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根据中学体育教改精神和耐久跑教学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改进耐久跑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练习耐久跑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耐久跑教学初期,学生会表露出一种逆反心理或畏惧感。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往往是有碍耐久跑教学效果增强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以往中长跑教学片面追求运动成绩,采用的运动强度过高,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大。再则,多次的达标测验与中跑考试,使学生的精神和身体负担过重。另外,不少学生把耐久跑与竞技中长跑混同看待,不了解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这三方面是形成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
掌握运动技能原理,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认识是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为此,我们在耐久跑教学中,应向学生正确讲述耐久跑的特点与价值,以及耐久跑与竞技中长跑的根本区别,从而端正学生对耐久跑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是上好耐久跑课的前提。
另外,耐久跑是一项适应性较广,且简单易练的运动项目。根据中学生比较紧张的特点,鼓励他们采用耐久跑锻炼方法既省时间,效果又好:如能有效地发展有氧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和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
2.运用暗示法,提高锻炼实效
暗示法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诱导方法,它包括语言暗示、实物提示,等等。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应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采用疏导、支持、理解、同情及各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改变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主要解决情感与行为问题。
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必须讲解“极点”出现的原因,“二次呼吸”出现的生理现象,以及“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新陈代谢异化过程的加强,引起同化过程的增加,从而不断改善身体机能水平的理论知识。“极点”的出现往往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磨炼的关键时刻。此时,学生的身体机能正处于低潮,心理活动也较频繁,在表情和行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劳感。教师可运用恰当的词语鼓励或勉励学生克服“极点”。如运用“就这样慢慢跑”,“不错,很好,坚持就是胜利”,“你的机体已进入锻炼的有效期”等语言暗示,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和调空,以消除在“极点”出现时“打退堂鼓”的念头。在极点消退时暗示学生:“你的身体机能已不断改善和提高”,“你胜利了”,“成功是属于你的”,等等,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从而提高耐久跑教学的实效性。
3.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安排教学时先从400米跑开始,逐渐增加到800米、1000米、1200米(男生增加到1500米),使学生的耐力素质慢慢增强,身体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次是做不计时间的跑步练习,要求学生尽最大能力跑到终点。为了提高学生练习跑步的兴趣,可运用游戏跑、自然地形跑、接力跑和在直道上做反复多次的100米加速跑练习,着重讲述耐久跑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力量的分配和呼吸节奏,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4.熟练掌握弯道跑的技术
弯道跑技术掌握的情况对运动成绩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抓好弯道技术教学。有些学生跑进弯道时,因“离心力”的影响,身体重心不稳,左右摇晃,造成了减速。在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力学原理,并观看弯道跑技术图片的动作,采取自我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为了克服“离心力”,我要求学生在进入弯道时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外侧着地。
5.充分利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
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必须发展速度耐力,提高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跑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只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要求各班组成跑步小分队,利用课间操,每天跑1200—2000米,课外活动也充分利用,组织他们做一些速度耐力性练习,如接力跑、游戏、1500米测验跑、跳远、登山和越野跑比赛等,以便达到全面身体锻炼的效果,更有效地提高耐力素质。
6.耐久跑教学二法
(1)跳绳练习法。
3—6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每组1—2根绳(最好带有计数器),以递增形式定时练习:2分钟—3分钟—4分钟,速率一般控制在1.5—2次/秒为宜(学生根据体力决定)。为了使跳跃动作接近跑步,最好采用双腿交换跳的形式(大腿应有一定的上抬)。在整个跳绳练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他人的练习获得充分的休息,使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的练习质量。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距离带来的压力,能淡化耐力练习意识,消除耐力跑的“紧张感”,从而降低心理负荷,使练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并能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教师可组织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抗性练习,利用竞赛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2)超越、领跑练习法。
以15—20人为一小组,排成一路纵队(前后间隔约1米)沿跑道以30%—40%的跑速跑进。当队伍跑出50米后,队伍的最后一名学生开始加速跑(其他人均以匀速跑的形式跑进),当超越第一名后,立即恢复原来的跑速开始领跑;跑出50米后,最后一名按照前一名的方式进行……依此类推,直到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跑距一般设为1200—1500米)。这样快慢交替的变速跑,学生既可在慢跑中恢复体力,以待更好地超越(加速跑),又能使学生在超越、领先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强者”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培养努力完成任务的顽强拼搏精神。
7.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贵在经常,这是体育锻炼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对中学生来说,能做到经常自觉参加活动,说明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有的人虽认识体育之重要,却不付出行动;有的人得了病后才开始锻炼。如能“未雨绸缪”,岂不更好。耐久跑须量力而行,不要操之过急或急于见效,否则就违背了锻炼的价值与作用。
在耐久跑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提高要求,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全过程。在传授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理论知识同时,应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加以应用。考虑到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终生性,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要求学生小幅度地加大运动负荷,以减少途中跑不适应的痛苦感,使之逐步尝到耐久跑锻炼后的快感——精力旺盛,从而主动参与耐久跑锻炼。另外,从体育锻炼的终身性为出发点,在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也向学生讲解持之以恒的原理。因为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遵循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一条自然规律。要使自己的机体不断保持旺盛的活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之需要,我们就必须持之以恒地锻炼。
1.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耐久跑教学初期,学生会表露出一种逆反心理或畏惧感。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往往是有碍耐久跑教学效果增强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以往中长跑教学片面追求运动成绩,采用的运动强度过高,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大。再则,多次的达标测验与中跑考试,使学生的精神和身体负担过重。另外,不少学生把耐久跑与竞技中长跑混同看待,不了解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这三方面是形成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
掌握运动技能原理,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认识是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为此,我们在耐久跑教学中,应向学生正确讲述耐久跑的特点与价值,以及耐久跑与竞技中长跑的根本区别,从而端正学生对耐久跑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是上好耐久跑课的前提。
另外,耐久跑是一项适应性较广,且简单易练的运动项目。根据中学生比较紧张的特点,鼓励他们采用耐久跑锻炼方法既省时间,效果又好:如能有效地发展有氧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和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
2.运用暗示法,提高锻炼实效
暗示法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诱导方法,它包括语言暗示、实物提示,等等。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应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采用疏导、支持、理解、同情及各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改变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主要解决情感与行为问题。
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必须讲解“极点”出现的原因,“二次呼吸”出现的生理现象,以及“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新陈代谢异化过程的加强,引起同化过程的增加,从而不断改善身体机能水平的理论知识。“极点”的出现往往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磨炼的关键时刻。此时,学生的身体机能正处于低潮,心理活动也较频繁,在表情和行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劳感。教师可运用恰当的词语鼓励或勉励学生克服“极点”。如运用“就这样慢慢跑”,“不错,很好,坚持就是胜利”,“你的机体已进入锻炼的有效期”等语言暗示,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和调空,以消除在“极点”出现时“打退堂鼓”的念头。在极点消退时暗示学生:“你的身体机能已不断改善和提高”,“你胜利了”,“成功是属于你的”,等等,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从而提高耐久跑教学的实效性。
3.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安排教学时先从400米跑开始,逐渐增加到800米、1000米、1200米(男生增加到1500米),使学生的耐力素质慢慢增强,身体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次是做不计时间的跑步练习,要求学生尽最大能力跑到终点。为了提高学生练习跑步的兴趣,可运用游戏跑、自然地形跑、接力跑和在直道上做反复多次的100米加速跑练习,着重讲述耐久跑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力量的分配和呼吸节奏,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4.熟练掌握弯道跑的技术
弯道跑技术掌握的情况对运动成绩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抓好弯道技术教学。有些学生跑进弯道时,因“离心力”的影响,身体重心不稳,左右摇晃,造成了减速。在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力学原理,并观看弯道跑技术图片的动作,采取自我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为了克服“离心力”,我要求学生在进入弯道时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外侧着地。
5.充分利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
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必须发展速度耐力,提高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跑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只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要求各班组成跑步小分队,利用课间操,每天跑1200—2000米,课外活动也充分利用,组织他们做一些速度耐力性练习,如接力跑、游戏、1500米测验跑、跳远、登山和越野跑比赛等,以便达到全面身体锻炼的效果,更有效地提高耐力素质。
6.耐久跑教学二法
(1)跳绳练习法。
3—6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每组1—2根绳(最好带有计数器),以递增形式定时练习:2分钟—3分钟—4分钟,速率一般控制在1.5—2次/秒为宜(学生根据体力决定)。为了使跳跃动作接近跑步,最好采用双腿交换跳的形式(大腿应有一定的上抬)。在整个跳绳练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他人的练习获得充分的休息,使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的练习质量。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距离带来的压力,能淡化耐力练习意识,消除耐力跑的“紧张感”,从而降低心理负荷,使练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并能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教师可组织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抗性练习,利用竞赛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2)超越、领跑练习法。
以15—20人为一小组,排成一路纵队(前后间隔约1米)沿跑道以30%—40%的跑速跑进。当队伍跑出50米后,队伍的最后一名学生开始加速跑(其他人均以匀速跑的形式跑进),当超越第一名后,立即恢复原来的跑速开始领跑;跑出50米后,最后一名按照前一名的方式进行……依此类推,直到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跑距一般设为1200—1500米)。这样快慢交替的变速跑,学生既可在慢跑中恢复体力,以待更好地超越(加速跑),又能使学生在超越、领先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强者”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培养努力完成任务的顽强拼搏精神。
7.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贵在经常,这是体育锻炼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对中学生来说,能做到经常自觉参加活动,说明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有的人虽认识体育之重要,却不付出行动;有的人得了病后才开始锻炼。如能“未雨绸缪”,岂不更好。耐久跑须量力而行,不要操之过急或急于见效,否则就违背了锻炼的价值与作用。
在耐久跑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提高要求,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全过程。在传授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理论知识同时,应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加以应用。考虑到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终生性,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要求学生小幅度地加大运动负荷,以减少途中跑不适应的痛苦感,使之逐步尝到耐久跑锻炼后的快感——精力旺盛,从而主动参与耐久跑锻炼。另外,从体育锻炼的终身性为出发点,在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也向学生讲解持之以恒的原理。因为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遵循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一条自然规律。要使自己的机体不断保持旺盛的活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之需要,我们就必须持之以恒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