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探索有效的趣味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未知事物最有吸引力。课堂教学可从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入手,将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学的入门课上,
可当场做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等,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之后再引出新课内容,教学效果比直接引入要好得多。同时也可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讲到酸碱反应时,提出为什么肥皂对蚊虫叮咬处有止痒作用等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引导他们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多种方式教学创新课堂
向来我们的课堂都以模型和课本为教学工具,使得课堂循规蹈矩,缺乏新意。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化学知识的特点,引入创新的、合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一化与模式化。在课堂上,可以适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观看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上台演示解说,也可以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教学形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相互启发,最后进行全班交流,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钟乳、石笋、石柱的图片,认识到实际上它们是由以下两个反应得来:CaCO3 CO2 H2O=Ca(HCO3)2、Ca(HCO3)2=CaCO3↓ CO2↑ H2O。对于探究性的课程,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演示实验使抽象事物直观化。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教师可避开已有的鉴别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发学生质疑。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为何用锌而不用镁或铁,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分别将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引导学生查资料,从价格上比较三种金属,最后得出结论。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可采用讲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周围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试着提出疑问并用化学方法来解决。如用什么方法清除家中铁锅上的锈斑和烧水壶中沉积的水垢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会深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关注,对今后的学习无不有好处。
三、指导科学方法加强记忆
以后逐渐缓慢。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记忆方法有许多,但没有一种是绝对有效的,关键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方法,符合自己的记忆规律。有人喜欢早起记忆,有人则在夜里读书记忆效果好;有的人喜欢默读;有人则喜欢边听边记,还有人喜欢同学之间通过互问互答来记忆……在学习中应尽早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发挥它的特长,这是增强记忆的一条捷径。
化学教材内容中有些知识抽象难记,实验过程也繁琐复杂,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有效措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教师尤其在指导科学的实验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实验室规则的遵守、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的规范及安全操作、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与记录、实验报告的如实完成等方面。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应以科学态度、规范操作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每次实验过后,留出3~5分钟,让学生规范地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并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实验方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难记易混的知识编排成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例如:可将关于酸、碱、盐的溶解情况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无沉淀,碳酸、硅酸、磷酸盐,溶解只有钾钠铵,硫酸钡铅盐不溶,钙、银、亚汞为微溶,盐酸盐除银、亚汞,其他盐类全都溶,可溶碱有五种,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如此一来,学生乐于记忆,学得轻松,也不易忘却,课堂效率也自然随之而提高。
总之,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这一基础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到它的神奇与魅力。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探索有效的趣味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未知事物最有吸引力。课堂教学可从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入手,将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学的入门课上,
可当场做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等,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之后再引出新课内容,教学效果比直接引入要好得多。同时也可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讲到酸碱反应时,提出为什么肥皂对蚊虫叮咬处有止痒作用等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引导他们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多种方式教学创新课堂
向来我们的课堂都以模型和课本为教学工具,使得课堂循规蹈矩,缺乏新意。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化学知识的特点,引入创新的、合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一化与模式化。在课堂上,可以适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观看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上台演示解说,也可以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教学形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相互启发,最后进行全班交流,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钟乳、石笋、石柱的图片,认识到实际上它们是由以下两个反应得来:CaCO3 CO2 H2O=Ca(HCO3)2、Ca(HCO3)2=CaCO3↓ CO2↑ H2O。对于探究性的课程,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演示实验使抽象事物直观化。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教师可避开已有的鉴别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发学生质疑。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为何用锌而不用镁或铁,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分别将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引导学生查资料,从价格上比较三种金属,最后得出结论。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可采用讲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对实践性较强的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周围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试着提出疑问并用化学方法来解决。如用什么方法清除家中铁锅上的锈斑和烧水壶中沉积的水垢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会深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关注,对今后的学习无不有好处。
三、指导科学方法加强记忆
以后逐渐缓慢。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记忆方法有许多,但没有一种是绝对有效的,关键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方法,符合自己的记忆规律。有人喜欢早起记忆,有人则在夜里读书记忆效果好;有的人喜欢默读;有人则喜欢边听边记,还有人喜欢同学之间通过互问互答来记忆……在学习中应尽早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发挥它的特长,这是增强记忆的一条捷径。
化学教材内容中有些知识抽象难记,实验过程也繁琐复杂,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有效措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教师尤其在指导科学的实验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实验室规则的遵守、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的规范及安全操作、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与记录、实验报告的如实完成等方面。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应以科学态度、规范操作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每次实验过后,留出3~5分钟,让学生规范地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并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实验方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难记易混的知识编排成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例如:可将关于酸、碱、盐的溶解情况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无沉淀,碳酸、硅酸、磷酸盐,溶解只有钾钠铵,硫酸钡铅盐不溶,钙、银、亚汞为微溶,盐酸盐除银、亚汞,其他盐类全都溶,可溶碱有五种,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如此一来,学生乐于记忆,学得轻松,也不易忘却,课堂效率也自然随之而提高。
总之,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这一基础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到它的神奇与魅力。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