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有些工人消极的言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实习单位领导直接的简单的视同工人的管理又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感到茫然。
在此期间出现的不良表现有: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实习表现较差,被企业辞退;有时出现在同一实习单位的同班学生集体离职;不能安心工作,更换单位频繁;远离老师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有的学生放弃实习,在外玩耍。
下厂实习的班主任工作应该从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开始持续到学生毕业,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侧重点。
准备阶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从新生入学一直到下厂实习前为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对专业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厂实习做好思想准备。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职业思想教育,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亲身体会。具体做法:①组织学生到各种工厂里参观或见习,亲眼目睹工人的辛勤劳作,再通过语言交流、思想沟通了解工人的理想和现实,使学生明白和自己生活条件、文化层次差不多的人也同样在从事这些工作,从而使学生放弃对工作岗位过高的期望,能清醒而客观认清现实。②经常提醒学生留意他们认为比较合意的工种,让他们看看这些工人如何工作,通过这种横向比较,使学生懂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艰辛的劳动,从而减轻对自己专业的偏见,加深对工作艰辛程度的认识。③利用寒暑假打工或做义工当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开学后召开专门的主题班会谈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感受。④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体会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明白不爱岗就下岗的现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增强竞争意识。⑤注意搜集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教室成立陈列角,让生动的事迹和人物的曲折经历告诉学生,行行出状元和成功背后凝结的汗水,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⑥邀请本专业毕业后工作出色的往届生现身说法,用他们的经历去勉励现在的学生,使学生对今后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下厂实习的态度自然比较端正,做好了下厂实习的思想准备。
实习阶段
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化
从学生下厂实习到毕业为实习阶段,其主要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化。
1.建立班级管理网络
根据相对集中原则,按实习单位所在区域把班级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设一个总负责人,这个总负责人尽量用工作出色的班委,总负责人负责每个星期向所管的小组组长了解每个单位的实习和生活情况,并向班主任汇报;一个实习单位为一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管理本单位的同学、向分散在各个实习岗位学生的师傅了解同学实习情况,每周向总负责人汇报一周情况,如有突发事件则立即联系班主任;每个学生在自己实习的单位找一个朋友,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总负责人定期到各小组牵头召开工作表现学生评议会,在评议中反省,优化学生的言行,使一个集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比班主任个人的影响要有效的多,对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
通过层层负责和相互评议,学生实现了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也有利于他们的角色转化。
2.综合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和疏导学生的有效途径主要是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和直接下厂相结合,向家长、实习单位的师傅、同学和学生本人了解实习、业余及交友情况;统计班级学生的QQ号,要求学生每周跟班主任聊一次天进行互动;要求学生每个月写一份实习小结,每个月底交给班主任,交实习小结时与班主任当面交流;下厂直接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学生本人交流, 具体做法是:(1)定期下厂与不定期下厂相结合。正常情况下,每两周下厂1次,如有特殊情况则立即下厂,有时还需在学校下班后赶到实习单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至处理完问题。每次下厂巡回一定要向厂方负责人、组长了解情况,在不影响学生实习的前提下与每位学生谈心,并将学生反映的情况反馈给厂方,以求共同教育学生。(2)在学生刚下厂的1-2月内增加下厂次数,稳定学生情绪。工厂的学习内容、工作环境、教育方法与学校不同,学生一般经短期的安全教育,就直接参与各流水线生产,上班时间长,与工人同工,操作技能跟不上,劳动量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不可能马上适应,情绪起伏大。此时,听学生诉说他们的苦衷,充分理解并给予鼓励,同时对技能的要求不急于求成,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3)引导学生与工人师傅和睦相处,刚下厂的学生往往看不惯工人的言谈举止,把工人的直言不讳看作是在欺负他们,心里郁郁寡欢,甚至怄气。为纠正这种倾向,引导学生寻找工人师傅的优点,学会在思想上尊敬工人;其次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杂志,教育他们学会遇事三思后行,学会忍让,决不允许与工人师傅发生正面冲突,要求学生时时记住自己是一名有素养的学生和学校的荣誉。
通过以上途径,班主任的信息变得通畅了,能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现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3.实行高效联动管理机制
毕竟学生是初次走向社会,第一次离开父母和老师的视线,能上好社会课的第一课,实习单位和师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了班主任、实习单位、家长三方的有效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实习师傅和单位的教育管理职能。
实行班主任、实习单位、家长三方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主要通过电话联系进行联动,班主任有学生所在的车间或班组的负责人、师傅和家长的电话号码,实习单位负责人、师傅和家长也有班主任的电话号码。
大部分家长工作忙,对孩子实习期的关心和教育不够;有的家长过分呵护孩子,致使学生怕苦怕累。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统一教育影响,力争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育学生。班主任将厂方反映的情况、每个大组总负责人和小组组长反映的实习情况、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情况、通过“家校通”或电话反馈给家长,引起家长的关注,沟通教育方法,争取家长配合鼓励学生干好自己的工作。向家长了解学生跟家长反映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与实习单位沟通、协商,将问题处理在萌芽期。
班主任、家长经常与师傅联系、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把学生干部和学生本人反映的情况与他(她)进行交流,引起师傅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师傅的责任感,促使师傅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教育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实习单位和师傅会立刻通过电话与班主任联系,尽快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班主任的带动下,“远离”学校教育的学生得到了师傅和家长的密切关注,把学校教育融入到实习单位的管理中,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搭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