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起始年级学生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知道初一新生刚刚脱离小学阶段的凡是老师包办代替和过度保护,对中学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陌生感,同时对自己能否很快适应将要开始的初中生活既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又充满了担心和恐惧,此时班主任必须通过适时、科学的班级教育既能有效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又能打消学生心头的顾虑,尽快溶入初中严肃、紧张、生动、活泼的生活。怎样才能成功地实现起始年级的有效教育呢?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你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因此对年龄尚小、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较强可塑性的初一新生来说,引导他们取得成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健康快乐地成长的硕果重在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长此以往地坚持,“润物细无声”地呵护、引导,更应该把握养成教育的三个原则:
第一,绝对的尊重。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很特殊的,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与人打交道,而这些人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中包含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想法,他们有不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管怎么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教师在思想深处时时刻刻务必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特别的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与人在交往中最大的原则和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互相尊重。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两个人才有可能正常交往甚至成为朋友,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初一刚入学的第一课、第一节班会我们就应该以“尊重”为主题,给学生渗透“恭敬别人,庄严自己”的人际交往基本理念,所以第一个原则所谓绝对的尊重,不但是我们要绝对的尊重学生,而且我们要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更尊重老师。要特别注意避免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尤其是每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的疾言厉色,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是在集体环境中,除了造成学生的恐惧、自尊心的缺失、极大的反感甚或厌学,更会拉大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淡化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件令笔者难忘的事: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一直与我保持联络,其中有一个男生似乎特别信任我,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时,通常会与我分享。面对学生的信任我很高兴,同时又感到十分不解,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特别的关照他,特别偶然的一次聊天,他满含深情地回忆起在校时光,谈到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的他有一次在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捉住,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多名学生向我反映了此事的情况下,在整个考试期间只是非常严肃并有原则地强调了一次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却并没有找他谈话求证此事,也没有当众批评他,反而在后来的班级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很信任他,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对他自尊心的尊重和爱护,一直感念不已,故而把老师当作贴心人。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忆及当时我的盛怒和矛盾,作为学生干部在老师多次强调下带头作弊,这使我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真想当场质问他、斥责他,让他当众难堪,悔恨不已,并以此警示他人。但我在盛怒之下强压怒火没有轻举妄动,冷静下来努力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他想取得好成绩的强烈愿望,在多次权衡后,坚持着佯装不知此事而且在此事件后的班级工作中也并没有歧视他,一直很信任他,没想到效果奇佳、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在批评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有原则,要有理、有力、有节的批评、建议,一定还要绝对的尊重,这个很难,但是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的“度”,要克制、要隐忍,要用理智说服自己,尤其是面对学生,未成年人的自尊意识更为敏感,因为通常他们是缺乏自信的、害羞的,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伤害,更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归根结底我们面对学生时的所有行为即是教育行为,我们应该用我们自身的言行举止教会学生如何尊重别人。这在初一刚入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中是首要原则,也随时适用于我们教育的方方面面。
第二,爱要适度。在教育过程中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源。其实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关注细节,有意识地准备一些解燃眉之急的必需品,例如:家中有急事,需要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卫生用品;常用药品;针线……即可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甚或校外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分细心和关爱。但是师爱是理智之爱,这种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爱,不是溺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保持应有的距离,要知道古人即有“近则不逊远则怨”的道理,对我们起始年级的学生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教育之路才刚刚起程,不要试图打破师生之间必有的那层膜,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是完美无缺的,“距离产生美”,没有距离也就没有了应有的仰视和尊重。前几天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学生在QQ空间里给我留言:老师,我感觉你现在跟我们上学那会儿一点都不一样了,那时觉得你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你离我们很近,像同龄人一样,像朋友。我回复她:因为你长大了呀,跟老师一样是成年人,所以才能用你成人的眼光重新认识老师。所以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我们不用试图去填平,应该承认并且有效地利用它,这就是爱要适度。
第三,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什么?是通常意义上的上行下效,传达上级指令,严格按领导要求管理班级、树立楷模,并向学生灌输正面的做人做事的思想,但又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把最美好、最高尚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上,比如说:在建班之初就要召开民主班会,全班共同制订班级目标、班训、班规、班级口号、班歌,共同设计班徽,共同学习校规校纪,形成每天书写班级日记、班级箴言的制度,这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还要相继召开一系列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主题班会,例如:不一样的中学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宽容,诚信做人,如何对待批评,超越梦想,勇于负责,积极面对生活,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且坚持,欣赏真善美……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或淡化负面教育,尤其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更有甚者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屡错屡犯,或是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此时我们又如何坚持正面教育呢?其实我们此时完全可以不必发脾气,你的冷静、沉着、有原则、毫不退让和妥协,就是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批评“武器”。对待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已在班级内形成一定影响的错误千万不要着急,切忌“由点即面”,在全班范围内公开批评、纠正,经验表明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迈进中学大门的单纯的起始年级的学生,昨天他们还在小学的课堂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之际,对其他同学错误的点评有时简直就是“在教学生学坏”,之前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错误可以这样犯,人都是有惰性的,他学会了就要“照搬”了。因此个别错误只能个别解决,而这个解决又不能是批评、呵斥、责骂,那么应该是什么?是建议。对学生的错误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字:责任,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错误行为负责是很关键的,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教他们学会做人。入学之初就要通过班会引导学生直面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学生犯错后班主任要给学生时间让他自己主动承认,然后再适时地与学生个别谈话,谈话的目的是沟通(了解学生犯错误的真实想法,倾听和理解学生)和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后果,并能勇于面对错误、承担责任),相信这样建立在对学生绝对尊重的基础上的谈话一定可以让学生反思错误、改正错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在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中,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要想事半功倍,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都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尊严和独特性格的人来对待,始终保持彼此之间绝对的尊重,真诚、理智的爱学生,始终用最正面、最纯洁、美好的思想行为引导学生,切实把握好上述三个原则,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教育出初中三年甚或更长久的时间内都始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身心健康、快乐成材的国家栋梁。完成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第一,绝对的尊重。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很特殊的,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与人打交道,而这些人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中包含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想法,他们有不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管怎么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教师在思想深处时时刻刻务必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特别的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与人在交往中最大的原则和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互相尊重。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两个人才有可能正常交往甚至成为朋友,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初一刚入学的第一课、第一节班会我们就应该以“尊重”为主题,给学生渗透“恭敬别人,庄严自己”的人际交往基本理念,所以第一个原则所谓绝对的尊重,不但是我们要绝对的尊重学生,而且我们要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更尊重老师。要特别注意避免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尤其是每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的疾言厉色,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是在集体环境中,除了造成学生的恐惧、自尊心的缺失、极大的反感甚或厌学,更会拉大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淡化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件令笔者难忘的事: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一直与我保持联络,其中有一个男生似乎特别信任我,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时,通常会与我分享。面对学生的信任我很高兴,同时又感到十分不解,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特别的关照他,特别偶然的一次聊天,他满含深情地回忆起在校时光,谈到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的他有一次在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捉住,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多名学生向我反映了此事的情况下,在整个考试期间只是非常严肃并有原则地强调了一次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却并没有找他谈话求证此事,也没有当众批评他,反而在后来的班级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很信任他,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对他自尊心的尊重和爱护,一直感念不已,故而把老师当作贴心人。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忆及当时我的盛怒和矛盾,作为学生干部在老师多次强调下带头作弊,这使我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真想当场质问他、斥责他,让他当众难堪,悔恨不已,并以此警示他人。但我在盛怒之下强压怒火没有轻举妄动,冷静下来努力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他想取得好成绩的强烈愿望,在多次权衡后,坚持着佯装不知此事而且在此事件后的班级工作中也并没有歧视他,一直很信任他,没想到效果奇佳、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在批评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有原则,要有理、有力、有节的批评、建议,一定还要绝对的尊重,这个很难,但是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的“度”,要克制、要隐忍,要用理智说服自己,尤其是面对学生,未成年人的自尊意识更为敏感,因为通常他们是缺乏自信的、害羞的,所以就更容易受到伤害,更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归根结底我们面对学生时的所有行为即是教育行为,我们应该用我们自身的言行举止教会学生如何尊重别人。这在初一刚入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中是首要原则,也随时适用于我们教育的方方面面。
第二,爱要适度。在教育过程中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源。其实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关注细节,有意识地准备一些解燃眉之急的必需品,例如:家中有急事,需要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卫生用品;常用药品;针线……即可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甚或校外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分细心和关爱。但是师爱是理智之爱,这种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爱,不是溺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保持应有的距离,要知道古人即有“近则不逊远则怨”的道理,对我们起始年级的学生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教育之路才刚刚起程,不要试图打破师生之间必有的那层膜,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是完美无缺的,“距离产生美”,没有距离也就没有了应有的仰视和尊重。前几天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学生在QQ空间里给我留言:老师,我感觉你现在跟我们上学那会儿一点都不一样了,那时觉得你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你离我们很近,像同龄人一样,像朋友。我回复她:因为你长大了呀,跟老师一样是成年人,所以才能用你成人的眼光重新认识老师。所以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我们不用试图去填平,应该承认并且有效地利用它,这就是爱要适度。
第三,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什么?是通常意义上的上行下效,传达上级指令,严格按领导要求管理班级、树立楷模,并向学生灌输正面的做人做事的思想,但又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把最美好、最高尚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上,比如说:在建班之初就要召开民主班会,全班共同制订班级目标、班训、班规、班级口号、班歌,共同设计班徽,共同学习校规校纪,形成每天书写班级日记、班级箴言的制度,这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还要相继召开一系列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主题班会,例如:不一样的中学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宽容,诚信做人,如何对待批评,超越梦想,勇于负责,积极面对生活,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且坚持,欣赏真善美……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或淡化负面教育,尤其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总会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更有甚者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屡错屡犯,或是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此时我们又如何坚持正面教育呢?其实我们此时完全可以不必发脾气,你的冷静、沉着、有原则、毫不退让和妥协,就是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批评“武器”。对待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已在班级内形成一定影响的错误千万不要着急,切忌“由点即面”,在全班范围内公开批评、纠正,经验表明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迈进中学大门的单纯的起始年级的学生,昨天他们还在小学的课堂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之际,对其他同学错误的点评有时简直就是“在教学生学坏”,之前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错误可以这样犯,人都是有惰性的,他学会了就要“照搬”了。因此个别错误只能个别解决,而这个解决又不能是批评、呵斥、责骂,那么应该是什么?是建议。对学生的错误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字:责任,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错误行为负责是很关键的,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教他们学会做人。入学之初就要通过班会引导学生直面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学生犯错后班主任要给学生时间让他自己主动承认,然后再适时地与学生个别谈话,谈话的目的是沟通(了解学生犯错误的真实想法,倾听和理解学生)和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后果,并能勇于面对错误、承担责任),相信这样建立在对学生绝对尊重的基础上的谈话一定可以让学生反思错误、改正错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在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中,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要想事半功倍,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都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尊严和独特性格的人来对待,始终保持彼此之间绝对的尊重,真诚、理智的爱学生,始终用最正面、最纯洁、美好的思想行为引导学生,切实把握好上述三个原则,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教育出初中三年甚或更长久的时间内都始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身心健康、快乐成材的国家栋梁。完成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