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型生物课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构建专业知识,探索和开发身边的实验材料,拓展专业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实践型生物课程是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室内、室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弥补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探究、学以致用的过程 [1 ]。
1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1.1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实践型课程资源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巩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对生物学科而言,可开发的资源很多,如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化资源等 [3 ]。
(1)校内课程资源: 如教材资源中“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本节聚焦”、“技能训练”等新栏目的设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2)校外课程资源:如生物基地,我校生物实践基地占地20亩,是不可多得的学生实践基地,将实践型活动和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3)网络化资源:如学生拍摄的视频、制作的微课,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拓宽视野,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应用
目前已经挖掘6个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玉米的种植》、《无子番茄的培育》、《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无子西瓜》、《萝卜的种植》、《豌豆杂交实验》、《径流小区的茶树种植》。实施实践型生物课程的具体流程为:首先分析学校和地方的资源及需求,确立活动课题;其次成立合作小组,结合实际选择课题拟定计划;开展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活动的相关内容;学生参与实践,观察记录相关的问题、成果、经验与不足;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提炼结论,交流成果。本活动要求参与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课本知识有较充分掌握,因为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考验。下面以《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进行实践型生物课程应用的探讨。
2.1 课程内容
豌豆的杂交实验。
2.2 课程目的
(1)体验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
2.3 课程实施过程
2.4 课程活动反思
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这个实践活动。因为该活动是利用下午第4节课和周末,要坚持下来的确不容易。学生平时极少参与农活,要克服惰性大老远到马汶山上砍竹就更不易了。记得当时刚刚下过雨,同学们在湿漉漉的林子里,用柴刀开辟出一条路,不时被身边的灌木划伤,还要小心避开砍过的竹子露出尖锐的茎杆。完成工作时大家虽已是一身狼狈样,但心里却无比激动与兴奋,因为这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取得的战果!
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流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让学生意识到要完成一项让人信服的实验有多么困难。因为它要求实验设计者不仅要有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中途还要面对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干扰。孟德尔能够在没有前人经验指导的情况下,数年如一日地进行实验并建立孟德尔学说,由衷地佩服他!
3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收获
3.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豌豆栽培过程中,通过设计如表2观察记录表,明确观察任务,记录天气、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沃程度、叶片数、株高、病虫害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生活联系密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课本中介绍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进行人工授粉前需去除它的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但在真正操作时困难很多,首先是在花蕾期去雄环节,打开花苞时必须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把雄蕊以外的雌蕊结构破坏便前功尽弃,如果手太软除不尽雄蕊又会导致豌豆自花受粉。其次是人工授粉环节,如图1所示先用镊子在不破坏花朵的前提下小心拨开花瓣露出雄蕊,再用小毛刷轻轻地拨动并收集落下的透着微黄的花粉,将沾了花粉的刷子轻轻点在雌蕊柱头上再套上袋(见图2)。整个过程精细如穿针引线,这让同学们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学问和技艺,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其讲究,其挑战性不容小看。
3.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由于天气原因,结荚盛期雨水较多,果荚发育不良,仅部分豌豆正常结夹。向阳处与背阴处的豌豆结夹状态不同。同学们对此活动过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原因,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对巩固课堂知识大有裨益,而且能让学生得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获得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琴.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82.
[2]孙庆兴.例谈在课程基地进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34.
[3]何国华.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实践型生物课程是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室内、室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弥补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达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探究、学以致用的过程 [1 ]。
1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1.1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实践型课程资源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巩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对生物学科而言,可开发的资源很多,如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化资源等 [3 ]。
(1)校内课程资源: 如教材资源中“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本节聚焦”、“技能训练”等新栏目的设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2)校外课程资源:如生物基地,我校生物实践基地占地20亩,是不可多得的学生实践基地,将实践型活动和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3)网络化资源:如学生拍摄的视频、制作的微课,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拓宽视野,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应用
目前已经挖掘6个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玉米的种植》、《无子番茄的培育》、《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无子西瓜》、《萝卜的种植》、《豌豆杂交实验》、《径流小区的茶树种植》。实施实践型生物课程的具体流程为:首先分析学校和地方的资源及需求,确立活动课题;其次成立合作小组,结合实际选择课题拟定计划;开展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活动的相关内容;学生参与实践,观察记录相关的问题、成果、经验与不足;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提炼结论,交流成果。本活动要求参与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课本知识有较充分掌握,因为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考验。下面以《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进行实践型生物课程应用的探讨。
2.1 课程内容
豌豆的杂交实验。
2.2 课程目的
(1)体验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
2.3 课程实施过程
2.4 课程活动反思
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这个实践活动。因为该活动是利用下午第4节课和周末,要坚持下来的确不容易。学生平时极少参与农活,要克服惰性大老远到马汶山上砍竹就更不易了。记得当时刚刚下过雨,同学们在湿漉漉的林子里,用柴刀开辟出一条路,不时被身边的灌木划伤,还要小心避开砍过的竹子露出尖锐的茎杆。完成工作时大家虽已是一身狼狈样,但心里却无比激动与兴奋,因为这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取得的战果!
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流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让学生意识到要完成一项让人信服的实验有多么困难。因为它要求实验设计者不仅要有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中途还要面对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干扰。孟德尔能够在没有前人经验指导的情况下,数年如一日地进行实验并建立孟德尔学说,由衷地佩服他!
3 实践型生物课程资源的收获
3.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豌豆栽培过程中,通过设计如表2观察记录表,明确观察任务,记录天气、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沃程度、叶片数、株高、病虫害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生活联系密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能力。课本中介绍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进行人工授粉前需去除它的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但在真正操作时困难很多,首先是在花蕾期去雄环节,打开花苞时必须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把雄蕊以外的雌蕊结构破坏便前功尽弃,如果手太软除不尽雄蕊又会导致豌豆自花受粉。其次是人工授粉环节,如图1所示先用镊子在不破坏花朵的前提下小心拨开花瓣露出雄蕊,再用小毛刷轻轻地拨动并收集落下的透着微黄的花粉,将沾了花粉的刷子轻轻点在雌蕊柱头上再套上袋(见图2)。整个过程精细如穿针引线,这让同学们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学问和技艺,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其讲究,其挑战性不容小看。
3.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由于天气原因,结荚盛期雨水较多,果荚发育不良,仅部分豌豆正常结夹。向阳处与背阴处的豌豆结夹状态不同。同学们对此活动过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原因,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对巩固课堂知识大有裨益,而且能让学生得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获得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琴.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82.
[2]孙庆兴.例谈在课程基地进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34.
[3]何国华.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