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足音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uank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李兰任教于郑州中学,是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第三届、第四届名师,郑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老师信奉的教育格言是:心怀一份执着,肩负一项使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心怀自己的教育梦想,李老师带领着李兰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踏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之路。
  于我而言,理想犹若天际间的寥寥晨星,闪着神秘的光,在暗夜与黎明的交替更迭中,导引着逐梦之人一直行走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育旅程”,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曾经,梦想着像老教师那样,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将“写作背景” “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 “表现手法”等方面“艺术”地解剖开,不厌其烦地献给学生一场场所谓的“视听盛筵”,以赢得他们“五体投地”的钦羡和“学富五车”的赞叹。
  后来,接触到中外名家的专著和《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等期刊,从一篇篇流淌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独到的育人智慧的文字里顿悟到:语文教师若仅仅满足于充当从“教科书”到“课堂”的“搬运工”角色,眼界该有多么狭窄;学生若仅仅为习得几个字音,了解几段大意,掌握几种手法去学习,生活该会多么索然寡味。
  就这样,当初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就幻灭了,工作一度陷入“暗夜”。怎么办?是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消耗青春,还是在“变革”中实现生命价值的突围?历经一番长久的心理斗争,觉得无论于己还是于他,都需要“变”。至于变什么、怎么变,当时脑海中并没有清晰的蓝图,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语文是用来绽放生命的,语文课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能力,还应带给学生以学习、生活、生存的诸多智慧,给师生以徜徉在一串串方块字间的和谐、愉悦的审美感受。
  于是,新的愿景如水墨画般浮现:提问、质疑、解答、论辩,课堂是学生思想的竞技场;朗诵、演说、表演、描摹,课堂是学生智慧的汇集地;阅读、交流、发现、探究,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从学生的视角设计教与学,发现语文真的是别有洞天,语文课也可以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学生说得多了,动得多了,预设的任务总是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整体学习进度;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时候,总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意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保持恒久的原动力;学生很难在阅读和写作之间自觉构建学以致用的桥梁;语文作业在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苟延残喘”,更别说海量阅读了;即便阅读,也往往停留在浏览式的浅阅读、泛阅读层面;综合实践活动“知识化”“程序化”,完全剥离了“实践”的内核……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申宣成博士和郑州市教研室课程处卢臻主任那儿接触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理念。以此反观来路,原来一直尝试的探索、改革有那么多的浮华,以致遮挡了语文的本真而全然未觉。
  静心默思:学生是在 “动”,但方向是否正确?方式是否最佳?引导过程是否规范?效度如何检测?读与写之间是否关联?所有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是否聚焦终极目标并使之达成最大化?学习语文的终极要义是什么?语文的学习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所幸,新困惑的产生正值郑州市名师工作室成立之际,在导师卢臻主任的带领下,我和我的学员们义无反顾地踏上“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征途……
其他文献
入夏已久,烈日每天都忙碌地晃着脑袋。于是,傍晚之时,便会翻起床边旧书,伴着蛙鸣和些许凉风,倒也惬意。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我闲时翻阅最多的书。接触《围城》的故事,是由当年陈道明青涩时期主演的电视剧开始的。残存于记忆中的是一个有些荒诞的镜头,孙柔嘉初次上课,学生造句欺侮她:“I’m your husband,he is also your husband.And we are your man
这两年一到开学,校领导就头疼,因为好多班主任要求辞职。究其原因,大家都明白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担负着的责任一点也不小,工作职责可谓是无极限:既要钻研学科教学,又要搞好班级管理和建设,还要配合学校组织书画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繁多的活动……面对严重超载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应该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要爱学生、爱工作、无私奉献,因为一个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班主任,不可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智慧
美术是一门拥有丰富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的学科。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初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园在创意美术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收到了一些成效。  创意美术是给一个机会,让孩子能最直接地接触美;给一个环境,让孩子能在玩中感受美;给一些材料,让孩子能无时无刻地创作美。传统美术教育,注重临摹学习,幼儿一味地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英语重在交流运用。写作不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以九年级一篇作文案例“A letter to the teacher”,来谈谈自己在写作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  上课伊始,我先呈现话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老师的陪伴和教导一直都是最温暖的画面。回忆过去的点滴往事,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向你喜欢的某位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作为一名教师,现在一提到“师生关系”,便自然想到一定要尊重学生,切莫管学生,连批评也不能用。否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会按相关的规定,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十不准》等,对教师进行“问责”,对教师施加压力和影响。所以,现在教师“不敢管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面对此情此景,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往往让老师感到无可奈何。  诚然,从理论上讲,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