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越发关注,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成为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科学课提倡自主探究,怎样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积极地要求自己去学呢?作为科学教师,我觉得应该从多种角度去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在实际的科学课的教学中找到探索的方向,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了解科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科学是一门综合知识,集经验、能力、创造力、表现力于一体的学科,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到地球宇宙,包罗万象、涵盖百川。要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就要求科学老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学生动态发展的方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本身,学生是活动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所做的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习。科学需要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心理体验的过程,用建构主义的观点那就是用心去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聚焦于有趣的学习内容,丰富充实的实验材料,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师爱的迁移和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等方面。
1.选择有趣的学习内容
科学学习内容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讲述《看星座》时,我先让学生建立一个我的星座的概念,从天空中选择最亮和最有特点的星星来记录,最好组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在星座图上找到自己的星座,并把星座命名,诸如“三角座,四方座,蜘蛛座,房屋座,镰刀座”等,然后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把它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不仅让学生有了愉快的学习体验,也为在夜空中寻找自己的星座所对应的那颗星星的准确位置埋下了伏笔,深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
2.准备贴近生活的物质材料
科学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物质材料为科学实验的成功进行提供了依据。从《变色花》中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紫甘蓝试剂是种指示剂,它能分辨出大部分的物体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通过测试水果、牛奶、大米、面包、蔬菜、白糖橘子、饼干等食物,他们发现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紫甘蓝都会变色。这样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态度,他们从此会意识到物质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意识到对科学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地研究。
3.充实多彩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手势、语言、动作、表情、图片实物演示,使学生在看、听、说、模仿的过程中发展知觉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现象,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游戏、表演、辩论、竞赛、观察、实验、看教学录像等方式能缓解单调的课堂带来的枯燥感,所以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情景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只见实心橡皮泥沉下去了,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橡皮泥会沉在水里?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上来?学生继续预想推测: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当橡皮泥浮上来之后,请学生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在这里,学生通过动手体验了解空间大小与浮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鸡蛋、马铃薯、潜水艇可以用什么方法浮上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也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必要措施与手段。
四、 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忽视对自我的管理,比如自我调控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做事情缺乏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实验操作不带材料、实验过程中观察活动不细致,对于这样的现象我采用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作业等几个方面来督促学生提高学习品质,具体的可以表现为:喜欢上科学课,按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观察材料,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在课外能进行相应的观察活动,重视课外阅读,认真完成各类科学作业,包括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科学小制作;有突出表现等,把评分的标准细化,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是多方位、多层面的,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平台,多关注他们学习的思想动态,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反思,从而更好地学好科学课。
一、了解科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科学是一门综合知识,集经验、能力、创造力、表现力于一体的学科,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到地球宇宙,包罗万象、涵盖百川。要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就要求科学老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学生动态发展的方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本身,学生是活动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所做的就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习。科学需要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心理体验的过程,用建构主义的观点那就是用心去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聚焦于有趣的学习内容,丰富充实的实验材料,对科学知识的需要,师爱的迁移和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等方面。
1.选择有趣的学习内容
科学学习内容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讲述《看星座》时,我先让学生建立一个我的星座的概念,从天空中选择最亮和最有特点的星星来记录,最好组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在星座图上找到自己的星座,并把星座命名,诸如“三角座,四方座,蜘蛛座,房屋座,镰刀座”等,然后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把它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不仅让学生有了愉快的学习体验,也为在夜空中寻找自己的星座所对应的那颗星星的准确位置埋下了伏笔,深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
2.准备贴近生活的物质材料
科学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物质材料为科学实验的成功进行提供了依据。从《变色花》中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紫甘蓝试剂是种指示剂,它能分辨出大部分的物体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通过测试水果、牛奶、大米、面包、蔬菜、白糖橘子、饼干等食物,他们发现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紫甘蓝都会变色。这样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态度,他们从此会意识到物质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意识到对科学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地研究。
3.充实多彩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手势、语言、动作、表情、图片实物演示,使学生在看、听、说、模仿的过程中发展知觉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现象,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游戏、表演、辩论、竞赛、观察、实验、看教学录像等方式能缓解单调的课堂带来的枯燥感,所以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情景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只见实心橡皮泥沉下去了,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橡皮泥会沉在水里?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上来?学生继续预想推测: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当橡皮泥浮上来之后,请学生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在这里,学生通过动手体验了解空间大小与浮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鸡蛋、马铃薯、潜水艇可以用什么方法浮上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路自然就打开了。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也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必要措施与手段。
四、 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容易忽视对自我的管理,比如自我调控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做事情缺乏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实验操作不带材料、实验过程中观察活动不细致,对于这样的现象我采用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作业等几个方面来督促学生提高学习品质,具体的可以表现为:喜欢上科学课,按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观察材料,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在课外能进行相应的观察活动,重视课外阅读,认真完成各类科学作业,包括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科学小制作;有突出表现等,把评分的标准细化,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是多方位、多层面的,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平台,多关注他们学习的思想动态,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反思,从而更好地学好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