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无为而治是古代众多思想家所推崇的思想,也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管理之道。“无为”一词起源于《诗经》,后来成为道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老子》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老子.第二章),主张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包含着“道”“无为”两层内涵。首先,“道”是贯彻“无为而治”思想的主线。“道”是指无形的规律和原则。老子说:“(道)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明确的提出,“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无形的东西,但规律(道)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得违背它,同样,无为而治思想中也始终贯穿着遵循“道”的理念;其次,“无为”是实现“治”的手段。“无为”并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在“道”的指引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代中国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关于高校行政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总起来说,高校行政化是指不考虑现实需求和教育规律,过度强调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采用行政运行机制来管理大学。行政化的问题属于高校管理体制层面上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指行政管理太过泛滥。高校行政化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各个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升。由此,行政化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颗毒瘤。
高校行政化行成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个方面。首先,高校行政化的现象源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官本位”思想在学术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次,高校行政化产生的现实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高校行政化的外部原因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学校的高压控制。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却处于政府的命令和控制之下,缺乏办学自主权。高校行政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指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学术权力被异化。高校“行政化”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高校学术创新,制约学术科研发展,而且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无为而治”——高校“去行政化”的基本理路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提出
随着2010年两会的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随着“去行政化”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及行政化带来的现实的弊端逐渐凸显,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去行政化改革,“去行政化”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呼唤。
·“去行政化”的哲学基础:“道”的理念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老子所说的“道”,是万物之本,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所在,“道”可以派生出一切,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包罗了整个宇宙。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在“道”中进行,“道”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是永恒存在的,“道”呼唤着每一个领域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逾规逾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基于“道”的理念。高校行政化现象已经偏离了高校原有的教育规律,“道”指导着我们尊重规律,回归本真。
·“去行政化”的实践原则:有为与无为
1、去行政化之“无为” :君道无为臣有为,分职守而治
(1) 政府对高校的“无为”: 君道无为臣有为
《老子》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在老子看来,君道无为可以形成一种纯朴、自然的社会风气。君道和臣道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君道提倡无为而治,而臣道提倡有为而治。将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应用到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就是提倡政府无为而学校有为,即政府应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在明确高校的权限与责任的基础上,对高校“放权”;政府应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依法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
(2) 行政对学术的“无为”:分职守而治
高校内部存在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由于管理目标和理念的不同,两者不能用同一种管理方式,但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扩张,在学术领域带来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必然会破坏原有的学术管理模式,出现学术领域的行政化现象,要实现去行政化改革,就要使得行政权力回归到原有的行政管理领域,防止其向学术领域的扩张,实现行政对学术的“无为”,两者“分职守而治”。
2、去行政化之“有为”:根深才能固柢,“布局”方能“破局”
对于去行政化改革,社会各界人士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南方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已经启动去行政化的改革,成为高校去行政化道路上的先行者。虽然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对于更广泛更深入的改革而言,这仅仅是一小步,去行政仍旧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老子说“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第五十九章),“大制不割” (老子.第二十八章),由此可见,老子所认同的管理理念是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管理需要的是从整体和全局上来看问题,而不是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牢固的根基,长远的视角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广泛、深入、持久的去行政化改革的问题上,“布局”比“破局”更重要。对于怎样去行政化,建立新的高校管理模式,“局”都没有“布”好,“破局”也就无从下手,就算是打破现行的“行政化”的“局”,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布局”,那么高校的管理仍将陷入另一种困顿的局面中。因此,在去行政化问题上,“布局”比“破局”更为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布局:第一,在处理政府和高校的关系上,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大学与政府的隶属关系,坚持政府出资,学校自治;第二,在处理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上,要建立新型的治理结构,首先,建立代表各方利益的学校董事会,负责学校重大战略决策,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实现决策的相对公平,其次,强调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由教授、学者掌管学术事务,行政领导专注行政管理,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再次,建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完善校长遴选制度。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无为而治是古代众多思想家所推崇的思想,也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管理之道。“无为”一词起源于《诗经》,后来成为道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老子》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老子.第二章),主张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包含着“道”“无为”两层内涵。首先,“道”是贯彻“无为而治”思想的主线。“道”是指无形的规律和原则。老子说:“(道)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明确的提出,“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无形的东西,但规律(道)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得违背它,同样,无为而治思想中也始终贯穿着遵循“道”的理念;其次,“无为”是实现“治”的手段。“无为”并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在“道”的指引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代中国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关于高校行政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总起来说,高校行政化是指不考虑现实需求和教育规律,过度强调行政权力、依靠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采用行政运行机制来管理大学。行政化的问题属于高校管理体制层面上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指行政管理太过泛滥。高校行政化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各个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升。由此,行政化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颗毒瘤。
高校行政化行成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个方面。首先,高校行政化的现象源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官本位”思想在学术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次,高校行政化产生的现实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高校行政化的外部原因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学校的高压控制。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却处于政府的命令和控制之下,缺乏办学自主权。高校行政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指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学术权力被异化。高校“行政化”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高校学术创新,制约学术科研发展,而且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无为而治”——高校“去行政化”的基本理路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提出
随着2010年两会的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随着“去行政化”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及行政化带来的现实的弊端逐渐凸显,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去行政化改革,“去行政化”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呼唤。
·“去行政化”的哲学基础:“道”的理念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老子所说的“道”,是万物之本,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所在,“道”可以派生出一切,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包罗了整个宇宙。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在“道”中进行,“道”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是永恒存在的,“道”呼唤着每一个领域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逾规逾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基于“道”的理念。高校行政化现象已经偏离了高校原有的教育规律,“道”指导着我们尊重规律,回归本真。
·“去行政化”的实践原则:有为与无为
1、去行政化之“无为” :君道无为臣有为,分职守而治
(1) 政府对高校的“无为”: 君道无为臣有为
《老子》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在老子看来,君道无为可以形成一种纯朴、自然的社会风气。君道和臣道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君道提倡无为而治,而臣道提倡有为而治。将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应用到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就是提倡政府无为而学校有为,即政府应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在明确高校的权限与责任的基础上,对高校“放权”;政府应该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依法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
(2) 行政对学术的“无为”:分职守而治
高校内部存在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由于管理目标和理念的不同,两者不能用同一种管理方式,但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的扩张,在学术领域带来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必然会破坏原有的学术管理模式,出现学术领域的行政化现象,要实现去行政化改革,就要使得行政权力回归到原有的行政管理领域,防止其向学术领域的扩张,实现行政对学术的“无为”,两者“分职守而治”。
2、去行政化之“有为”:根深才能固柢,“布局”方能“破局”
对于去行政化改革,社会各界人士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南方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已经启动去行政化的改革,成为高校去行政化道路上的先行者。虽然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对于更广泛更深入的改革而言,这仅仅是一小步,去行政仍旧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老子说“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第五十九章),“大制不割” (老子.第二十八章),由此可见,老子所认同的管理理念是整体的可持续的发展,管理需要的是从整体和全局上来看问题,而不是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牢固的根基,长远的视角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广泛、深入、持久的去行政化改革的问题上,“布局”比“破局”更重要。对于怎样去行政化,建立新的高校管理模式,“局”都没有“布”好,“破局”也就无从下手,就算是打破现行的“行政化”的“局”,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布局”,那么高校的管理仍将陷入另一种困顿的局面中。因此,在去行政化问题上,“布局”比“破局”更为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布局:第一,在处理政府和高校的关系上,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大学与政府的隶属关系,坚持政府出资,学校自治;第二,在处理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上,要建立新型的治理结构,首先,建立代表各方利益的学校董事会,负责学校重大战略决策,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实现决策的相对公平,其次,强调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由教授、学者掌管学术事务,行政领导专注行政管理,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再次,建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完善校长遴选制度。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